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如今当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或才艺表现落后于别的学生,就心急火燎坐立不安,似乎自己的孩子不应当比别人的孩子差,面对本来就懊恼失意的孩子,常常拿“比”来训斥:“你为什么比不上人家小强?人家考了100分,你咋只有70分?”“人家每次考试都是前3名,你为啥老当尾巴?”
这一“比”,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精神负担,比得孩子灰心丧气,比掉了孩子的进取心,也比掉了孩子的尊严感。其实,只要孩子不傻,谁都不愿意落后于人。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各个孩子的能力和长处不相同,或是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尽一样,或是孩子们的先天素质存在高低之别。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只不过暂时没有被发现而已。
有这样三个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学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老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因此说,家长动辄拿孩子“比”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孩子需要爱心,需要鼓励,需要诱导和发现。也许孩子数学不行却是音乐天才;也许孩子英语不及格但作文是全班第一……一味地用一种模式拿孩子“比”,只会把孩子比向反面。
媒体上曾报道过不少孩子厌学逃课、离家出走的消息,其原因大多数是不堪忍受家长的“比”所导致的。这种“比”常让孩子陷入极度悲观,跌进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严重者还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逼得孩子精神失常,甚至走上自杀的绝路。
明智的父母懂得用平常心关注孩子的成长,不论孩子优秀与否都能泰然处之。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母亲,当年,人们向她祝贺“你有一个当总统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时,老人家却回答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