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清末民初颇具戏剧性的人物,给人的印象,木讷,面慈心软,素有“泥菩萨”之称。他一生鲜有大作为,却有大时运,他一天也未参加革命,却在一夜之间当上“民军都督”。
黎元洪看似平庸,实则并非无能之辈,武昌起义爆发之初,革命军危机四伏,他肯承担都督一职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政治作为——虽然是“被都督”的。倘若当时他抵死不出头,革命军群龙无首,在清军的疯狂反扑下,结果如何,很难预料!
黎元洪能接受革命并非偶然。他早年就同情革命党,1903年,日知会成员刘静庵投身他的护军营,黄兴准备在长沙起事,给刘静庵寄来信札,不料落入黎元洪之手,黎元洪嘱刘静庵请病假离去,不予追究。1906年,部属李雨霖密谋响应萍醴起义,被人出卖,同党7人被捕,一年后黎元洪将7人保外就医。
黎元洪从军经历也不俗。1894年甲午海战,身为五品二管轮的黎元洪和十几名水兵凿船自沉,誓死报国。在海中士兵强给他穿了一件救生衣,与风浪搏斗数小时才游到岸边,捡回一命。他受命训练新军,“爱惜士卒,与共甘苦,军饷被服,从不克扣”,很受士兵拥戴。黎元洪亦不乏军事才干,1908年清军太湖秋操,分为南北二军,黎元洪指挥的南军三战皆捷,被誉为“能战之将”。
由是,革命选择黎元洪不是没来由的。而黎都督开始视事即不负众望,他指挥革命军打跑了握有军事实力的清军统制张彪,击走了坐镇楚豫兵舰的湖北总督瑞徵,朝廷派遣海军镇压,领军大臣萨镇冰是黎元洪的老师,黎元洪写信给萨镇冰,陈情大义,言辞恳切,萨镇冰竟被“策反”,带领海军加入义军。
这般般件件,皆可谓出手不凡。特别是在袁世凯称帝一事上,黎元洪更是头脑清醒,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警觉性,给后世留下“三封三辞”的佳话。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登基”,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而此前黎元洪对袁世凯的帝制极为不满,称病,闭门谢客。袁世凯的“文武百官”去黎府庆贺,黎元洪对他们说:“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绝不敢领受。”倘若受封,“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说完退入内室,再不露面。
袁世凯需要黎元洪这样的头面人物捧场用意是明显的。12月19日又派人去黎府宣封,来人双手捧“诏”,当堂跪下,大呼:“请王爷受封!”黎元洪怒而不见,来人长跪不起,黎元洪命左右将他拖了出去。
此后又有人受命游说,并直以“王爷”呼之,黎元洪急了,手指大厅石柱说:“你们如再逼,我就撞死在此!”(事见《洪宪记事诗本事薄注》)宁死不屈节,其志洵可嘉也!
黎元洪晚年对政治已很淡漠,唯对教育热心,天津的南开学校,后来的南开大学,他都曾解囊捐资。对家乡学校更舍得掏钱,曾捐赠10万元建设武汉大学体育馆,黎元洪字宋卿,被命名为“宋卿体育馆”,又先后出资创办“湖北第一师范学校”和黄陂前川中学,是为当时武汉十分重要的两所学校。
综其一生,黎元洪不失为一位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黎元洪去世后,下葬武昌卓刀泉,这里山林环绕,绿色葱茏,为武昌名胜之一,游览凭吊者众。在汉口,则有名头很响的黎黄陂路,以纪念黎元洪。黎元洪黄陂人氏,黄陂在武汉人眼里视为乡下,略有贬义,百姓俗称这位鄂籍民国总统为“黎黄陂”,含几分调侃,几分喜爱,几分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