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老房子要装修了,一家人得租房子出去住,这是很烦人的事情。不过好在现在租房这样的事也比较方便了,网上什么都有。于是先上网一查,果然,家喻户晓的中介公司的无数个业务员,分别在网上挂出无数的合适的出租房,有房图、有人照、有电话。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提供不了的。那叫一个爽,眼都挑花了你。
我根据自家居住的需要,一口气先挑选了七八户,备了好几胎,自己还先排了个号。然后,我按照业务员留下的联系电话,致电过去,通的,不假。
喂,你是某某中介某某某吗?
是的是的,女士你要租房吗?
这么简单就对上号了,爽!然后我告诉他,他挂在网上的某某小区的出租房,我要租,价格大致多少,要求是什么什么什么———只不过我的这个“什么什么什么”还没有开始说,他已经打断了我说,对不起对不起,我这会儿正有个客户,过一会儿,我马上打给你好吗?要不,您先加我微信吧。
我们就加了微信,片刻之后,他就语音和我说话了。他这么快就把另一位客户给打发了?还挺重视我这个客户的啊?只是我不太习惯语音交流,我把我的要求用微信发给他,我的要求不算太多,主要大约有四五条吧,一是几室,二是电梯,三是不临马路,四是家具家电齐全拎包入住,五是大致价格。
他仍然坚持和我语音,我仍然坚持给他发微信,两个不同的频道,倒也不影响工作的进展,我报出我看中的第一号,他立刻就说,那一套没有了。在我的要求和他的回答之间,没有片刻的停顿,他的业务可真精通。我愣了一下,报出二号备胎,他仍然立刻回答,这一套也没有了。
我很傻,但我还没有那么傻,何况我还心里来气,我说,既然没有,那你怎么挂在网上?
他快速又答,这是春节前挂的,春节期间、尤其是春节刚过,租房的人多了,已经出掉了。我说,那你们怎么不更新信息?他说,我们要更新的,只是没有来得及。
他的回答,简直就像在念台词,我差不多要怀疑他手中有剧本了,准备得真充分,毫无漏洞,甚至中间一点停顿也没有。
当然,这个我能理解,他们就是干这个的,平时多加历练,他们早就是熟练工了。
只是我奇怪,他们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恰好被我赶上了?
原来网上的信息是不准确的,不止不准确,有的甚至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
呵呵,这样做生意。
其实我已经入套了。入套和上当受骗可不是一个概念。他开始施展他的才华,推出他的房子,但不符合我的要求。我说,我给你发的微信里条件写得很清楚,你没有看吗?他说,知道了知道了。说话间又推荐了一套,我说,咦,我跟你说过,我要电梯的。他说,哎哟,就三楼,也不高。然后又来一套,说,这一套很好,有电梯,全新装修。图片也随即发给我看了,房间确是全新,但是里邊空空如也,没有家具家电。我说,说好的家具家电呢,我要拎包入住的。他说,家具家电马上就到位。
打住,这不像是写创作谈,像是在写小说了。是呀,本来我就觉得生活处处是小说,租房的过程,也是足够我写的,我还是将它们留给我的小说,这里只说一个开头。后面的事情,以后咱们在小说里见吧。
总之,我最后是从他手里租到了房,真心还不错。况且,我不仅租到了房,在扯皮拉锯的过程中,我脑洞打开了。
我认为奇怪的事情,他完全无所谓;他觉得正常的事,我觉得不靠谱。比如,我十分在意的租房条件,他可没那么在意,感觉稀松平常;比如,对于网上的虚假信息,他也不觉得这算个什么事,常态而已。
但是千万别以为他工作不负责任,更别以为他不想把房子租出去。恰好相反,他对工作可认真负责了,他租房出去的愿望可强了,比谁都强。
那么,这就是代沟?
还是三观?
或者是我OUT了?
反正我生活在如今的这个时代里,即使我不去租房,即使我不拿租房来说事,我也可以拿其他任何事情来说事。我几乎每天都会经历从前的几十年都没有经历过、没有体会过的,所以每天都有新鲜感,兴奋、刺激。我们和另一代人甚至另几代人之间,频道不相同,但绝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是道不同而相为谋。于是,在这过程中,会有疑惑、会有触动、会有感悟,也才有了小说的可能和小说的开始。我经常和年轻人交流对某些事情的看法,通常是,他们没有大惊小怪,他们遇事坦然,而上了年纪的我反而一惊一乍。许多现象,他们认为就是这样的,而我们觉得不是这样、或者不应该是这样的。
如今的社会生活真是饱满而丰富,每个缝隙都塞满了新鲜的套路,是我们这一代人没长过眼的,这些套路,真是太有意思了,太触动我的灵感了。这个时代,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就是这样纠缠着、交叉着、胶着着,让人傻傻分不清。
新旧交替的时代,真是一个布满陷阱的时代。布满陷阱的时代,就必定是利于写作的时代。
新旧交替的时代,许多旧的规则正在打破,但又没有彻底改变;许多新的规则正在建立,但又没有完全完善。于是,在新旧交替之间,出现了许多裂缝,这些缝隙,就是我们写小说的人要钻进去的地方。
每个缝隙都是新鲜的内容。
每个缝隙都是可怕的陷阱。每个缝隙都有写作的灵感。
每个缝隙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相比自己的同龄人,我更愿意把目光投向年轻一代、更年轻的一代,我不敢说我有多少了解他们,但是我愿意去了解他们。
至少,《合租者》中的这个“我”,可能在自己的家乡,他的父母也为他贷款准备了一套房子,但是他不愿意,宁可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为什么?
躲避父母?
享受孤独?
向往未来?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年轻人,我们的春运才会一年更比一年忙。
这篇文章,想写的是一篇创作谈,结果写成了一篇生活感受,违背了写作初衷。但是,我知道,只有生活中有了感受,才有小说的基因,才有写小说的冲动。
要说我在《合租者》中到底写了什么,我想,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说不太清,至少是说不太全面。
同质化?
梦幻人生?
芸芸众生的灰色生存?
走马灯式的现代生活?
说不清,说不全面,只是从生活细节中感受出平常中的不平常,那才能提供更丰富的东西,那才是写小说的好材料。
社会也好,时代也好,小说也好,说不清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