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人物内容页

惦念一张画

2022-04-24人物

金岳霖先生晚年回忆:“20世纪30年代前后,我在清华教书。我总是头一天晚上就到了学校,遇到这样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总是到燕京大学去找黄子通先生。我们虽然都是教哲学的,然而谈的不是哲学。他有些中国山水画,他自己最得意的是董其昌的,我最喜欢的是谢时臣的。有机会我就要去看看谢时臣的那张画。因此,我同黄先生成了朋友。”

因为喜欢一张画,就想着常去看看。冯友兰先生在悼念金先生的文章中,曾称之为嵇康式的人物。上面所述,也是一个小的侧面,供我们追想金先生的内心及情趣。

陈之藩先生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在台南教书时,在一位朋友的研究室里看到一张画。画面很简单:浅的蓝像天,略深的蓝一定是海了。看这张画时,就好像经由一扇明净的窗向外望到天与海。“我坐在这位朋友的研究室里等他回来,他回来了,没有与我谈话,我也知道他回来了,两人共同欣赏这画。‘我不解,为什么这张画如此简单,而力量这么大!’我好像自言自语地向他说,又好像是在问他。而这位既是诗人又是医生的朋友说:‘我不论在外面碰到什么麻烦,回到屋里来,看到这张画,心情就会立时沉静下来。’这类的窗子、这种角度下的风景,在台南是不难找到的,而这张画比真的风景还要真实。”

“画比真的风景还要真实”,这是很高的评价,要画到怎样的水平才当得起这句评语?有机会当找这张画来观赏观赏。

后来,陈之藩先生旅居香港,常去台南,一来去看这位朋友,聊天;还有,是去看这张画。又过了几年,他无意中知道这张画的作者是俄裔美国画家罗斯科——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

两位名人的轶事,除了给人古朴淡雅的感觉,还有别的方面的启示吗?金先生是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在中国20世纪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陈先生是电机工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同时又是散文名家,在港台地区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跨出专业,对一幅画长久而深情地关注、欣赏,显示了从容的生活态度、较高的艺术修养,这些对他们的人生、学术创造应该发挥了潜在的促进作用。

“火炉一砌,老朋友的画就挂上了。”在一篇哲学论文里,金先生曾这样写道。多么高雅的场景!朋友因一张画或一张唱片聚到一起,清茶一杯,欣赏评论,新见迭出,有时各有所好,甚至不免还要争论一番,战罢相视而笑,这也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啊。

再来一篇
上一篇:高晓攀--向险而攀 下一篇:彭蕾--马云的梦想能落地,靠的是我的执行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