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八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页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

2022-10-07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课题的确立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革命性”,为学习鲁迅其它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其三,《风筝》所忆叙的内容是和“大概十岁内外罢”的“小兄弟”之间的“风筝事件”。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基础。其四,关于鲁迅及其作品和有关资料很多,容易查找。

  结合课标,探究教学的目标可确定为四点:一是学习选定角度、自主赏析课文。二是学习从图书、网络等途径查寻资料。三是学习联系信息资料及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四是运用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写作小论文的训练。

  二、过程设计与尝试

  第一阶段:课内文本研读性探究

  第一步:引导学生确立“小论题”,进行初步探究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屏幕显示下列三个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初步探究。

  1、《风筝》的文学性(鲁迅是“文学家”)

  2、《风筝》的思想性(鲁迅是“思想家”)

  3、《风筝》的革命性(鲁迅是“革命家”)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形成“判断”,确立自己的探究“小论题”,进行小论文的初步写作。

  屏幕显示,教师点拨:

  《风筝》的文学性,可从下列具体的角度进行探究:

  1、由景及事,缘事抒情——试谈《风筝》的结构美。

  2、生动传神,形象传情——《风筝》的人物刻画。

  3、相关、相对、相反——《风筝》的联想和比较。

  4、……

  第二步:创设情境,论辩交流,把探究引向深入

  以研讨会的形式,由课代表主持,先由小组代表宣读探究小论文,然后进行质疑答辩,互动起来,把探究推向深入。

  第二阶段:课外拓展性探究

  1、教师印发资料:“鲁迅及《风筝》简介”,“对课文主题的不同理解”,“如何评价‘我’”,“我是不是鲁迅”,“《风筝》与雏型——《我的兄弟》比较”,“对课文结尾一句的理解”,“由《风筝》想到的”等,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达到对文本的纵深拓展探究。

  2、教师提供中学阶段要学习的鲁迅作品篇目,以及鲁迅作品有关集子,如《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朝花夕拾》、《野草》等,学生选择阅读,达到横向拓展探究。

  3、学生通过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有关鲁迅及作品的评论文章等相关资料,并结合时代信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写一篇小论文。

  4、老师批阅论文,适时指导讲评,上墙展览,期末装订成册,颁奖鼓励。

  三、课后反思

  本次探究性教学,采用层进方式,立足文本进行拓展。通过尝试,学生“探究的未必是人类的未知,但是他们的未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提高:一是从过去被动的听老师讲到自己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转变,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训练了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二是从《风筝》走近鲁迅,了解了鲁迅先生及其有关作品。三是初步掌握了通过研读——找依据,质疑——查资料,选题——撰文等过程,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结合课标看,语文版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就编入《风筝》,可见,编者匠心独具。因此,教师的备课,不可忽视备编者的编辑意图。第二,引导学生探究,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努力。

再来一篇
上一篇:《樵夫,别砍那棵树》教案2 下一篇:《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