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2-10-06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1、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4、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设计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写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园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毁灭的?是谁?为什么要毁灭它?) 我们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来一起寻求答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 2、指名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课件展示每个生字的读音、笔顺、部首、组词等内容。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读音。 4、同学们,大家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再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想想文中主要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学生讨论 三 、学习课文,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理解“不可估量”。 第二课时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师: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它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这就是圆明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二、感受辉煌,铺垫情感 1.细读2、3自然段 轻轻读读2、3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圆明园建筑的宏伟、美丽?划下来,做上批注。 2、交流反馈: 理解“众星拱月”(看课件欣赏这种布局) 3、感受园内建筑风格 第一次引读: 这么的建筑,作者用一个字“有”,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次引读: 解释“买卖街”、“山乡村野”。

   读着这些句子,你发现了这些句子是怎样排列的? 此刻,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会说有如——。 课件欣赏;朗读指导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 ⑴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边读边划。 ⑵反馈交流: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 看课件:同学们,这么多的奇珍异宝我们要是用眼睛看,就像你们说的:什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出示课件)

三、升华总结   激发情感: 1、引读第五自然段。 师: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揭露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 3、课外知识链接:5页,当前第112345

4、朗读指导: 师:看了这段资料你们有没有感受,有吗?不用说,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想要说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谁来读? 5、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此刻,你就站在这片废墟之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练习   内化语言新 课标 第一 网 课外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辩论赛:圆明园该不该修复?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2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交流课前搜集的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3、自学生字新词。 三、速读课文,理清段落 1、课文重点写了五壮士的一件什么事? 2、围绕这件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安排了哪些材料? 3、快速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交流课件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⑴ 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⑵ 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 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⑷ 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读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⑸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课件出示:引上绝路    ⑴ 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⑵ 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⑶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⑷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⑸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   学习“紧跟”一词,不要“紧”字与加上“紧”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⑹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⑺ 朗读指导:   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⑴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⑵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课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⑷ 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2.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⑴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⑵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齐读6~8自然段。)   5.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文   1.课文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体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而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几次掩护任务?更能突出什么?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越多越好。5页,当前第212345

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23 *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中国台湾方面的信息

整理与修改

设计一、激情导入 1.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听了这一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回到 1945 年的中国台湾,去感受一下光复后的中国台湾人民的心情。(板书课题。) 2.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课文,大家认真听,为读书有误的同学纠正错误。 2.学生间互相评议读书效果。 3.再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刚才大家指出的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细读课文,品析体会 1.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2.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在那个时候那个环境学起来,就能让作者产生一种难忘的感觉呢?能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吗?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哪一次你感受最深,为什么?请小组内交流学习。 4.全班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逐次学习。 (1)第一次出现,出示句子“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2)第二次出现:勾出老师的话:“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你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从老师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孩子们是怎样在读呢?你能体会到孩子们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吗? 齐读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第三次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呢?学生自读,勾出受感动的句子。 出示句子:“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这”指的是什么? 你了解这些人些什么,说一说。 作者此时所有的激动都只化为了一句话,那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出示句子:“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将此句子改为陈述句。读一读,比较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此时作者已说不出太多的话语,只能用刚刚中国台湾老师的教学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作者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取名为“难忘的一课”,作者到底想表达自己难忘什么呢?(学生交流。) 四、再读全文,总结 让我们再一次向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一样,热忱地、自豪地读一读全文吧。 五、激情演说,升华感情 学生自由演说,结束全文。

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24* 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5页,当前第312345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1、交接仪式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香港过去、现在及交接仪式的相关信息。

整理与修改

设计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3、揭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随机板书)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1、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 情是无比的——(学生接说: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 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 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 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1、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 5页,当前第412345

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习作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设计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第二课时: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回顾·拓展七

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积累词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设计一、交流平台 1.读题,了解要求。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 3.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4.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家庭作业)。 5.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归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 以下活动可结合班队会活动在平时进行: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观烈士陵园等。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

教学反思

5页,当前第512345
再来一篇
上一篇:12、半截蜡烛 下一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