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战斗的号角,就有胜利的曙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孩子的口才您了解多少,欢迎借鉴参考。
口才决定成败
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就是口才的魅力。一言可以兴邦,片语可以辱国,这就是口才的威力。
人的嘴巴有两大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要想吃好饭,那就得先讲好话。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不管是政界的领袖列宁、克林顿、奥巴马,还是商界的成功人士韦尔奇、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马云等等,他们无一不是具备有出色的口才。从他们身上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古今中外99%的成功人士都是善于公众讲话和沟通的大师
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可以决定他的生活层次;一个企业员工的讲话水平,可以决定企业的整体发展;一个国家公民的讲话水平则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兴衰,国际竞争的成败。大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升学、求职,恋爱,谋发展,哪一项都离不开口才。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良好的口才能力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关键。
现代社会,人们讲究的是“赢”。而这个“赢”字是由“亡”、“口”、“月”、“贝”、“凡”这五个字组成。“亡”是代表危机感;“口”代表口才;“月”代表时间,持之以恒;“贝”代表宝贝、财富、健康;“凡”代表要有一颗平凡之心。只要具备了这五个条件,就是一名赢家了。更有趣的是,“口”在“赢”的中间,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想取得成功,口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人把原子、美钞和口才作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而现在他们又把口才、美钞和电脑作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可见他们对口才看得是多么的重。我国国家语委相关负责人也说:中国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母语,要学好母语,一个人能创造的最高点——建立创新型国家,是要靠母语的训练。没有母语的训练,一个人是不能够达到素质的提高的。中国要发展、要建设,必须要有一大批掌握母语的人才!
口头表达能力、公众演讲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才干的标准,要想成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就要练就出色的口才。非常时代需要非常人才,非常人才需要非常口才。
口吐莲花,笑傲江湖;妙语连珠,平步青云……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则一定是人才。
晏子使楚:古老的外交故事——赢在口才
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那时,楚国强大,总想欺压别的国家。楚王听说晏子身材矮小,想侮辱他,就在大门旁边另外开了一个小门,准备等晏子来的时候,让他从小门进来。
晏子到了楚国,卫兵按照楚王的意思,叫晏子走小门。晏子对卫兵说:“只有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呢。今天我到楚国访问,为什么让我钻狗洞呢?”卫兵没话可说,只好让他走大门。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说:“齐国的首都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总是挤满了人。只要人们举一举袖子,就能遮住太阳;甩一甩汗水,就跟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齐国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派你来楚国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派使臣有个原则:对方是什么样的国家,就派什么样的人去。如果对方的国王有才能,就派有才能的人去;如果对方的国王没有才能,就派没有才能的人去。我是个最没有用的人,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一天,楚王摆下宴席招待晏子。大家正吃得高兴,忽然,两个卫兵拉着一个人从旁边经过。
楚王问:“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卫兵回答说:“这个人偷了东西,是齐国人。”
楚王听了,转过身来,笑着问晏子:“怎么,你们齐国人都爱偷东西吗?”
晏子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结的橘子又香又甜;如果把它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结的果实又酸又苦。这是因为水土不同。我们齐国人从来不偷别人的东西,可是一到楚国就变成了小偷。我看,这一定也是因为水土不同吧!”
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跟周总理学习口才
—次,周恩来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现在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吗?总共有18元8角8分。”
当他看到众记者不解的样子,于是又接着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合计为18元8角8分。”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
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1960年4月,周恩来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访问印度。
在一次谈判中,印方提出了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什么时候成为中国的领土的?”
周恩来当即答道:“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讲,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了。”
印方却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严肃地说:“中国元代离现在已有700来年的历史了,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短时间的话,那么,美国建国到现在才不过100多年的历史,难道说美国不成为一个国家么?700来年与100多年,哪个历史长?”
周恩来通过700来年与100多年的数字比较,驳得印方哑口无言。
一次,一个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恩来时,看见他桌上放着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
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说来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于是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