篇一:家乡的西瓜
天儿热了,想起家乡的西瓜
我第一次见到的西瓜,不是家乡的,是在电影《小兵张嘎》里。回家问父亲,“西瓜有那么甜吗,能甜掉牙?”“听说是比甜瓜还甜”父亲不是很肯定的说。“那个汉奸翻译官怎么不吃,给砸了?”,“他当大官,吃够了”“你要好上学习,将来当个大官儿,逮着西瓜吃个够”。父亲又解释说。西瓜是酸…是。甜…?在脑海里一直是半隐半现。
第一次尝到西瓜,是在“脱产”了挣钱了以后,那也不是家乡的。在城里买一个大西瓜足有二三斤重,带回家乡,要分割成20多瓣,瓜皮要啃到“青山”方才罢休。
第一次真正大口大口的吃西瓜,那是家乡种的西瓜。
家乡成了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那已是10年前的事了。
刚刚起步种西瓜那阵子,是家乡人用体温催它发芽,用汗水加泪水把它养大,这绝对不是套话。
是在10年前,正月天儿回到家乡,老少爷们儿围坐一起正喝着酒,一个兄弟从怀里小心地掏出一个小塑料袋,袋内是三层纸包,打开一层又一层,最后一层没舍得打开,怕冻着它。含口温水吐上,又包起来放在怀里,原来他是用自己的体温给西瓜种子催芽。“这种子发芽最适温度30——40度,俺的体温约37度”。家乡人就是这样聪明、这样的投入。
记得一个夏天,一群年轻人围住了一个西瓜摊子。“贱了西瓜,一毛3一斤”,卖瓜老汉在不停的吆喝着。“太贵了,一毛二吧”几个年轻人在砍着价。几个回合下去,互不相让,最后还是老汉低下了头:“唉小伙子和你说句实话,我这一个西瓜从发芽到成熟,一生需要40担水养着,每担水要往返1里多路,我的小伙子”,边说边指着自己那堆满老茧膀子和象铺了一层麻袋的脊梁。一个西瓜40担水,什么概念?家乡人就是这样付出、这样执着。
从那开始,我买西瓜一听是家乡的从来没砍过价,我喜欢家乡的西瓜。
家乡的西瓜是甜的,她充满了内在的美,显示出家乡人的勤劳和智慧。
篇二:家乡的西瓜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水果一年四季品种丰富,多得数不胜数。春天有红嫩嫩的草莓、绿油油的苹果;夏天有黄澄澄的柑橘、亮晶晶的葡萄;秋天有金灿灿的香蕉、鲜甜香脆的梨;冬天有酸酸甜甜的蜜柚、脆脆甜甜的枣子……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胖乎乎、圆溜溜的“绿巨人”西瓜。
在这阳光和雨水丰富的时节,西瓜躺在地面上贪婪地吮吸着甘露般的雨水,将自己的“绿军装”冲洗得干干净净。
五月间,农民伯伯们就开始忙着在地里剪西瓜了。那碧绿的外衣上嵌着一道道深绿色的条纹,像翡翠般好看极了。西瓜的品种很多,形状也各异。有的像大篮球、有的像橄榄球、还有的像足球……有一种“口口脆”的皮最薄,只要轻轻一碰,“砰”的一声就会崩开,露出鲜红色的瓜瓤,流淌出粉红色的汁水。这种瓜不大,最大的也不过三斤左右。我最喜欢吃这一种,从冰箱里取出来,和妈妈一人一半用勺子舀着吃,那感觉真叫过瘾!还有一种无籽瓜,皮很厚,我叫它“厚脸皮”。这种瓜个儿硕大,一个就有十几斤重,瓜瓤吃起来很沙甜,特别爽口。
切开西瓜就看到水灵灵的红色瓜瓤,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咽起口水来。其间嵌着一颗颗乌黑的瓜籽,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一样很有秩序地躺在里面。黑瓜籽维生素特别丰富,可以直接生成,也可以炒熟之后当成一种很不错的休闲食品。
西瓜富含维生素C,不仅可以作为餐后美味的水果,而且还可以将西瓜皮削掉表层凉拌做菜。它的果汁特别丰盛,夏天榨成汁,再放到冰箱里冷冻一下,真是消暑又解渴的最佳饮料。据说,发烧的人多吃西瓜,还可以降温。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西瓜,但我还是最喜欢家乡夏天的西瓜。我相信无论我走多远、长多大,那种滋味永远也不会忘怀,因为它是和其它水果不能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