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人物内容页

妙趣横生的戏曲课堂

2022-04-24人物

民国以降,不遗余力地将戏曲带进校园,并大力弘扬者,一是曲学大家吴梅,一是著名教授陈中凡。

吴梅于曲学用功颇多,尤以治曲名世。1917年,还只是个中学教师的吴梅就发表了《顾曲塵谈》等一系列词曲学文章,引起了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关注,被礼聘为北大教授,专授戏曲课。自此戏曲在最高学府争得了一席之地。

吴梅先后在北大、东南大学、中山大学授课。他授课非常有特色,一是理论精到。他论词与曲的演变,北曲和南曲之别,清曲和戏曲之判,讲得头头是道。二是亲自实践。他进教室,总是带着一支油光发亮的笛子,教学中当场度曲,抑扬顿挫,余音绕梁,一班学子,兴趣极浓。他喜唱青衣,可是他长着一张四方脸,留了八字须,极不相称,他满不在乎,只管唱,学生被他的唱腔逗得哈哈大笑……

1922年秋,吴梅接受挚友、东南大学国文系主任陈中凡所聘,到该校主讲戏曲史。吴梅授课要求学生对昆曲要知音识谱,能演会唱,对此,陈中凡十分赞赏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吴梅先生的影响,陈先生对戏曲也非常痴迷,且也喜演唱,常登台亮相,曾出演《贵妃醉酒》,一时传为佳话。上世纪60年代,他讲授《中国戏剧史》,一次课堂上讲《西厢记》,他现身说法,唱“彩云开,月明如水浸楼台”,运腔吐字用力过大,结果一口假牙全喷了出去。学生看着他从满是粉笔灰的讲台上拾起假牙,用手帕轻轻一擦,装进嘴里继续唱,忍不住哄堂大笑……此番情景,与当年吴梅课上唱青衣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民国时期,戏曲被当时学问家视为“小道末技”,而戏曲地位得以提高并走进高等学府,与蔡元培先生的大力推崇不无关系,更赖吴梅、陈中凡等诸先生在课堂上的躬身实践和大力弘扬。

今日想来,那课堂上的梨园风情,仍给人唇齿生香之余韵,让人怀念不已。

再来一篇
上一篇:刘亦菲--开始新的里程 下一篇:画笔断了,还可以写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