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小情怀
——读《干校六记》有感 方伊冉
2016年4月25日,杨绛先生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想必无数读书人心中猛得一抽。于2021年的假期,觅得些许时光,翻开了《干校六记》。 钱钟书先生为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作了序言。他在序中总节了三类人,普通群众,受批斗、受冤柱的同志们,旗手、打手。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有人会写《记屈》,有人会写《记愧》。但那些打手、旗手却不记忆在心,也无愧作于心。或许是因为惭愧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是人们不愿记起的。钱钟书先生说,“内疚抱愧的人会一时上退却以至于一辈子的落伍。所以,惭愧是该被淘汰而不是故被培养的感情。”杨绛先生以苦中作乐的方式描述悲伤的经历,讲述自己在干校的两年光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干校的时光是孤寂而又冰凉的。文章中曾两次描写杨绛先生的床,是帐子里的狭小一席地。杨绪先生在老家时不与同屋伙伴一同劳动,便不和她们结队回村,独来独往,却也喜欢走黑路。那天是大雪之后,道上的雪已融化,烂泥半干,天色昏暗,默存近视,眼不着路,年夜饭后,默存欲送杨绛先生回舍,杨绛先生拒绝了。雪夜里的路并不好走,两地相距不近,况且是一个不辨方向的女人。杨绛先生经历一翻波折后终于得路归舍,期间迷路过也纳想过恐怖的场景。坐在灯光明亮的屋里,想不到昏黑的野外另有一翻天地,贫下中农对干校的学员却很见外,白薯被偷光,菜到长足就被偷掉。杨绛先生说:“我们不是他们的“我们”,却是穿得破,吃得好,一人一块大手表的“他们”。”杨绛先生的文字平淡却深入人心,细细品读,不免让我心疼干校时光里的杨绛先生。
干校的时光是心酸而又无奈的。菜班园的那位诗人从砖窑里抱回一头小黄狗,得名“小趋”。小趋是穷乡僻壤的小狗,在妈妈身边尚且有母奶喝,但在干校里人们却没东西喂它。茶班园的一位老先生看见班长用白薯头头和零碎的干馒头喂小趋,疾声厉色把班长训了一顿。小趋又黑又瘦。后有人说,小趋吃粪。但也只是因为真没有吃食。默存来杨绛先生的菜园时,总拿些硬肉皮或骨头来喂小趋。小趋很喜欢默存。后来干校大搬家,不让人带牲口,小趋留在了“中心点”,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有人以为狗只是资产阶级小姐的玩物,所以杨绛先生待小趋向来只是淡淡的,从不爱抚它。特殊的年代,杨绛先生以特殊的方式受着小趋。
干校的时光是忐忑而又灰暗的。刚刚下放时,杨绛先生与默存待在一处,阿圆与得一待在一处。但杨绛先生走前,得一已自杀。得一不愿捏造名单害人,不愿撒谎,到校便袭失去了自由,工宣队全系每天三个单元斗得一,逼得一交出名单。得一便自杀了。干校里的杨绛先生归期未定,可能一辈子待在干校,担心远方孤自生活的阿圆。默存年底告诉杨绛先生可能会被遣送回京,杨绛先生喜出望外。心想默存若能回京和和阿圆相依为命,她一人在干校便可放心。但最终只是误传。在杨绛先生的文字中我体会了到杨绛先生对女儿的爱,不似涛涛江水滚滚而来的猛烈,只如涓涓小溪的温柔长流。?
杨绛先生问默存:“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他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无论干校改造也好,天各一方也好,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除了彼此扶持的坚贞、多年养成的宽厚心态,便是这一份死心塌地的深情。杨绛先生也说这十二年来“我还是依然故我”。这是骨子里的善良与担当。??
斗转星移,自这本书出版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两位先生虽已离开人间,相会在云端相。好在,这本书留下来了,这本书会一直流传下去,让代代人受用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