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相亲节目,能听到的频率最高的词,恐怕就是“安全感”了。女人要安全感,男人也要安全感。给人感觉这些孩子不是来找对象的,而是来找人“抱养”的——他们都想找到那么一个人,从此一劳永逸。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说法,安全需求是人类的重要需求,仅次于生理需求。而“人对友情爱情以及性亲密的需求”则被马斯洛归结为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是第三层次的需求,叫“社交需求”。
如果说,相亲的目的是为了结婚,为了找一个人过日子,根据马斯洛理论,应该属于“第三层次的需求”。但事实上,我们在相亲节目中,经常看到的场景,是人们在通过择偶这种方式来满足“第二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较低层次的需求,即“安全需求”。换句话说,多数人的择偶并不是要找一个相爱的人,满足“荣辱与共,同赴福祸”的“爱情需求”,而是要找一个有能力给我们提供安稳日子和幸福生活的后勤保障。假如对方做不到,那么对不起,你没有给我“安全感”,所以你被灭灯了——在过去,我们爱一个人,意味着我们可以和他吃糠咽菜;但现在,假如你要我跟你吃糠咽菜,那么你就没有满足我的安全需求,我为什么要爱你呢?你根本不具备获得爱的资格!
人,最多可以承诺,我永远永远不离开你,无论你是好是坏,是健康是疾病,是贫穷是富有。谁能承诺,我保证让你一生无忧无虑风调雨顺?我没钱,穷,收入低,家庭负担重时,我不能给你安全感,无法满足你“安全的需求”;但假如我富有,高薪,我又会担心,如果有一天,天有不测风云,遇上灾难了,你还会在我身边吗?如果你只肯跟我过富贵的日子,稍微沟沟坎坎一点的,你就说“没安全感”,那我跟你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不是也会没安全感?
所以,男人要“安全感”——你总不能是那种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女人吧?我阳光明媚的时候,你跟我谈情说爱;万一我风雨满楼,或者你遇到比我更好更优秀的人时,你就理直气壮地把我辞了,理由是我没有给你安全感。那我何必要做你的一头小毛驴,给你拉磨,替你扛活,您找到马,回头就把我宰了做成驴肉火烧,我上哪儿说理去?
所以,女人也要“安全感”——我不是不愿意奉献,不是不愿意跟你吃苦受累,我甚至也相信尽管你现在没房没车,但十年后你都会有,可我怎么能相信,十年后你爱的还是我呢?
所以,当一个女人在向一个男人要安全感,以及一个男人向一个女人要安全感时,多数情况下,容易陷入深深的失望——什么叫安全感啊?假如安全感就是“安全需求”,那么它是指“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而要满足这一需求,仅仅人品好是不够的,还需要“收入稳定、社会福利以及法制健全”等一系列条件。而在相亲中,把这样一种需求,寄托于相亲对象,如果对方是普通人,他(她)是很难满足这一要求的。或许“安全感”只是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而且用来拒绝他人也比较得体而已。
这是个无限畅饮且可以无限续杯的年代,每个人只要愿意,时时刻刻都可以认识新的面孔——所以,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我怎么能确认你不是在拿我将就?你又怎么能保证会爱我一辈子?如果不能,那么,我为什么要对你好?于是,人们火热相亲,相亲狂人层出不穷,大都抱着“捡漏儿”的心态:万一,我能捡到一件稀世珍宝,那我岂不是祖祖辈辈都有安全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