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教案大全八年级物理教案内容页

“欧姆定律”,

2024-04-13八年级物理教案

“欧姆定律”,(精选16篇)

“欧姆定律”,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 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 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 ,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 是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 ,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 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 、484 .

求 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 来表示,绿灯用 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 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板书设计

2.

一、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三、计算

1.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答 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 的电流为

通过 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2. 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

“欧姆定律”, 篇2

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

2、本知识点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习点学知识的基础,打好这一基础对后续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它综合性强,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3、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四、教 法: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学 法: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

五、教学准备:电池组、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等

六、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先让学生以前后位小组的形式将电源、开关、定值电阻、电流表组成串联电路,然后让学生合作的方式想办法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激发了探究的乐趣,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再指名学生代表说出它们的办法,此时教师也要让不同的方法说出来,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一般会说出:可以改变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压,也可以改变不同的定值电阻的方法来改变电路中电流。接着教师先引导学生使用改变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压的方法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也就是说电压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这样就引入了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从而也就提出了这节课要探究的课题: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2、新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此时教师还要引领学生继续说出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因为这时的学生对思维程序的模式还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还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接着进行下一步

猜想:此时指多名学生说出它们的猜想:一般会说电压越大,电流越大;或电压越小电流越小;也有的学生会说,电压越大,电流越小。对于学生来说,此时的猜想,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及时的给予肯定,这样可以鼓舞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即使提出的问题不对,那么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就增加了他对问题的思考,他就会对问题理解的更深。接着引导学生说出下一步探究的程序

设计实验:教师引领学生说出设计实验分为两个设计:一是设计的步骤,二是设计的表格。在进行设计的步骤之前,教师先要讲解用改变电池节数的方法来改变电压的大小,这样会因为干电池的电压可能不同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分析。因此要改变这个弊端,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来代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来说出,学习好的学生一般能够说出滑动变阻器。此时教师接着讲解用滑动变阻器来代替电池的节数,这种物理学中的研究创造技法是换元法,也叫替代法。

接着进行设计的步骤,在这一步上初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提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实验器材展开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说出他们合作得出的步骤,不全的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此时教师也要把不全的步骤进行补充完整。例如:先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再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连接时要注意开关的状态;-------实验完以后要整理实验器材等。这样可以养成学生步骤要完整的好习惯。同时不要忘了特别提醒学生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时,电压值要成倍的增加,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步骤的思路清晰时,要让学生思考我们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使用物理学中的什么研究方法。当然这里也可以放在设计步骤的开始来让学生说出什么样的物理研究方法。设计的表格,教师引导可以先让学生说出涉及到的物理量,作为一部分内容;然后引学生思考还有那些内容?学生对于统计部分的内容虽然在数学上已经能够掌握,但用到物理上时并不能熟练的运用,此处学生可能说不出来,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还有实验的次数和实验的数据,这样以后学生就能掌握这种模式,也就培养了学生在物理上设计表格的能力。此处还要提醒学生得到实验的数据时要及时的记录下来。下一步

进行试验:实验时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要先扶着学生进行试验。接着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进行,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个别小组存在困难时,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找出存在困难的原因,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实验。在巡视的过程中,一些小组的学生可能忘记记下实验数据,这时要及时的提醒学生及时的记录下来,给学生养成边实验边记实验数据的好习惯。下一步

归纳分析:让学生把实验时的数据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找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定量关系,不过不少的学生只能找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定性关系。下一步

得出结论:让小组内的学生代表说出他们得出的结论,此时学生就可能说出: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关系。这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肯定,肯定他们探究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接着给学生指出我们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时,一定要找到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准确的定量关系,也就是成正比或成反比。教师同时要强调得出的结论都是有前提的,得出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是在电阻一定的时候。这有利于给学生养成思考问题是要全面的好习惯。

交流评估:让学生说出得出的不同的结论,或准确的结论得不出。然后在全班交流,找出它们存在的原因。

3、接着进行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这个实验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来完成。在前面扶着的基础上,后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而且还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探究前,教师要强调得出结论的前提条件,电压一定,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学生思考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探究。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原因。在得出结论后,还要进行评估交流,找出得不出结论或结论不正确的原因及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4、让学生得出实验探究的两个结论。教师然后讲解,这两个结论运用组合原理组合起来,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结论得出后,教师要让学生最后不要忘了整理实验的器材。这有利于养成学生实验步骤要完整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始而终,不要半途而废的做事态度。从而也就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5、巩固练习:见目标中

6、课堂小结:让学生独立进行总结,这节课对自己有什么收获。也可以总结这节课要注意哪些问题。

7、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欧姆定律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 篇3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的考点有:

1.欧姆定律表达式及其所揭示的物理意义。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的变形和应用。

3.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4.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5.欧姆定律实验的电路图的设计,实物图的连接,实验所得数据的分析。

【呈现形式】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可以在各种题型中出现,例如运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进行电学量的计算;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电路图的设计,以及实物连接和电路连接等等,同时还可以进行探究性试题的考查。如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方法等,总之,这方面仍会有较大的加强。

【知识结构】

一、欧姆定律的表述: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数学表达式及变形公式:i=u/r。u=ir,r=u/i

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简称“伏安法”测电阻。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某个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在根据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后得出r=u/i,计算出这段导体电阻的一种方法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流(i ) 电压(v) 电阻(r)

串联电路 i=i1=i2 u=u1+u2 r=r1+r2

并联电路 i=i1+i2 u=u1+u2 1/r=1/r1+1/r2

【方法提示】

1.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用实验来探究一个量随两个两(或多个)量变化的关系时,要保持一个(或几个)量不变,只改变一个量,研究这个量与该变量之间的关系。把一个两因素(或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两个(或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和“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就是采用这一方法,从而总结出欧姆定律。

探究“通过实验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可以采用下列一般程序:

①提出问题。电流跟电压、电阻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猜想与假设.由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猜想: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猜想:电阻越大,电流可能越小。

③设计实验.设计电路要有这样的功能:能使电阻不变,改变电压,从而测出电流;使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电路图如图1所示

④结论与理解:“当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理解结论时,前提条件不能丢,不然就会容易出现错误。

【例题1】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后调节 ,使r两端电压 地变化,某同学记录如表一,请把漏掉项补上.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 .

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 的变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的不同值和对应的电流见表二: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 。

【解析】为了方便地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结论,实验时电压和电阻都应成“整数倍数”地变化,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是随导体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电压随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流随电阻的改变而改变,而不能说成电阻随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特征,它是不会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

2.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

欧姆定律中的“成反比”和“成正比”两个关系,实在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代替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r=u/i,说明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但导体的电阻r与u和i无关。u=0时,r≠0,导体中的电阻取决于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例题2】对于公式r=u/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大

b.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

【解析】对于i=u/r,当r不变时,i与u成正比;当u一定时,i与r成反比;i、u、r三者不能随意用正比、反比关系.对于r=u/i,它是电阻的计算式,r 的大小取决于导体本身的因素。

3.欧姆定律在解决实际电路中的灵活运用

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解决的问题有:(1)电路中的电流强度;(2)导体两端的电压;(3)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例题3】如图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r1=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通过分析计算:说明滑动变阻器r2允许的取值范围

【解析】关于器材规格的计算问题,一般有根据器材规格进

行计算或根据计算选择器材规格.一般采用断值法来分析,即从问题的两个极断来考虑进行分析计算。

电路中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

(1)当滑片p向左端移动时,r2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r2两端的电压减小,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即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值为0.6a,那么此时r2接入电路中的值为最小值r2min u1=i1r1=3v u2=4.5v-3v=1.5v 所以r2min=u2/i2=2.5ω

(2)当滑片向右端移动时,r2增大,r2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即r2两端的最大值为3v,此时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最大值r2max=10ω

综上所述r2的取值范围为2.5ω≤r2≤10ω

4.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3)实验记录表格设计;(4)实验电路图;(5)实验步骤;(6)实验数据分析;(7)实验结果。

【例题4】如图4甲是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已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0ω,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双量程学生用电表.灯的阻值大约为10∽15ω,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应分别选用说明量程?将图4乙的实物根据要求连成电

路.

若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要使灯两端电压为4v,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如何移动?为什么?

【解析】由题意可知,被测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当滑片p移到左端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约为10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值为i=0.6a,所以电流表的量程应选0∽0.6a.由于电源电压为6v,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大于3v,故应选0∽15v的量程.

实物连接如图5所示.

若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3v,要求灯两端的电压增大到4v,必须增大通过灯的电流,即减小电路中的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

【对应训练】

1.根据下列一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a.导体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

b.导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c.电压一定时,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d.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由欧姆定律导出公式r=u/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的电阻和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它的电阻也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在测电阻实验,如图6中a、b电表分别表示 〔 〕

a.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b.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c.a、b都是电压表

d.a、b都是电流表

4.图7所示为测定电阻的电路图。如果某同学在操作中两电表的量程选择正确,但不

慎将两电表的位置对调了一下,则开关闭合后 〔 〕

a.电流表、电压表均损坏  b.电流表损坏

c.电压表损坏  d.电流表、电压表都不损坏

5.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 和_____成反比;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_____和_____成正比。

6.一段导体两端电压为5v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为0.5a,若导体两端电压增加一倍,导体中的电流应为_____;当电压变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 。

7.在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我们先保持___ 不变,得出导体中的 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然后保持___ 不变,得出导体中的 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 

8.要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只要测出导体两端的____ 和导体中的____ ,即可用公式____ 计算出待测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做____ 法。

9.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4ω和6ω,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 ,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 ω。如把这两个电阻改为并联后接到原电路中,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 ,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 ,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 ω。

10. 图8为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要求:

(1)在图中填上电表的符号。

(2)在图中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3)如要使电流表的读数变小,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向图中_______(左或右)端滑动。

11. 如图9所示,r1=10ω,r2=20ω,r3=30ω,电源电压恒定不变,若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是0.3a,求(1)电源电压多大?(2)当s1和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多大?(3)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是多大?

12.一个电池组、一个开关,一只已知电阻r0和一只未知电阻rx以及导线若干,如:

(1)只有一只电流表;(2)只有一只电压表。试分别设计测未知电阻rx的值的电路(写出方法、画出电路图),并列出rx的测量表达式。

【参考答案】

1.d 2.d 3. b 4.d 5. 电流 电阻 电流 电压 6. 1a 10ω 7. 电阻 电流 电压 电流 8. 电压 电流 r=u/i 伏安 9. 1:1 2:3 10 3:2 1:1 2.4 10. (1)略 (2)略 (3) 右 11.(1) 6v (2) 0.2a (3) 0.3 a

12. 略

“欧姆定律”, 篇4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2.3欧姆定律

年 月 日

课 题

§2.3欧姆定律 课 型 新授课(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及电阻的单位。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 3、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探究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运用数学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欧姆的研究过程和“欧姆定律”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坚强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及利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 学 手 段 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体a、b(参考教材图2.3-1)、晶体二极管、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欧姆定律的一些基础知识,今天我们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欧姆定律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教师:既然在导体的两端加上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那么,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演示实验:投影教材图2.3-1(如图所示)

教师:请一位同学简述如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来研究导体a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学生:合上电键s,改变滑动变阻器上滑片p的位置,使导体两端的电压分别为0、2.0 v、4.0 v、6.0 v、8.0 v,记下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读数,然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师:选出学生代表,到讲台上读取实验数据。将得到的实验数据填写在表格中。换用另一导体b,重复实验。[投影]实验数据如下

u/v

0

0.50

1.00

1.50

2.00

2.50

i/a

导体a

i/a

导体b

教师:同学们如何分析在这次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学生:用图象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电压u,用横轴表示电流i,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相应的点。根据这些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的关系。教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作u-i图线。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作。学生:作图,如图所示。

教师:这种描点作图的方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分析图象,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对于同一导体,u-i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等于一个常数。这个比值可以写成:

r= 对于不同的导体,这个比值不同,说明这个比值只与导体自身的性质有关。这个比值反映了导体的属性。师生互动,得出电阻的概念:电压和电流的比值r= ,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教师:将上式变形得

i= 上式表明:i是u和r的函数,即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欧姆定律。教师:介绍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讨论:根据欧姆定律i= 得r= ,有人说导体的电阻r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这种说法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没有关系。教师:电阻的单位有哪些?学生: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ω。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教师:1 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学生:如果在某段导体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 a,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 ω。所以1 ω=1 v/a 教师:要注意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如金属导体和电解液。对于含有电动机等的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投影]例题例:某电阻两端电压为16 v,在30 s内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量为48 c,此电阻为多大?30 s内有多少个电子通过它的横截面?解析:由题意知u=16 v,t=30 s,q=48 c,电阻中的电流i= =1.6 a 据欧姆定律i= 得,r= =10 ω n= =3.0×1020个故此电阻为10ω,30 s内有3.0×1020个电子通过它的横截面。[说明]使用欧姆定律计算时,要注意i、u、r的同一性(对同一个导体)。 2、导体的伏安特性 教师:用纵轴表示电流i,用横轴表示电压u,画出的i—u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是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学生讨论:在i—u曲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总结:在i—u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即k= 。图线的斜率越大,电阻越小。教师: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样的元件叫线性元件。师生活动:用晶体二极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连成如左下图所示的电路,改变电压和电流,画出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右下图所示,可以看出图线不是直线。

教师: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这样的元件叫非线性元件。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1】两电阻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1)这两电阻的大小之比r1∶r2为_______ a.1∶3 b.3∶1 c.1∶ d. ∶1 (2)当这两个电阻上分别加上相同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 a.1∶3 b.3∶1 c.1∶ d. ∶1 解析:(1)由欧姆定律i= 可知,在i—u图线中,图线的斜率k= = ,即电阻的大小等于伏安特性曲线斜率的倒数。 r1∶r2=tan30°∶tan60°=1∶3 所以a选项正确。(2)由欧姆定律i= 可知,给r1、r2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i1∶i2=r2∶r1=3∶1,故b选项正确【例2】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5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了0.4 a.如果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多大? 解析:对欧姆定律理解的角度不同,求解的方法也不相同.本题可以有三种解法:解答一:依题意和欧姆定律得: ,所以i0=1.0 a 又因为 ,所以 a 解答二:由 得 a 又 ,所以 a 解答三:画出导体的i—u图像,如图所示,设原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0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为i0. 当 时,i=i0-0.4 a 当u′=2u0时,电流为i2. 由图知 所以i0=1.0 a i2=2i0=2.0 a 说明:(1)用i—u图像结合比例式解题,显得更直观、简捷。物理意义更鲜明。(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属性,与u、i无关,因而 ,用此式讨论问题更简单明了。

学 生 活 动

作 业 书面完成p48“问题与练习”第2、34、题;思考并回答第1、5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欧姆定律”,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理解电阻的定义式,掌握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2、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电流产生的历史材料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知识规律的形成要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培养他们学习上持之以恒的思想品质.

教学建议

1、关于电流的知识,与初中比较有所充实和提高:

从场的观点说明电流形成的条件,即导体两端与电源两极接通时,导体中有了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

知道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势高处向电势低处运动,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即在电源外部的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处理实验数据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变量,通过计算法和图象法来出来处理数据,加强学生对图象的认识,进一步学会如何运用图象来解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分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路以加强感性认识,有利于对本节重点——的理解

3、的讲法与初中不同,是用比值 定义电阻 的,这种讲法更科学,适合高中学生的特点.电阻的定义式变形后有些学生会产生歧义,认为电阻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要注意引导解释.

4、要求学生知道公式 ,从而知道电流的大小是由什么微观量决定的.在本节的“思考与讨论”中,希望学生能够按照其中的设问自己推导出公式 ,以加深对电流的理解.如果学生自己推导有困难,希望教师加以引导.

5、对于导体的伏安特性是本节的难点,应该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并尽可能的多举实例以加强对知识的深化.

教学设计方案

欧姆定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

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

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

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

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

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二)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

1、电流

(1)什么是电流?

大量电荷定向移 动形成电流.

(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

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

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

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

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③持续电流形成条件:要形成持续电流,导体中场强不能为零,要保持下去,导体两端保持电势差(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电流.

导体中电流有强有弱,用一个物理量描述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从而描述电流的强弱.

(3)电流强度( )

①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这样可以通过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来描述电流强弱,这个比值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 表示

②表达式:

③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④性质:电流强度是标量.初中学过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电流是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矢量,是否矢量关键看满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⑤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所以电流是有高电势向低电势流动,在电源外部,是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4)电流分类:

按方向分成两大类:直流电和交流电

直流电:方向不变,如果直流电大小不变,就称为恒定电流,这是高中阶段电流知识的重点.

交流电:方向随时间变化

前面讨论了电流,尤其是持续电流的形成,要求导体两端有电势差,即电压.电流强度与电压究竟有什么关系?这可利用实验来研究.

演示

先给学生介绍实验电路图,教师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并请学生观察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要求学生注意,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为待测电阻(定值电阻).

演示

闭合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观察电表的变化,说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都随导体的电阻有关.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由实验得到电压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呢?

分析:用控制变量法,先保证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让其余两个量之间相关,然后结合起来分析.

保证电阻不变,调节电压,记下触头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电压表测得的是导体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导体 的电流,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注意:这一方法可以类比数学中函数图象,用描点法来研究,启发学生思考物理与数学的联系.

把所得数据描绘在 直角坐标系中,确定 和 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这些点所在的曲线包不包括原点?包括,因为当 时, .这些点所在曲线是一条什么曲线?过原点的斜直线.

把 换成与之不同的 ,重复前面步骤,可得另一条不同的但过原点的斜直线.

结论:给定导体,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或者

对不同导体,图象斜率是不同.相同电压下,两导体电流分别为 、 , ,导体2对电流阻碍作用比导体1大, , . 的倒数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 称为电阻.

2、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

说明:①对于给定导体, 一定,不存在 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的关系.

②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3)单位:电压单位用伏特(V),电流单位用安培(A),电阻单位用欧姆,符号Ω,且lΩ=1V/A

常用单位:1kΩ=1000Ω;1MΩ= Ω

3、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早用实验研究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最后得出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注意:

(1)式子中的三个量 、 、 必须对应着同一个研究对象

(2)大量实验表明,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等).

(三)小结

1、不要认为在任何导体中,电流都与电压成正比,对于非纯电阻电来讲则不然.

2、 仅仅是带内阻的定义式,而不是决定式,电阻的大小不决定于电压和电流.

“欧姆定律”, 篇6

一、教学系统分析

本节内容前承电路、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是前面电学知识的聚焦;后启电功、电功率,并为高中阶段学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做了铺垫。甚至于对学生将来参加生产劳动也有指导作用,即使在电工技术电子专业等学习中,欧姆定律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其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关于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的延续,是物理问题研究思想的再次体现。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欧姆定律,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欧姆定律中电流i、电压u、电阻r的同一性是本节难点,在探究过程中通过适时引导、恰当点拨,利用实物电路使学生达到理解欧姆定律的目的。

三、学习者分析

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了解。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但对于u、i、r三者关系知之甚少,规律性知识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难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弄清变形公式的含义。

五、教法设计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探究式学习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探究新问题时使知识活化、重组,形成知识结构并向能力转化;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从中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自制课件。

学具:三节干电池、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a)、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设计

九、教学评价

1.知识反馈

导体两端的电压(u/v)

导体的电阻(r/ω)

导体的电流(i/a)

3

5

0.6

3

0.3

3

15

⑴在研究电压不变,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表中有两个数据漏填了,请根据实验结论填写表中的两个空格。

⑵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其中r为定值电阻。他第一次实验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1,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1,他第二次实验仅将定值电阻的阻值换为2r1,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1,i2,结果发现i2<i1,但i2=i1/2,由此,他认为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他的结论是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物理研究方法。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行设计、自己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分别概括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两条结论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

问题:实验中仍有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理解不够,选择电阻出现差错;也有学生对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原理不能理解。

措施:课余时间对知识存在疑问的学生,通过举例分析讲解,帮助他们透彻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欧姆定律”, 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及其表达式。

2.掌握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1.电阻R不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3。及其表达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板书)

说明:在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

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则其数学表达式为:I=U/R [板书]

根据数学规律,我们可以对公式I=U/R 进行变形,得到U=IR或R=U/I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同一导体中的两个量,来求出第三个量。 ·

4。来计算有关问题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的内容,强调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90页第1、3题。

(五)作业 布置:作业 本第53页(一)1—4。

“欧姆定律”,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 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 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 ,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 是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 ,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 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 、484 .

求 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 来表示,绿灯用 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 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板书设计

2.

一、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三、计算

1.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答 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 的电流为

通过 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2. 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

“欧姆定律”,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 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 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 ,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 是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 ,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 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 、484 .

求 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 来表示,绿灯用 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 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板书设计

2.

一、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三、计算

1.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答 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 的电流为

通过 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2. 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

“欧姆定律”,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及其表达式。

2.掌握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1.电阻R不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3。及其表达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板书)

说明:在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

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则其数学表达式为:I=U/R [板书]

根据数学规律,我们可以对公式I=U/R 进行变形,得到U=IR或R=U/I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同一导体中的两个量,来求出第三个量。 ·

4。来计算有关问题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的内容,强调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90页第1、3题。

(五)作业 布置:作业 本第53页(一)1—4。

“欧姆定律”,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 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 ,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 是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 ,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 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 、484 .

求 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 来表示,绿灯用 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 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板书设计

2.

一、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三、计算

1.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答 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 的电流为

通过 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2. 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

“欧姆定律”,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 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 ,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 是欧姆定律公式.

--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欧姆定律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 ,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 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 、484 .

求 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 来表示,绿灯用 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 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板书设计

2.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表达式

三、欧姆定律计算

1.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答 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 的电流为

通过 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2. 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

“欧姆定律”, 篇13

第二节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表1

U(伏)

I(安)

R=5欧

1.5

0.3

0.6

4.5

表2

R(欧)

I(安)

U=1.5伏

5

0.3

10

0.1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

板书:〈第二节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I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的内容。

板书:<2.公式:I=U/R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有关的几点说明:

①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R =807欧,U =220伏。

求:I。

解:根据

I =U/R =220伏/807欧 =0.27安。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解释R=U/I的物理意义:对同一段导体来说,由于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不能认为R=U/I表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解后)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按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四)说明:通过例题,要领会培养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

(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

(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I1、I2和I。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与分电压(U1、U2)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U1、U2和U。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 =U1+U2。〉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放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逄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 =2欧、R2 =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 (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1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 =R1 + R2, R′=R1 + R3。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

结合R1、R2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板书:〈设: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

由于U =U1 + U2,

因此IR =I1R1 + I2R2,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 =I1 =I2

所以R =R1 + R2。〉

请学生叙述R =R1 + R2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 =R1 + R2。〉

口头练习:

①把20欧的电阻R1和15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串联后的总电阻R是多大?(答:35欧)

②两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千欧,已知其中一只电阻阻值是700欧,另一只电阻是多少欧?(答:300欧。)

(3)练习

例题1:

出示课本中的例题1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学生读题并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课本图8-7)。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小结:注意审题,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确电路特点,利用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本题R1、R2串联,所以I =I1 =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或I2。但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知道,总电阻R可由R1+R2求出,根据I =U/R可求出电流I。

板书:〈例题1:

已知:U =6伏,R1 =5欧,R2 =15欧。

求:I。

解:R1和R2串联,

R =R1+R2 =5欧+15欧 =20欧。

电路中电流:I =U/R =6伏/20欧≈0.3安。

答: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0.3安。〉

例题2:

出示课本中例题2的投影片,学生读题,画电路图(要求同例题1)。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①问:此题中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串联一个适当电阻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是2.5伏,如果将其直接连到6伏的电源上,小灯泡中电流过大,灯丝将被烧毁。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电阻R2,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 =U1 + U2。串联的电阻R2可分去一部分电压。R2阻值只要选取合适,就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伏,正常发光。

②串联的电阻R2,其阻值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分步板书(参见课本例题2的解)。

本题另解:

板书:〈R1和R2串联,由于:I1 =I2,

所以根据得:U1/ R1 =U2/ R2,

整理为U1/ U2 =R1/ R2。〉

3.小结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4.布置作业

本节后的练习:1、2、3。

(四)说明

1.本节测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实验,由于学生已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一般掌握较好,故实验前有关要求的叙述可从简。但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

2.从实验测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运用推导出的结果一致。在此应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在推导串联电阻总电阻公式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解答简单的串联电路计算问题时要着重在解题思路及良好的解题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

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

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

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中的电流一样大;根据得U=IR,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

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I =I1 + I2。〉

(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

3.进行新课

(1)实验:

明确如何测R1=5欧和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将这个阻值与R1、R2进行比较。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设: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

根据:I1 =U1/ R1, I2 =U2/ R2, I =U/ R,

由于:I =I1 + I2,

因此:U/R =U1/ R1+ U2 / R2。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U1 =U2,

可得:1/R =1/ R1 + 1 / R2。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R1 =5欧,R2 =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横截面积。

(3)练习

例题1:请学生回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回答略)

简介:当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式:R =R'/n。例题1中:R′=10千欧,n =2,所以:R =10千欧/2 =5千欧。

例题2.在图8-1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36伏,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L2的电阻是60欧,求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出示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

学生读题,讨论此题解法,教师板书:

认请此题中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解答电路问题,首先要认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在电路图中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解题要写出已知、求、解和答。

(过程略)

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U1/ U2 =R1 / R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此题中,L1、L2中电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4.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5.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9、10。

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四)说明

1.关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教学大纲上未做要求,建议对基础较差的班级不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

2.在课时安排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增加一节复习题。总结第4-8章所学内容,并做适当的练习

“欧姆定律”, 篇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理解电阻的定义式,掌握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2、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电流产生的历史材料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知识规律的形成要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培养他们学习上持之以恒的思想品质.

教学建议

1、关于电流的知识,与初中比较有所充实和提高:

从场的观点说明电流形成的条件,即导体两端与电源两极接通时,导体中有了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

知道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势高处向电势低处运动,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即在电源外部的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处理实验数据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变量,通过计算法和图象法来出来处理数据,加强学生对图象的认识,进一步学会如何运用图象来解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分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路以加强感性认识,有利于对本节重点——的理解

3、的讲法与初中不同,是用比值 定义电阻 的,这种讲法更科学,适合高中学生的特点.电阻的定义式变形后有些学生会产生歧义,认为电阻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要注意引导解释.

4、要求学生知道公式 ,从而知道电流的大小是由什么微观量决定的.在本节的“思考与讨论”中,希望学生能够按照其中的设问自己推导出公式 ,以加深对电流的理解.如果学生自己推导有困难,希望教师加以引导.

5、对于导体的伏安特性是本节的难点,应该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并尽可能的多举实例以加强对知识的深化.

教学设计方案

欧姆定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

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

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

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

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具

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

(二)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

1、电流

(1)什么是电流?

大量电荷定向移 动形成电流.

(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

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

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

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

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③持续电流形成条件:要形成持续电流,导体中场强不能为零,要保持下去,导体两端保持电势差(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电流.

导体中电流有强有弱,用一个物理量描述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从而描述电流的强弱.

(3)电流强度( )

①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这样可以通过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来描述电流强弱,这个比值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 表示

②表达式:

③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④性质:电流强度是标量.初中学过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电流是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矢量,是否矢量关键看满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⑤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所以电流是有高电势向低电势流动,在电源外部,是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4)电流分类:

按方向分成两大类:直流电和交流电

直流电:方向不变,如果直流电大小不变,就称为恒定电流,这是高中阶段电流知识的重点.

交流电:方向随时间变化

前面讨论了电流,尤其是持续电流的形成,要求导体两端有电势差,即电压.电流强度与电压究竟有什么关系?这可利用实验来研究.

演示

先给学生介绍实验电路图,教师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并请学生观察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要求学生注意,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为待测电阻(定值电阻).

演示

闭合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观察电表的变化,说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都随导体的电阻有关.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由实验得到电压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呢?

分析:用控制变量法,先保证其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让其余两个量之间相关,然后结合起来分析.

保证电阻不变,调节电压,记下触头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电压表测得的是导体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导体 的电流,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注意:这一方法可以类比数学中函数图象,用描点法来研究,启发学生思考物理与数学的联系.

把所得数据描绘在 直角坐标系中,确定 和 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这些点所在的曲线包不包括原点?包括,因为当 时, .这些点所在曲线是一条什么曲线?过原点的斜直线.

把 换成与之不同的 ,重复前面步骤,可得另一条不同的但过原点的斜直线.

结论:给定导体,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或者

对不同导体,图象斜率是不同.相同电压下,两导体电流分别为 、 , ,导体2对电流阻碍作用比导体1大, , . 的倒数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 称为电阻.

2、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

说明:①对于给定导体, 一定,不存在 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的关系.

②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3)单位:电压单位用伏特(V),电流单位用安培(A),电阻单位用欧姆,符号Ω,且lΩ=1V/A

常用单位:1kΩ=1000Ω;1MΩ= Ω

3、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早用实验研究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最后得出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内容: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注意:

(1)式子中的三个量 、 、 必须对应着同一个研究对象

(2)大量实验表明,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电解液等).

(三)小结

1、不要认为在任何导体中,电流都与电压成正比,对于非纯电阻电来讲则不然.

2、 仅仅是带内阻的定义式,而不是决定式,电阻的大小不决定于电压和电流.

“欧姆定律”, 篇15

第二节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表1

U(伏)

I(安)

R=5欧

1.5

0.3

0.6

4.5

表2

R(欧)

I(安)

U=1.5伏

5

0.3

10

0.1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

板书:〈第二节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I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的内容。

板书:<2.公式:I=U/R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有关的几点说明:

①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R =807欧,U =220伏。

求:I。

解:根据

I =U/R =220伏/807欧 =0.27安。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解释R=U/I的物理意义:对同一段导体来说,由于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不能认为R=U/I表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解后)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按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四)说明:通过例题,要领会培养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

(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

(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I1、I2和I。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与分电压(U1、U2)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U1、U2和U。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 =U1+U2。〉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放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逄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 =2欧、R2 =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 (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1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 =R1 + R2, R′=R1 + R3。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

结合R1、R2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板书:〈设: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

由于U =U1 + U2,

因此IR =I1R1 + I2R2,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 =I1 =I2

所以R =R1 + R2。〉

请学生叙述R =R1 + R2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 =R1 + R2。〉

口头练习:

①把20欧的电阻R1和15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串联后的总电阻R是多大?(答:35欧)

②两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千欧,已知其中一只电阻阻值是700欧,另一只电阻是多少欧?(答:300欧。)

(3)练习

例题1:

出示课本中的例题1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学生读题并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课本图8-7)。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小结:注意审题,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确电路特点,利用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本题R1、R2串联,所以I =I1 =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或I2。但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知道,总电阻R可由R1+R2求出,根据I =U/R可求出电流I。

板书:〈例题1:

已知:U =6伏,R1 =5欧,R2 =15欧。

求:I。

解:R1和R2串联,

R =R1+R2 =5欧+15欧 =20欧。

电路中电流:I =U/R =6伏/20欧≈0.3安。

答: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0.3安。〉

例题2:

出示课本中例题2的投影片,学生读题,画电路图(要求同例题1)。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①问:此题中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串联一个适当电阻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是2.5伏,如果将其直接连到6伏的电源上,小灯泡中电流过大,灯丝将被烧毁。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电阻R2,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 =U1 + U2。串联的电阻R2可分去一部分电压。R2阻值只要选取合适,就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伏,正常发光。

②串联的电阻R2,其阻值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分步板书(参见课本例题2的解)。

本题另解:

板书:〈R1和R2串联,由于:I1 =I2,

所以根据得:U1/ R1 =U2/ R2,

整理为U1/ U2 =R1/ R2。〉

3.小结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4.布置作业

本节后的练习:1、2、3。

(四)说明

1.本节测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实验,由于学生已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一般掌握较好,故实验前有关要求的叙述可从简。但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

2.从实验测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运用推导出的结果一致。在此应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在推导串联电阻总电阻公式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解答简单的串联电路计算问题时要着重在解题思路及良好的解题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

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

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

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中的电流一样大;根据得U=IR,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

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I =I1 + I2。〉

(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

3.进行新课

(1)实验:

明确如何测R1=5欧和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将这个阻值与R1、R2进行比较。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设: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

根据:I1 =U1/ R1, I2 =U2/ R2, I =U/ R,

由于:I =I1 + I2,

因此:U/R =U1/ R1+ U2 / R2。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U1 =U2,

可得:1/R =1/ R1 + 1 / R2。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R1 =5欧,R2 =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横截面积。

(3)练习

例题1:请学生回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回答略)

简介:当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式:R =R'/n。例题1中:R′=10千欧,n =2,所以:R =10千欧/2 =5千欧。

例题2.在图8-1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36伏,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L2的电阻是60欧,求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出示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

学生读题,讨论此题解法,教师板书:

认请此题中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解答电路问题,首先要认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在电路图中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解题要写出已知、求、解和答。

(过程略)

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U1/ U2 =R1 / R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此题中,L1、L2中电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4.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5.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9、10。

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四)说明

1.关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教学大纲上未做要求,建议对基础较差的班级不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

2.在课时安排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增加一节复习题。总结第4-8章所学内容,并做适当的练习

“欧姆定律”,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 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公式后 ,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 是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计算有关问题

【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 ,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利用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 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 、484 .

求 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 来表示,绿灯用 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 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板书设计

2.

一、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表达式

三、计算

1.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答 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 求 .

解 根据 得

通过 的电流为

通过 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2. 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

再来一篇
上一篇:大气压 下一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