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八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2024-04-13八年级语文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通用16篇)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1、为何“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问清“半本书”的原委后,为何“深深叹着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又为何要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联系全文,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是那半本书?你的理解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父亲听说第三名是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所以对我这个第二名的成绩产生怀疑,因此板起面孔要考考我。

2、这深深的叹气,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3、这表明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友谊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乔海:“自小是好朋友”,所以尊重孩子友情是“两个半本”变成“两本书”的原因。

4、说明乔元贞从此失学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我们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5、不仅仅指那半本书,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和同学的友谊。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潜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搞笑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齐。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能够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透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中国,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4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情节,我想,如果采取传统的复述方式可能就会比较单调,而且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所以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去掌握,我就想试试限时学习和竞赛的形式吧,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给学生2分30秒的时间快速阅读全篇和课下注解,然后合上书本,我开始提问。比如:文中的“我”是谁?学生回答牛汉,这就了解了文章作者,我顺便谈及我们之前学的一篇文章《华南虎》,也就勾起了学生的回忆。再如“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回答那是一本经过“修修补补”后“完完整整”的书,通过“修修补补”就引出了父亲,而这半截书的由来就引出了乔元贞。另外,“我”的期中排名如何?这就引出了我的另外两个同学,于是顺势就导出这三个人物的命运。等等类似的问题,就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故事情节。同时我的巧妙过度,又为下文的讲解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了解了最简单的情节之后,就需要开始对文章做深层次的探讨,而这既是文章重点,更是文章的难点。如果我再像两年前那样强行“填鸭”,可能仍然会重演两年前的尴尬,所以我就想,还是借学生的口来说答案,这样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些,于是我就设计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在讨论之前,为了不使学生偏离讨论的方向,我就先给学生一个讨论前的指导。比如:在“我”上学的过程中,其中书本中有“狗”“小狗”“大狗”这样的词语,然而“我”和狗之间达到空前的默契,给我上学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所以“我”的第一本书中就包含着上学的乐趣。在这样的分析指导之下,学生开始讨论。于是,他们谈到了关心“我”学业且慈爱的父亲,说到了上学时的好友乔元贞,还有当年生活的艰难和辛酸。不经意间,“我的第一本书”的内涵——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爱和上学的'乐趣就全都概括了,而这一切都是在学生的讨论中产生的。所以我立刻想到两年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今天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最后我觉得文中还有一处矛盾的地方,那就是当初父亲说乔元贞比“我”有出息,可是多年后“我”成为了一个大学者,而乔元贞却一辈子挎着小篮子卖一些小东西。是父亲的眼光出现了问题,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于是学生开始产生辩论,在各抒己见中自然就导出了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知识改变命运”。到此,我就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也让学生们明白,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价值和决定性的作用。

说完这些,再回过头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竟然全在轻松的课堂中解决了。两年前的课堂和今天的课堂的对比,似乎是殊途同归,但学生的感受和课堂效果却完全不同。这也让我思索,必须不断地反省自己,并实施改变,才能真正让自己提高。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5

【三维教学目标】

1、自读----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精读----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品读----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件设计思路】

该课课件以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为切入点,围绕知识改变命运、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的学习展开相关专题的探讨。本课件包括六大栏目:明确任务、感知文本、与文本对话、畅所欲言、比较阅读、感同身受。通过这个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把多媒体的特有优势,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以此刺激他们的思维兴奋点,提高学习积极性,令他们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体会苦难对人生意义。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教学的和谐性与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忆,同诗人牛汉一道去感受那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去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板书课题及作者: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二、明确自学任务

1、自读----复述“第一本书”的事。

2、精读----理解语句含义。

3、品读----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三、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①“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四、与文本对话----精读文段,质疑解疑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同学们就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来,记在练习本上,向其他同学提问。

(此环节用擂台赛的形式,分南北两队,待找出后,互相向对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对方提问及时作出回答。)

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用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畅所欲言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从古到今,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六、比较阅读

1、张洁的“第一本书”(见附页)与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

2、读了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见附页),你又有什么启迪?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七、感同身受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下面,请你用“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或由它所引发的与你的故事。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教学设计评价】

本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内容、教材的地位,确定以学生自学为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目标设置合理,重点把握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可操作性强。

从教学流程看,本课“清晰流畅”。突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的“板块”教学模式,除了“自读----精读----品读”三板块的主体渗透外,各个流程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严谨有序。使学生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学生学习效果】

本课我采用了“三读”教学原则,每一个层次都留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充分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知道了怎样学、如何学,通过学习这一课,能让他们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类似文章。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6

师: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的教科书,这学期咱们发了多少本教科书?

生:有11本!

师:对!有11本,那么初去这11本教科书以外,大家还有没有课外书呢?

生1:有!我有《海底两万里》。

生2:我有《动漫先锋》。

生3:我有《侦探——柯南》。

生4:我有好多书都没地方放了!

……

师:看来大家的书还不少啊!同学们,有这样一本书,不!应该说有这样两本书,它们原来是一体的,后来,被主人一分为二,另一半送给了贫苦的同学了,再后来,被主人的父亲给修不成两本书了,一本赠与那个贫苦同学,一本便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我的第一本书》!

师:同学们,请大家小声读课文,说说给 说说这个故事!

(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用比作勾画)

师:那位同学愿意与同学们共享?

生1:《我的第一本书》写了“我”小时候把书切成两半,分给贫穷的同学乔元贞,父亲知道后不但没有怪我,还花了一夜时间给我们把书修好。

生2:《我的第一本书》写的是我的第一本书的来历。

生3:《我的第一本书》写的是我第一本书的来历及童年的一些往事。

……

师:大家说得多不错,可见大家都好好读课文了, 本文不仅写了我的第一本书的来历,还写了一些童年的趣事。

师:如果,我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全文,你会用那个字?可以听听同桌的意见。

(同学们在看、在说、在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概括的字?

生1:我用“本”字来概括,应为科文结尾写到: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几十间的诗。人不能忘本。

生2:我用“穷”来概括,因为乔元贞很穷没钱买书,所以“我”才把书切成两半送给他。

生3:我用“情”字来概括,应为父亲得知我把书且了一半给乔元贞了,不但不骂我,还给我们修补成两本书,这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不错,到底该怎么选呢?我们来具体看看。首先,是“本”字,他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生思考)

生1:“本”指的是那本书。

生2:“本”指的是书来的不容易要珍惜!

生3:“本”指的是父亲对孩子的爱!

师:大家看这里用了个什么修辞方法?

生:一语双关。

师:文中围绕这本书还写了谁?

生1:还写了乔元贞。

生2:“本”还指与乔元贞的友情。

……

师:所以说,“本”一方面指的是那本书,另一方面指的是人在成长中最珍贵的东西,如: 友情。

师:那“穷”字呢?

生1:当时人们生活很穷,没有钱买书,乔元贞后来还辍了学。

师:这样概括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这更像什么?

生:像背景。

师:有道理,我们可以说……

师生:“穷”字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情况。

师:看来“穷”概括了当时的生活现状。

师:那“情”字怎么来分析呢?

生1:有父子之情。

生2:有朋友之情。

师:很好!还有么?

……

师:书中有一处很有趣!

生:人与狗的感情!

师:对!咱们来看看,这里写的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看课文)大家看,在本文中,但拿出一个字能说情问题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来说?这三个字按什么顺序来说?

生:按“穷、情、本”这个顺序来说。

师:对,现在大家现在练习本上组织好语言,在念出来!

(生念了三、四种后选出较好的如下)

生:本文写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父亲爱孩子,朋友爱朋友,就连人与狗也有着默契,这是“我”同年宝贵的东西我不能忘!

师:说得很好!是啊!在那贫穷的时代,它虽是痛苦的但也有着美好的东西,真像作者说的:我的童年没有幽默……

师:童年的叙述离不开小伙伴,文中写了几个小伙伴?

生:三个。乔元贞、二黄毛和“我”。

师:最开始,他们的学习成绩如何?

生:乔元贞第一,“我”第二,二黄毛连手指头多数不过来!

师:但现在呢?

生:乔元贞还在走街串巷的买东西,“我”作了诗人,二黄毛战死了。

师:二黄毛战死,我们不做分析,我们就看“我”和乔元贞,已开始父亲怎么夸他?

生:父亲说他有出息!

师:一个有出息的人怎么就成了“货郎”了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生:他没念书!!

师: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知识改变命运!!

师:说得好!结尾,有出现乔元贞四处卖货,有什么作用呢?

生:为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师:好!每个人多有自己的童年,当你们长大了,回首往事,今天便是你们童年的一部分,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不要留下遗憾,同时要谨记:知识改变命运!!

(下课)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7

【素质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景引发体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子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地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是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第一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入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者怎样的一中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

5、品味语言: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六、拓展练习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实际出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随堂练习。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8

你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随着记忆,与作者一同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理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书"对我们共同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掌握下面的词语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马鬃(zōng) 搀和(chān) 调教(tiáo)

2、 注意下面字词的书写。

幽默  梦幻  红薯  稀奇  奥秘  苦楚  崇敬  欣慰

3、 成语积累

翻来覆去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课文内容分析。

1、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前几天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

2、"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它还有什么其它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还表明了这第一本书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

3、"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4、"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如何理解这句话?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和沉重。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5、 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话"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6、 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quot;的,现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思考问题:文中有哪三个人物最让人难忘?自选其中之一,虚构一篇小故事。

提示:二黄毛、乔元贞、老师"弄不成"。注意理解文中对这三个人物的描述。

中考解析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籍《入若耶溪》中传世佳句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 志南《绝句》中细腻地描绘出春雨霏微和春风柔和的句子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 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现他崇高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d.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明做学问必须把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诗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c项。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表现他崇高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2、(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下列成语的出处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 )

a.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欧阳修

b. 作*犯科--《出师表》--诸葛亮

c. 心旷神怡--《岳阳楼记》--范仲淹

d.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司马迁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d项。"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作者不是司马迁,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

3、(湖北省荆州市)选出说明有误的一项( )

a.《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都是李白。

b.朗读"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一句时,"实在"、"赞美"要读重音。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者演技的高超。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词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考点】:文学常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分析】:答案为a项。解答此题要对文章内容结构有整体理解,这样才能判断出c项和d项的对错。文学常识部分要注意积累,了解诗文作者、朝代等相关知识。《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都是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9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10

教师寄语: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海伦凯勒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学习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字词注音释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迢迢()晾晒掺和马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着

2.解释词语

迢迢:

挥之不去:

掺和: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二、自主探究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d、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评议。

2.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合作解决下面问题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你能把你的“第一本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六、达标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酷似掺和脊背枉读

(二)解释词语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请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下列哪一项?请选择。然后说出选择的理由。

⑴他把我们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

⑵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

选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4.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地修补它呢?你能说出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5. “我”拿到父亲装订的这本书后会怎样想呢?请你帮他将心里活动写出来。不少于80字。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11

《我的第一本书》是现代诗人牛汉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了60年前第一本书的故事,由此引出父子之间以及同学之间浓浓的情意,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而又苍凉的生活境况,带给我们的还有诗人对生活的那份独特感受。虽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文章内容却值得人们深思。

上课伊始,围绕文题设计了如下内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谁还能清楚地记得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呢?现代著名诗人牛汉写过一篇回忆性文章《我的第一本书》,谁能告诉大家,牛汉的第一本书指什么?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何60年后仍然让诗人念念不忘?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一方面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快速引出课题。

第二个教学环节,研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简介卜老恩的《父与子》,因为这是一组漫画,围绕慈父与稚子发生的一系列忍俊不禁的小故事,表达善良与爱的主题。之所以简介这组漫画,源于课文“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老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对此我抓住“酷似”二字,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至第十自然段,同时思索:围绕书写了哪些事?诗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你喜欢牛汉的父亲吗?为什么?同时提前学生注意乔元贞的父亲,在研讨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问题:同是做塾师,为什么乔元贞没跟着父亲去读书呢?这个问题到是备课前没有注意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读课文,看看文章介绍了几位老师,尤其注意阅读乔元贞父亲肖像描写的那一段,同时思考“弄不成”老师为什么弄不来其他两本教材?

经过研讨,加上老师的点拨,最终明确:当时社会经济极端落后,社会上有“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乔元贞的父亲身为塾师,却连自己的孩子的书本都买不起!牛汉的父亲作为一名老师,曾经评价过乔元贞比牛汉有出息,但乔元贞的出息却是一辈子走街串巷卖小食品!这能说明什么?此时再结合当前“两免一补”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说起,让学生反思,应该珍惜在校期间的学习机会。当然捎带也要说明,导致乔元贞的出息,一方面源于没有再读书,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当地的经济极端落后贫穷。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12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3、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作者简介

牛汉――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我的第一本书”是哪一本?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我的第一本书”被我拦腰截断,上半部分送给了同学乔元贞,只留下了下半部分,父亲了解详情后,用白纸帮我们补好内容又装订好送给我和乔元贞。

(3)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念念不忘这本书?

――里面饱含着父子之情:父亲对我学习的关心,对我朋友的同情,帮我补写课本并装订好送我和我的同学,带我去崔家庄小学念……;

也饱含着同学之爱:把自己的书分半本给乔元贞;

还有作者难以忘怀的狗:人狗的默契和难得的童趣。

(4)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5)你读了作者的故事觉得辛酸,想笑却笑不出来,很沉重吗?为什么?

――生活太苦了,条件太差了,作者那时的生活太可怜了。

(6)你认为作者回忆的仅仅只是那本国语课本吗?

――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作者是怀着什么感情回忆自己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课后习题第二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辛酸的,沉重的,几乎天天在生存线上挣扎,当然没有幽默可言,但是无论多么的艰苦,孩子总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真和淘气总能让他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小伙伴在一起,与小动物们玩耍,回到大自然中去,什么都会忘记,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讨论:1、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与前文“父亲说乔元贞是个有出息的孩子”相呼应,表达作者对乔元贞的同情,也说明作者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可是孩子却没法上学,再次体现作者在苦难的生活中的辛酸之情。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3、你认为本文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4、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甜:同学、朋友之间的深厚的情谊;父子之间亲密的关系;人与动物的乐趣

―――酸: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学习的艰难;人生际遇的差别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爸爸对我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

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课

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上学的乐趣

快乐和梦幻: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

3同学朋友之情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13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凄(cǎn) 马(zōng) 催(mín) 书(cáng)             b、磨(cèng) 成两半(cái) 背(jí) 梦(huàn)             c、和(chān) 欣(wèi) 劳恩(bǔ) 翻来去(fù)             d、笑(cháo) 师(shú) 敬(chóng) 冤(wǎng)

2、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卜:(  )__________      哄:(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凄惨: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枉:

⑶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幽默:

4、对题目“我的第一本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第一本书”仅指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b、“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c、“我的第一本书”指父亲给“我”上的第一课。

d、“我的第一本书”指“我”和乔元贞的友谊。

5、课文结尾提到“人不能忘本”中的“本”指什么? 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b、“本”在文中既指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c、“本”指的是“书本”的“本”,意即不能忘记人生的第一本书。

d、“本”在文中指的是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

5、朗读全文,复述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在这本书上还深藏着哪些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ǔ 卜劳恩 bo 萝卜

hōng 哄堂大笑 hǒng 哄人  hòng 起哄

3、

⑴ 凄凉悲惨

⑵ 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

⑶ 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

4、b

5、c

6、在这本书上还深藏着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14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15

【教学设计】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诗人,在严酷而荒诞的年代里,他清醒地感觉到、认识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神圣的历史职责。他的诗更多地带有反抗现实而义无返顾地奔赴“革命”理想的特点。时代的苦难使它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察和独特的感悟,让他产生了创作的激情。作者追忆《我的第一本书》时,以口语化的语言、幽默的笔调把苦难的生活渲染得充满温情,把恶劣条件下的学习写得趣味横生。在荒寒的背景下,不尽是辛酸,也有着抹不去的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只有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使学生领悟到

作者童年时期的苦与乐,才算达到了语文教学上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为目的,按感知内容──捕捉情感──体验感悟的步骤进行。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3、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读了不少的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不少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奥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二、感知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围绕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课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与书有密切关系的人物?这些人物与书又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

1、看书──逼书──送书──读书

2、父亲、乔元贞、我父亲改订书→我送书→乔之贞

三、捕捉情感

学生自读课文,合作学习、自由讨论发言:

1、说说你从叙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这一本书的难忘之情?

3、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是什么?

明确:

1、父子之情:父亲发现那本“凄惨的课本”只是叹气,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可见父亲是一个知书达理、温和、善良的人,是一个既理解、尊重孩子,又对孩子负责的好父亲。

友情的珍贵:元贞的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在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同学之间淳厚的友情显得弥足珍贵,温暖人心。

人与狗的乐:是我早已调教好的,只要主人下令,大狗便汪汪叫几声,来一个人狗合演“双簧戏”,给恶劣的生活处境带来一丝乐趣。

2、“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幽默,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3、“本”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那一本国语教材,也指同学的友情、父亲的深情、童年的乐趣,人性中的善良、淳朴。

四、体验感悟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qiāo),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大禹治水迎风沐(mù)雨,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yùe)足之刑而成兵法,韩信受胯下之辱而成大器挥师百万;屈原饱受艰辛而成《离骚》;司马迁致残殚(dàn)尽竭虑完成《史记》;曹雪芹户牖(yǒu)瓦灶而成《红楼梦》……从古到今,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五、教师小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我的第一本书》习题 篇16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再来一篇
上一篇:保 修 下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