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实用工具李清照内容页

《点绛唇》原文·翻译·赏析

2022-05-16李清照

【原作】

 点绛唇——[清]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因南北朝时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来。明·杨慎《升庵词品》曰:“《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李清照《点绛唇》赏析

(李清照)

 闺: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柔:一作“愁”。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没有兴趣。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两个“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望断,即望尽,以极多次数凝望,一直望到看不见。

 

【古诗今译】

 一个人独处深院闺房,心中总是积郁着千丝万缕的愁绪。怜惜春天,可春天已经匆匆离去了,就在这原本令人落寞难捱的暮春时节偏偏又下起了几点令人懊恼的雨。

 倚着栏杆,眺望远方,无论怎样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忧烦愁苦。心上的人儿,你现在何方?在这枯草连天的季节,望断天涯,何处才是你回家的路啊!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婉约派女作家。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本篇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愁别怨的闺怨词,是词人李清照惦念离别的丈夫而作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结婚后,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笃,经常在一起共同校勘书籍,研究金石文字,以至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夫妻之间如此深厚、默契、美好的生活却因丈夫赴职在外而长期分别,其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滋味,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之“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一词句中也曾有所流露。

 在本篇中,词人通过伤春情景的描写,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揭示了怨别与相思这一基本主题。作品分上下两阙,现就词的这一构成特点,按阙逐句体会全词的含义。

 上阙,重在写伤春,写主人公面对春天悄然离去之时的无限伤感的情怀。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作品开篇以抒情笔调切入主题,再现了主人公独守深闺,孤单寂寞,思念亲人,愁情不绝,柔肠寸断,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柔肠一寸”就“愁千缕”,足见主人公寂寞愁苦、深情绵长、思念之情无可排遣的程度已经到了极致。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这是一句经典的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这倒也罢,偏偏又下起了摧残鲜花的暮春之雨,此景中的主人公心绪怎还能好得起来呢。此外,这惜春也蕴涵着词人怜惜青春年华的心理。

 下阕,重在写伤别,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强烈的思念和盼归之情。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独处深闺,浮上心头的是“寂寞”,是“柔肠一寸愁千缕”,无奈之下,只好走到闺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风景,也好排遣心中的忧烦愁思。可是“倚遍栏杆”,极力凝望远方,终究还是没有好心绪。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自己的丈夫远在他乡,望不见,心思又放不下。由此景此情引出下文的“人何处”,此为由景及人之蓄势与铺垫。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这一句是写主人公遥望远方,盼望丈夫归来的情形。上文的凭栏远眺,看到丈夫归来的影子了吗?没有,目所能及的只有苍苍远山,只有茫茫春水,只有“连天衰草”,人在哪儿啊?!远处的路一直望到再也望不见了,也就是说把“归来路”都“望断”了,仍然不见丈夫的身影,可见此刻的主人公心中该充满了什么样的落寞、失望、和哀愁哇!

 这首词之所以情切意浓,感人肺腑,主要得益于白描手法的使用。作品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字字平白,句句朴实无华,却于字里行间饱含着相思之苦,离别之愁,怨别之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李清照作品明白如话、语浅情深的艺术特色*。

 

2010年7月15日

再来一篇
上一篇:·行香子 下一篇:临江仙·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