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高一语文教案内容页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2022-10-07高一语文教案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艾青的诗,这首诗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家对艾青可能不是很熟悉,那么,关于这首诗的标题和作者请大家看一下注解一;

二、朗读课文

老师:看完了吧?——好。关于作者和题目老师还想补充一点:这首诗是作者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奠基之作。那这首诗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他以此成名?下面我们就走进这首诗歌,欣赏欣赏,品味品味。因为我们是第一次阅读这首诗,诗也比较长,所以,我想请两位同学把诗先给大家读一下,其他的同学要做的工作就是拿起你的笔,在他们读的时候,认真地看诗,标出自然段,看看全诗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好吗?——好,那我来请两位同学吧?这位女同学你从开始读到第8段:“大堰河深爱他的乳儿”;然后再找个男生读读后半截,请你好吗?——她读完以后你接着读,好吗?——  生:读……

三、 解读诗歌

1、第1、2节

老师:好,大家标出自然段了吗?有多少个自然段?——12or13,到底多少?——13个。

  老师:好,我还想再提一个问题,这首诗的题目叫《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长给自己保姆——大堰河的一首赞歌,那么,“我”和“大堰河”分别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有同学能说说吗?请你——

师生:大堰河是“我”的奶妈,那么我就是大堰河的“乳儿”。诗里是这样说的,这讲的是“我”和大堰河的关系。他俩的身份地位——“我”是地主的儿子,大堰河——平凡的村里的一个妇女。你能说说她平凡到什么程度吗?

师生:名字很平凡,怎么平凡?——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别人叫她就用她的村子的名字来叫她。——叫她村子的名字,她的村子的名字叫大堰河,所以她就叫大堰河。(悲苦的身世)

老师:好,其实我们在1、2两节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的关系,大家再看看,我是地主的儿子,那大堰河是一种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书上怎么说?

生:童养媳。老师:有同学知道什么叫童养媳吗?

生:原来的时候穷苦人家的女孩被卖到富人家里去,很小的时候就给人当媳妇。

老师:好,贫穷的人家生下女儿无力养活,就把她给了人,大多是给有钱人家,这样可以减少了父母的一大笔开销,不用养她了,结婚的时候也不用陪嫁妆了,这女孩长大了成为抚养者家中的媳妇,但是这些女孩身心都会遭到无情的摧残,她们多受夫家,尤其是婆母的虐待。(社会地位低下)

老师:很好,我们再看,艾青是地主的儿子,怎么会有一个做童养媳的奶妈呢?——学生没人回答。——老师补充:这是一件真实的事,——在这我给大家补充一个内容:艾青生下来的时候是难产,据说他母亲48小时才把他给生下来,过去的科学技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难产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生下来以后,算命的先生就说这孩子命不好,克父克母,所以他的爸爸妈妈就把他送到大堰河家里去,没有让大堰河来他家里来,而是把他送到大堰河家里去,让大堰河来抚养他,大堰河一直把他抚养到5岁,5岁因为要读书了,所以,艾青就被自己的父母领回了家里,可是他回到自己的家,依然是不允许叫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而且爸妈一直对他很冷漠,所以,用艾青自己的话说“从小等于没有父母”,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那,在大堰河家的这5年,应该说成为他后期创作的一个源泉。5页,当前第112345

2、第3节

老师:好了,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来看诗歌的第3节。诗歌第3节开头和结尾反复使用了一句话:“大堰河,今天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为什么是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触景生情。——大家注意到了吗?——作者写这首诗是——1933年1月14日 雪。是不是?那就是说作者写作的时候正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气?——外面下雪了。大家还知道有什么情况吗?——不知道,我给大家补充一下。

老师:大家先看第12节,开头作者说“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狱里”是哪?——监狱里。1932年大概7月份的时候,艾青因为参加一个进步组织,被捕入狱,这个时候,他在监狱里关了几个月,那么,到了第二年的一月份,也就是1933年1月份,正是一个隆冬季节,外面天寒地冻,雪花飞舞,这个时候,艾青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保姆。好,大家看一下,诗歌的第3节在文中就尤为重要,通过这节,我们能了解到作者写作的背景,也能隐隐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那么,这一节应该怎样来读呢?第一遍读,我们是熟悉了一遍诗,那现在我们了解了背景之后,怎么来读?——生:心情很沉重(被捕入狱,保姆去世);

老师:心情沉重。(被捕入狱,保姆去世);那大家注意没注意作者选的东西有什么特点?

师生:“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一仗平方的园地”、“青苔的石椅”——给人的感觉很荒凉,。除了景物很荒凉,情感方面——以前都是很熟悉的,如今都变了个样,心里很凄凉。

老师:很好,环境的荒凉、荒废;心情的凄凉,那你来给大家读读,融入自己的感情,用心来读。——生:读……

老师:读得不错。刚才我们说这一节很重要,除了给我们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外,大家还能说说它重要在哪吗?

师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凄凉,很好,作者看到雪,想到的是“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此时,诗人开始对自己的保姆有了无限的思念,想念。从这里开始,作者也就开始了对大堰河的怀念。

3、第4节:

老师:如果说上面的三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我们来看第4节。那个厚大的手掌为什么是作者最为难忘的?(为什么?为什么想起了过去的一切就想起了那双手?为什么是厚大的手?)大家可以讨论讨论。——生:讨论

老师:好,有结论了吗?谁来说说看?——生:厚大的手掌让诗人有一种安全感。

老师:很好,有一种安全感。其实,通过这几句话,我们看到大堰河家的物质生活极为不好,但是,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自己,用她那“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作者感到的也是甜蜜。一位慈爱、勤劳的母亲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老师:作者在这里是怎样来描写大堰河那双勤劳、给人温暖的双手的?——  师生:用了8个特写镜头,

老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反复。文章中用了很多,大家要注意体会。我们就以这一节为例,讲一下。

排比——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典型场景,不求面面俱到,一方面铺叙她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劳动,另一方面表明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对乳儿的爱之深。反复——大堰河对乳儿的爱,也写出了诗人在大堰河家温暖的生活。所以,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过去了这么多年,作者对这些生活的细节记得仍是这样的清楚,那他对大堰河仍是那样的眷恋。好,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5页,当前第212345

4、第6节

老师:好,接下来诗人回到了自己的家,刚才我们已经介绍了,他自己是什么样的家庭?——师生:地主的家庭。

老师:回到自己的家,他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喜悦?

师生:不是。而是觉得自己是个“新客”。——这个词大家抓的很好。他们家的物质生活如何?——好。一个字“好”,可是他没有这样说吧?你们怎么读出好来的?——他描写了他们家的家具、用的和穿的东西——给大家读读。——很好,在当时的社会里,有这些东西,可见当时是非常富有的了。和刚才大堰河家对照一下,那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形成了什么?——对比——鲜明的对照,物质生活上是天壤之别。但是,物质上的满足有时不是最重要的,而精神上的慰藉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作者回到自己的家以后,感到了是“忸怩不安”、“陌生”和“拘束”。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里。

5、第7节

老师:在诗人离开大堰河家以后,大堰河开始做什么了?我们在诗歌的第七节里看到了“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劳动肯定很艰辛,但是作者却捕捉了大堰河的一个表情“笑”——“一直含着笑”,为什么在这样艰辛的劳动下,她还能“含着笑”?生:两个原因——用自己的劳动养活家里人,找到了养活家里人的活;她可以天天看到我。

生:…………乐观。

老师:好,劳动虽然很艰辛(作者不是面面俱到,截取几个场景——洗衣、洗菜、做饭、喂猪等),可是大堰河一直“含着笑”,这“笑”的背后深藏着很多原因,这“笑”里饱含着和乳儿在一起的喜悦,因为她爱乳儿;这“笑”是她在劳动中获得满足的“笑”;这“笑”里也有几分无奈——为了生活,她不能哭丧着脸面对主人。—老师:我们一起把这几句“含着笑”的句子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6、第8节

老师: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为了他,她能做一切的牺牲。我们看,第8节,作者又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我给大家读一读,大家考虑考虑。——老师:读……

老师:选取了哪些细节?生:…………老师:这些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诗人却不厌其烦的一件件都罗列在上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师生:…………表明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的情感——她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爱他;对乳儿有着美好的祝愿。

老师: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生:会心、幸福的微笑。

  7、第9、10节

老师:大堰河,可以说给了艾青非常多的关爱,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一切,有许多许多值得写的,那么,作者有眼前的“雪”想到了那个被雪压着的坟墓,回忆起过去温暖的生活,想到了给他无限爱心、无限温暖的那双手,想到了大堰河的哭、想到了“笑”,还告诉我们大堰河曾经作过这样一个梦,这就是诗人眼中大堰河生前的事迹,可是大堰河死的时候却是怎样的?

师生:“梦还没做醒”——“乳儿不在她的身边”——“平时打骂他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轻轻的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为家庭操碎了心的大堰河就这样去了,丈夫想着她的好,儿子失去了母爱,而大堰河“轻轻的呼着乳儿的名字”死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堰河对诗人的爱几乎超越了对自己孩子的爱,俩人不是母子,胜似母子。但是,大堰河还是死去了,“含泪”的死去了,那么,为什么大堰河在死的时候,是“含泪的去了呢”?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泪又是为什么而流?5页,当前第312345

师生:没有看到乳儿在身边,想念乳儿而流泪;为自己没能看到自己的梦实现而流。

老师:好,在这一点上,大家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除了为自己的乳儿而流,为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而流,大家再想想,她死的时候,她的家怎么样?——五个儿子还小,丈夫酗酒;那么多的事还让她牵挂,读到这,我的心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妈妈不在了,一个家就散了。

老师:辛苦了一生的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老师: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堰河的形象?

师生: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

8、第11、12、13

老师: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又回到了现实中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我们一起把最后三节读一读。——生:读……

老师: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作者并非把情感仅仅局限在“小我”的世界里,而是扩展开来,将情感扩大,直接抒发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四、思考:从表达方式上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什么诗?

老师:这首诗我们学习到这花了一点时间,艾青的这首诗,我们读完之后,考虑一下,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它是一首什么诗?——叙事?抒情?都有——真的都有,这首诗从根本上来说,它还真应该是一首抒情诗,但是它的确用了大量的叙事内容,抓住了生活中一些鲜明的形象,比如:他从雪想到了被雪压着的坟墓;写大堰河,抓住了她的“手”和“笑”,写到最后,大堰河死的时候,写到了大堰河的“泪”,最后化成了一手把纸钱的灰。大堰河的一生都是作者所关注的,但是它又不是一首叙事诗,因为作者并没有完整的描述事件,就是抓住了这些个形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抓这些形象?——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什么样的感情?——开始的怀念,接下来的眷恋,一直到最后对大堰河的讴歌、赞美。这都是作者情感的表达,而作者这些情感的表达,全靠这些细节的捕捉,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就融入在其中,借助这些来表现出来了,所以,有人说“它是一首以叙事为主线的抒情诗”。我觉得非常好。

四、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

【教学设想】  这首诗是作者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中国。本文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从诗人感情变化线索来看,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与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理清诗的抒情脉络,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尤其是农村孩子,他们身边有许多像大堰河一样的勤劳、善良、贫穷之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诗人艾青这样有着博大爱心的人。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从情感态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在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性意象及其作用。5页,当前第412345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此诗为艾青的成名之作,极有影响,其原因之一便是独到的思想深度,和蕴于诗行间的真情。然而学生对诗人如此怀念一位农妇,或许感受不深。应该向学生指出,诗中把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极其普通的劳动妇女做为讴歌的对象,正表明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一往情深。不是为了报恩,而是礼赞那些“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的儿子们”。而对自己的地主阶级家庭,则是厌倦、陌生、格格不入。艾青以此诗宣告自己彻底背叛了封建地主阶级,而投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学生对此诗一下子不易进入境界,关键在于引导。此诗的感情是通过具体情节、具体事物表现出来的,因此越是具体描绘之处越是容易激发感情。建议抓住诗中关于保姆的典型细节去加以剖析,这些细节的描绘,正是出于诗人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机会。这样可能用“情”打动学生,用“情”将学生带入诗的天地之中

5页,当前第512345
再来一篇
上一篇:《燕歌行》教案 下一篇:《崔杼弑其君》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