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高一语文教案内容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

2022-10-07高一语文教案

                          

高手支招之一———阅读方略

阅读有目的   

△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们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

读前要热身

                       赫尔曼• 黑塞的中国情结

 黑塞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对东方哲理情有独钟,《易经》、《老子》、《道德经》等让他意乱情迷。黑塞一生致力于东方或中国研究。从19xx年他为贝特格的《中国笛》所写的书评算起,到1959年发表的《中国传奇》为止,52年间,他对中国研究的成果不仅见于诗歌、小说、童话创作,而且还反映在传奇、寓言、成语故事以及为中国哲学、文学的德译本所写的诸多书评或小品文中。19xx年9月至12月,他游历了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等地,由于“辛亥革命”他未能实现访问中国的宿愿。虽然与中国 擦 肩而过,但他自认为,“亚洲之行最主要的、也许可以 说最强烈   10—1   的印象是中国人”,“和中国人比较,印度人的世界虽然色彩斑斓,却一切全都分崩离析。在东方,唯一令人钦佩的是中国人”。他的小说《席特哈尔德》讲的是一名印度佛教贵族的儿子是怎样超然地寻找自己内心的幸福和人生道路的故事。黑塞知道如何在凡尘世界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一个存在各种可能性的社会中,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因此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极限,毫无畏惧地走自己的路。他写的是印度婆罗门教社会,但最后却“跑到中国”去了。他在作品快结束时写道:“那人穿着印度服装,他启程时是婆罗门和佛陀,却结束于‘道’。”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黑塞在《席特哈尔德》中所写的不仅是老子的学说,而且也向读者展现了老子本人。《玻璃球游戏》里的中国长老是公认的黑塞自画像,而那音乐大师更是老子的化身。 然而,中国东方化毕竟只是黑塞的一种寄托,而黑塞始终是德国人,西方人。

知识应储备

●作者作品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他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市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城市,从事过许多       10—2  职业。                                             16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xx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创作了长篇《克努尔普》《德米尔》《荒原狼》等。《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20世纪30年代后期,法西斯在德国猖獗,黑塞陷入怀疑的绝望之中,他的《东方之行》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他想念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探索。他的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而细腻。

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本文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识记字音

1.字音

狭隘(ài)   跋涉(bá shè)   沉溺(nì)  慰藉(jiè) 戕(qiānɡ)害  赤裸裸(luǒ)  麻痹(bì)   恢(huī)宏   消遣(qiǎn)   时髦(máo)   符箓(lù)

2.多音字

    yào  金钥匙         jiè 枕藉           shuò数落        

钥                  藉               数    shù 次数    

yuè  锁钥           jí狼藉             shú 频数        

                                        

●分辨字形

      径  山径         销  花销           彩  丰富多彩       蓬  蓬勃   16页,当前第2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胫  胫骨         消  消失           茶  采茶           篷  帐篷

●文题解读

本文是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高手支招之二——感受鉴赏

文本需研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①

                    「瑞士」赫尔曼•黑塞

                   一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真正的修养”: 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对于 “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②,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激励。」

第1部分: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 “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的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    10—3   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16页,当前第3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本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③,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④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

本段阐述研读世界文学的前提是人的个性和人格。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     10—4      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作者有针对性地摆出当今“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书籍的现象,并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尽管“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作者依然倡导人们阅读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本段在正反对比中特别强调:必须读杰作,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第2部分:分析论述阅读的杰出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同时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做,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尽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⑤,(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⑥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成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文章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第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⑦;那个从课本里第一为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说明真正的阅读者为获得教养而进行的阅读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行,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进入新的境界。)16页,当前第4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本段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起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或几百年,   10—5      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会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从而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⑧,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⑨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举例说明,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魅力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本段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以上两段是第3部分: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① 节选自〈〈黑塞说书〉〉,杨武能译,<<读书>>1990年第4期、1991年第3期。

标题为编者所加。有改动。②【跋涉】爬山趟水,形容长途奔波。③【望洋兴叹】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④【戕害】伤害。⑸【风魔】形容入迷极深的样子。现多写作“疯魔”。 ⑥【符箓】道士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鬼神,给人带来祸福。迷信的人认为它有很大的魔力。 ⑦【但丁】意大利诗人。 ⑧【《亲和力》】歌德创作的一部小说。⑨【举一反三】比喻懂得一件事就可以类推出其他许多同类的事。

读后须品味16页,当前第5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主旨:本文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

文法:

⒈ 严谨的结构

论说文的结构严谨,能有力地论证论点,用论证的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

本文从大的方面看,两部分采用了层进式结构。第一部分呼应题目,指出真正的修养所追求的目的;第二部分紧承第一层,明确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两个部分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从小的方面看,即第二部分,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后分说:点明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正确读书观,明确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由总到分,层次分明。

2. 准确、鲜明、生动的论述语言

议论文是讲道理的,要讲清道理,就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而反映这些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词、句以及段落,自然也必须是准确的。例如,文中将阅读经典著作作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之一”说得极有分寸;“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一句,“沉溺”在前,“领略”在后,符合思维的发展逻辑。

                        10—6 

议论文语言的鲜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本文第二段首句明确论点,旗帜鲜明。二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憎分明,褒贬判然。文章第四段针对现实,否定部分青年的做法,提倡正确的读书观,作者的思想倾向一目了然。

议论文的语言生动,可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章第六段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了“少数人”的读书经历:“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阅读经典著作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从而有力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二部分(2—5自然段):获得教养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

①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       越来越有意义。

阅读的作用     ②没有爱的阅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③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  价值。

第三部分(6—7自然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探究后争鸣

问题:怎样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这是许多人关注的话题,又是构建和谐社会需注意的一个热点。围绕这个话题,人们提出了种种见解,你认为哪种见解更适合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呢? 16页,当前第6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观点一:作者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从中汲取营养,避免许多弯路,最终走向成功。

观点二:教育部门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学生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养。

观点三:提出了“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以此来约束人们

的行为,使人们在自律中获得良好教养。

观点四:良好的教养可以通过家庭、家族一代一代往下传。

我的观点

高手支招之三——多维阅读

农 舍

                       黑塞          

我在这幢房屋边上告别。我将很久看不到这样的房屋了。我走近阿尔卑斯山口,北方的、德国的建筑款式,连同德国的风景和德国的语言都到此结束。

跨越这样的边界,有多美啊!从好多方面来看,流浪者是一个原始的人,一如游牧民较之农民更为原始。        10—7              尽管如此, 克服定居的习性,鄙视边界,会使像我这种类型的人成为指向未来的路标。如果有许多人,像我似地由心底里鄙视国界,那就不会再有战争与封锁。可憎的莫过于边界,无聊的也莫过于边界。它们同大炮,同将军们一样,只要理性、人道与和平占着优势,人们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无视它们而微笑——但是,一旦战争爆发,疯狂发作,它们就变得重要和神圣。在战争的年代里,它们成了我们流浪人的囹圄和痛苦!让它们见鬼去吧!

我把这幢房屋画在笔记本上,目光跟德国的屋顶、德国的木骨架和山墙,跟某些亲切的、家乡的景物一一告别。我怀着格外强烈的情意再一次热爱家乡的一切,因为这是在告别。明天我将去爱另一种屋顶,另一种农舍。我不会像情书中所说的那样,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啊,不,我将带走我的心,在山那边我也每时每刻需要它。因为我是一个游牧民,不是农民。我是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我不屑于把我的爱钉死在地球的某一点上。我始终只把我们所爱的事物视作一个譬喻。如果我们的爱被勾住在什么上,并且变成了忠诚和德行,我就觉得这样的爱是可怀疑的。

再见,农民!再见,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我可以爱他,我可以尊敬他,我可以嫉妒他。但是我为摹仿他的德行,已花费了半辈子的光阴。我本非那样的人,我却想要成为那样的人。我虽然想要成为一个诗人,但同时又想成为一个公民。我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和幻想者,但同时又想有德行,有家乡。过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不可能两者兼备和兼得,我才知道自己是个游牧民而不是农民,是个追寻者而不是保管者。长久以来我面对众神和法规苦苦修行,可它们对于我却不过是偶像而已。这是我的错误,这是我的痛苦,这是我对世界的不幸应分担的罪责。由于我曾对自己施加暴力,由于我不敢走上解救的道路,我曾增加了罪过和世界的痛苦。解救的道路不是通向左边,也不是通向右边,它通向自己的心灵,那里只有上帝,那里只有和平。 16页,当前第7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从山上向我吹来一阵湿润的风,那边蓝色的空中岛屿俯视着下面的另一些国土。在那些天空底下,我将会常常感到幸福,也将会常常怀着乡愁。我这样的完人,无牵挂的流浪者,本来不该有什么乡愁。但我懂得乡愁,我不是完人,我也并不力求成为完人。我要像品尝我的欢乐一般,去品尝我的乡愁。

我往高处走去时迎着的这股风,散发着彼处与远方、分界线与语言疆界、群山与南方的异香。风中饱含着许诺。再见,小农舍,家乡的田野!我像少年辞别母亲似地同你告别:他知道,这是他辞别母亲而去的时候,他也知道,他永远不可 能 完  完 全 全 地 离 开 她 ,即 使 他 想 这 样 做 也  罢。                                                                                  

阅读提示:

黑塞的一切作品都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对个体的关怀上。他的作品总是捍卫着个体、人性和人格,为之呐喊、为之请命。在他看来,个体面对的是力量强大的群体,各种权威在限制着个体的发展。黑塞的主要作品是小说,他以小说闻名于世,不过,他同时也是出色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主要记录了他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洞见,散文则更多记录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但愿这本文集里的诗能够如欧凡所说:“将我     10—8        们的感情唤醒,使我们长受禁锢的心灵暂返天真。也愿所选的散文,能启迪我们的心灵,有助于我们寻回在重重魔障掩蔽之中的本性。

    读完这篇散文想想,你的“明天”是什么,你心里的“远方”在哪里?什么让你不舍,什么让你眷恋?         

我的感悟:

高手支招之四——素材积累

 怎样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这是许多人关注的话题。本文作者赫尔曼•黑塞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写下了这篇文章。他指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从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才能少走弯路,走向成功。这是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美国作家梭罗说过:“经典是什么?它们是人类思想最崇高的记录,它们是唯一预言的、不朽的作品。”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就能发现作品的独特魅力,进而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16页,当前第812345678910111213141516

★面对纷扰而浮躁的世界,经典图书的阅读真正能让孩子的心静下来,沉下来;经典图书的阅读会给孩子的一生罩上诗意的光芒,使孩子的一生都相伴着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经典图书的阅读能让孩子接受到、体悟到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气,什么是信念。杨振宁在初中放假时,他父亲请了一位历史学博士给他讲《孟子》;爱因斯坦在他1 5岁时就对黑格尔的著作爱不释手……(正是因为受到了经典图书的熏陶,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所以成就了这一位位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

★ 美国斯托夫人在1851年发表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真实地描述了美国南方蓄奴制的黑暗和反动。这部书一出版就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周之内销售了30万册以上。这部书对美国废奴运动和南北战争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1862年,林肯总统接见了斯托夫人,盛赞她“这位小夫人写了一部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书”。(一部书导致一场战争。可见,名著的作用是何等的巨大!著名作家查尔斯•萨姆纳则说:“要是没有《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也就不可能当选为美国总统。”)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他们不仅感受到伟人人格的伟大,而且都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了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他们从《名人传》中所受到的启发,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16页,当前第9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赫尔曼•黑塞在堤契诺(tessin): 二十世纪初期科学工业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生活享受,达到前所未有的丰盛。然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不是欢娱和幸福,相反的,科技结合了物欲,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让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诗人作家重新反省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                           

这正是一九一九年赫尔曼•黑塞来到堤契诺(tessin)的心情写照。此时他刚结束战俘辅导中心的工作,天天面对战争及苦难的日子刚告一段落,   10—9    时代灾难的震撼仍在心头澎湃,另一方面,他也面临了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妻子精神崩溃,因而迫切需要一个可以安顿身心的地方,以便思考及创作。于是他离开了伯尔尼,来到瑞士南方、靠近意大利边境的堤契诺。一到此地,他便爱上了这个山间美境,创作力得以发挥,遂在此地完成许多重要的作品,例如:《流浪者之歌》、《荒原狼》、《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等,这时他声名鹊起,同时享誉全球。

除了长篇小说的创作,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                          以抒发观感,这些文章,正收集于《堤契诺之歌》这本书里。堤契诺四面环山,湖水清澈,四季分明,但天气变化快速,难以捉摸。在这里,黑塞有充分的机会观察大自然;他一有空便背上画架,描绘树林、葡萄园、农村;万物均有灵性,他一边作画,一边与万物对话,希望借由这种心灵的沟通,能与万物合而为一,于是,老树、山岩均成为他的挚友。他以这种唯心的大自然观,将自然视为研究或驾驭对象的科学。(苦难,是文学大家成材的内在因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赫尔曼•黑塞的树木: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深扎在无限的大地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10—10而是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的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记录了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一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楷模的树干。(怎样对待孤独、风暴,怎样对待成功、荣誉,树木是人类的楷模。)16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

                       

高手支招之五——习题探讨

1.第一部分第一段中,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理解“修养”的含义,结合文章的语句来回答。

参考答案: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提示:此题的答题区间在第三段,首先要读懂本段中作者肯定什么,然后,结合文章的语句来回答。

参考答案:作者的读书观:不追求数量的多少,更在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 “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3.第二部分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些体验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用心写,读者用心读,就会产生共鸣,要谈出自己的体会。

参考答案:有。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4.下列有关“杰作”的论述,表明了黑塞的阅读主张。请围绕“获得教养

的途径”这一话题,说说它们的含意。

    (1)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2)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3)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提示:回答下列问题,应注意几个环节:世界文学(杰作)——用心读、花力气、下功夫(共鸣)——提升人生境界(教养)。               

 参考答案:(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16页,当前第11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再来一篇
上一篇: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 下一篇:《春》说课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