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外婆扇着蒲扇哄我入睡;冬天,外婆在我的被窝里放一只热水袋;春夏秋冬我都不缺的,是入睡前的故事、歌谣,和外婆自做的吃食。印象中外婆总是乐呵呵的,嗓门大,干活利索。长大了才知道,“文革”后期时,外婆和外公因为曾经拥有白手起家的小工厂,被定性为资本家,家里已被红卫兵抄了多次,所有值点钱的东西都被抢走。据说当年那条街上红卫兵前脚走,后脚就有人从楼上跳下去——不想活了。外婆把全家人聚在一起说:“不管出什么事,我们家任何人不许自杀。我们曾经一无所有,现在也可以用双手养活自己。”为挣一点生活费,她帮菜市场剥虾仁,帮邻居缝制衣服,忙活自家的柴米油盐。她永远是忙碌的,身边还有一个围着她团团转的我。就在这里有我童年最温馨的回忆——每到午睡时间,我搂着外婆的胳膊,闻着她身上淡淡的煤炉味道,听着她轻轻的鼾声入睡。在那混乱、贫乏的时代,我的女性长辈为我营造出一派祥和与安宁。
我上学时穿的衣服大多是妈妈亲手缝的,家里的那台蜜蜂牌缝纫机是她的宝贝。每次去上海出差,妈妈一定要到城隍庙的小店拼抢一番,回到家后再比着、画着、缝着,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有了蝙蝠袖套衫、喇叭裤。她做的那套豆绿色的分身裙装,成了我大学里第一次上台主持节目的行头。和那套衣服一起送给我的,是妈妈的一句话:“自然大方就好。”
那一年,我18岁。
转眼间,我的儿子就要18岁了。我送他的生日礼物,是从他出生起我一直记录的“成长日记”。里面记着他出生时的啼哭、第一次独立行走、第一次看见妹妹时说“以后哥哥保护你”,在日记最后,我抄了纪伯伦的诗——“你是那张满的弓,孩子就是从那弦上射出的生命的箭矢……”儿子把厚厚的日记本拿回自己房间,一个钟头后跑过来,推开门给我一个大大的熊抱,脸上还挂着泪,他说:“谢谢你,妈妈,我爱你!”我的眼眶立刻就湿了,夫复何求?他却马上不好意思起来,做出很酷的样子说:“我去上大学,你不会频繁地来看我吧?”我回答:“拜托!你知道我很忙的。”其实,我在心里想说,孩子,你的自由才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我们提到“家”有三个意义:家屋、家居、家人。家屋是我们拥有的,家居是我们经营的,家人是我们爱着的。生命在这里诞生,爱情在这里滋养,记忆在这里编织,心灵在这里安顿,日子在这里酿成酒。
每个人心底最深处都藏着家的记忆,它沉淀,馥郁醇香,温柔了多少绿肥红瘦的岁月。在家的福荫下,我们收拾着爱,坚强、善良、责任、乐观、自信……来装扮我们的灵魂。家把平淡的日子酿成了美酒,家把优秀的品质赋予了我们。让我们感谢家,感谢家人,让我们细细品悟这如甘醴的家的味道,呷出那一份成长的感动。
1。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英国哲学家培根
2。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