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叶利钦接受圣彼得堡市长的邀请,参加一次郊外打猎。他注意到一个迟到的随员,市长告诉他,那个迟到的人叫普京,是市政府的第一副主席。
中午,随员在草地上摆上桌椅,准备午餐。就在大家边吃边谈,兴致勃勃地谈着下午去打野猪的时候,一头野猪真的出现了。它从灌木丛中露出了头,一步一步地向餐桌靠近。正当情况十分危急之际,叶利钦的眼镜掉到了地下。于是随员们一齐钻到桌下,去帮叶利钦找眼镜。此时普京没有往桌子底下钻,他端着猎枪,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野猪。然后就听到了两声枪响,普京击中了野猪。叶利钦回忆说:“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强硬、不妥协而思维敏捷的人,莫斯科需要这样的人。”
在关键时刻,叶利钦需要的是对付野猪的人,而不是帮他找眼镜的人。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否独当一面,有时从他平时的行为细节中就能判断。就这样,命运把普京推进了克里姆林宫。
帮叶利钦找眼镜有一个人就够了,为什么大家一齐钻到桌下。那种一看到领导眼镜掉下,就忙着去找的敏捷反应,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又是什么样的官员更需要这样的下属,这些问题颇值得思考。叶利钦在想,关键时刻,所有人都在找眼镜,只有普京一个人对付野猪。幸好只出现一头野猪,如果三五头同时出现,普京一个人能对付得了吗?
或许在关键时刻,像普京这样的人太少,而帮着找眼镜的人太多。才会出现普京任满离任时,有那么多的俄罗斯人,舍不得他离开的感人场面。而普京能让梅德韦杰夫顺利地接替他,也是他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