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人生内容页

硕士生卖肉,五年终敢以真名示人

2022-04-24人生

2008年,壹号土猪创始人陈生公开招聘硕士卖猪肉,全国包括香港的1000多名硕士前来竞争30多个“硕士猪肉佬”名额。在当年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下,此盛况一度让舆论哗然。

对最终签约的30余名硕士生而言,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坚定地走出了自己踏足社会的第一步。5年之后回头再看,得失自明,冷暖自知。

和当年类似的是,今年就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届毕业生中仅有3成毕业生完成了签约,签约率比2012年同期降了近10%。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重新审视这些“硕士猪肉佬”的历程,为正在苦寻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

压力——“亏你还是硕士生”

卖了5年的猪肉后,刘二恒最大的变化是敢用真名示人了。2008年,顶着“硕士猪肉佬”的名头上电视,刚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专业毕业的刘二恒特意叮嘱记者,播出时不要用他的真名——他的研究生导师是国内化工专业的“大牛”,他当时担心导师一下子难以接受。

那年,陈生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广发“英雄帖”,要以年薪10万元招30余名硕士生卖猪肉,没想到应者云集,一下子吸引来1500余人报名。一时间舆论也一片哗然,叫好者有之,唾弃者有之。在广州白云区,有市民指着正在肉档切猪肉的硕士生破口大骂,斥之有辱斯文。这使得最终签约的36名硕士生压力陡增。

研究了7年的化工,刘二恒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是人,而不是各种化学材料。因此他在找工作时就瞄准了企业的销售岗位。不过,面对“土猪”俩字,他还感到了选择的艰难,所幸,导师给了他勇气。

“听说你去卖猪肉了,好好干!”导师的一番话迄今仍让刘二恒感念不已。

压力是签约硕士们的常态。中国矿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张晓虎尴尬地发现,赶在年前签了约,本以为回家后可以好好与亲人分享找到工作的喜悦,但话到嘴边仍是羞于启齿。“亲戚们问我在哪里工作,说着说着我就发现他们神色不对劲。虽然嘴上都说‘挺好’,但我仍能感受到他们并不看好。”

与刘二恒一开始就放弃专业对口而瞄准企业销售岗位不同,张晓虎最初对岗位设想是——稳定、待遇好、有地位。他在签约前投过大量的简历,面试过七八家企业,大部分是国企。对于最后选择壹号土猪,张晓虎说是某种程度上的退而求其次,但也不遗憾:“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我需要一个平台和收入。这家公司能够满足这最基本的两点。”

而大家热烈讨论的硕士生头衔,也并未为他们增加优势。进了公司后,卖猪肉、跑后勤、发传单,所有人都在一线基层岗位从零开始,硕士生的优势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当时我们与普通员工同吃同住,一个房间十几个人。你有什么差池别人都盯着你,说‘亏你还是硕士生’。”刘二恒说。7个月后,一同入职的36人只剩下20来人——张晓虎在差点辞职前被调换岗位,这让他小松了口气;刘二恒则自己定了个目标:无论如何坚持3年。

蜕变——“扔在哪里都能生长”

5年中,还有人陆续离开,如今36名硕士仅剩一半了。据陈生称,离职者多是因为自身和企业的价值观不符。

不过,“幸存者”目前都已成长为该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老板陈生评价这一批硕士生时说:“我们都是读书人,他们的表现符合我对读书人的预期,表现总体令人满意。”

从“猪肉佬”到管理层,看得见的收获是“经理”“主管”等头衔和不菲的薪水,看不见的收获又是什么呢?“基层历练。”多位“幸存者”给出的答案惊人地一致——“在一线工作,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步。”

刚进公司,张晓虎是开拓部普通职员。“那真是一段很累很心酸的经历。每天的工作就是找新开的猪肉档,跟人谈价格、签合约。从南到北把广州跑了个遍,中午就常在网吧休息。”张晓虎说,“当时心理落差很大,但自己也知道这些基层经历都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在一线市场了解过、摸索过,才会知道问题在哪,才知道怎么去管理企业。”

虽然入职前已做好心理准备,但基层工作的艰苦还是出乎刘二恒的意料之外。前半年,刘二恒每天举着宣传广告扫街、派传单,连猪肉都轮不到他砍。他笑言:“除了喂猪这个活没干过,所有基层岗位我都尝试过。”在基层干了2年,非营销专业出身的刘二恒了解了如何抓住经营的关键点。

于文刚是冲着“猪肉佬”的名头去的。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的他,找工作时只把简历投给了陈生——因为专业对口、薪酬优越,发展平台也不错,“反正只想和猪打交道。”

但在第一年的基层历练中,工作上的劳累和竞争压力,让农村出身的他也吃不消——在菜市场和监察部的一线岗位上,他用了4个月适应。

在陈生看来,基层经历很重要。“进入社会,哪怕是从政,哪怕是创业,基础的磨练与基层的经历都是非常必要的。”陈生表示,“我不确定基层经验是不是青年人的成长捷径,这和个人的特质有关。有些人有自我调整能力,环境差一点无所谓,扔在哪里都能生长。”

苦与累,是大多数人在基层的第一感受,也是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的原因。张晓虎难以忘记在基层历练时那种乐与忧,最终换来了今天的成长:“在基层的1年获得了极大成长,到最后你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委屈、什么叫吃苦了。”

收获——九成学生愿当猪肉佬

“我们当初大张旗鼓地找硕士生,更多是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没想到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即便如此,对读书人期望过高已经深植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当中,当初不愿来卖猪肉的年轻人,放在今天就愿意来了吗?”

陈生认为,在当今录取率超过50%的社会里,大学生已是平民劳动者,而非精英。但精英意识阻挠着毕业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把第一个职业作为认识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机会,适合则坚持不懈,不适合则选择跳槽或自主创业,去做能发挥特长的事业!”

纵然观念一时难以改变,但个人的收获是实打实的。36人中的吴家付成长速度比同批应聘者更显迅速。他从一线业务员开始,1个多月后即升为基层管理者,2个月后又升任办事处经理,9个月后当上区域经理。又过了1年,现在已经成为公司营销中心经理。

“我当时很清晰自己的兴趣,也很坚定自己的选择。”谈起入职时外界的各种评价,吴家付表示自己并未受影响。“看问题要看到本质。我看不出卖电脑和卖猪肉有什么本质差别。都是在做品牌营销。”

改变还体现在收入的提升。陈生在讲座休息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收入基本都翻倍了,这是他们的勤奋换来的,属于他们。”

让人诧异的是,最适合当“猪肉佬”的于文刚却辞职了。入职第3年,于文刚调职到后勤部,手下有7个主管,管理着100多号人。但每天的管理工作和偶尔的循例检查让他觉得“闲得慌”。在考虑1个多月后,虽然亲朋好友都不赞同,于文刚还是决定离开,给3年的“猪肉佬”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现在的于文刚就职于一家知名外企的客服部,每天与客户打交道,老东家也是他的客户之一。从“我管人”的管理岗位到“人管我”的销售岗位,他抱着学习的心态去享受充实的职场生活。同时,他非常感激之前的3年工作岁月,将他从一个懵懂的大学毕业生塑造成一个有阅历的社会人。

同时,如今的就业观念也正在悄然起变化。今年年初,壹号土猪委托中山大学专家,在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就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就业需求方面的状况进行了简单的抽样调查。

调查数据表明,对于大学毕业后卖猪肉这一工作,仅有少部分人持否定态度。3所高校学生中,表示可以接受的比例分别为97。57%、91。23%、96%。这意味着,超过九成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大学毕业后从事卖猪肉这一工作。

专业学历是背景

不应是自我设限

■记者手记

或谈吐快速利索,或慢条斯理,这些硕士猪肉佬性格各异,但共同点是一种“成熟了”的气质。

基层锻炼是他们必修的历程。时长因人而异,但刚开始的经历如此类似:干最累的活,与最普通的人打交道,经常有学非所用的困惑,现实与预期差距极大,无成就感造成的心理落差。

坚持的含义或许可以用“花时间去了解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信念来代替。市场部经理张晓虎说自己至今没有跳槽,是因为真正摸透一个企业和一个行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不是一年或几个月。频繁跳槽,没有沉下心去真正了解就匆匆做决定,对成长不利。

专业、学历是一种背景,却不能成为一种框架而自我设限。这是他们共同的看法。“专业、学历是一块敲门砖,但来到之后你要尽快忘掉。不同专业、学历的人坐在同一辆车过来,里面可能分了硬座、软座,硬卧、软卧。但是用人单位并不在乎你坐什么座位来的,而是你来到之后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吴家付如此说。

共同的认识还在于4年之后回看自己的研究生身份,无人觉得后悔、遗憾。学非所用的困惑或许在最初的时候曾经出现,随着工作的深入,研究生生涯中的知识积累、所培养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则带来更多好处。

人生是一个旅途,没有人会一直清晰或一直困惑。去经历、去锻炼、同时还可以选择,这或许是他们能够给予正在择业的毕业生的启示。  

再来一篇
上一篇:母亲的私人时间 下一篇:赵普,泪洒荧屏的“草根主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