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一件绿色的皮大衣,头戴高高的三角帽,墨绿色的箬叶散发出一阵阵迷人的芳香,轻轻的,剥开绿色的外套,将雪色的粽肉送入口中,淡中带甜,甜而不腻。
粽子,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食,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无不爱它,我却是最爱的那一个。
农历五初五,村子上上下下,吹锣打鼓声处处可闻。打着鼓,吹着号,穿着花花绿绿的长衣裳,这游行的队伍啊,可是端午的一个好看头。那些年,每逢端午佳节,村民总会三个一伙,六个一群,结伴合成一支有纪律的队伍,一起祭祀,驱毒避邪,祈求丰收,祈求幸福美满。随着人们的你拥我至,队伍渐渐壮大了起来。平时民伯们忙得找不到北,到了逢年佳节,才舍得挤出一点点时间出来看热闹。这时候啊,人们总不会吝啬一颗咸鸭蛋,一串刚出炉的鲜粽子,投到游行队伍的篮子里面,以表祝福。
母亲将新鲜的艾草高高的挂在了门前,就拉着我的小手,来到河边摘箬叶。箬叶包的粽子总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所以,它们包粽子最好不过的材料。
妈妈好,她总会用她一双巧手,包出一个个完美无瑕的粽子。迅速拿起两张洗尽了的箬叶,左一扭右一扭,做好一个三角形的漏斗,用糯米大枣塞得满满的,再用不同颜色的毛线将它翻滚,这样,她就用了九牛一毛的功夫做好了它,干净利落。一旁观战的我总是看到目瞪口呆,也早就忍不住跃跃欲试起来。最后也只能抱怨自己只有“吃”的命。
没待粽子送上桌前,我和哥哥早早的将口水咽了一遍一遍,直勾勾地盯着锅中腾起的白雾,像两匹饿狼,随时待发。
电视里面是不是传来壮汉们划水的声音,那是他们在进行划龙舟比赛,我和哥哥端坐桌前,狼吞虎咽的吃着粽子,一口一个香!妈妈总是一旁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道,“慢点慢点,锅里面还有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秦国攻陷都城后,屈原意识到了渐渐自己国家的危亡了,却空有一身满腔报复而又无能为力,不愿成为异国的奴儿,痛苦充斥着他,驱逐着他去投江自尽。人们深深的被屈原的爱国情怀所打动,用叶子包裹了食物投入江中,以包屈原不会在水底挨饿。就这样,粽子被人们发明了,并且流传了下来,也就有了我们的端午节。
我们要像屈原,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勇猛,去爱祖国,卫祖国。中国上下五千年啊,多少爱国的中华儿女的心血成河,让现在的我们为之动容,也得做一个爱国人士,哪怕一株不起眼的杂草,也要为祖国多增添一份鲜绿。
近年祭祀也渐渐销声匿迹。粽子呢?集市上的五花八门,也不在有了童年的味道。
尝着童年的粽子,追忆着少年时代的屈原。
粽子啊,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