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语文总复习提分策略:准确、鲜明、生动
“准确、鲜明、生动”是前两年新增的一个考点,“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但从目前,特别是从XX年的高考试题看,针对此考点的命题还是很少。备考时,大体了解即可。 语言简明就是指语言要简洁而明确。简洁就是指语言表述不要有啰嗦多余的话,明确就是指语言表述不要有歧义,不要令人费解。“明确”一般放在语病中考查。“简洁”考查的形 式一般是给出一段话,在一些词上画上线,让考生判断哪些是多余的词语,必须删掉。
就高考来看,语言连贯题基本表现形式就是给定语境,让考生对几个句子排定顺序,可以简称为排序题。从XX年高考来看,这类题成为语言表达类题目中的一种重点题型,应高度重视。 语言得体就是指语言表述要符合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目的的需要。一般是给出一段话,让学生指出不得体的地方并加以改正,有时也会提供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写几句话,做到语言得体。 (一)要做到语言准确,应注意以下方面: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事理及对象,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此外,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以及准确表达范围、程度及心理。当然,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语法规范还是最基本的。
怎样才能使语言准确、
鲜明、生动 (二)要做到语言鲜明,应注意以下方面:精确选用词语。在选用词语方面,尤其是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其中感情色彩词语的选用上更要注意。 此外,句式对语言的鲜明也有很大的作用。如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关联词语等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如中央电视台“XX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给陈晓兰的颁奖词: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使用“既然……就”的句式,就态度鲜明地表达了陈晓兰的人生价值选择。 (三)语言要做到生动,除了句式灵活,善用修辞,还要追求用词的生动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选用富有立体感的词语。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 2.选用具有音乐美的词语。音乐美,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的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 3.选用具有绘画美的词语。即选用词语要像画家一样讲究光影的明暗、色彩的浓淡、色调的冷暖,注重词语色彩的调配,创造出一种具有绘画美的语言艺术。
例如: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幽深的枫竹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奶奶和爷爷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共9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
密密的枫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唱歌,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股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 这段写景的文字,不仅用具有鲜明节奏感的叠字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而且巧妙地运用含有各种色彩的词语。如写木楼,作者用“湖蓝湖蓝”来形容;写“枫牙岭”,作者用“幽蓝幽蓝”来描绘。虽同是蓝色,但有深浅之别。 枫叶是红的,“红嘴玉”的嘴是红的,“山雾”是乳白色的,“雾气”是蓝蓝的,……这些都是明写事物的颜色。“枫竹林”“羽毛”“山塘”“小路”“草丛”“桂花”等是什么颜色?作者没有明说,但读者可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这是暗写事物的色彩。明暗交错,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具有绘画美。 (一)利用某些固定的语言形式
用代词、成语、简称或“等等”可以使语言简明,此外,以下几种手段也很重要:
1.紧缩复句。紧缩复句就是把一个复句紧缩成一个单句的形式,取消中间的停顿,缩掉某些词语。紧缩复句一般有固定的格式,例如:越……
怎样使语言简明 越……(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非……不……(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再……也……(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不……也……(我不看也猜得出你拿的是什么)。 2.合说。合说和分说是并列成分和其他词语发生关系时通常采用的两种不同的方式。例如:①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②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例①“创造了和创造着”是一个并列成分,合在一起支配“中国的历史”,是合说;改成例②,“创造了”和“创造着”分别支配“中国的历史”,是分说。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合说节省语言,是使语言达到简明的途径之一。 3.以结果代过程。忽略过程,而以结果替代。在很多信息传递中,信息受众关心的是结果,例如“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评议,并且经过无记名投票,最后选举出了张某、李某等五人被评为三好学生”,就此则信息而言,受众关心的只是谁被选做三好学生了,至于怎么选的,一般人不太关心,因此,这则信息简明的表达就是“张某、李某等五人被评为三好学生”。 (二)利用语境因素
1.利用上下文。面对面交谈,特别是双方问答,常常可以省去上下句中许多相同的词语,只说出关键性词语——要回答的主要内容。如问:你叫什么名字?答:张三。回答“张三”两个字对方就明白了,而不用说“我的名字叫张三”。 2.利用双方共知的前提。语言表述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下发生的,只要沟通者双方明白特定的语境,很多信息不说出来,双方也是明白的,这样的信息就可以不说,这样就做到了简明。比如甲让乙买一支笔,乙买到后说“买了”,双方就明白了,不需要说出是把笔买到了。所以语言简明的核心就是有些话不说,不影响信息的明确性。 (三)消除歧义,使语意明确
1.消除结构歧义。这类歧义主要是指,语句结构可以做两种划分,这两种划分都合乎语法,但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意思。这类句子要动大手术,即使多用一些字词,也要把意思说明确。 如“爱护人民的军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偏正短语,即“爱护人民”是军队的定语,也可以把其看做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即“人民的军队”做“爱护”的定语。 2.消除指代歧义。在一个信息不够充分的语境中,有些代词的指代义可有多种理解,这也会导致歧义。如“小王的师傅来电话说,他今天有事不能来了”,这句话中的“他”可以理解成小王,也可以理解成小王的师傅,整句话的意思就不明确。 3.消除语音歧义。有声的语言通过重读可以明确其意思,但静态化的纸面语言却可以因此产生歧义,如“她好说话”,如果“好”读成三声,意思为他容易答应;如果读成四声,意思为她喜好说话,管不住自己的嘴。共9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