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2022-10-06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将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像、体验、感悟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文、诗对照阅读,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3、  品读文、诗,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  诗文对照,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  在品读中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5课,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整体入手,观照全文

1、  教师:让我们跟随李白和孟浩然一起去黄鹤楼,去看看两位友人送别的情景。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语言描绘的情景,你能从课文中看到哪些图景?

2、交流:美景图     话别图     目送图

三、品读1、2自然段(美景图)

1、  教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到了美景图?

2、  学生交流语句:多媒体画面展现美景图

3、  引导学生感受到:暮春三月,黄鹤楼的景色十分迷人。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蓝天、白云,江上美景

4、  教师:如此美景,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两位即将要分别的友人此时的心情如何呢?自己读读第二小节中描写两位友人的句子,仔细地去体会体会。

5、  学生交流,你体会到什么?

▲“藏”   一个“藏”字你品出点什么深意了吗?为什么要藏起来?(不想让离别来得太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深,依依不舍)

▲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他们真的是像游人一样在欣赏美景吗?

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到:他们不会像其他游人一样尽心地欣赏美景,只是借赏景掩盖自己心中的惜别之情,想让这离别的时刻来得晚一点。

6、教师小结板书:这真是   满目美景无心赏

过渡:刚才同学们一边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一边想象那情境,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从课文的哪里看到了饮酒话别图?(课文的第3小节)

四、品读第3自然段(话别图)

1、  出示图片:自读第3自然段,你能从他们的话别中感受到什么?

2、  出示句子李白的话 

(1)指名读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令人敬仰、当作兄长和老师)

(2)“人品” (人的品格、品德)    补充资料 介绍有关孟浩然的一些材料

(3)“誉满天下”?(名誉满天下,得到天下人的赞美)

补充资料 唐朝大诗人杜甫赞誉:句句清诗堪可传  (可见在当时真的是誉满天下)

 你知道孟浩然的哪些诗篇?指名背诵一二首。

   ▲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难舍)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知何日才能再想见(还没有分别就已经想再见面,可见难舍,可见情深)

满饮此杯(这满满一杯装着的仅仅是酒吗?你仔细体会体会。更装着深深的情。李白借酒表达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对孟浩然的感情就像这杯中的酒一样,满满的)3页,当前第1123

     (2)指导朗读,读好语句(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3、出示句子孟浩然的话 

(1)指名读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劝慰之情

(1)从哪里感受到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知道这诗句出自哪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插入链接了解诗句出处意思

(3)孟浩然想借王勃的诗句告诉李白什么呢?

   ▲深厚的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友谊……永世不绝)

  (3)指导朗读句子

4、教师总结板书:这真是  依依话别见真情

5、同桌分角色朗读

6、分角色齐读

五、品读第4自然段(目送图)

1、你是从课文中的哪里看到了目送图?(第4小节)

2、出示图片: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从目送图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关键的词语下圈圈画画

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深情,难舍(依然、伫立、凝视)

李白此时的心情怎样?(心情失落,忧伤,难过)

4、指名读——齐读第四小节

5、教师:友人登船远去了,岸上只留下了李白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了,望着浩浩荡荡流向天边的一江春水,李白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6、出示图片:他想到了——孟浩然对自己师长般教导的情景;

      他想到了——与孟浩然饮酒对诗的情景;

      ……

      引导想像说话

教师过渡:想到这儿,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

六、品读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听录音诵读古诗 

2、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3、教师:学到这儿,你有没有发现这首古诗与课文的关系

(课文就是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这首诗的情境,课文中的有些语句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4、诗、文对照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解释这首诗?

5、指名说说  再指名说说

6、教师:诗句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7、质疑:“孤帆”  江面那么大,不可能只有孟浩然乘坐的一艘船,为什么说“孤帆”?

8、教师小结板书:   心里所想的只有孟浩然,所以眼中所见的也就只有孟浩然

真是  千帆过尽皆不见,心中唯有孟夫子

9、感情朗读古诗  教师:诗人把自己的深情和当时的心境都融进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古诗,读出诗人的深情,读出诗人的心境。

七、课外拓展

1、  在古诗中像这样反映朋友离别的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送别诗。

3、  推荐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板书设计:  送    李  白

25.黄鹤楼别    孟浩然

满目美景无心赏

依依话别见真情

千帆过尽皆不见

心中唯有孟夫子

含英咀华,涵咏真情——《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尽量多的潜心会文的时间,让学生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为宗旨。课始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你能看到哪几幅图景?(美景图、话别图、目送图)我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潜心会文,投入地走进文本,倾听文本的声音,在脑海中再现那感人的情景,真挚地走进人物的内心,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成为“一种精神的相遇”。3页,当前第2123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比如:、满饮此杯、依然、凝视、伫立、孤帆等,虽然只是这样短短几个字,却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离别时的浓浓情深深意。我在课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中,不断地对文本的催化中,学生的情感融合到了诗人的情感中。让学生不仅看到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内部,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到了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意像,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导想像

《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文本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腻,这是只有五年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的。可是课文中有几个空白点:话别时他们还会说些什么?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说话,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那意境。

四、引入资料,促进深化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对人物以及古诗的背景了解又太浅,学生就很难与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尤其是文中提到“您的人品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以及对王勃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引用,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让孟浩然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丰盈起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然充满敬仰之情。我适度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尽力拉近文中人物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既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又使孟浩然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对调动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3页,当前第3123

再来一篇
上一篇:梦圆飞天说课稿 下一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学案设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