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高三语文教案内容页

变形记备课

2022-10-07高三语文教案

●备课资料
一、表现主义的“间离法”
表现主义的创作主张是遵循“表现论”美学原则而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相对立的。它反对“复制世界”,即不把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作为真实的依据,而主张凭认真“观察”和重新思考去发现或洞察被习俗观念掩盖着的,而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真实。为此就需要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以造成审美主体与被描写的客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引起你的惊异,迫使你从另一个角度去探悉同一个事物的本质。这种艺术手段通称“间离法”,在布莱希特那里叫做“陌生化效果”。《变形记》的变形即是一种间离(或“陌生化”)技巧。
二、对变形的理解
第一种观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甚至可以泛指人类的一般社会的处境),金钱、机器等“物”确实操纵了“人”,把人变成“物”的奴隶,进而把“人”变成“物”或者“非人”。主人公格里高尔在自下而上的重压之下变成了甲虫,即便如此,他的受压迫的自下而上的焦虑,他的职业习惯仍未消失,最后,在歧视的包围与深深的孤独中死去,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的深刻写照。这一观点认为,格里高尔由人变虫,是物化劳动、与人敌对的社会压迫导致的结果。面对这种非常强大的、不可名状的、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力量,格里高尔无能为力也无法逃脱,只能以死亡告终。
第二种观点:变形不是人的异化或异化的结果,恰恰相反,而是对异化的逃避和反抗。也就是在变形之前,格里高尔已经被异化了,变形只是格里高尔借以反抗和逃避的异化状态。小说通过意识层次和潜意识层次,揭示主人公意识中异化与反异化斗争的一个完整的戏剧化过程。具体表现为,当意识层占主导时,主人公处于对异化的适应状态,这时,他对工作和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变形的惭愧与内疚,使他产生重返人类世界(异化世界)的愿望;而当潜意识层次占主导时,主人公则产生反抗和逃避异化,实现自我的强烈意念,这样,他的死亡就是对异化社会最彻底的摆脱。

●备课资料
一、伍尔夫对小说艺术的见解
——“生活并不是一副副匀称地装配好的眼镜;生活是一圈明亮的光环,生活是与我们的意识相始终的、包围着我们的一个半透明的封套。把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不论它可能显得多么反常和复杂——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少掺入一些外部的杂质,这难道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
——“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在公认重大的事情中比通常以为渺小的事情中含有更为丰富充实的生活。”“如果我们是作家的话,能够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的任何方式,都是对的;如果我们是读者的话,能够使我们更接近于小说家的意图的任何方式,也都不错。”
——“所谓‘恰当的小说题材’,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恰当的小说题材;我们可以取材于每一种感情、每一种思想、每一种头脑和心灵的特征;没有任何一种知觉和观念是不适用的。”我想,这么几个“每一种”,其实就是我们要强调的琐碎了。有谁能说每天在我们脑子里闪进闪出或是溜进溜出的念头都毫无道理?谁能说你走在大街上听来的片言只字对你真的毫无意义?谁能说你没有喜欢什么也没有不喜欢什么的感觉不是一种感觉?……每个人都拥有一大堆琐碎,我就不多说了。
“小说就像一张蜘蛛网。也许只是极其轻微地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附在生活之上。”因此,从作者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思索,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理想的追求。
19xx年,伍尔夫发表了《论现代小说》一文,她认为,小说创作不应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摹写上,而应追寻生活的内在真实。这种内在真实就是生活现象在人们内心深处引发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小说家的职责,就是要把这种内在的真实“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删除外部的杂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小说家就要抛弃常规,采取一种新的方式”,“让我们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追踪这种模式,不论从表面上看来它是多么不连贯,多么不一致;按照这种模式,每一个情景或细节都会在意识中留下痕迹”。
二、关于意识流小说的理论
“意识流”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说“意识流并不是一点一滴零零碎碎地表现的。像‘一连串’或者‘一系列’这样的字样来表现都不合适。意识并不是一节一节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
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是精神的真正实际”,作家应努力发掘潜意识的冲动,捕捉人脑中一闪而过的感觉和印象。特别是他关于梦幻意识的研究,给意识流作家以极大的启发,作家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梦幻和白日梦、象征手段等等,使作品人物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抒发,引起读者共鸣。
法国直觉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两点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影响很大。其一是强调直觉的美学理论,其二是关于“心理时间”的新概念。柏格森认为:无论理性和科学都无法把握实在。只有作为非理性的内心体验的“直觉”才能使主体和客体融二为一,只有直觉才能达到客体的本质。因此柏格森主张从人的主观感性和心灵深处的“直觉”中去寻找艺术的原动力。柏格森还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新说法,极大地影响了意识流小说对于时间的处理和结构的安排。他认为,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常人理解的传统时间概念,即“外部时间”,而另一种则是“心理时间”,即“内部时间”。这种时间是现在、过去、将来各个时刻的相互参与和渗透。在人的意识深处,外部时间并不适用,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因为人的意识深处从来就没有过去、现在、将来的先后次序等等明确的时间分界线。意识流小说家们正是根据这一理论,用内省的方法来探索心灵的深处,大胆地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采用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凌乱颠倒、相互渗透的手法,来达到一种戏剧性的艺术效果。2页,当前第112
三、“意识流小说三杰”
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弗吉尼亚•伍尔夫
四、意识流名著
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英国乔伊斯的《尤里西斯》和美国福克纳的《喧嚣与愤怒》等,这些都是大学中文系必读的意识流经典名著。2页,当前第212
再来一篇
上一篇: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社会科学类3 下一篇: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情感主旨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