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苦难,萧红在她的小说《生死场》里有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描绘。“像只熊一样”的麻面婆,最后绝望得服毒而未死掉的王婆,生命尚在就已经开始腐烂的月英,生产中的女人危在旦夕……那些女人的苦难来自萧红自身的生命体验。1932年,年轻的萧红被抛弃在哈尔滨东兴顺旅房,她将在饥饿、孤苦、恐惧中临盆。那时在她眼中,整个世界一片黑暗,令人绝望。
王婆算是《生死场》里最坚强的一个女人了,然而,当她面对儿子被处死的消息时,仍然决定以死亡来与儿子同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生命是母亲给予的,而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的生命是属于孩子的,她愿意在任何时候拿出来。不信你去问一个做了母亲的女人,她敢于为谁付出生命?至少有90%的母亲会回答为了孩子。而你去问一个孩子敢于为谁付出生命?估计最多只有10%的孩子会回答你为了母亲。这或许真是一个无聊的话题,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可争辩,每一个母亲从孕育孩子开始,就伴着苦与难走过一生。
孩子小的时候盼他健康,长大了盼他学有所成,成年了盼他有一份不错的职业,成家了盼他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做母亲的一辈子总有操不完的心,解脱的时刻便是生命结束的时刻。
今年初春在遵义籍作曲家杜兴成先生的作品《遵义之歌》首发式上,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歌。其中有一首春晖主题的歌曲,歌词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情感是需要复习的,当我们重温母爱的深厚,有太多的感激涌上了心头。现场播放MTV时,电灯是关掉了的,黑暗中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泪流满面地在内心感恩、思念或是愧疚?母亲呀,让我们灵魂疼痛的母亲!
最近去参加了一位亲戚的葬礼,也是感慨万分。老人的两个女儿一声声的:我的妈妈呀!我的妈妈呀!哭得肝肠寸断,引得旁边的人泣不成声。我想很多人在那一刻其实是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哭着自己的母亲。老人有3个子女,儿女们长大了,有出息了,在各个城市为工作生活忙碌着,老人一个人生活在农村。去年深秋时节我曾经见到她孤独地坐在黑幽幽的屋子里,沉默、寂寞,似乎有人推门问路对她也是一件高兴的事。人生真是悲凉。
我的母亲是一位事业心非常重的人,她很少陪我们玩耍,常常加班,等她回家的时候,我们都进入梦乡了。即便这样,她对我们的慈爱却让我记忆非常深刻。记得每当打雷停电的时候,她总是把孩子们召唤到她的床上,我们围着母亲或坐或躺,听母亲讲那些听了好多遍的老故事。电闪雷鸣中映出镇静自若的母亲,那一幕特别温暖。母亲懂得,这个对孩子来说充满危险和恐怖的夜晚,母爱会教育孩子坚强。还有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是母亲带着姐姐去乡下,一个恶狗气势汹汹地冲了上来,母亲机敏地把姐姐背到身上,她自己却被狗咬伤了。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我们遭遇苦与难时的保护神。
好多回梦里失去了母亲,只有一次是失而复得。那种百感交集的滋味,让我像婴儿一样发出了艰难的呼喊:妈——妈!醒来眼角湿湿的,把梦说给女儿听,女儿说,妈妈,以后我也会像你去陪外婆一样回来陪你。
孔子把孝解释为脸色,即儿女给予父母的脸色。扪心自问,从小到大,我们真是给了父母太多的“脸色”,拿了“脸色”给父母看,父母依然疼着我们、念着我们。我们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却不能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为着苦难时刻的母亲,祈愿天下的孩子都懂得把疼爱和温暖留一份给自己的母亲,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