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快速发展,不知不觉中也促使着文明加快步伐。人们逐渐习惯这种快节奏,进而成为一种惯性思维。一切都成了“转瞬即逝”,仿佛忘却了“永恒”的存在。
网络媒体的兴起,更是让五花八门的新闻日夜冲斥着疲倦的神经。一次次点击,跳跃式浏览,再退出,转而进入另一个页面……机械循环中,是海量的信息,变化无穷的字符,一张张不断更替的面孔。往日人们对于偶像的执着崇拜,渐渐演变成了短暂的追捧,似乎期待着更具魅力的偶像将会在下一个点开的页面出现。
久而久之,慢慢发展成一种流水式崇拜。
就拿阅读而言。最初纸质书籍为人们阅读的主要对象。人们可以抚摸触碰,感受到纸质的温度,嗅到油墨淡淡的香味,感受到字句之间富有弹性的张力;间或提笔在字里行间留下批注,划下感同身受的语言。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灵沉静的,灵魂与躯体同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体悟品味着作者的情感,由此引发共鸣。因此,当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诸如偶像人物、情感取向、价值观,我们都较为笃定,并产生一种执着与信念。例如为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而惋惜,为保尔
科察金的革命精神感动,亦或是为海上小美人鱼化成的泡沫动容……
然而,当阅读也成为一种流水式的“生产线”时,那么对于那些元素的崇拜与追求也就成了流水式。当你打开网络,不自觉地便进入了快餐模式。快速浏览,跳跃式阅读,的确有了一目十行的速度,但大量信息也不过在脑海中走了个过场,只有少部分被记住了。最后,你确实看了无数信息,而能被记住的,却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是深度的记忆与感悟了。因此,在这种境况下产生的崇拜对象往往成了暂时的象征,在转瞬即逝间已改变西东。因为你关注着过多的人和事,当大片大片的浮云掠过,你面前的都成了过眼云烟。
这,都只因习惯于快速,习惯于流水式。他们在山头上一遍遍写下“某某万岁!”一次次奉以崇拜。而当雪落下,为山头蒙上一层厚毯时,他们又高呼:“雪万岁!”一次次的变更,已然磨灭了人们对于永恒的认知,而当山头的积雪融尽时,流水线上的崇拜者们又该对谁高喊“万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