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跟一个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打电话聊天,谈论最近工作的一些感受。他突然问我一个问题:“你最终到底想做什么?”
已经好久没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了。夜阑人静不能成寐时,这个问题也已经好久没有困扰过我了。这将近一年,因为有了许多新的事情做,一直把自己放到工作的细节中。工作的状态、生活的状态都改变了许多,好像很少跳出来,往更远的地方想想。
这次,被人突然问起,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那天在办公室,跟同事东拉西扯。她说,有一次我说过一句话,可能我自己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对她来说非常有震撼性。
我问:“我说什么了?”
她说:“你说一个人到30岁如果还没有成功的事业,那说明他生活中一定有除了事业以外的其他支点。”
我想起来了,当时我说如果到30岁时,自己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事业,那么自己就是失败者。
我理解的三十而立,并不是人到30岁,有了可以立身的事业或财富。这个“立”应该指的是内心价值观的确立吧。确立内心坚韧的内核,同时把自己的内核放到一个更大的坐标中,尊重别人内心中“立”的东西。
没想到,自己随意说的一句话,能被人记这么久。力的作用永远是相互的,现在反过来开始用这句话安慰自己了。
你最终到底想做什么?这个虚无缥缈的问题很难找到答案。想一想,也许会给自己一个看待眼下事情的高度。
《艺术人生》采访杨丽萍时,她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我跟朋友说:“人家活得多有境界。”
朋友说:“我看过她的专访。能看出来,其实杨丽萍对自己非常狠的。”
我一直认为,来这个世界走一趟,做一个旁观者,到处走走看看就挺好。人很渺小,根本实现不了什么。“改变”、“实现”,这是多么大的字眼,观察和体验就很足够了。
偶然看到塔科夫斯基的一句话:要忠于生命,而不是生活。
这句话来得真是时候。时间在往前走,自己的想法也在往前走。慢慢地,自己也有了很多改变,来这个世界走一趟,这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不单单是旁观。
怎样面对自己,怎样获得内心的安全感,这是永恒的话题。
“你最终到底想做什么?”
依我现在的修为,我还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自己尚未有足够的勇气面对问题的答案。但我可以自信地说,回头看看这段时间的自己,每天似乎没有什么成就,但一段路走过,自己也进步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