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跟谁学习养成好习惯呢?最好的学习对象,其实就是你自己。我们其实都有不少好习惯,只不过没太在意它们,如果认真去研究一下,你就能看到一些端倪。
我来举一个例子。刷牙应该是99%的读者都早已养成的好习惯。请你想想,为什么刷牙能够成为一个好习惯?
首先,它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你很快就能完成。以一组行动来说,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单位,而且有很明确的目标。我们都会按照习惯,把上下排的牙齿刷完,如果只刷了一半就停下,一定会觉得浑身不对劲,就像上厕所上了一半的感觉,对不对?
“简单、具体,能够一气呵成的行为程序”,就是好习惯的基本单位。
很多人希望养成好习惯的时候,只给自己设定一个很大很远的目标,并没有设计具体的实现步骤。
这是很关键的,同时也是多数人会搞错的观念。我们可能会在年初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把理想结果定在遥远的一年后。但是,如果你无法把这个目标变成行动计划,那这顶多只能说是一个愿望,而仅凭愿望是无法养成习惯的。
把你要养成的习惯,先分解成最基本的行为程序,而且最好是每一天都能执行的。这样最容易让大脑把事情认定为“惯性动作”,变成一个你不太需要思考也可以完成的事情。
所以,不要说“我要多运动”,要说“我要每天运动30分钟”;不要说“我要多阅读”,要说“我要每天阅读1小时”或“阅读20页”;不要说“我要学英文”,要说“我每天要用在线课程学习5个单词,并做10道习题”。
你可以用时间、数量、行为来设定这个习惯,越具体越好。
刷牙能够变成这么自然的习惯,还有一个原因:它很方便。
想想,我们早上起来都会先上厕所。一走进厕所,看到牙刷、牙膏都在杯子里,当然就顺手拿起来刷了。
同样,当你要把一个行为程序养成习惯时,就要让那个程序越方便执行越好。举例来说,如果你想养成每天早起运动的习惯,就应该在前一晚准备好运动的衣物,放在床边,一早起来就可以立刻穿好,不需要再打开衣柜去找。因为如果你还要花时间去找的話,睡眼惺忪的你搞不好就会找着找着,找回被窝里去了。我把这个称为“清空跑道”,把任何可能导致分心的障碍都尽量排除。
我之前训练自己早起的时候,发现对我最有帮助的一个小习惯,就是睡前先倒一杯水,放在床头柜上。闹钟一响,我只要稍微起身,就可以马上拿起杯子,喝完一大杯水,自然也就清醒了一半。这种能够让自己轻松执行的小习惯,我称之为“推动行为”。
能够维持习惯的人,除了有毅力,还能够为自己设计出一个更有利于维持习惯的流程,让整个过程能够一气呵成。
我们要清空跑道和设计推动行为,并不是因为缺乏意志力。我相信你的意志力一点儿都不比我弱。但日复一日,总会有意兴阑珊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如果还要停下来思考,这个暂停的片刻就很容易让人分心而失去动力。清空跑道、建立推动行为,就是让我们把这种阻力降到最低。
我有一个朋友,原来很胖,想养成跑步的习惯。一开始,他规定自己每天都要跑,但每天都那么累、那么忙,只要想到还要出门跑步,就放弃了。
后来,他用“最小行动单位”的观念,设定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行为,简单到如果自己做不到,就太对不起自己:每天下班回家后,他只要穿上球鞋、绑好鞋带,然后走到家门口就好了。这总可以办到吧!
而奇妙的是,他往往穿好鞋,走到门口,也就顺便走出去了。现在,他已经养成了跑步的习惯,还挑战了马拉松!
这就叫作“可行的最小付出”。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养成一个习惯时,可以试着把其中一个步骤拆出来,先挑战自己把这个最小的行动单位养成习惯。但设定这个行为时,你要跟自己承诺:无论如何,每天都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