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高二语文教案内容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案全套4

2022-10-07高二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导航〗

一、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关键是分析论据,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

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二、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灵活运用六种方法:

1.假言因果法;    2.同类归纳法;   3.披文示意法;

4.意义分析法;   5.正反对比法;   6.叙议交融法。

(一)假言因果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1.实例借鉴:

示例1

   (观点:坚持才能成功)

(事例)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叙述例子)

(假言说理)“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如果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分析例子)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假设桥梁)

示例2   

(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事例)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

(假言说理)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2.方法点拨: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二)同类归纳法: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

1.实例借鉴:

示例3           

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17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示例4           

观点:乐观是成功的保证

        牛顿发明地心引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费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人反对他;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初用苦功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

         但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后世所称道。也正因有了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才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获得了成功。

2.方法点拨: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

(三)披文示意法。

即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

1.实例借鉴

示例5:

    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

(解释)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示例6: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子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2.方法点拨:同学们写作文喜欢引用名言名句。但往往只是简单地引一下就完了,有时这样的效果不好,可作适当分析。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

〖当堂测试〗

1.用假言分析法论证下列观点(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①不同的环境成就不同的人生             ②依附别人,迷失自我。

③莫让情感蒙蔽了双眼                   ④距离产生错觉

2.用同类归纳法论证下列观点(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①节俭是美德          ②人才在于发现   ③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3.在运用下列名言名句时用披文示意法(任选一个写一段话):

①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②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7页,当前第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二课时

〖学习导航〗

(四)意义分析法:

也叫例后分析评价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意义分析法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从……中,发现……,感受到……”。

1.实例借鉴:

示例7:

观点:要正视历史

德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和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示例8:

观点: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我敢肯定说,正是贝多芬有了顽强的意志,他才有了不屈的奋斗精神,他才有了可能去征服世界音乐高峰,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2.方法点拨:要紧扣论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语言精炼,要言不繁,点到为止。

(五)正反对比法:

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重在分析,不是例子)

1.实例借鉴:

示例9:

观点: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 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示例10:

观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17页,当前第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方法点拨: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言之成理,增强说服力。

(六)叙议交融法:

叙述交融法即叙中有议,议在叙中的一种分析方法。

1.实例借鉴:

示例11:

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呢?要是左光斗不在大雪之夜微服出访巧遇苦读的史可法,他怎会发现史可法是可造之才呢?要是没有伯乐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人们又怎么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

2.方法点拨:在论证过程中,将论据的叙述融于排比兼反问的说理之中,一箭双雕。做到语言简洁有力,信息含量丰富,逻辑性强。

〖当堂测试〗

1.用意义分析法阐述下列观点(任选一个)

①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             ②只有不留退路,才会更容易赢得出路;

③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

2.用正反对比法阐释下列观点(任选一个)

①凡事在于“为”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用叙议交融法论证下列观点(任选一个)

①好学出人才        ②欲成大事者先从小事做起

第三课时(审题立意训练)

〖自主预习〗

下列两则材料,自选一则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并填写表格,课堂讨论。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进行多角度审题,填写表格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它选择了用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少于800字。

审题角度 角度一:

老音乐家的择生 角度二:

顾圣婴的择死 角度三:

全面地谈择生与择死

提取观点   

二、对课本第90页“写作实践”第二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填写审题表格

审题角度 角度一:

从第一、第二个年轻人的角度 角度二:

从第三个年轻人的角度 角度三:

综合起来全面考虑

提取观点   

〖预习反馈〗

〖学习过程〗

一、构思训练

1.交流有关“老音乐家”的审题材料,板书总结讨论成果,并小结多元材料的审题立意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根据总结的规律和方法,同学间互相讨论启发,修改丰富自己关于“三个年轻人”的构思提纲

〖当堂测试〗

根据自己的构思训练完成整篇作文,并上交批阅。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

〖课时领悟〗

文言复习专题

第一课时

〖名句背诵〗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7页,当前第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5.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1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1.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不识其人视其友。

1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4.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15.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基础积累〗

一、选择

1.下列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曩(nǎng)者     诎(qū)体      囹圄(yǔ)  

b.倜傥(tǎng)     愤懑 (mèn)      困厄(è)

c.缧(léi)绁      闺閤(hé)      剌(là)谬

d.强( qiǎng)颜   将相(xiàng) 愠色(yùn)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滔滔不绝    惊心动魄    络绎不绝

b.言而有信      入土为安     魂不附体

c.兴高采烈      闲情逸志      五大三粗

d.仓皇失措        浑身冰凉      卿卿我我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      )

   a.若望仆不相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否焉      d.吾从而师之

(2)比肩接踵 (      )

   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

   c.天涯若比邻             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

   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c.重为乡党所笑                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4)思厥先祖父 (      )

   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          d.禹厥之三仞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

   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17页,当前第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4.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兄弟之亲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⑦重为乡党所笑 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5.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⑧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⑤⑥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自己的先人地位低下,没人看得起,自己要是犯罪被处死,就像牛身上掉下一根毫毛,他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那个社会里,只会被认为是智力穷尽,罪大恶极,不能自脱,终于被杀而已。这表达了作者对那个不平等的社会所作的悲愤的控诉。

b.司马迁说:自己受了极其残酷的刑罚,身体精神都难以忍受,于是他见了狱吏,要“头抢地”“心惕息”。这说明他认为自己不是士人,没有必要去死节。可以委曲求全,苟且偷安。

c.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意在说明受辱者能够在逆境中,知耻后勇,获得成功。

d.司马迁认为自己因为进谏遭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以致世世代代无法洗清。说他极其痛苦的心情常常在肠里转来转去,在家里恍恍忽忽,出门不知道去哪里。每想起这些受辱的事情,就常常汗流浃背,作者借自己受辱的感受间接抒情,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既表现了悲愤和不平,也表现了他忍辱负重、为史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填空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        ”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司马迁,字      ,西汉         、       ,他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分      、     、        、      、     五个部分,共    篇。《史记》被鲁迅称之为“                 ,              ”。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厚的爱憎感情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17页,当前第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三、一词多义

 穷   1.日暮途穷

      2.智穷罪极

3.人穷则反本

师    1.若望仆不相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或师焉,或不焉

      4.孔子师郯子、苌弘……

闻    1.声闻邻国

      2.以勇气闻于诸侯

      3.朝闻道,夕死可矣

厥    1.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2.思厥先祖父

重    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2.重为乡党所笑

      3.权,然后知轻重

4.锄其直,遇其生气以求重价

略    1.略考其行事

2.略陈固陋

恶    1.思正身以黜恶

      2.廉君宣恶言

3.境界危恶

4.贪生恶死

5.王弗知恶也

6.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安    1.安在其不辱也

2.沛公安在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4.不患贫而患不安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7页,当前第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3.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4.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zhài),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5.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17页,当前第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6.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7.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8.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第二课时

〖能力演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悲士不遇赋(司马迁)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①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⑥,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②;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③之乱也。炤炤④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逆顺还周⑤,乍没乍起。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17页,当前第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注释]①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wěi,伟):善。②吁(xū)嗟(juē):感叹词。③哲:哲人,明智的人。④炤(zhāo)炤:同“昭昭”,明白。 ⑤还周:循环。还,通“环”。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士生之不辰 辰,时辰。

   b.将逮死而长勤 逮,逮捕。

   c.天道微哉 微,微妙。

   d.乍没乍起 乍,忽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谅才韪而世戾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①我之心矣,哲已能忖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c.①朝闻夕死,孰云其否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d.①好贵夷贱,哲之乱也 ②此天子气也

   3.下列句子与“孰云其否”的结构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沛公安在                     d.不然,籍何以至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见:被 

b.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冀:希望

c. 辟邪说,难壬人  辟:排除   

d.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事:事情

5.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守前所为而已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虽”字不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虽”字也相同 17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虽“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虽”字也不同 

6.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驳斥了保守势力对新法的指责,表明坚持改革,绝不向流言俗议低头的决心。

b.文章驳斥了司马光强加给你新法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大罪名,采用的是驳论的方法,驳论的形式是点面结合。

c.论证的语言柔中寓刚,委婉有理又针锋相对,坚决果断。

d.作者引用“盘庚之迁”的例子是为了驳斥对方“拒谏”的观点。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17页,当前第1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再来一篇
上一篇:斑纹教案 下一篇:《蜀道难》必修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