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言(通用12篇)
绪 言 篇1
一、教学目标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 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化学史
绪 言 篇2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1] [2] 下一页
绪 言 篇3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1] [2] 下一页
绪 言 篇4
教学目的:
(一)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三)体验性学习目标
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
(一)实验用品
(二)教学用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
【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该如何操作呢?与之相类似,在高中化学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大家是否想过在高中为什么学习化学,化学都有哪些作用,又该如何学呢。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这堂课大家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化学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板书】——“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述】这张图片中的汉字“中国”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移动硅原子所形成的图形,那些深黑色的沟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笔画,它的宽度仅2nm,是当时已知最小汉字。
通过这张图片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和原子时代,而这正时化学研究的领域。
下面咱们首先就探讨一下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板书】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我们要学习化学,那么首先要明确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化学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大家看到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很广泛的,涉及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化学就与已经我们形影不离了。今天化学则更时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化学真不敢想象这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就拿电池来说吧,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如果没有电池,那么CD中流淌的音乐,手机中储存的短信等等都将不复存在,多么可怕的事情呀。可通过化学的研究可以生产出更快、更高、更强的电池,使大家和没电说拜拜,音乐尽情地听,短信尽情的发。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化学是如何与我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的。
【板书】二、化学发展史
【投影】狩猎图和制陶图
【讲述】在古代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生存问题,因而那时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都是实用的技术。比如狩猎的需要促使人们使用石器;饮水的需要促使人们烧制陶器等等。
【投影】工业大革命和元素周期律
【讲述】随着工业大革命的兴起和人们对疾病矿物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成为一门科学,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在此理论的指导之下相继有大量化学元素被发现,通过总结、归纳,揭示物质世界本质规律的元素周期律横空出世,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投影】
【讲述】到了现代,建立在物质结构理论之上的化学更是方兴未艾,展示出勃勃的生机。而此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学科[LY1] ,从而更加奠定了化学基础学科地位。
【板书】
【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化学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板书】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讲述】下面咱们以四人前后桌为单位,分别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化学与他们的关系。(学生提前准备)
【活动】学生依据是前准备的资料发言
【讲述】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通过大家的讲解,我们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在许多的方面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那我们也该如何学习化学呢?
【板书】四、化学学习
【讲述】要学好化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屡见喜报。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我给大家三条建议: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3、接受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1、课前预习。2、认真听讲。3、做好作业 。4、系统复习。
相信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学好高中化学!
附录: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化学发展史
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四、化学学习
绪 言 篇5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物理学概况,了解物理学的研究范围.知道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3.激发、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二、重点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学习方法三、难点物体重心的确定.四、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五、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科学实验的方法素质。六、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教学法、归纳法七、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砖(三块)、泡沫塑料、瓦、四个生鸡蛋、金属屏蔽罩、感应起电机机、小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解、设问: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物理知识,高中物理会有哪些新的内容和要求,我们怎样来学好高中物理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便会知道。二、新课教学1.演示实验【教师活动】①.板书课题②.投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③.分别介绍、指导演示几个小实验:鸡蛋开砖高压电火花下的小鸟【学生活动】 两个学生上台亲自做实验,其余学生观察④问:怎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2.物理学的研究范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教师活动】①板书②巡回指导③投影思考题:⑴物理学有哪几个分支学科?⑵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从时间尺度上看从_____秒到_____秒,共跨越_____个数量级; 从空间尺度上看从_____米到_____米,共跨越_____个数量级⑶你知道当今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吗?④总结并板书3.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意义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它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被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师活动】①板书②巡回指导③投影思考题:⑴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交叉产生了哪些交叉学科?⑵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你能举例说明吗?⑶试结合实例说明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④引导总结4.怎样学好高中物理⑴重视观察和实验⑵重在理解⑶学会应用知识⑷做好练习【教师活动】①板书②巡回指导③投影要点:④讲解并提出具体要求⑤组织讨论后提问【学生活动】①听讲记录②分组讨论③表态发言 后记:①本节课的最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几个演示实验是关键 ②少讲思想准备,明确具体要求更有效
绪 言 篇6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
[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2.观察实验的方法:
变化前的颜色、气味、状态,变化时发生的主要现象(如发光、发热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气味、状态。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板书]:(1)特征: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
(2)现象:发热、发光、变色、发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3)与物理变化的联系。
(4)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变化:
a.镁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
镁和氧气 ———→ 氧化镁
b.加热碱式碳酸铜:
点燃
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讲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根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讲解]: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板书]: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热稳定性、氧化性等。
[讨论]: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板书]: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
[板书]: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3.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扩展
区别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依据)是看在变化中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外形发生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而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
四.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划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绪 言 篇7
一、教学目标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 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化学史
绪 言 篇8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1] [2] 下一页
绪 言 篇9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1] [2] 下一页
绪 言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 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 化学史
绪 言 篇11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
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绪 言 篇12
一、教学目标
1.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 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化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