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再来一遍。通过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都加了引号呢?
师:谁知道这两个词为什么加引号?
生:因为这是巴迪的妈妈和爸爸说的话,所以加了标点。
师:把一对反义词作为题目同时出现,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题目啊!那在这个有趣的题目下面又隐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遇到生字要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好,现在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读课文。
师:好,下面咱们来看看生字你读得怎么样了?
(幻灯出示词语)
先齐读,再指一生读。
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词,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腼腆“”誊写“”谨慎“。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词在文中的句子。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含义也不一样,我们在课文学习中再具体来看。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师:从哪里看出巴迪已经成为一名作家?
(幻灯: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幸运”是什么意思?对于这个幸运巴迪是怎么理解的?
“当初”又是什么时候?
师:我们来看看巴迪七八岁时候的事情。
(幻灯:第一自然段。)从中你读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到的?
(1)“兴奋地”“嚷”语言
(2)自己读读,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分角色,请一个同学来做巴迪,老师来做母亲,一个同学读旁白。
你觉得我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读?巴迪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渴望父亲的赞扬?)
(4)从哪里读出了巴迪的迫不及待?
(幻灯: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那个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再来读读,体会巴迪的渴望。巴迪会想什么?假如你就是巴迪的爸爸,你又会说什么呢?
为什么巴迪给母亲看时没有这样做呢?你还从哪里读出了巴迪的这种渴望?再请同学来读。
(5)可是巴迪等来的是什么呢?请你接着往下读,边读边画,画出表现巴迪心理变化的词语?
生边读边画。交流。巴迪等来的是什么呢?
(幻灯:表示巴迪心情变化的句子。)
如果你是巴迪,你会怎么想?
是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母亲热烈的赞扬之后,却是父亲冷冰冰的“糟糕透了”,对于父亲的评价,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可文中却有这么一句话:
(幻灯: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越来越”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越来越”说个句子?
师:“越来越”就表现了一种随着时间变化,一种变化的过程。那么几年后,巴迪对这种幸运有了怎样的理解?
生谈巴迪对父亲的慢慢理解。
母亲是怎样做的?“一如既往是什么意思?共2页,当前第1页12
那么如此看来,母亲表扬的是巴迪写的这首诗还是写诗这件事?父亲评价的又是这首诗的内容还是写诗这件事?
幻灯:我越来越体会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师:现在,巴迪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同桌相互说一说。
再读读课文,把它变成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听。
(幻灯: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给了我;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给了我。)
师:孩子们,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巴迪会怎样?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巴迪又会怎样呢?
生:如果只有鼓励表扬,巴迪会得意扬扬,会骄傲,不再进步;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巴迪可能从此对写作失去了信心,不再写作。
师: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这样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故事,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来没有见过刮这么大的风,下这么大的雨,似乎是河流从天而降。小云的妈妈在下夜班的路上,被一辆飞驰而过的大货车撞飞。因抢救不及时,小云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她才是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啊!从此跟父亲相依为命。面对小云让人怜惜的大眼睛,你想对她说什么?
请同学们再来齐读这句话:
师:这些年来,巴迪对这种幸运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
(幻灯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音乐想起,师范读)
谁想读?
谁还想读?想读的站起来一起来读。
师:孩子们,我们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我们知道,不论是鼓励也好,严厉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啊!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写下来。
四、总结学法,开展主题学习。
在这节课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先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借助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的重点词语、句子,紧紧抓住“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学习写事文章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我们将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后面三篇文章的学习。
五、拓展阅读:
1、主题阅读丛书《穿透岁月的温情》;
2、校本课程中朱自清《背影》;
3、敬一丹:《诉说母亲》。
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