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内容页

《妈妈》教学设计

2024-02-24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妈妈》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妈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1、听录音读通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

完成板书:找妈妈 (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根据提示记住课文有关内容。

学生交流,师板书:小蝌蚪长着( ),( ),甩着( )。

2.自学生字

(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披、摆: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书空。

睛:可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

交流板书: 鲤鱼 乌龟 妈妈

2.分节学习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A、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A、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

B、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习最后一节课文。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给词语找朋友。

4.指导书写。

连、忙、睛、追

《妈妈》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成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通过“说”、“读”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谜语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二、学习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

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

(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2)点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小蝌蚪可爱吗?是呀,多么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仿佛亲眼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

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

5、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

(2)小蝌蚪是怎样接近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

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

(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

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

b、看图填空。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c、指导学生读句子。

四、分角色读课文

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夸夸想想

1、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自由说,点名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1)点名说

(2)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

《妈妈》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在朗读中体会爱迪生的聪明才智。3、学习爱迪生细观察、爱动脑的优秀品质。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在朗读中体会爱迪生的聪明才智。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安排:两个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完一个猜谜游戏好吗?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他是谁? 2、对了,他就是爱迪生,你了解爱迪生吗?请你为大家介绍一下他吧!   3、听了你们的介绍,我觉得爱迪生真是个了不起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迪”)。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简单介绍爱迪生。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词语,读通句子。 2、汇报朗读。(重点指导朗读生字集中的2、4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汇报朗读。其余学生评价,评价重点在于是否读准了字音。 三、勾画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你们都掌握了生字吗? 这样吧,请你们再把课文默读一遍,做这样两件事:(1)把生字连词勾画出来,看看懂不懂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果不懂可以和同学商量也可以问老师。(2)其他的词语你要是喜欢也可以勾画出来,也要考虑一下它的意思。小朋友,咱们一起读书勾画吧。 2、学生汇报勾画的词语。 (预设:急性阑尾炎、环顾四周、一溜烟、团团转、迟疑、明晃晃、委屈、恍然大悟等)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词语。         学生勾画的词语可以自己练习生活实际和上下文届时,也可以有其他同学解释。 解释不了的,教师可以给适当的指导。 四、学写生字 1、同学们说得真好,我想借用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来夸奖你们“你们这些小家伙,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 2、聪明的孩子们,能用你们的聪明帮助大家把本课要写的生字写好吗? 3、出示“查、责、炎、夸奖” 五个生字,要求学生观察后说出他们的共同特点——上下结构,指导学生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学生观察,汇报特点。     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巩固

1、    开火朗读生字。 2、     小组竞赛给生字组词。   二、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找找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到了爱迪生妈妈的病情。 2、教师范读,让学生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    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读这个自然段。       4、过渡:此时此刻,你想对医生说什么? 可是此时医生——

1)、理解句子:出示句子: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

随机理解词语:“环顾四周”、“迟疑”。 这么紧急的情况下,爸爸会想什么办法呢?

2)、对比朗读:找找爸爸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划起来。 a、交流,多媒体出示句子:

爸爸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

b、爱迪生想了什么办法,用波浪线划起来。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b、读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话要对爱迪生说吗? 5、对,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课文中还与许多句子是夸奖他的,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课件出示句子:

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

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7、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得爸爸会说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爸爸看到爱迪生用(           )救了自己的妈妈,感到十分(       ),说:“                                     自由朗读,找出描写病情的自然段。     着急   汇报朗读(教师抓住“直打滚”、“急忙”、“马上”、“来不及了”等词语来指导,学生可以挑战读)                                                   交流。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句子。         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三、课内拓展 阅读《爱迪生孵鸡蛋的故事》,再次感受爱迪生爱动脑,善发现的好品质。

和自己最好的伙伴去读读这个故事。      

《妈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8 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 6 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习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妈妈》教学设计 篇5

一  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 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  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  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师及时予以指导。

3. 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二课时

一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二  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1. 先看图,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变化。2. 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读。3. 领会重点词语。

三  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三,四,五段。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师引导。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 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6. 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7.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8. 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9.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 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四  练习,巩固: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  板书设计:贴图      贴字条

小蝌蚪                青蛙

长出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我用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我想低年级孩子掌握的字有限,要他们学懂课文内容很难,于是,先学会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再学习课文也许要容易些。识字是关键,学文是重点。

我重点讲讲我是怎样指导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开学时我就布置了学生养几只小蝌蚪,注意观察它们地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这为学习本课做了铺垫。

在学习本课时,我具体用了如下方法:

1.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图片让孩子们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再结合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的样子。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注意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的事实,我在引导孩子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后,引导他们小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中,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3. 上课前,我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大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我在课堂上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为了加深印象,我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他们排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变化顺序。

4.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我课前准备了几种动物的头像,我让孩子们戴上头像来表演“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5. 学文填空,加深印象

由于我的教学水平有限在课堂上留下了很多遗憾,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妈妈》教学设计 篇6

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读课文: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让大家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课文第一段具体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小蝌蚪的特点认真去读,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通过鲤鱼、乌龟的回答,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鲤鱼、乌龟、青蛙时用的三个词语不同,都含有“游”,但表示蝌蚪游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样,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如何准确使用词语。随着事情的发展,小蝌蚪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了解的妈妈的特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而它自己这时候也已经变成了青蛙。一边让学生朗读课文一边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样子,学生在朗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青蛙的特点,懂得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回顾,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4、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书本知识转化到社会知识,让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益虫,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学习手指压印作画,以及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动态的小蝌蚪,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吧。

《妈妈》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三种识字方法,认识“厂”、“甲”等五个生字。

2.会读词语,理解词语含义。

3.读准“主”、“祖”等六个字的字音。

4.熟练地读背儿歌,读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说一说怎样过“六·一”儿童节,体验过“六·一”儿童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三种识字方法,认识五个生字,会读字词会读背儿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阝 辶 女 丁 扌 支 夷 可页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课文中没有口或带口字旁的字)

4.学生描写、临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角色迁移,体验文本

播放课件,多种形式读好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a.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指导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b.理解“一群”的意思,通过“一只”、“一群”进行比较,知道“一群”数量多,并用“一群”说话。

2.看图读二、三自然段。

指导蝌蚪与鲤鱼妈妈与乌龟的对话。

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意思。

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礼貌:第二次很热情,但有点着急。

鲤鱼:亲切。

乌龟:和蔼。

学生分角朗读,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3.指导朗读第四、五段。

a.蝌蚪的尾巴发生了什么变化?

b.青蛙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亲切、慈爱)

4.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

四、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五、巧设悬念,课外延伸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一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过“六·一”时的照片。

2.祖国各地景色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听互读,说出自己的发现。

3.指名读,说说三组字各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笔”、“加一笔”、“加两笔”三种识字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组字的规律自编儿歌,在编儿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

5.选出优秀儿歌读一读,在读儿歌过程中识记生字。

二、日积月累

(一)我会读

1.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

2.分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好。

3.自由选词说话。

(二)我会连

1.自由练读,读准平、翘舌音。

2.同桌互听,纠正读音。

3.动笔连线。

(三)读读背背

1.教师范读,注意听清“祖”、“岭”、“盛”的读音。

2.自由练读,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3.教师出示祖国各地景色课件,学生边看边解说读。

4.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跟背。

5.以解说员方式背诵。

6.全班齐背。

三、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播放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的活动录像,想一想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1.上幼儿园,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照片。

二、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2.四人一组,拿出上幼儿园时过“六·一”的照片,把你当时的表现与大家交流交流。

3.选出代表,展示照片,在全班交流。

三、激发欲望,展望“六·一”

1.教师播放本校近年来“六·一”儿童节活动时的精彩片断,介绍本校近年来高年级同学“六·一”儿童节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准备怎样度过?

3.四人一组,合作设计小学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方案。

4.各组派代表公布本组的活动方案。

5.把优秀的活动方案放入班级记录袋中。

《妈妈》教学设计 篇8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二、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三、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的,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四、布置作业: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五、巧设五、悬念,课外延伸

老师: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吗?

生: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断地寻找妈妈呢?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

师: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诧异。)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教师总结: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它们不怕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渐渐地长大了。让我们也向蝌蚪学习,不怕困难吧!

六、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谁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看图)

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看图)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七、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八、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  长前腿  尾巴变短

小蝌蚪————————————————————————青蛙

鲤鱼(迎)  乌龟(追)  妈妈(游)

《妈妈》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8 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阝 辶 女 丁 扌          皮 夷 可   页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 6 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习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妈妈》教学设计 篇10

第八单元  《地球妈妈》单元分析:本单元采用篇章的形式,以“美好的家园”——第一篇回顾本学年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对地球妈妈的感激之情;“哭泣的大地”,联想表达对伤害地球的愚蠢行为的沉思与反省;“地球的孩子”激励孩子们立志从自己做起,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地球重新披上美丽的锦绣。教学目的:1.  学生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沉思》这一首乐曲时,能感悟到音乐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表现手段营造了哀怨、凄苦的情绪。2.  学生能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和情绪演唱《热爱地球妈妈》和《地球的孩子》。3.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进行创编情境的表演,能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热爱地球妈妈”这一主题,体验创作、表演的乐趣。4.  学生能积极、大方地表演自己喜欢的已学的音乐作品。本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6月2日~ 6月3日教学内容:1. 听《沉思》2. 唱《热爱地球妈妈》   3. 动:我的创造——音乐情景表演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沉思》聆听小提琴的音乐,感受乐曲情绪,并能以此为背景 音乐配合“我的创造”活动。2.  学习用柔美深情的歌声表达我们期盼优美生存环境的愿望,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自觉的文明习惯。3.  能根据自己的想像,尝试进行创编情境的表演,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体会创作表演的乐趣,提高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教材分析:1.小提琴独奏曲《沉思》是法国作曲家马斯内于1894年为歌剧《泰伊思》创作的一首间奏曲,由三段体加尾声组成。开始由小提琴徐徐奏出第一主题,绵长的带有起伏的旋律,轻幽舒缓,营造了宁静的气氛,犹如山间浮云,带有沉思和冥想的色彩。2.  《热爱地球妈妈》这是一首词曲都很优美的少儿歌曲。单乐段结构,共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是叙事性的,含有抒情、忧伤的情绪。后两个乐句音区提高,节奏变得活跃,并加入了二声部合唱,是歌曲的高潮,突出了“热爱地球妈妈”、期盼拥有优美环境的主题。教学重点、难点:1、  歌曲两声部演唱和谐均衡。

2、  大胆发挥合力想像,创编情境表演。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

备注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发声练习1 2  3  3 4   5   5 6  5 4  3 2  1 mi  yo mi  yo mi  yo  mi  yo用歌声进行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这条发声练习在演唱中注意其中的跳音要轻巧、有弹性。韵母的咬字清楚。二.欣赏乐曲《沉思》1.  导入欣赏,听听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  再听乐曲,用语言描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3.  结合乐曲的标题,感受乐曲旋律、节奏、速度、演奏形式等音乐要素。4.  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受。聆听小提琴的音色说说自己对乐曲的感受给乐曲编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标题用肢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受三.音乐活动          (1)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情景会把我们引入沉思,比如关注地球生态环境正遭破坏的问题。(2)       播放地球生态环境正遭破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感官冲击,是心灵受到震动。和同学们一起关注地球破坏的问题四.歌曲教学1.  导入: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热爱地球妈妈。2.  用歌曲旋律作为背景音乐,有表情地朗读歌词。3.  学唱歌曲第一部分。4.  三度和声音程练习。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按老师打出的柯尔文手唱出唱名,另一组同时唱出比老师打出的柯尔文手势第三度的唱名。两组交换练习,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反应更加快,唱的音更准。5.  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练习两声部合唱部分。6.  进行演唱情绪等方面的处理一起齐读歌词《热爱地球妈妈》学唱歌词第一部分三度和声练习和老师一起玩音乐游戏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练习合唱部分演唱前半部分时,用连贯的声音来表现,后半部分虽然是歌曲的高潮,但也要把握好演唱的力度,既要表现呼唤的“急切”,又要表现出期盼的“深情”五.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给学生们上《热爱地球妈妈》这一课时,结合出台的“限塑令”提出:你对“限塑令”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国家提出“限塑令”?把你自己曾经有过的感受最深的地方说一说,并说明为什么感受深?听完歌曲后,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说出了曾经目睹的满地垃圾、被污染的河道、刮风时空中飞舞的白色塑胶袋等景图。他们已经采集到了那属于他们自己的图片。于是在处理歌曲情绪时,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主动学习与自我表现,不断净化着心灵,使其在感受美、理解美、鉴赏与表现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本体目标。因此,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有了落实的基础。第二课时教学时间:6月7日~ 6月10日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地球的孩子》教材分析: 《地球的孩子》这首歌曲多用附点及切分节奏,较为紧密,尾声部分节奏拉宽,一字一音,显得很肯定。整首歌曲旋律起伏不大,像是在娓娓诉说。歌曲表达了人们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建立和谐、亲密关系的美好愿望。教学目的:      学习用优美的歌声表达人们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建立和谐,亲密关系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歌曲演唱中多处切分音和附点节奏的把握。

2.大胆发挥合理想象,创编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

备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1 5  5 5  5 4  3 2  1—mi   hihi  hihi  hihi   hi  用歌声进行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这条发声练习在演唱中注意其中的跳音要轻巧、有弹性。韵母的咬字清楚。二.复习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1.引导学生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热爱地球妈妈》 2.跟随音乐伴奏个别学生进行独唱 3.二声部巩固训练(要求学生能够背唱自己声部的歌谱) 4.教师活动评价

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跟随音乐伴奏进行独唱 二声部巩固训练

教师活动评价

三.新歌学习 (一)导入 1.老师谈话:地球妈妈用自己博大的爱守护着自己孩子。作为地球的孩子,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2.请学生欣赏歌曲《地球的孩子》第一遍,熟悉歌词内容 3.引导学生深情地朗读歌词《地球的孩子》 (二)学唱歌曲 1.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听歌曲《地球的孩子》第二遍,学生轻声跟唱 (2)老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唱 (3)提出认为较难的小节。师生共同解决 (在歌曲中有许多切分和附点节奏,可以通过学生多次听辨或模唱老师的方法解决) (三)歌曲巩固 1.请学生分段演唱 2.学生自己安排演唱形式 3.师生讨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欣赏歌曲《地球的孩子》,熟悉歌词内容 深情地朗读歌词 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听歌曲第二遍,轻声歌唱 学生轻声跟钢琴演唱旋律

提出较难的小节,师生共同解决

在歌曲中有许多切分和附点节奏,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决

分段进行歌曲演唱 自己安排演唱形式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巩固四.课堂小结  收集寻找关于环境保护的歌曲,在以后的时间进行交流。

《妈妈》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先说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今天,我们学习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青蛙)青蛙长得什么样?(青蛙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教师相机板书:碧绿衣裳鼓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 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 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1.认记生字新词。

2.猜谜语。

碧绿的衣裳披身上,大大的眼睛头顶长。

宽宽的嘴巴呱呱唱,捉虫的本领高又强。

(谜底:青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教师提问:作者在这一段里写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头写到尾巴)

把“一群”“几群”“一群群”作比较。

2.导读第2自然段。

学生看图说第一幅图的意思。

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段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作者写了4层意思:先写了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它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是怎样问的?最后写鲤鱼是怎样回答的?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面对面主动打招呼)示范表演“迎上去”的动作。

3.导读第3自然段。

学生看图练习说第二幅图的意思。

这一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这一段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乌龟,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乌龟的回答)

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4.导读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学生看图练习说第三幅图的意思。

启发思考:这一段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接着写他们看见了谁,再写小蝌蚪叫妈妈,最后写青蛙妈妈说的.话和动作)

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5.齐读第5自然段。

教师提问:这时候,小青蛙又有什么变化?小青蛙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

有什么

样子

干什么

池塘里

有一群小蝌蚪

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kuān kuān de zuǐ ba,gǔ zhe dà yǎn jing,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参考答案:(结合表演动作)

迎上去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追上去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游过去是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欢快地游了过去。

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小河、池塘、稻田边观察蝌蚪,亲眼看看小青蛙的外形特点,听听他们的叫声。

充分利用班级的生物角,教师组织学生养几只小蝌蚪,定期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当小蝌蚪变成青蛙后,把它放回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自愿结合,结合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配上富有情趣的音乐,进行表演,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作相关的道具:水草、荷叶、稻田等。

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画,根据画面内容开展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妈妈》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

1.认识小蝌蚪,学习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

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⑴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习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

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引导理解“迎上去”。重点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

⑴看动画理解“迎上去”,并用一只手代表小蝌蚪,另一只手代表鲤鱼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动作。

⑵指导读准“迎”字。

⑶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注意听,听完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⑷请大家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的朗读和表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评比过程,体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⑸对比以下两种说法:

a: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b: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问话应该有礼貌。

⑹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鲤鱼妈妈,集体表演读。

3.观看三、五自然段的动画,理解“追上去”和“游过去”。

4.两人一组,先自由练习读,后表演读。

5.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观看全文动画。播放带录音的全文动画,学生边看边跟读,进一步感悟全文。

四、感情升华,懂得保护青蛙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他们干什么去?(去捉害虫)

2.大家可知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3.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可是……(课件展示捕杀青蛙的图片)

4.亲爱的小朋友,面对这些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是啊,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不要捕杀青蛙!

结束语,使课堂无限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带着一颗爱护青蛙的美好心灵,走出课堂,去劝告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去保护青蛙吧!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妈妈》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2、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习。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六、指导书写:有、在

1、刚才同学们学习生字和读书表现得都很不错,小蝌蚪们都很佩服你们哦,现在又有两只小蝌蚪想考考你们的写字表现,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两个字)你们有信心能写好它们吗?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平,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再来一篇
上一篇:《好饿的毛毛虫》教案 下一篇:《肥皂泡泡》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