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毛泽东17岁了,他的父亲毛顺生要他留在家乡,做生意。毛泽东抬头望远处的山,连绵起伏,仿佛他不平静的心潮。于是他在父亲的账簿里夹了一首诗,毅然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美丽总是愁人的,我读过作家沈从文写的很多水一般美丽哀愁的故事,但最能打动我的是他最朴实的一句话:“一辈子最怕的是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这个15岁从湘西走出来的汉子,犹如沱江水一路漂泊,有生之年他没有战死沙场,也几乎没有再回到故乡。终老故乡、寿终正寝是很多人的心愿,但沈从文走了,留给故乡的只是背影,直到他的脚步蹒跚。他说:“人老了,现在只好睡在同一张床上了,但我每天做的梦都不一样的。”我不知道他做了什么梦,但可以确定,梦里他没有停止漂泊。
1984年,潘石屹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他博得领导赏识,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一次,单位新分来一位女大学生,潘石屹带着她领办公桌。这位同事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挑了一个小时都没确定。潘石屹劝她凑合着用,对方却非常认真地说:“小潘,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不经意的一句话触动了潘石屹,想到一张办公桌陪自己一辈子,他不寒而栗。这年春节一过,他变卖家当,辞职南下。到达深圳,身上剩下80多块钱。
一辈子最怕什么?怕待在同一个地方,怕坐同一张椅子,怕睡同一张床。怕的是日子一天天重复,除了磨钝心灵的感受和增加皱纹,什么也没有留下。从上一辈人那里剪切过来一个人生,然后不断复制、粘贴。
朱自清曾经感慨:“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在这个世上,我们总该留下一些痕迹,哪怕是轻烟薄雾和游丝。不是我在过日子,而是日子在过我。这样的日子,即使阳光普照,也是黯淡无光的。
在很多励志的文章中,以上三个故事都被当做志向远大的范例。其实,故事中的三个人物,当他们选择了地平线,留下背影的时候,并不一定非常明确自己的志向。他们先是害怕重复别人的人生,重复自己的日子,然后选择了勇敢地进发或者说是逃离。从平庸中逃出,向远处进发,他们的人生从此展开了新的一幕。
人总要逃离一些什么,或许这是成大业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