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我做过一件好事。在农村的乡路上,一头拉着大车的骡子似乎受惊了,飞快地跑过来,后面一个农民追得气喘吁吁。我毫不犹豫地冲过去,一把拽住骡子的缰绳。骡子跑得太猛,缰绳顿挫了一下,把我的手勒得生疼。农民伯伯追到跟前,接过缰绳,看了我一眼,拉着车走了。
我低头一瞅,手掌出了点血。可是,农民伯伯为什么不感谢我一下呢?干体力活的人,情感粗粝,这个我能够理解,但起码的礼貌你要有啊!我的行为相当于早些年的勇拦惊马,制止了一个可能发生的大事故。你怎么能说走就走了呢?后来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听者大多会“啊”一声,说“好,不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们的反应与我的期待着实有差距。我期待什么呢?探究内心,应该是他们的一惊一乍,肃然起敬,集体向我鞠躬才好。但他们没有。
依然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向我描述路人甲的卑鄙龌龊。路人甲在最困难的时候找他求助,吃他的喝他的,但当一个晋升机会摆在两人面前的时候,路人甲毫不犹豫地蹬着他的肩膀爬上去,还在背后说他坏话。讲述者气得满脸通红——“他翻脸不认人”“他会遭报应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路人甲还在安然地过日子,似乎没有遭过报应的迹象。
看上去有点悲剧。你付出汗水与鲜血,他一句“见义勇为,还不错”就是中肯的评价了。你一路高歌,跋山涉水,他一句“辛苦了”就把你敷衍过去。你还能怎么样?谁会陪着你细致入微地哭,然后一口一口舔舐你的伤痂?
路人甲的“恶”也是这样。你认为那个伤害你的人罪不容诛,但在另外一个人眼里,路人甲也就是“不怎么样”,再严重点儿,不过是“这个人心眼儿小,离他远点儿”。如此而已。而那个揭露他的人,在我这里还落个“愤世嫉俗”的标签。“愤世嫉俗”跟“不怎么样”相比,一个中评,一个差评,其实没差多少。
所以,你的爱恨情仇在旁人那里都是要打折的,甚至春风过耳,空若无物。你自己的“好”,如果在自己眼里是一万分,在别人那里也就八十分。“嗯,这个人不错”,完了。妨碍了你利益的人的“恶”是一万分,在另外一个人眼里,可能还不到六十分。
一个大学生报名参军。面试者问:“你有学历吗?”大学生自豪地回答:“我是环境科学专业,回回考试全班第一,对空气污染有过专门研究;我还自学了经济学专业,考取了双学位,毕业论文题目是……”话没说完,面试者拿过一张纸,咣当盖上一个章:“识字”,然后通过。
每个人对别人的感受都是麻木的,缩略的。他有自己的事需要关心。你的事,你的体验永远无法让他感同身受。你在他那里只是个过客,可有可无。
认知的错位,不被认同、不被理解的焦虑,或许源于自己没得到相应的回报。你努力了一宿,辛辛苦苦把这个方案做好了,放到同事那里,他看了看,说:“哦,还好。”而你希望他认真读读,读出你的失眠、你的血丝、你的心路纹理。但这怎么可能呢?你是个模糊的人,被打折的人。这是悲催的人生还是无奈的人生?
不管怎样,在别人眼里,你的人生都是淡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