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热读内容页

历史上的“乌鸦嘴”

2022-04-24热读

“乌鸦嘴”是指人们嘴无遮拦,直言直语,说出不中听不吉利的话。一般情况下,人们都爱听好话,所以,大煞风景的“乌鸦嘴”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真实的,但由于难听,往往是不受欢迎的。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李崇做过一次“乌鸦嘴”。公元523年,李崇的部下魏兰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建议把边境的六镇改为州,分别设置郡县,以安抚当地百姓。李崇也认识到六镇地处边远,贼寇密布,治安形势严峻,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专门为此打了个报告给北魏孝明帝。然而,报告交上去后,不知道是领导太忙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事情被搁置下来,没有下文。

第二年,北魏边境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北魏孝明帝在朝廷召开紧急工作会议。会上,孝明帝想起了李崇的那个报告,说:“去年,李崇上表请求改镇为州,朕因为旧章程难以改变,没有听从。现在看来,李崇这个报告,开启了镇上那些人的非分之想,以致形成今日之患。”并责令李崇带兵前往边境平叛,以“将功赎罪”。

面对李崇所受的冤枉气,《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沉不住气了,特地在书中发表评论。司马光说,李崇上表,是为了“消祸于未萌,制胜于无形”。北魏孝明帝自己不采纳建议,待到祸乱产生,不但没有丝毫愧谢之言,反而把这当作是李崇的罪过,“彼不明之君,乌可与谋哉!”(那个不明智的君主,怎么可以和他共同谋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荒淫无度,亲信奸邪,国将不国。章华上书劝他说,隋朝大军压境,还不改革自新的话,国家很快就会灭亡。结果,自我感觉良好的陈后主龙颜大怒,当天就斩了这个“乌鸦嘴”。你看,章华为了提这么一个“合理化建议”,结果把自己的命都丢了,而且是丢在一个不识好歹之徒的手上,多不值。

唐太宗时期的民部尚书裴矩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此人是隋朝有名的佞臣,然而,在唐取代隋,做了唐朝的干部之后,却变成了个大忠臣。唐太宗李世民经常这样表扬他:在位敢于力争,而不一味地顺从领导。是什么缘故促成了裴矩的巨大转变呢?司马光认为,君主贤明则臣下敢言。裴矩在隋朝是佞臣而在唐朝则是忠臣,不是他的个人品性发生了变化,而是“大环境”变了。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大臣的忠诚就转化为谄谀;君主喜欢听到直言,则谄谀又会转化为忠诚,所以君臣的关系是“表”和“影”的关系,“表动则影随”。隋炀帝杨广曾经公然表示最不喜欢听批评之言,李世民则是中国最能接受批评的皇帝。由此看来,关于裴矩的转变,司马光所言确有道理。

“表动则影随”,可见,如果“表”不是“好表”,你就算一厢情愿要做个“乌鸦嘴”,结果也往往会失败,对自己并无好处,对事情也没什么帮助,只不过是作了无谓的牺牲而已。

再来一篇
上一篇:不知道这些,你还敢说看过《西游记》吗 下一篇:《龙珠》对你,意味着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