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对缺乏食物的饥饿易于觉察,一旦饥肠辘辘,只需及时进食,饥饿状态便很快就会消除。然而,人们对另一种比缺乏食物更难受的心灵空虚、百无聊赖、精神不振的不健康状态却一时难以摆脱,这也是一种饥饿,可以称之为“情绪饥饿”。
情绪是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喜悦或不快的心理状态。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喜怒哀乐,诸如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的悲欢与离合等,少了这些,人就失去了酸甜苦辣的情绪体验。
“情绪饥饿”是人长期无所事事、精神没有寄托、缺少情绪体验时的不健康状态。研究表明,凡是有思维的人,都不会缺少情绪,如同不能缺少食物、水和睡眠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喜怒哀乐难以避免,因为人生旅途中经常会有成功和失败,会有欢聚与离别。然而,即使是为柴米油盐而忙碌,或者因衣食住行而发愁,也同样是一种情绪体验。
因此,清贫勤劳的人一般很少有“情绪饥饿”。最容易发生“情绪饥饿”的是生活富足、舒适闲散及没有志趣、爱好和追求的人,这类人似乎无忧无虑,便不思进取,活力日减、情感麻木。久之,心情抑郁,烦恼丛生,疾病缠身,欢乐远去。人若长期得不到情绪的体验,活力就会一天天丧失,情感就会一天天麻木,烦恼和疾病就会缠身,幸福和快乐就会远离。
“情绪饥饿”自然会影响人的精神健康。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摆脱“情绪饥饿”,使思维正常运作,不致受阻。一般说来,“情绪饥饿”与人的生活观念有很大关系。若懂得从生活中寻找乐趣,思想有所寄托,不致缺少情绪体验,就会远离“情绪饥饿”。当然,我们不是主张当苦行僧,有意身陷清贫之中,而是说生活富足之后不应养尊处优,应居安思危,不要“穷得只剩下钱了”。
无论悲欢离合,在某种程度上对心灵的触动愈强烈,就愈能使人头脑清醒、心境开朗。解除“情绪饥饿”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在工作中努力创新,以勤奋工作的方式来填补心灵上的空虚。用爱好来充实自己的心灵,无论是唱歌弹琴、写作绘画还是集邮藏币,都能有效地缓解你的“情绪饥饿”。
2。为自己找其他事情做。列一个清单,另外为自己安排一项“任务”。例如,你可以选择散步、给朋友打电话、听音乐、洗澡、收拾房间、修指甲、上网、看电视……
3。记食品日志。记下你所吃的食物,有利于确定严格的饮食控制表,还可以使你在饮食方面变得更负责,从而让你少吃不必要的东西。可采用“三种食物干扰法”,在吃卡路里含量高的食物之前,先吃3种健康食品。如果吃完这3种食品,你还想吃东西的话,可以适当让自己再吃点。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3种食物就足以阻止你再吃下去了。
4。学会或参与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消除“情绪饥饿”的方法,无论是投入地表演,还是入迷地欣赏,都能使自己沉浸在一种特殊的意境中,获得一种乐在其中的感受。
5。防止和清除“情绪饥饿”最有效的方法是寻找机会体验情绪,如能得到一次强烈的爱的体验,即使是一次痛苦的体验,也同样可以解除饥饿,平衡心态。
积极参与各种社交与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也接受别人的关心,尽量让自己生活在群体之中,切莫离群索居。在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可让自己拥有一个情绪体验的机会。
总之,无论悲欢离合,对心灵的触动愈强烈,就愈能使头脑开窍。另外,可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同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增加饥饿感。保持睡眠充足,有利于减缓疲劳,从而有更多的力气与通过吃来减压的恶习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