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优秀党员周立生老师
作者:叶建寿
他,曾在绿色军营挥洒青春梦想;他,不在三尺讲台却培育无数灿烂花朵;他,集军人、教师、党员三种身份于一体,甘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就是松阳实验小学集团学校的优秀党员周立生老师。
1982年10月,19岁的周立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怀揣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应征入伍,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二炮兵80303部队当工程兵。1984年10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里,什么苦活、累活,他都抢着干;维修、安装水电技术,他都用心学;体能训练、技能比武,他勤学苦练、力争上游。党指向哪里,他就奔向哪里。从军17载,绿色军营是他青春的见证。1999年7月,他回到松阳,成了一名退伍军人。
同年11月,周立生被安排到当时的松阳县西屏镇校负责后勤、总务工作。从此,校园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周老师工作留下的印痕,也听到了无数稚嫩的童音亲切地称呼他“周老师”。尽管这份工作繁琐,但脱下军装的他,始终以军人特有的优良作风,踏踏实实干好每一天,乐为师生奉献出光和热;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事无巨细,都认真对待。很快,他就适应了学校的工作。哪里门破了,他提上榔头、铁锤敲打敲打;哪里水管阻塞了,他卷起衣袖仔细查找原因疏通疏通。工作之余,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XX年8月考取高级维修电工证,同年,获得高级技工职称。
XX年8月,实验小学集团学校组建后,周老师负责绿洲低段校区的后勤、总务工作。学校大了,工作更忙了,除了自己校区的事情要做,还经常抽调到别的校区帮忙水电安装、维修及其它事务,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学校艺术节文艺汇演,全校师生集中在毓秀校区观看,他和后勤组其他老师一起,把绿洲低段校区近千张椅子一趟趟运送到毓秀校区操场,并布置好演出会场;城南校区举行课堂教学开放日,他又一趟趟地搬运凳子到听课教室;一年级校区举行家长开放日,他为每一个教室配送凳子、热水瓶、茶杯……
XX年7月,绿洲低段校区启动教学楼改造工程,学校规定要尽早腾空各个教室、办公室的物品,其中最艰巨的任务是要将三楼图书室的近万册图书资料搬运到县工业园区临时存放点。周老师二话没说,带头挑书下楼。盛夏高温,他任由汗水湿透衣背;晨曦余晖,总是伴随他忙碌的身影。在他和其他同事的努力下,五十天后,该校区教学楼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开学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而周老师,却又忙着准备开学的其他事务了,哪个教室需要多少学生桌椅,哪个办公室需要摆放多少办公桌椅,他都了如指掌,按时配备。
XX年暑假,毓秀校区启动教学楼改造工程,他负责拆卸所有教室、办公室的电风扇、多媒体。7月3日,他妻子创办的胜利服装厂正忙着包装、出货,妻子一次又一次打电话给他,叫他回厂里帮忙,而他,却总是说:“我忙着呢!”噎得妻子“啪”一声就挂断了电话。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满脸怒气的妻子不忍埋怨他,心疼地说:“就领那几块工资,何苦呢?”暑假回家度假的儿子周峰也说;“爸,为什么我每个假期回家都很难见到你的身影,别的老师可都在度假啊!”他憨厚地笑道:“在学校一天,就要做好一天的工作。我们后勤组的工作人员就是要为全校师生做好服务及提供后勤保障。”暑假临近结束,他又爬上爬下,把所有的多媒体、电风扇都安装在各个教室,确保在开学时能正常使用。
繁琐的工作,周老师做得无怨无悔,他坚信:只要用心去做,就可以做得更好。XX年,县总工会推荐他参加全市职工技能大比武。周老师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通过理论、放样、制作等一系列比赛,最后以一件精致的铁皮畚斗荣获全市钣金工第二名。
每天清晨,周老师早早地来到学校,在食堂过秤,帮着准备当天的饭菜;每天中午,他耐心地为在校用餐的孩子盛饭;每天黄昏,他等孩子们都走完,检查好校园各种设施后才离开。正如一年级校区的杨慧莲校长所说:“周老师工作真的很负责,哪里需要他,他很快就会出现在哪里。”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这是雷锋同志留给我们的一句名言,它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周立生老师就是这样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