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人生内容页

外地心态

2022-04-24人生

朋友是外地人,给我讲过一件事。

和父亲去菜市场买菜,给了20块钱,摊主偏按10块钱,朋友不平,和摊主理论还起了争执。

可是,她那伟岸正直的军人父亲,却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甚至还说自己闺女任性不懂事,搞得周围的看客还以为朋友是个难缠的主儿。

回去后,她跟父亲吵了一架:“要是某某,肯定能保护我。”某某是他的老公。

父亲脸色一变,转身回了房间:“这是你的地方,我们出门在外的。”

是的,朋友在这里许多年,这里早已是她的现实及心理意义上的家。而父亲,仅仅来这里一个月,到处显得生疏胆怯。

这件事成了她和父亲之间的疙瘩,一搁就是好几年。

不久前,朋友又说起这件事。她说,我理解父亲了:不在自己的环境里,就是趾高气扬不起来。这不,休假回老家,我也有了外地心态,连在北京穿着很时尚的衣服,在这儿都觉得不自在;和小商贩打交道,也是尽显礼貌之仪;别人要是横点,自己第一反应就是还是收敛点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环境滋生归属心理,这话一点都不假。

我们常常在自己的环境里,自在、从容、有归属感及权力感,可是到了别人的环境,却怕事、畏难,而且谨小慎微。

想想自己,是不是只有在自己家里或最熟悉的环境中,言谈举止才表现得最为自信和从容?只有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局面的时候,才表现得更有优越感?只有在属于自己的地盘上,才觉得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主人?

心理学家指出,这就是“居家效应”——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环境里才更有心理优势。

想起小时候的考试,好像每次考点设在自己班里或是自己学校时,就发挥得好;一旦设在外校,八成要出意外。模糊觉得,遇到难题时,想想与此有关的背景,通常能够灵感闪现;可是,到了陌生的环境,完全没有了思考的头绪。

后来,我想考前看考场,就是为了解除人内心对陌生环境的一种抗拒吧。

广东的朋友来北京,每次都带着对北京的尊敬和距离;我每次去广东,也不乏一种对未知的恐惧;隔壁的小朋友来我家,睁着好奇的眼睛到处打量,摸什么都要征询我的意见,乖巧至极。可是到了他家,那叫一个“主人心态”,不断上演一出又一出慷慨霸道的闹剧。

其他行业的人到你的单位,觉得一切都很好奇,你平日干得已经近乎麻木的一些事,他们都觉得妙趣横生,对你更是多了点尊敬;你到了别的行业也是一样,觉得他们的工作是如此的神秘,那些你平时觉得很不靠谱的朋友,在这个环境里也多了些光环……

仅仅因为环境改变了,内心异于常态的不同感受与做法也由此而生。哪里是自己的,哪里是别人的,早已贴上了内心标签,在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底气十足,在属于别人的空间里,不自觉地放低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那个叫做“家”的东西,只消想一想都让人觉得熨帖,只有在那里,才能让我们产生最优势的心态。

当然,你可能也见过一些例外。

那就是对有些人而言,环境与自我无关。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从容自信,不卑不亢,居家如此,对外也如此。

我一直想,这些人的内心一定很强大。直到有一次,问到一位自信者:“无论在哪儿,你从来没有怯场的时候吗?”

他以不可思议的眼神看我:“你怎么能问出这种问题?”

或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挑环境的。在内心宜居之处,我们自信满满、妙语连珠;到了人家的地盘,可能大打折扣;如果这个地盘再不宜居,那么,我们的自信就仿佛缩水了,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想找回自己,不妨先从认同环境开始。环境就是这样,当你置身其外的时候,它对你也虎视眈眈;不过,当你把它视为自己的环境时,它也会视你如己出。

再来一篇
上一篇:错误衍生美丽 下一篇:慢下来的成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