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我对《孟母三迁》的观点
从记事开始,便听着《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一直到现在,99.9%的老师、长辈以及同学都认为孟母三迁是明智之举,令人赞叹不已。但是,他们与孟母一样,没有认识到迁家之举的阻碍因素。
首先是经济因素,这是一个根本原因,是孟母迁家的最大的一个因素。自古以来,便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说。而生产力与经济基础,说明白点就是资金问题。众所周知,孟子从小与孟母相依为命,孟母的唯一工作是织布,在当时,靠织布为生的又何止孟子一家,孟母一人之力又能织出多少布来。所以,孟子家的收入可谓是微乎其微。试问,孟母从何而来如此“庞大”的一笔经费用来三迁呢?
其次,历史遗留问题,即孟家的老房与孟家祖宗的“遗留物”。在中国,特别是在古代封建国家,对于自家祖上留下来的物品尤其是房屋这一类,不管是好或是坏,必须要承袭。祖宅就好比一个国家的都城一样,象征着国家的根基所在,不在灭国与换朝之际,不得随意搬迁。何况,孟家还有n代的祖宗牌位呢,这些都是孟家祖宗的“产物”,又岂是说换位就换的吗?有了这些“产物”的阻碍,迁家就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
再者,人际交流与户籍问题。在某个地方待久了,绝对会对这个地方与这个地方的人们产生感情,何况是故乡与故乡的亲人呢!这就会动摇一个人的决策。搬家到另一处时,开始必然会应为陌生而产生胆怯的心理,这时,就必须去适应,去融入其中。在这一期间,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此时的孟子,是一个什么事都只懂得效仿、什么道理都不明白的顽童,要他跨越这一道坎去蹲在私塾的墙外“学习”,这是难以做到的。现今,大多数孩子对父母亲的这种做法只会觉得厌恶。最后一个主要阻力,户籍。户籍记载着一个人的终生基本信息,而这些信息要与这个人 “同生死”,休想摆脱它。在现代,户籍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与学习,甚至,没有户籍,就不能够称之为公民。纵然在古代没有那么潮流的户籍本,也有记载个人信息的记录簿。因此,这也是孟母迁家的又一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了这一系列的难题,孟母迁家还是明智的,令人赞叹的吗?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