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被涂上口红是五岁。老师端正地坐着,手里举着画笔和油彩盒,在每个将嘴巴撅起来的小朋友的嘴上抹——涂完的一律不知道嘴巴是合上还是张着好,个个咧着嘴,自以为很美。我一直很怀疑那口红的质地,在日渐模糊的记忆里,有一幕是演出回家后妈妈拿着肥皂死命地帮我卸妆搓嘴,搓得我跳着脚哭,那红也不见稀薄。
虽然那样痛苦,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认为,五岁那年的红,是最最心动的颜色。
几乎所有女人都有一两支口红,但是,那一两支口红里,几乎没有一支是鲜红。
中国女人过去其实不是这样保守、拘谨、害怕显现自我。
在唐宋时候,女人的一点朱唇几乎笼拢了所有才子的梦。那时候大家不但都涂红色,而且还会在红色里加一些金粉,或者将唇描画出各种形态——《妆台记》里记载的口红涂抹方式就有胭脂晕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恪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眉花奴等17种。虽然不能知道这17种唇怎么描画,但是,光念一遍这些名字,就能让那些风情在唇上流露。
虽然品牌们在这几年一直在强调“红”,但是,大家常常只是望红兴叹,最终买下的还是最不起眼的一支“本分”的颜色。
有趣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口红的颜色用得越来越艳。
少女常用水润的水蜜桃色,少妇用草莓红,头发花白的奶奶们却用着炽烈中国红。化妆师和化妆指南上这样为大家讲解:颜色清淡的口红显得清纯可爱,颜色较深较浓可以提亮肤色显得成熟。我认为这是表面的解释,在这个变化当中,起作用的不是色谱,而是心理——少女时,害怕别人的关注,所以唇色尽量自然;熟女时,在乎别人的关注,也在乎自我的认知,唇色即鲜艳又要稳妥;熟到老时,已将别人的关注抛之脑后,在乎自我,更在乎超脱,所以,凡是自己喜欢的颜色,没有什么不敢抹……
至于我,现在正处在熟女阶段,想跳脱自我,又缺乏足够的胆识,所以,总是将两种口红同时使用。底色浓艳,或酱紫或炽红,这样的鲜艳连自己对着镜子都要心虚得将眼睛调转,然后飞快地将珠光白或者哑光粉重重地在那鲜艳上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