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家》教学设计 篇1
5、家
教学内容:《5 家》
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种笔画。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准确读出生字词。
2、 能通顺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1、 出示生字“家”,指读,课件学生字。
2、 你们一般在家里都做什么?你们喜欢家吗?为什么?
(师引导说出:家带给我们温暧和安全,我们离不开家)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家”的诗。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师范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眼睛仔细看,耳朵认真听,嘴巴不出声。
2、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 学生自读,个别辅导
4、 检查读书情况。注意正音及停顿。
三、 精读感悟,品读入情。
1、 这首诗你们读懂了吗?能读好吗?老师考考你们。
2、 (出示句1)引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认读生字“云”
你平时见过什么样的云呢?(引导:看图,你看这里的白云像什么呀?)
3、 你们知道为什么把蓝天看作是白云的家呢?(白云在蓝天中自由地飘来飘去,白云离不开蓝天)
4、 指导朗读这一行:这一行连起来,谁喜欢读?指名读
5、 指读下面三行。问: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你们知道吗?
6、 小组讨论:每一小组读讨论一个问题。
7、 交流:
树林可以在小鸟飞累的时候给它温暖与安全,让它休息。小鸟离不开树林。
鱼儿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非常快乐,鱼儿离不开水。
泥土给了种子温暖、营养、让它们破土而出,发芽长大,种子离不开泥土。
8、 你能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吗?
9、 小朋友们,你们读得真好,这四行诗是一句话,能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吗?配
乐自读,可以自己做动作。
10、 我们小朋友共同的家是哪儿呢?(出示最后一句)一起来读一读。
(1)(出示地图)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她像是一只昂首挺胸的公鸡,又
象一座美丽的花园,我们就是朵朵鲜花,在花园里幸福成长。
(2)齐读。
11、 读到这儿,我看到许多小朋友的脸上都漾起了幸福的笑容,请把全文连起
来读一读。
我的十分钟
1、 老师请大家也来作作小诗人,学着写写诗。你们边看图,边想一想。
2、 出示各幅图(海豚、蚯蚓、月亮、骆驼、企鹅……)填空:
( )是( )的家。
3、诗人们都会作诗了,那还要会写下来呀!这几个字你们认识吗?
4、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5、学习“家、云、土”
a出示家:读一读,你怎么记住“家”?书空
b出示云:这个字怎么读?看看这朵云,想想这个字好记吗?
c出示土:你怎么记住“土”?
练习设计
习字册上生字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能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
我的十分钟
1、 认读词语:
大家 白云 鱼儿 泥土 种子 蓝天 祖国
2、 指名朗读课文
二、 指导背诵
1、 填空:( )是白云的家,
( )是小鸟的家,
( )是鱼儿的家,
( )是种子的家。
( )是( )的花朵,
( )就是( )的家。
2、 轻声练习背诵。
三、 指导写字:
自主练习
家:这个字比较难写,注意中间的“弯钩”重心要摆稳。
白:一撇加个“日”,这个“日”要写得扁些大些。
云:下面的“撇折、点”不能出头,要左右对称。
儿:不能写得太大,左右要一样高。
泥:注意三点水的位置,右边下面先写一撇。
土: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种: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中”,左右要一样高,竖要直。
子:“横撇”要小一点,一横写在弯钩的中间靠上处,不能靠上也不能靠下。
板书设计:
5、家
蓝天 白云
树林 小鸟
小河 鱼儿
泥土 种子
我们
祖国
智慧瞬间:
《家》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6行2句话,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着力体现“读得进,输得出”。“读得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找、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板书,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建构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有趣的游戏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得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在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构想: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自制图片(内容:蓝天白云小鸟树林小河鱼儿泥土种子)、《娃哈哈>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板书: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指名读。齐读。)
2、(出示一张照片。)这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六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嫂和可爱的小侄女。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玩。
3、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怎么样的吗?
4、教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
二、创设情境,自悟自学。
1、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家,那我们共同的家是什么?(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板书: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指导朗读。
(1)自由读一读。指名读。
(2)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3)齐读,相机正音。
(4)男女生分句读。
3、是呀,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是多么快乐呀!(播放《娃哈哈》,师生表演。)看,小朋友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哈哈。因为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小——(家。)还有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大——(家。)
4、除了我们有家,动物、植物有没有家呢?对,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家。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做一回爱心小使者,帮画面上的东西找一找它们的家。(出示画面。)
5、学生回答。
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一说。并把手中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然后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标出停顿,指导读出高兴、快乐的语气。)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6、小朋友们读得多棒呀!让老师不禁想唱出来。(播放由课文谱成曲的《家》,师生同唱。)
三、张扬个性,激发灵性。
1、小朋友们,你们还能想出——是——的家吗?
2、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想更棒吗?你们看,(出示课文。)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我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3、小组讨论。
(1)你们想说什么内容?
(2)准备用几句话说?(至少两句。)
(3)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组成一段话说一说。
4、给“小诗人”颁奖。
四、指导书写生字“白、云”。
1、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1)白:从竖中线上用力地撇出。连住撇写竖。写横折钩的时候要注意横要写在竖中线的左右两边,要一样多,折的时候要顿一下,有一个折角,钩的时候要用力地往上一挑。接着写里面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封口。
(2)云:第一横短,第二横稍长,写在横中线的上方,“厶”从中线点往外书写,最后写点。
3、要求学生把每个字再书写5遍,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你们为很多东西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为什么?是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师生齐说家。)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自己的——(师生齐说家。)。
板书设计:
蓝天——白云——家
树林——小鸟——家
小河——鱼儿——家
泥土——种子——家
祖国——我们——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背诵课文,学习写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活动。
上节课我们做了一回爱心小使者,给动物、植物以及小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指着黑板上的图片说。)你能看着这些图片用“——是——的家”的句式说一说吗?(要达到看着图片,人人会背课文的境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妈妈》这首诗,它是按照“——是——的妈妈”这样的句式写成的。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哪些东西找到了妈妈?
二、拓展学习。
1、(小黑板出示《妈妈》这首儿歌。)学生读文。
妈妈
天空是星星的妈妈,
大海是浪花的妈妈,
祖国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光荣又伟大。
2、在这首诗中,哪些东西找到了妈妈?他们的妈妈分别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三、迁移。创作。老师先来一句“星星是夜空的花朵”。你也能按照“——是——的花朵”的句式说上几句吗?(指名回答,及时点评。)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卡片:儿、土、子。)指名读。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提示注意点。
儿:左边是竖撇。
土:第二横稍长一些。
子:第二笔竖钩稍弯,上面稍出头。
(2)练习书空。(指名练习。)
3、学生描红及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家
儿 土 子 云 白
《家》教学设计 篇3
⊙总体构思:《家》是语文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起,运用三个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家”的真谛,传达了他对“家”的哲学思考。教学过程是“探究课文,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在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课时计划:
⑴.计划课时数: 2 课时
⑵.计划进度: 一 周 1――2 节
⑶.授课方式: 新授 课
⊙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能力: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⑵. 过程与方法: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⑴. 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⑵. 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⑶. 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我们一起去看看作家周国平对家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
⑴. 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引子有什么作用?
(2)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
师生共同明确:
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作者的写作方式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⑵.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⑶. 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组学习,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两个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语言表达效果。
(三).学习课文内容,思考:
⑴. 解题:“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⑵. 作者介绍: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⑶.课文分析: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四). 拓展延伸。
⑴.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⑵.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⑶.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你对家的感受,下一堂课交流。
(五). 课堂小结。“家”是人们很熟悉的名词,以此为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周国平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六). 布置作业: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你对“家”的感受。
【板书设计】
家
周国平
家是一只船 思考家庭
家是什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是永远的岸 思考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研讨课文。
⑴.引子有什么作用?
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⑵.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⑶.作者的写作方式是什么?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三).课文探究。
⑴. 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边几个比喻的基础。
“家是一只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种漂流”,这个比喻是后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⑵.三个比喻蕴涵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情感?
明确:对家的赞美、依恋及对天下人的祝福。
⑶.引用故事、名言等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使内容易于理解,议论更为深刻。
(四). 拓展延伸。
⑴. 中心句句子剖析:
(1)家是一只船。【剖析】这句话来自于引子中 “人生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这是作者用一个比喻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基本观点。家是本体,船是喻体。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2)家是温暖的港湾。【剖析】这个比喻句是上一个比喻句的深入,又是下一个比喻句的出发点。本体是家,喻体是港湾。对于在岁月之河中漂泊的人来说,家是船;对于航行在人生河道上的船而言,港湾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家就是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风浪的港湾。
(3)家是永远的岸。【剖析】本体是家,喻体是岸。这个比喻是“家是温暖的港湾”的深化,是三个比喻所传达的思想的完成,在逻辑上既是对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港湾,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⑵.总结句句子剖析: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剖析】本文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话题提出的引子。
⑶.过渡句句子剖析:
①那么,家是什么呢?【剖析】设问句,引起下文作者对家的三个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②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影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剖析】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引用尼采的话既引出了话题,又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借以讨论对家的看法,也使作者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五). 情感对接。引导学生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增强家庭责任感。
(六). 课堂小结。在你心中,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
家是很温暖的让我可以依靠可以依恋的地方。 家像我的一个支柱,时时刻刻支撑着我,无论我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一想到家,我就有勇气来面对它。 家是一盏为我点燃的灯,它永远地温暖着我的心,照亮着我的路。我认为家是一棵大树,我在这棵大树的树阴下成长,它帮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它给我温暖,给我依靠。
(七). 布置作业:
课内:在你心中,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仿照课文形式,用一组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描述。
课外:搜集有关“家”的诗文,抄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拓展阅读毕淑敏的《家问》及泰戈尔的诗 。
【板书设计】
家
周国平
家是一只船 思考家庭
家是什么{ 家是温暖的港湾 }
家是永远的岸 思考人生
【教学探讨】
⊙设计亮点:
《家》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5个生字,认识6个汉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新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看懂图意,结合图理解字词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2.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
1.课文所描述的事物图、动物图。
2.生字、词卡、小黑板、生字苹果图。
3.录音唱带《娃哈哈》。
教学流程
一、认识生字,导入新课。
1.板出“家”,齐读jia,记住汉字的音,引出课题齐读。
2.指明说说小朋友自己的家。
3.过渡:是啊!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今天,教室来了几位小伙伴,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行吗?
二、游戏激趣,学习词语
这些小伙伴在哪儿呢?请大家来找一找,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
1.找图片(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
2.交流:你找到了什么?(并把图片自由贴在黑板上)
3.在贴图交流的同时,让学生说出词,老师出示词,进行识字学词训练。
三、自由协作,感知课文内容
这些小伙伴们的家究竟在哪儿呢?告诉你们吧,就在我们的课文里(p83)。只要你们认真读课文,仔细地想想就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了。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每句都读通,有困难的地方做记号。
2.分小组互读(四人小组赛读)帮着解决困难。
3.指名上台说说你帮谁找到了家?它的家在哪里?(把图贴在相应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哪里是谁的家?”或“谁的家在哪里?”
4.让学生看图和词连起来变成一句话,美美地读一读。(师出示课文第一句)
四、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同学们,这些小伙伴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你说它们该有多高兴哪!瞧!(指导看图)白云在蓝天上自由地飘荡,小鸟在树林里叽叽喳喳地唱歌,鱼儿在小河里快活地游动,种子在泥土里使劲地生根发芽。你们能读出它们爱家的感情来吗?(生齐读课文第一句)
同学们,你们真有爱心,把这四位小伙伴送回了家,它们的妈妈可高兴了,想请你们到它们家做客,你们愿意去吗?好!大家再次美美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送这几位小伙伴回家时,还见到了哪些客人?说说看,例:我送白云回家,看到了星星、月亮和太阳、飞机、飞船......
其实,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
六、1.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家,我们也有自己的家,这个家就叫“祖国”。齐读课文。第二句,板书:“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同学们,我们的祖国非常美丽,到处是绿树鲜花,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就像这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开放,祖国哺育我们长大,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回归整体,诵读全文。(听音乐《娃哈哈》激励学生读出热爱祖国的情感来。)
七、做游戏(帮助动物们找家)看图把小动物图贴在自己的家的位置(师生评议)
八、指导识字写字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很有爱心,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些小伙伴的妈妈十分感激你们,妈妈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礼物来奖赏你们。看!(出示神奇的苹果树图)小伙伴的妈妈有个小小的要求,只要你们猜中宝宝们的名字,苹果就送给你们吃,同学们想吃吗?那就赶快行动吧!
1.齐读拼音
2.学习新笔画
3.摘苹果(认识生字)
4.对号入座(师示范写生字,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抄写生字)
6.指名扩词说话
九、布置作业:想象把自己最美的家画下来(有能力的可在画下写出一两句表达你对自己家的热爱之情来。)
附:板书设计
5.
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
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练习:1.找朋友(连线)
蓝天 树林 小河 泥土
鱼儿 白云 小鸟 种子
2.一字开花
白( )( )( ) 云( )( )( ) 儿( )( )( )
子( )( )( ) 土( )( )( )
3.小游戏:把小动物送回家
图1 图2
说明,出示图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景象,再让学生认出图2中的小动物,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在各小组中选出代表,把他们最喜欢的小动物分别“送回家”。
《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在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看懂图意,并结合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磁带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板书: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指名读。齐读)
2、(出示照片)这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六口人,你们找到王老师了吗?他们是……,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玩。
3、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怎么样的吗?
4、教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
二、创设情境,自悟自学。
过渡:除了我们有家、动物、植物也有自己的家。
1、请听(播录音),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家》(指课题,齐读)。
2、你们也想读读吗?赶紧打开书83页,自己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字音。
4、检查朗读(指名)。
过渡: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5、老师将这些朋友请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它们是(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读词)。
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6、指名四人上台贴图,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贴?
7、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8、突破难点: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课件)。(你们看:我们的祖国有广袤的蓝天,有茂密的树林,有清清的小河,有肥沃的土壤,有清新的空气……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小朋友们在这个大花园里唱啊、跳啊,脸上笑开了花,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健康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家吧!
9、指导朗读。
三、张扬个性,激发灵性。
1、小朋友们读得多棒,你们想更棒吗?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文)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我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2、投影出示
蓝天是 的家。(太阳、月亮、星星……)
树林是 的家。
学校是 的家。
书包是 的家。
你还知道“ 是 的家?”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知道“田字格”是谁的家吗?(生字)那就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也送回家吧!
四、指导书写生字“白、云”。
1、出示“白、云”,再读。
2、说说自己是怎么识字的?
3、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在书中描红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你们为很多东西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是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家,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自己的——家,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家。
六、拓展作业
画画你想像中可爱的家,也试配首小诗。
《家》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a、指导看图,训练观察。b、启发想象,训练思维。c、引导赏析儿歌,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2.学法引导:a、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b、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c、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3.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激趣生情。
四、教学设计
(一)提出学习目标。
(二)复习检查。
依次出现: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三)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
2..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83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学生上前贴画。
(四)精读训练。
1、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谁来读一读第一行。
(出示)家
蓝天是白云的家
教师范读教会学生“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行?试试看配上动作好好读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家
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
泥土/是种子的家,
学生交流:
(1)树林是小鸟的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河是鱼儿的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泥土是种子的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小结:你看,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美。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分组读。
4.(出示图)让我们也来做一会小诗人。
5.小朋友你的家在什么地方呢?你还到过什么地方?还是到哪些地方?和同座位说一说吧。
6.你们说的都是我们的祖国,大吗?其实这还不算大呢!(出示地图)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行诗。读完以后想一想,我们的祖国叫什么?我们的祖国真大真美啊,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小朋友就像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你感到幸福吗?快乐吗?
幸福的感觉读出来,好吗?读最后一句
7.朗读《家》
(五)指导背诵。
1.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六)指导写字:土、子
1.翻到书本84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两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
2.先学“土”字。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学生数“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同法学习“子”,“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5、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生字:土、子。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6、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
(七)小结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回家把你们小组作的诗句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请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好吗?
《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小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土、儿”。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
2、你们喜欢在家里干什么?
二、看图了解图意
1、有四个小伙伴也想找到自己的家,他们是谁呢?
2、投影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
3、白云的家在哪儿呢?谁来帮助它找到家?小鸟的家在哪儿呢?谁来把它送回家?鱼儿呢?种子呢?
4、揭示课题:家(正音,分析字形)
三、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要求听准课文里的每个字音。
2、自由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里有几句话?
3、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课文一共有几行?有几句话?
(2)分句指读,评议。
(3)齐读课文。
4、再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四、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把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送回了家。那么它们在家里生活的好吗?生活的快乐吗?下面我们一起去问问它们。
2、多媒体演示:蓝天白云图。
(1)白云在家里快乐吗?为什么?
(2)指导朗读。
(3)蓝天还是谁的家呢?
(4)说话提示:蓝天是白云的家,也是的家。
3、多媒体演示:鸟儿在树林中飞翔、觅食、筑巢。说说鸟儿在家里快乐吗?
(1)小鸟在树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说话提示:树林是鸟儿的家,也是的家。
4、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自读三、四行,读后交流。
(1)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2)练习说话。朗读。
5、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第一句话,这一句话比较长,我们连起来把它来读好,注意连贯和停顿。
(1)这句话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比成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该是多么幸福啊!小朋友,你们能把这句话背诵出来吗?
(2)自由背诵,指背。
6、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出示:祖国)
(1)什么叫祖国?
(2)我们祖国的名字叫什么?
(3)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地形图里有景色。
(4)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5)引导交流: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花园里的花朵。
7、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都生活在祖国这快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8、齐读第二句话。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土儿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学写剩余的生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自己试着编诗歌。
情感目标:通过背诵诗歌、编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指读课文,评议。
2、说说白云、小鸟……的家分别在哪儿?什么是我们共同的家?
3、这首诗歌写的多美呀!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一个小诗人,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来作诗。
4、学生作诗。
二、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背诵。
3、齐背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说说哪些字,我们可以很容易就能记住?
3、学生交流记识方法。
4、着重强调:“泥”是左窄右宽,右边的撇和竖弯钩要舒展。“种”是左窄右宽,第五笔是点。“家”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一笔是捺。
5、学生描红,临写。
四、完成写字作业。
《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设计全解: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 (拼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 )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 )是( )的家。( )是( )的家。
教法、学法: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是那样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中也有一位绰号叫“一丈青”的大娘,她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感知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快速浏览课文,根据相关情节,自拟标题。
明确:第一节:(1)何满子被拴葡萄架;(2)一丈青迷信绣肚兜;(3)一丈青大闹运河滩;(4)一丈青妙手救病人;(5)一丈青百般疼孙子。
第二节:(1)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2)何大学问仗义热肠;(3)何大学问请师教孙子;(4)何大学问怒拴何满子。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何满子:机灵顽皮,聪明伶俐,纯真稚气,关爱爷爷。
一丈青大娘:爱憎分明,泼辣大胆,溺爱孙子,勤劳善良。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重视知识,向往美好生活,有民族气节。
2、在这几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用“我喜欢______(填人物),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我喜欢一丈青大娘,因为她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感,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
3、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文中女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
示例:《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共同点:泼辣、能干、厉害、有正义感。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本特色语言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富有文采和趣味性,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1)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明确:这句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明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凸显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用语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2)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明确: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起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目标导学四:把握文本主旨
再次通读文章,归纳本文主旨。
明确: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和世态人情,赞扬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的热情正直以及肝胆相照、扶危济贫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三、板书设计
人物何满子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习俗美
人情美
教学反思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更适合选择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经过考虑,我选择了分析人物形象和品味语言作为这篇课文学习的两个突破点。在具体的环节设置上,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环节:
一、自拟标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自选人物感知形象;
三、自选角度品味语言;
四、把握文本主旨。这样的环节设置生动灵活,避免了教师呆板枯燥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其课堂积极性。
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仅仅只关注了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导致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点没有涉及,只能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去消化,这样可能不仅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影响。
《家》教学设计 篇10
一、学习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认识虫、目两个偏旁,通过朗读理解生字、词。
2、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准备:
1、课件。
2、引导学生课前了解关于动物脚印的形状以及爱冬眠的动物。
五、学习过程:
1、揭示课题
(1)看雪后景色(录像),配上雪后景色描写的短文朗读,给学生语言材料予以积累。(2)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看看,下雪后,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A.放声朗读、运用拼音、询求帮助、猜等方式克服生字的困难,读通课文。
B.圈出你不了解的地方。
(2)汇报自学情况自学检查:
A.指名朗读,请其他同学点出他没读准的音。
B.请另一学生帮助纠正读音。
C.怎么的么读轻声,怎是平舌音。
(3)纠音后再次朗读,准备提问。
2、提出问题
1、学生提问,教师板问题,随后进行梳理。
2、师生讨论选一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小画家们画画不用颜料不用笔。反复朗读。
3、探究问题
1、理解课文部分,根据课堂实际,分板块灵活处理,随机解决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用颜料和笔呢?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也会冬眠?
2、根据学生的提问,先请学生小组内讨论。
3、第一个问题通过反复读,引导学生得出哪些画其实指的就是脚印。第2、3个问题,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看录像来补充学生的知识。
四、解决问题感情朗读。
(采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边读边表演、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读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的四种小动物,还会有谁也会来雪地里画画呢?
2、你能学学课文,也来编一首儿歌吗?
3、作品展示。
六、总结
在神奇的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思考,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
《家》教学设计 篇1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音、读成句。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认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是冬眠动物。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二)读懂课文内容,学会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板书:13雪地里的小画家
1.“雪地”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雪以后,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把大地都变成银白色的了)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雪地的图片吧
2.什么是画家?(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小画家)
4.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师述:我们学学课文,看看这些小画家都是谁?他们都
画了些什么画。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
2、老师领读
3、小老师领读
4、男女生对读
(三)认识几个新词语
1、出示课件,学生试读。
2、开火车读
(四)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3.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五)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问: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从第1句两个“下雪啦”看出它们很高兴)师述: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自读几遍后指名读)
2.读第2句。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来了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3)“一群”是多少?(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自己练说)
(2)它们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板书:小鸡竹叶
小狗梅花
小鸭枫叶
小马月牙
(3)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小画家们的杰作吧。
(4)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5)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依次问其他几个动物画的为什么是(小狗爪子下面的肉垫像梅花,小鸭的脚趾间有蹼连着,印出样子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
4.读第4句话。(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或蹄子踩在雪地上,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或蹄印就是它们画的画。把它们各种形状的爪或蹄印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
5.读第5、6两句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它为什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师述: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都很缺乏,青蛙为了减少消耗,就卧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像睡觉一样,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6、学习了这篇课文,让老师来考考大家吧。
出示课件,做练习。
(六)指导朗读。
师述: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自己练读后,指名读,找2~3人)
《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3、品味小说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这篇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常识
1、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简介《蒲柳人家》: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节选部分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并作旁批,讨论交流。)
师生归纳: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憎分明,泼辣大胆,刚正不阿,爱打抱不平,是女中的豪杰。
爷爷何大学问:他长得象关公,脾气性格也象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好说点大话,喜欢戴高帽,虽没有多少钱,却爱讲排场,摆阔气,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四、问题研究
为什么说这篇小说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讨论理解。)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这篇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这可以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中反映出来,更从他们为人做事的方式上表现出来。对这种人物、这种品德的追求,正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英雄传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以及《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蒲柳人家》中无论一丈青大娘的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的威镇古北口,还是后来的巧计锄奸、智斗花鞋杜四,无不出奇制胜,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等故事,想起我们民族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可以说,刘绍棠以一种平凡中的传奇的形式,赋予了这一民族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内在地暗合了民族的审美习惯,为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在结构上,《水浒》先讲述单个人物的故事,然后聚义梁山,共图大业。而本文的结构也正得其神韵,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他们串在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再读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有特色的语句并分析,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家》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好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赞美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有密切关系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有密切关系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昨天,我们初学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内容,想一想,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体会?
2、播放课文片断。
3、组织学生汇报感受。
二、呈现绘画作品,梳理文章条理:
1、贴画、介绍画: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画课文中最令你感兴趣的一幅画面,画好了吗?请各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的作品贴上黑板。(注意,上来贴画的同学要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画的是哪一幅图景。)
2、理清文思:各小组按顺序上来贴画,老师要顺势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事件几个方面归纳画面的内容。然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出示小标题。
三、直奔中心:
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一幅幅画面,展示了乡下人家一道道迷人、亮丽的风景。因此,文章用了哪句话深情赞美了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呢?看谁能最快找到全文的中心句。
无论。。。。。。。。。。。。 的风景。(加入你自己的环节。)
重点体会:独特、迷人(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精品细读文章第一、二段:
导入: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我们不仅能从图画中感受到,更可以从文章优美的语言中体会得到。首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屋前瓜果香”的画面吧。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用笔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这幅画面的词语、或者句子。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按你原有的方式反复品?读:从这个短短的片断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你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赞美、喜爱(读片断)
那样生机盎然、多彩而毫无人雕琢的自然美。)
3、品读注意:从颜色、形状、动作等方面体会瓜果飘香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引导自学?交流?汇报后面五幅图:
1、师引:同学们很会学习,对课文的体会也很深。接下来,老师想给同学们更大的挑战,试试你们的自学能力。
2、布置自学任务:(课件呈现)
自学?交流?汇报:
1)用笔勾画出2、3、4、5、6段中,最能体现画面图景的精彩句段。
2)读读这些片断,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学生自学后面的课文?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4、组织汇报评议:(还是尽量采用你原有的教学方法)
图画二:
鲜花盛开
(重点抓住:“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华丽”)
1)汇报:(猜生:喜欢的原因是花多)
2)师:这么多的花,你能同时看见他开放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3)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时令”是什么意思?(季节)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就是
4)师一边播放鲜花的图片,一边解说:春天来了,芍药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夏天到了,凤仙花、鸡冠花竞相开放;一阵秋风吹过,菊花点头含笑。就是这样,按照不同的季节,依次开放,就是(生读: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5)体会:这些花除了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外,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生机勃勃的图景。
6)指名读,齐读
雨后春笋
(重点抓住“成群”、“探”来体会春笋的多和长得快)
方法:出示图、文字(指名读,说原因)
1)当说到多、长得快时,师问:你是从那些词语知道的?
2)理解:“探”。
3)体会中心:
师:这个“探”字是什么意思(长),那作者为什么不用长,而用探呢?(春笋如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谜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那样生机勃勃。)
图画三:
过渡:屋前的瓜架、盛开的鲜花、蓬勃的春笋构成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色。各类的小动物更是让乡下人家充满生趣。
1)找句子: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b、喜欢鸭(重点抓住“从不吃惊”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
2)找几个人表演 3)朗读 4)体会
侧重体会:1)动物的悠闲、可爱、自由自在。
2)人与动物和谐、亲密的关系。
图画四:
1)找句子。
2)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展开想象: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会高谈阔论些什么呢?
3)大胆表演:假设,这一刻,你来到了他们的饭桌前,你认为他们会怎么做呢?
4)老师描述:这样热闹的场面,这样火一样的热情,加上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再读,读出味来。
图画六、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春去秋来,劳累一天的人们要进入梦乡了,田野里传来阵阵蛙鸣,屋檐下响起一声声秋虫的呢喃,听(播放伴有蛙鸣虫叫的音乐)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读)
1)展开想象:这些纺织娘会唱什么歌呢?(表演)
2)体会乡村夜晚清幽、宁静的美丽。(读)
二、延伸课堂,进一步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风情:
1、课件展示:(图文、悠扬的音乐)
房前屋后,闻到的是花果的飘香,看到的是鸡鸭的悠闲,听到的是虫儿的欢叫。。。。。。随处可见,随处可听的,都是乡下人家那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气息,感受到的是自然、和谐、幸福的味道。
2、这对于常年身处城市的我们来说,是多么令人新鲜而向往呀!(再次播放“城市喧嚣”的画面和音乐。)难怪作者会说:
3、回归中心:
乡下人家,无论 时候,无论 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组织学生自由填空,反复朗读,读出赞美和喜爱的情感。)
八、阅读链接:
组织学生在配乐下,诵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九、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攀爬图 瓜果飘香
鲜花盛开图 姹紫嫣红
雨后春笋图 生机勃勃 独特迷人(热爱、赞美)
鸡鸭觅食图 悠闲自在
小院晚饭图 自然和谐
月夜睡梦图 清幽宁静
《家》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征。
(2)认识课文11个生字及“虫、目”这两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尽情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出“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类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去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识记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标本或图画。
四、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分析、感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识字、写字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游戏导入:上课伊始,老师端出装有温水的盆子,叫几个学生到黑板前把手放进温水盆浸湿然后在黑板上做手印板画的游戏。
老师:小朋友们画的画可真漂亮,我们的小朋友呀,个个都可以当“小画家”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几位新朋友,它们呀都是小画家喔,这些小画家的本领可高了,它们画的画可漂亮了。它们画画的地方很特别喔,小朋友请看(播放课件“雪地”)这是什么地方?(生回答)没错!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轻声“的”。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以玩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6句)
3.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学生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语言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自主学习语文,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读中悟情,逐句学习
1.学习第一、二句:
(1)老师:早晨,当你拉开窗帘,发现外面下雪了,你是什么心情?(学生:我特别高兴,一边欢呼着下雪啦,一边跑到雪地里又蹦又跳,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2)老师:“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走边欢呼。你能读读第一、二句话吗?(提示学生注意第一句的感叹号,引导学生读出激动、喜悦、快乐的心情。)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感悟课文。
2.学习第三、四、五、六句:
老师:这几个小画家都画了那些画?为什么说他们是小画家?带着这两个问
题分小组学习第三、四、五、六句话。(小组内互相质疑,讨论、总结。)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2)学生甲:我们小组知道了小画家们都画了这些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a:老师:看书上的图,找找图上的画都是谁画的?
b:老师:与标本或图比一比,你们看小动物画的画像不像?(生回答:像)因为他们的画画得好,和真的一样,所以称它们是“小画家”。(指导朗读第三句话,速度稍快,语调一起一伏,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画画场面。)
c:做课后“读读连连”。然后多媒体演示作业。
d:启发学生想象:为什么它们画的画不同?(学生:因为小动物们的爪(蹄)子的形状不一样。)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月牙、枫叶、梅花”这四种自然物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距离,这个环节的设计借助贴图和多媒体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把这四种自然物与动物脚印联系起来。
(3)学生乙:我们小组从第四句话知道了小动物是怎样画画的。它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a:老师:我们画画时,先用铅笔画,再用水彩笔涂颜色,而小动物们这些东西都不用,在雪地里走几步就画好了一幅画。你们说这些小动物画画的技术怎么样?(生回答:画技高)真不愧是小画家!
b:指导朗读。“几步就成”读重些,读出小画家的自豪感。
c:看课件,了解这些小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它们是怎样画画的。
(设计意图):课件形象生动,引导小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4)学生丙:我们小组知道了青蛙没有和这些小画家画画,它在洞里睡着了。
a:老师:青蛙没有来画画,书上用哪个词来说明这个意思的?(生回答:没参加)你能用“参加”说一句话吗?(生自由回答)
b:老师:青蛙这时候睡觉和我们平日睡觉有什么不同?(生自由回答)平日我们只晚上睡觉,青蛙这时候要睡一个冬天,整个冬天青蛙不吃也不动,这个特点叫冬眠。(鼓励学生多读书)
c:老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冬眠?(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老师一旁点拨)
d:指导朗读:青蛙是益虫,请小朋友们不要打扰它,让它美美地睡上一觉,等到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的。所以,“睡着啦”读得小声、轻松、稍快些,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保护益虫、了解冬眠的知识,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参加”的意思,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表演
1、放音乐,随着轻快的音乐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
(1)边看课件,根据情景背诵课文。
(2)自己尝试背诵课文。
3、师:同学们,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想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你们欢迎他们吗?现在,我们先来预演一下他们来到我们教室的情景吧。
(五)巩固练习
师:“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请你看看左边的图,学着我的样子说一说。(课件出示图片)
梧桐树的叶子像手掌。
大象的耳朵像。
弯弯的月儿像。
答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六)课堂总结:
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六、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在这堂课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兴趣。
1、从学生的'兴趣着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本课时,我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以玩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冬天下雪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生活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冬天世界里。
2、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读中悟情,加强朗读训练
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本节课中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让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朗读高手,都能大胆、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读才华。
《家》教学设计 篇15
【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位于第八单元,这一单元围绕“观察”这一主题编排,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这一课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小朋友看到雪就会无比兴奋。那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那种充满兴奋和喜悦的心情。第二、三、四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了4种小动物的足迹印在雪地里的不同形状。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又使得全诗拥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1名学生,其中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识字的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本课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在学习中应利用多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会写“竹、牙、马、用、几”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一群”、“小画家”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学会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3.引导学生学会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一群”、“小画家”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动物也冬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下雪吗?(生:喜欢)下雪了你们喜欢在雪地里做什么呢?(生:堆雪人、打雪仗)是啊!堆雪人,打雪仗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有一群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喜欢下雪,因为他们要在雪地里画画,他们是一群雪地里的.小画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题。)
二、引导初读、识字
1.师范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字音,然后评评老师读的怎么样好不好?(学生评价)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生字宝宝圈出来。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学生汇报自己圈的生字,教师出示ppT:带拼音的生字请学生读一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师:几是本课要学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注意新笔画横折弯钩。(黑板上出示)
3.ppT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再请学生读一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师:同学们看生字宝宝躲进生词里了,你们还能认识吗?出示词语的ppT认读。师:生字宝宝太害羞了,又躲进了句子中,这次你们还能找到他们吗?出示课文句子的ppT学生再次认读。
四、品读感悟小动物们雪地里作画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师:下雪啦!下雪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我们看看都是谁来啦?ppT出示一只小鸡。师:这是一群小画家吗?生:不是。ppT再次出示一只小狗。师:这是一群小画家吗?生:不是。ppT接着出示一只小鸭。师:这是一群小画家吗?生:是。师:那我们看看还有谁也来啦?ppT出示一只小马。师: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才是一群小画家。有句成语叫三五成群,老师告诉大家三个或三个以上就叫一群了。
2.师:小画家们唱着跳着来到雪地里他们是那么快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课文好吗?ppT出示课文1-2句。学生齐读再找2-3名同学分别朗读。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老师都感受到了这种快乐呢。同学们看出示ppT,我把下雪“啦”下雪“啦”换成下雪“了”下雪“了”同学们换一换再读一读好吗?读完后师问:这样换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不行呢?生:下雪了,下雪了读着一点也不高兴。师:哦,原来是这样啊,下雪了,下雪了我们就读不出那种看到雪后快乐惊喜的心情了,那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读一次好吗?生:齐读1-2句。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那种快乐。
五、感知生活,发展思维理解小动物的脚与作画的关系。
1.(看一看)师:雪后的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小动物们真快乐呀!我们看看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师出示ppT:小鸡画的竹叶,小狗画的梅花,小鸭画的枫叶,小马画的月牙。指名读(2-3人)
2.(说一说)师:谁能说说小画家画的都是什么?生回答。师:老师知道同学们也很爱画画,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你都用什么来作画?你是怎么画的?生:用铅笔,彩笔,蜡笔等等。先用铅笔描再用彩笔涂颜色等等。师:看来你们作画还是挺费事儿的。我们看看小动物是怎么画的呢?谁可以用课文中的话回答老师?出示ppT:3-4句。生: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师:哦,那老师看同学们作画时又用颜料又用笔,半天也画不成一幅画,而小动物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你们读出来什么?生:小动物们画的快,画的容易,画的好。师:所以我们才叫他们小画家。
3.师:既然小画家们画的又快又好那同学们,你们觉得让小鸡画梅花,小狗画月牙,小鸭画竹叶,小马画枫叶这样可以吗?生:不行。(经过第一环节看小动物们画画同学们已经了解小动物脚的形状不同,脚印也不同,所以没办法画出来。)师:是这样啊,来我们看看。ppT出示:四种小动物脚的图片。
4.师:小动物们玩得这么开心,但是为什么青蛙没参加呢?出示ppT最后一句。生:因为青蛙在洞里睡着啦!师:青蛙真是个小懒虫对吗?生:不是,因为青蛙冬眠。师:原来是这样啊,同学们知识可真渊博,为你们点赞。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课外知识,来让学生们明白青蛙等动物会冬眠这一科学知识。
师:学习了本课我们看到了小动物们高兴地用脚在雪地里画画的场景,那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一遍课文好吗?生:齐读课文。
《家》教学设计 篇16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听写生字,生词
二、讲解新课
(一)走进画面,品读感悟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过渡:乡下人家,如诗如画。最独特迷人的地方在哪儿?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1、2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要求:
默读1、2自然段,先自学再同桌交流:
令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处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
(2)精读风景之一——“屋前小瓜”
1、学生汇报。
2、感悟对比写法。
3、小组内竞赛读。
(3)精读风景之二——“门前鲜花”
1、学生汇报。
2、积累描写花开景象的词语。
(4)精读风景之三——“屋后竹笋”
1、学生汇报。
2、读中想象:抓住“探”字,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3、激趣引读:
a:你看,一个,两个,五个,十个……笋芽儿的小脑袋探出来了!读——
b:啊,鲜嫩的笋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了!读——
c:成群的春笋迫不及待地要和竹子妈妈比高呢!咱们一起为它们加油吧——
总结,这一部分,描写的全是春天的植物,那么,那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往下读吧!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小组学习,精读3-6自然段。
2、集体交流。
3、紧扣第7自然段,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4、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
三、指导背诵
1、闭目养神,抛弃杂念
在老师的带领下,心游百花园。吐纳呼吸,气沉丹田。
2、学生自读,
3、教师出示课件(一)
4、教师出示课件(二)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