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已发展成为以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山(丹崖山) 、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合海亭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20余处景点为点缀,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一)
世界著名的蓬莱阁就位于蓬莱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时期,此阁又经过多次重修,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这实际上是一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8900平方米,有6个主体建筑和其他辅助建筑。主体建筑分别是:蓬莱主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对联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书画作品。
当来到丹崖仙境坊,我们发现“丹崖仙境”4个汉字,是由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于1964年参观蓬莱阁时题写的。蓬莱阁是能看到海市的地方,很久以前就以仙境闻名。进入丹崖仙境坊,我们就似乎进入了仙境。您也许感觉到似乎成了神仙。
龙王宫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扩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个庭院:大门,前殿和后殿。
传说龙能潜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事实上龙只是先民虚构的作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们期望龙的存在能够对世间困难和苦难表示同情,并能够帮助苦难者。因此,首先祭祀龙王的是渔民和船家。根据蓬莱风俗,农历正月十三日渔灯节,渔民敲锣打鼓放鞭炮,给龙王送灯。
前殿中间的坐像是东海龙王敖广,两边各有护法一尊。东西两侧塑有8位站官负责风、雨、雷、电等。
后殿是龙王寝室。在古代干旱时,人们来这里向龙王求雨。他们头戴柳条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龙王塑像游街。不管他们走到哪儿,居民都给他们洒水。这种办法还真奏效,不久就会下及时雨。
戏楼是当地渔民唱地方戏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宫都要举办庙会。当地渔民在戏台上演出山东地方戏。
天后是海员和渔民的保护神,受到大多数沿海居民的爱戴。据统计,中国大约300多个县、市建有天后宫。甚至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宫殿。蓬莱的天后宫是中国北方此种宫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组成。
前殿内站立两尊塑像,名叫嘉应和嘉佑。据说他们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现在他们站立于此负责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东西两边站立的是龙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宫相比,蓬莱的天后宫与众不同。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龙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们成为天后的手下。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一种说法是,历代以来海神经过层层晋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为天后,能够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辖远远超出了龙王的范围,因此,四海龙王不得不听他调遣。另一种说法是天妃曾经降服过东海龙王。
后殿是天后的寝室。据说她单日睡东屋,双日睡西屋。
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们举行重大的仪式来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经制定了祭祀标准和祭祀器具。远近的男女同时来到天后宫跪拜祭祀天后。
蓬莱阁是蓬莱阁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主阁朝南,飞檐起翘,雕梁画栋,雄伟壮观。阁南的横匾上“蓬莱阁”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书写。另有许多其他名家的真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这些碑刻都是对海山奇观的生动记述,讴歌了仙阁胜景。
一楼为重要人物参观蓬莱阁时的摄影资料展。
二楼再现了八仙醉酒的场景。八仙依次为铁拐李、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他们各持宝物,神态各异,所以后来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八仙过海的传说源于蓬莱。
这里是海市蜃楼的最著名的观赏地。海市在一些科学家的科技书籍和作家的文学著作中都有描述。众所周知的一篇就是现代著名作家杨朔的散文――《海市》。
避风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颠,面临大海,任凭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是纹丝不动。过去传说亭内有避风珠阻止风吹进来。然而,其实原因在于它那独特的建筑结构,可以说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北边是短墙,其下是弧形悬崖。海风由海面吹来时随即由弧形悬崖急剧上升,飞跃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内就无风可进了。
卧碑亭内横卧一通石碑。这就是著名的卧碑,亭因碑而得名。两面的碑文都是苏东坡的手迹。内墙上嵌有著名书法家的手迹,弥足珍贵。
苏公祠是为纪念宋代的苏东坡而建。据说苏东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为当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诗文。而且,当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议加强登州海防和减轻当地人民负担,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地人民感激苏东坡,所以建祠纪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中国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中国土壤。因此,这三尊神在中国广为人知。
吕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地方。八仙过海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什么单单建了一个吕祖殿,独尊吕洞宾呢?原因是吕洞宾被尊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风流倜傥,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蓬莱阁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在这里度过美好时光。
从东而来,这是“人间仙境”的大匾,是苏东坡的手迹。这里是隐仙洞。相传这里是吕洞宾精心修炼的山洞。
这儿是天桥。能从瞭望口瞭望大海。现在我们所处于戚继光雕像范围内。戚继光是著名的大将军,蓬莱是他的故里。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此处雕刻了他的雕像。
现在我们在古船博物馆。这儿有着古代较好的船模。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了造船。
此刻我们来到了避风亭,这儿很神奇。即使外面大风猛烈,亭里却依旧烛火旺盛。虽然它表面看起来很奇异,可其中也有科学道理。因为亭内无窗,空气不能对流,就形成了这种景象。
这儿是八仙殿,殿里充盈着神秘。八仙有吕洞宾,张果老,荷仙姑------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主体建筑蓬莱阁为双层歇山并绕以回廊,上悬书法家铁保手书的匾额,给人浑重而不失亮丽的感觉。这里自古就是名人学士的雅集之地。
蓬莱,是有灵气的地方。今天感谢大家前来游赏。祝你们事业发达,学业有成!欢迎各位下一次再来旅游!
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三)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蓬莱阁景区参观游览。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
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原来只有弥陀寺和龙王宫,后来在北宋嘉佑六年即公元1061年,登州知府朱处约来到这里,看到这里风光秀美,景色宜人,便将龙王庙西迁,建立了蓬莱阁。
经过宋,明,清三代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蓬莱阁景区总面积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900平方米。
景区内层楼修阁凌空而起,苍山翠柏掩映期间;山下碧波万顷,烟波浩淼,素有“人间仙境”之称。
1982年,蓬莱阁与蓬莱水城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成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
我们进入蓬莱阁景区的正门,首先看到的是“人间蓬莱”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是集苏东坡的手迹。
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好,朋友们跟着我往上走,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蓬莱阁内唯一的佛教建筑“弥陀寺”。
弥陀寺始建于唐代,弥陀是阿弥陀佛的简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这里是弥陀寺的前殿,右边的是密迹金刚,左边的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接下来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这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
正中间的就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的胸前有一“万”字符,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阿弥陀佛是主宰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又叫“接引佛”。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称为“大势至”,据说,在他出行的时候十方土地都为之震动,所以得名。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
在和尚之上,菩萨之下。
他们是奉佛祖的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磐(不进行生死轮回)。
出了弥陀寺拾级而上,这座牌坊叫做丹崖仙境坊,这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时题写的。
这是迈入仙境的第二道牌坊。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牌坊下面了,俗话说得好:牌坊下面站一站,无灾无难保平安。
仙境里面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寿。
进入仙境自然就有神仙显灵,前面就是显灵门了。
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
为了有最佳的游览线路,我们从这里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供奉的就是传说中四海龙王之首的东海王敖广。
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使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就被渔民派上了用场。
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佑六年,登州太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水阔,景致秀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到现在的地方,在龙王宫原址建起了巍峨壮观的蓬莱阁。
现在来到的就是龙王宫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一定一静寓意着海面风平浪静,保佑渔民平安出海。
好,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龙王宫的正殿。
中间端坐的就是东海龙王敖广。
他身边站的是八位判官。
我们先看东边的四位。
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海上的巡逻,相当于现在的海上110。
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
后面的两位就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了。
左边的四位第一位叫做赶鱼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所以深受渔民的喜欢。
第二位是顺风耳,和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你可不要说龙王的坏话,否则他可是会听见的。
下面的就是风婆婆了,她手里拿的风口袋,只要把手松一松便会狂风四起。
最后一位就是雨神。
八位判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这里是龙王办公的地方,后面便是他休息的地方了。
后殿过去有龙王的木雕象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
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儿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
如缕求不应,便把龙王爷抬到烈日下暴晒。
当龙王大汗淋漓时,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这也是龙王脸黑的原因。
经过子孙殿,接下来我们游览天后宫。
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0xx年),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
首先我们看一下戏楼,每年正月十六为天后宫庙会,在这里会有戏曲演出为天后祝寿。
这上面的“观止矣”匾额,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
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
乾隆年间,时任山东学政、大书法家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并刻石嵌在天后宫前殿外墙上。
后来知府张酋认为六尊巨石排列形状像极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称为坤爻石。
这六尊巨石,是开山建阁时留下来作为装点的,和山体连在一起。
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我们先来看看前殿的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洲降伏的妖怪。
院内有一棵唐槐,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虽然树干已经中空,依然枝繁叶茂。
相传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于是浓荫蔽日,凉风习习,好不逍遥。
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天后宫失火,烧毁宫观30余间,近在咫尺的这棵唐槐却安然无恙,实在是令人称奇!这个树还有个特点就是它的发芽和落叶都比别的树晚一个月。
我们往前走,进天后宫的正殿。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
天后在南方称为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姓林,名默。
传说林默出生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
林默生下后,直到满月都不哭不笑,默默无声,于是她的父亲就给她起名“默”。
林默只活到了28岁并且终身未嫁,所以她的雕像用格子格了起来,意味着没出阁。
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候,有一天在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了头部,落水而亡。
后来人们都说:“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认为她是升天为神了,专门到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去了。
她死后不久,奉祀她的宫庙就应运而生,皇帝的封号步步升级,元代被封为天妃,康熙、乾隆年间被封为天后。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位侍女,东西两侧是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位是四海龙王,其余的西边第一个手持印盒是玉印官,掌管官印,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
第二位手持环海司命,是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的。
东边的两位一个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儿海龙王处置。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意味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
寝室里有东西两个厢房,因为天后娘娘有个习惯,双日睡东,单日睡西。
朋友们可以看看天后娘娘的床有什么特点,对了,那就是又长又窄,取得是长寿之意。
二楼也是娘娘的梳洗装扮的地方,因为在古代未出阁女子家的闺房外人不得轻易入内,所以二楼就不对外开放了。
另外,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
大家不妨找找看。
这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
云海千里目,海岛四时秋。
”想那古代,承建者在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到这里分别砌于四处檐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独特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游览完天后宫,现在我们就要登上蓬莱阁的主阁了。
我们从这边上去叫做“登阁求仙”,身到蓬莱及神仙嘛。
我说过了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
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
)蓬莱阁主阁高踞赭红色的丹崖山顶端,以大海蓝天为衬托,以田横峻岭为屏障,北望长山列岛,南临刀鱼水寨,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之感。
海山有雾的时候,让人感觉仙气缭绕。
凭栏远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莱古城高楼迭起,广厦林立,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
西面的这座山叫田横山,那里是渤黄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
对面就是长山列岛,是由大小32个岛屿组成的,距蓬莱8海里。
我们进来看一下八仙,传说他们就是因为喝醉酒了才从这里乘坐各自的宝器漂洋过海的。
从右往左看,这是八仙中最丑的铁拐李,也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他的宝器就是前面的葫芦,里面装的是灵丹妙药,能治百病,不过现在看来只是对内伤有效,要不他怎么还治不好自己的腿呢?接下来的白须老翁就是年纪最大的张果老,他的宝器是渔鼓(一种乐器)和纸驴。
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传说。
他为什么要倒骑毛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以作答: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凡事三思而后行。
他旁边的何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宝器是手中的荷花。
八仙之首,便是端坐在中间的吕洞宾了,他的宝器是身后背着的宝剑。
长相最为帅气的是韩湘子,据说是韩愈的侄子,他的宝器是手中的洞箫。
那个袒胸露乳的是汉钟离,汉朝人,复姓钟离,故得名。
曹国舅的宝器是云板。
趴在凳子上的是年纪最小的蓝彩和,成仙的时候只有14岁,所以他不胜酒力先醉了,他的法器就是身边的花篮。
八仙过海究竟去了那儿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去给王母娘娘拜寿了,有的是说东渡日本了,不管怎样,神仙都是逍遥自在的,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蓬莱阁二楼长度为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绕以回廊,木栅格扶栏,东、西、北三面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
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景”。
阁外北侧正中悬挂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匾额,字体雄健浑厚,历经浩劫得以幸免,十分珍贵。
西壁悬挂董必武1964年游览蓬莱阁时的题诗“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
”另有叶剑英元帅1960年的题联“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
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四)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蓬莱阁。提起蓬莱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楼。海市,本是一种大气光学折射、反射现象。但在古代,人们无法解释其成因,便生出许多奇妙的幻想和美丽的传说。据说秦始皇东巡来到蓬莱,见到海市,误认为那时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于是派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访长生不老药。以后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临眺望过神山。汉武帝多次寻求蓬莱仙境不得,只好将丹崖山叫做蓬莱,聊以自-慰。这也是蓬莱名称的由来。当然,海市的神秘、朦胧、飘渺,也确如仙境一般。历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异常神奇。同时八仙过海的传说也为它抹上一层仙气。传说八仙去给王母娘娘拜寿途中,在蓬莱阁上喝醉了酒,为显示自己的本领,相约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铁拐李乘葫芦,汉钟离坐扇子,张果老坐纸驴,吕洞宾踏宝剑,曹国舅站云板,韩湘子乘洞箫,何仙姑坐荷花,蓝采和则坐在花篮中,飘洋过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即源于此。在山脚下,还有八仙出海时留下的脚樱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传,使蓬莱阁“人间仙境”的美名到处流传。古往今来,蓬莱仙境引起人们无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们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蓬莱阁建筑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布在丹崖山上。阁建于北宋嘉祐6年(1061年),当时的郡守朱处约看到这里山势雄伟,风光秀丽,便修建高阁以供游览。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了。明万历20xx年(1589年),山东巡抚李戴又在附近增修了一批建筑物,统称为蓬莱阁。清朝嘉庆20xx年(1820xx年),再一次扩建,形成现有规模。解放后,经过多次修缮,古老的建筑既保持了原有的风韵又焕发了盎然生机。整个建筑以高阁为主,从山巅到山脚分中东西三个院落,上中下三个层次,依山构成。主要有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弥陀寺等六组建筑组成。100多间楼阁殿宇,参差错落。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后宫,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当地人称她“妈祖”,因而天后宫又叫妈祖庙。林默生于北宋960年3月23日,死于987年9月9日,终身未嫁。她经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只,因而极受渔民爱戴。她自幼喜欢佛法,并得高人指点,据说极通灵性。有关她的传说很多,说她出生之日,屋内红光满堂,香气四溢,而且到满月都未有哭声,所以起名为默。她16岁时村中闹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后来人们果然在井中发现病死的老鼠。更为神奇的是说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鱼,而她在家中织布时突然神情大变,似昏睡过去。醒来后告诉她母亲说父兄在海上遇险,哥哥已死,父亲无恙。果然不久其父归来,说海难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脱险。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尸体。在她27岁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峰,突然仙乐齐鸣,彩云飞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后,历代疆吏大臣说她能降魔伏妖,破敌免灾,并能在海上狂风中为渔船指引方向,法力无边,请皇帝对她进行加封。在这种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庙宇越来越多,使之成为海上渔民的保护神。历代君王为了巩固海防,对她的封号也步步升级,直封到天后。
蓬莱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庙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边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龙王,这是十分少见的。究其原因,据说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龙王,但因为他们长的丑陋,又喜怒无常,渔人都不喜欢他们。北宋宣和4年(1120xx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丽,在海上遇到大风,危难之中救他们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龙王,因而回朝时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为“顺济夫人”,慢慢取代了龙王的地位。后来随历代加封,女神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四海龙王都要听她调遣,在民间还有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间八仙的传说中龙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现的,于是四海龙王在蓬莱便成了站官的。现在,渔民对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宫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高阁就是蓬莱阁了。它高踞丹崖山顶,丹崖山虽不高,但面临大海,海阔烘托出山的气势,使蓬莱阁气势恢宏。其他建筑围绕着它,又成众星捧月之势,使它分外壮观。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全国四大名楼。
蓬莱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阁楼建筑,有鲜明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特色。正厅高悬一块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雄浑大字,笔力遒劲,阁上原有“九万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风”楹联,道尽高阁的气势。阁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凭栏远眺,时有海雾飘来,使人有腾云驾雾,超凡出世的感觉。这便是蓬莱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阁凌空”。《老残游记》第一回中就生动描写了这一景观:“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边看城中人家,烟雨万户;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万里。”阁底有十六根大红楹柱环列,显得气势非凡。阁内设置精致,布满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东西两壁悬挂着董必武和叶剑英元帅的题诗,阁后壁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环海境清”大型题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贵,更为古阁增添了光彩。
蓬莱阁后有一避风亭,它比蓬莱阁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严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学,既烘托了主阁,又别有情趣。避风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凭室外狂风大作,亭内门户大开,却静谧无风。在亭内擦一根火柴,火焰会纹丝不动。这时你如取一张纸条,在护墙外侧一撒手,纸条会盘旋而上,越亭而过,不能不令人叫绝
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五)
闻名天下的蓬莱阁自建成雏形后,历代文人骚客慕名而来者甚多,置此佳景胜地,他们往往雅兴大发,挥书泼墨。
在天后宫前院的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像三台星座。为此清代大学者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广、云南总督,精于书法,善于雕刻金石,墨迹传世不多,此隶书刻石极为珍贵。
天后宫前院弯处,有一块草书体“寿”字碑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寿”字是五代时道人陈抟老祖写的,看起来遒劲有力,潇洒飘逸。它的另外特别处在于草写的“寿”字竟是由“富、费、林”三字组成。据说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长寿”的意思。
在蓬莱阁主阁的阁底正门悬挂的横匾“蓬莱阁”,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字写得雄浑有力,刚健俊朗。主阁后面间隔不远避风亭和卧碑亭内,也各有珍贵的书法刻石。避风亭内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军事首脑袁可力的《观海市》诗,字是明朝书法家董其昌写的,一代石刻高手为其刻石。因此,这九方石刻确为珠联璧合之作,堪称三绝。卧碑亭里的横卧石碑则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而弥足珍贵,卧碑正面刻的行草《题吴道子画》,背面刻的是苏东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众多名人的墨宝中,有两处别有典故。一处是蓬莱阁主阁后壁上的“海不扬波”,细看这气势雄伟的字体,你会察知那“不”字明显是后来补上的。这是怎么回事?据介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山东巡抚托浑布兼办海防。当有一天他登上蓬莱阁时,望着广阔无际的大海,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情。哪知道,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了,战火蔓延至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一发炮弹(碰巧是哑弹)击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扬波”成了“海扬波”。这启发人们没有富强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始终是个幻想。
另一处是蓬莱阁东侧的“碧海丹心”石刻,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冯将军当年为何要写这几个字呢?据说,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冯玉祥将军与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等人同游蓬莱。忧于时局的李先生对冯将军说:“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们身上了。”冯将军对蒋介石当局明抗日、暗卖国的做法不满,但又不能明说,只得苦笑。之后,李烈钧先生挥毫写下对联:“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让冯玉祥将军题横幅。冯玉祥略一思索,提笔写下了遒劲有力的“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感念他的爱国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东坡先生于1820xx年曾到登州(今蓬莱)任知府,只不过时间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调回京城,总共只干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这短短的5天时间里,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发现当时因新法中的盐法禁止百姓卖盐,所以导致不少原靠卖盐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为此,苏东坡写了《讫罢登莱榷盐状》,列举了许多事实,陈述了得失利弊,终使皇帝允许百姓随便买卖食盐,就市论价,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税金。
为了纪念他为民请命的功德,当地百姓集资兴建了苏公祠。后人有感而发,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苏公祠”的诗句。这启迪世上的当权者,只有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才能流芳百世。
蓬莱阁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已发展成为以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山(丹崖山) 、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合海亭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20余处景点为点缀,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一)
世界著名的蓬莱阁就位于蓬莱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时期,此阁又经过多次重修,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这实际上是一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8900平方米,有6个主体建筑和其他辅助建筑。主体建筑分别是:蓬莱主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对联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书画作品。
当来到丹崖仙境坊,我们发现“丹崖仙境”4个汉字,是由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于1964年参观蓬莱阁时题写的。蓬莱阁是能看到海市的地方,很久以前就以仙境闻名。进入丹崖仙境坊,我们就似乎进入了仙境。您也许感觉到似乎成了神仙。
龙王宫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扩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个庭院:大门,前殿和后殿。
传说龙能潜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事实上龙只是先民虚构的作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们期望龙的存在能够对世间困难和苦难表示同情,并能够帮助苦难者。因此,首先祭祀龙王的是渔民和船家。根据蓬莱风俗,农历正月十三日渔灯节,渔民敲锣打鼓放鞭炮,给龙王送灯。
前殿中间的坐像是东海龙王敖广,两边各有护法一尊。东西两侧塑有8位站官负责风、雨、雷、电等。
后殿是龙王寝室。在古代干旱时,人们来这里向龙王求雨。他们头戴柳条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龙王塑像游街。不管他们走到哪儿,居民都给他们洒水。这种办法还真奏效,不久就会下及时雨。
戏楼是当地渔民唱地方戏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宫都要举办庙会。当地渔民在戏台上演出山东地方戏。
天后是海员和渔民的保护神,受到大多数沿海居民的爱戴。据统计,中国大约300多个县、市建有天后宫。甚至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宫殿。蓬莱的天后宫是中国北方此种宫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组成。
前殿内站立两尊塑像,名叫嘉应和嘉佑。据说他们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现在他们站立于此负责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东西两边站立的是龙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宫相比,蓬莱的天后宫与众不同。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龙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们成为天后的手下。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一种说法是,历代以来海神经过层层晋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为天后,能够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辖远远超出了龙王的范围,因此,四海龙王不得不听他调遣。另一种说法是天妃曾经降服过东海龙王。
后殿是天后的寝室。据说她单日睡东屋,双日睡西屋。
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们举行重大的仪式来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经制定了祭祀标准和祭祀器具。远近的男女同时来到天后宫跪拜祭祀天后。
蓬莱阁是蓬莱阁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主阁朝南,飞檐起翘,雕梁画栋,雄伟壮观。阁南的横匾上“蓬莱阁”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书写。另有许多其他名家的真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这些碑刻都是对海山奇观的生动记述,讴歌了仙阁胜景。
一楼为重要人物参观蓬莱阁时的摄影资料展。
二楼再现了八仙醉酒的场景。八仙依次为铁拐李、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他们各持宝物,神态各异,所以后来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八仙过海的传说源于蓬莱。
这里是海市蜃楼的最著名的观赏地。海市在一些科学家的科技书籍和作家的文学著作中都有描述。众所周知的一篇就是现代著名作家杨朔的散文――《海市》。
避风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颠,面临大海,任凭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是纹丝不动。过去传说亭内有避风珠阻止风吹进来。然而,其实原因在于它那独特的建筑结构,可以说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北边是短墙,其下是弧形悬崖。海风由海面吹来时随即由弧形悬崖急剧上升,飞跃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内就无风可进了。
卧碑亭内横卧一通石碑。这就是著名的卧碑,亭因碑而得名。两面的碑文都是苏东坡的手迹。内墙上嵌有著名书法家的手迹,弥足珍贵。
苏公祠是为纪念宋代的苏东坡而建。据说苏东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为当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诗文。而且,当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议加强登州海防和减轻当地人民负担,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地人民感激苏东坡,所以建祠纪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中国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中国土壤。因此,这三尊神在中国广为人知。
吕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地方。八仙过海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什么单单建了一个吕祖殿,独尊吕洞宾呢?原因是吕洞宾被尊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风流倜傥,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蓬莱阁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在这里度过美好时光。
从东而来,这是“人间仙境”的大匾,是苏东坡的手迹。这里是隐仙洞。相传这里是吕洞宾精心修炼的山洞。
这儿是天桥。能从瞭望口瞭望大海。现在我们所处于戚继光雕像范围内。戚继光是著名的大将军,蓬莱是他的故里。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此处雕刻了他的雕像。
现在我们在古船博物馆。这儿有着古代较好的船模。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了造船。
此刻我们来到了避风亭,这儿很神奇。即使外面大风猛烈,亭里却依旧烛火旺盛。虽然它表面看起来很奇异,可其中也有科学道理。因为亭内无窗,空气不能对流,就形成了这种景象。
这儿是八仙殿,殿里充盈着神秘。八仙有吕洞宾,张果老,荷仙姑------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主体建筑蓬莱阁为双层歇山并绕以回廊,上悬书法家铁保手书的匾额,给人浑重而不失亮丽的感觉。这里自古就是名人学士的雅集之地。
蓬莱,是有灵气的地方。今天感谢大家前来游赏。祝你们事业发达,学业有成!欢迎各位下一次再来旅游!
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三)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蓬莱阁景区参观游览。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
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原来只有弥陀寺和龙王宫,后来在北宋嘉佑六年即公元1061年,登州知府朱处约来到这里,看到这里风光秀美,景色宜人,便将龙王庙西迁,建立了蓬莱阁。
经过宋,明,清三代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蓬莱阁景区总面积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900平方米。
景区内层楼修阁凌空而起,苍山翠柏掩映期间;山下碧波万顷,烟波浩淼,素有“人间仙境”之称。
1982年,蓬莱阁与蓬莱水城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成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
我们进入蓬莱阁景区的正门,首先看到的是“人间蓬莱”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是集苏东坡的手迹。
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好,朋友们跟着我往上走,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蓬莱阁内唯一的佛教建筑“弥陀寺”。
弥陀寺始建于唐代,弥陀是阿弥陀佛的简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这里是弥陀寺的前殿,右边的是密迹金刚,左边的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接下来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这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
正中间的就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的胸前有一“万”字符,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阿弥陀佛是主宰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又叫“接引佛”。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称为“大势至”,据说,在他出行的时候十方土地都为之震动,所以得名。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
在和尚之上,菩萨之下。
他们是奉佛祖的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磐(不进行生死轮回)。
出了弥陀寺拾级而上,这座牌坊叫做丹崖仙境坊,这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时题写的。
这是迈入仙境的第二道牌坊。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牌坊下面了,俗话说得好:牌坊下面站一站,无灾无难保平安。
仙境里面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寿。
进入仙境自然就有神仙显灵,前面就是显灵门了。
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
为了有最佳的游览线路,我们从这里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供奉的就是传说中四海龙王之首的东海王敖广。
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使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就被渔民派上了用场。
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佑六年,登州太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水阔,景致秀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到现在的地方,在龙王宫原址建起了巍峨壮观的蓬莱阁。
现在来到的就是龙王宫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一定一静寓意着海面风平浪静,保佑渔民平安出海。
好,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龙王宫的正殿。
中间端坐的就是东海龙王敖广。
他身边站的是八位判官。
我们先看东边的四位。
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海上的巡逻,相当于现在的海上110。
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
后面的两位就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了。
左边的四位第一位叫做赶鱼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所以深受渔民的喜欢。
第二位是顺风耳,和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你可不要说龙王的坏话,否则他可是会听见的。
下面的就是风婆婆了,她手里拿的风口袋,只要把手松一松便会狂风四起。
最后一位就是雨神。
八位判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这里是龙王办公的地方,后面便是他休息的地方了。
后殿过去有龙王的木雕象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
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儿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
如缕求不应,便把龙王爷抬到烈日下暴晒。
当龙王大汗淋漓时,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这也是龙王脸黑的原因。
经过子孙殿,接下来我们游览天后宫。
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0xx年),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
首先我们看一下戏楼,每年正月十六为天后宫庙会,在这里会有戏曲演出为天后祝寿。
这上面的“观止矣”匾额,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
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
乾隆年间,时任山东学政、大书法家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并刻石嵌在天后宫前殿外墙上。
后来知府张酋认为六尊巨石排列形状像极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称为坤爻石。
这六尊巨石,是开山建阁时留下来作为装点的,和山体连在一起。
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我们先来看看前殿的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洲降伏的妖怪。
院内有一棵唐槐,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虽然树干已经中空,依然枝繁叶茂。
相传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于是浓荫蔽日,凉风习习,好不逍遥。
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天后宫失火,烧毁宫观30余间,近在咫尺的这棵唐槐却安然无恙,实在是令人称奇!这个树还有个特点就是它的发芽和落叶都比别的树晚一个月。
我们往前走,进天后宫的正殿。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
天后在南方称为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姓林,名默。
传说林默出生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
林默生下后,直到满月都不哭不笑,默默无声,于是她的父亲就给她起名“默”。
林默只活到了28岁并且终身未嫁,所以她的雕像用格子格了起来,意味着没出阁。
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候,有一天在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了头部,落水而亡。
后来人们都说:“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认为她是升天为神了,专门到海上搭救遇险的船只去了。
她死后不久,奉祀她的宫庙就应运而生,皇帝的封号步步升级,元代被封为天妃,康熙、乾隆年间被封为天后。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位侍女,东西两侧是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位是四海龙王,其余的西边第一个手持印盒是玉印官,掌管官印,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
第二位手持环海司命,是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的。
东边的两位一个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儿海龙王处置。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意味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
寝室里有东西两个厢房,因为天后娘娘有个习惯,双日睡东,单日睡西。
朋友们可以看看天后娘娘的床有什么特点,对了,那就是又长又窄,取得是长寿之意。
二楼也是娘娘的梳洗装扮的地方,因为在古代未出阁女子家的闺房外人不得轻易入内,所以二楼就不对外开放了。
另外,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
大家不妨找找看。
这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
云海千里目,海岛四时秋。
”想那古代,承建者在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到这里分别砌于四处檐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独特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游览完天后宫,现在我们就要登上蓬莱阁的主阁了。
我们从这边上去叫做“登阁求仙”,身到蓬莱及神仙嘛。
我说过了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
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
)蓬莱阁主阁高踞赭红色的丹崖山顶端,以大海蓝天为衬托,以田横峻岭为屏障,北望长山列岛,南临刀鱼水寨,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之感。
海山有雾的时候,让人感觉仙气缭绕。
凭栏远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莱古城高楼迭起,广厦林立,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
西面的这座山叫田横山,那里是渤黄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
对面就是长山列岛,是由大小32个岛屿组成的,距蓬莱8海里。
我们进来看一下八仙,传说他们就是因为喝醉酒了才从这里乘坐各自的宝器漂洋过海的。
从右往左看,这是八仙中最丑的铁拐李,也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他的宝器就是前面的葫芦,里面装的是灵丹妙药,能治百病,不过现在看来只是对内伤有效,要不他怎么还治不好自己的腿呢?接下来的白须老翁就是年纪最大的张果老,他的宝器是渔鼓(一种乐器)和纸驴。
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传说。
他为什么要倒骑毛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以作答: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凡事三思而后行。
他旁边的何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宝器是手中的荷花。
八仙之首,便是端坐在中间的吕洞宾了,他的宝器是身后背着的宝剑。
长相最为帅气的是韩湘子,据说是韩愈的侄子,他的宝器是手中的洞箫。
那个袒胸露乳的是汉钟离,汉朝人,复姓钟离,故得名。
曹国舅的宝器是云板。
趴在凳子上的是年纪最小的蓝彩和,成仙的时候只有14岁,所以他不胜酒力先醉了,他的法器就是身边的花篮。
八仙过海究竟去了那儿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去给王母娘娘拜寿了,有的是说东渡日本了,不管怎样,神仙都是逍遥自在的,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蓬莱阁二楼长度为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绕以回廊,木栅格扶栏,东、西、北三面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
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景”。
阁外北侧正中悬挂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匾额,字体雄健浑厚,历经浩劫得以幸免,十分珍贵。
西壁悬挂董必武1964年游览蓬莱阁时的题诗“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
”另有叶剑英元帅1960年的题联“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
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四)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蓬莱阁。提起蓬莱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楼。海市,本是一种大气光学折射、反射现象。但在古代,人们无法解释其成因,便生出许多奇妙的幻想和美丽的传说。据说秦始皇东巡来到蓬莱,见到海市,误认为那时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于是派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访长生不老药。以后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临眺望过神山。汉武帝多次寻求蓬莱仙境不得,只好将丹崖山叫做蓬莱,聊以自-慰。这也是蓬莱名称的由来。当然,海市的神秘、朦胧、飘渺,也确如仙境一般。历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异常神奇。同时八仙过海的传说也为它抹上一层仙气。传说八仙去给王母娘娘拜寿途中,在蓬莱阁上喝醉了酒,为显示自己的本领,相约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铁拐李乘葫芦,汉钟离坐扇子,张果老坐纸驴,吕洞宾踏宝剑,曹国舅站云板,韩湘子乘洞箫,何仙姑坐荷花,蓝采和则坐在花篮中,飘洋过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即源于此。在山脚下,还有八仙出海时留下的脚樱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传,使蓬莱阁“人间仙境”的美名到处流传。古往今来,蓬莱仙境引起人们无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们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蓬莱阁建筑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布在丹崖山上。阁建于北宋嘉祐6年(1061年),当时的郡守朱处约看到这里山势雄伟,风光秀丽,便修建高阁以供游览。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了。明万历20xx年(1589年),山东巡抚李戴又在附近增修了一批建筑物,统称为蓬莱阁。清朝嘉庆20xx年(1820xx年),再一次扩建,形成现有规模。解放后,经过多次修缮,古老的建筑既保持了原有的风韵又焕发了盎然生机。整个建筑以高阁为主,从山巅到山脚分中东西三个院落,上中下三个层次,依山构成。主要有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弥陀寺等六组建筑组成。100多间楼阁殿宇,参差错落。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后宫,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当地人称她“妈祖”,因而天后宫又叫妈祖庙。林默生于北宋960年3月23日,死于987年9月9日,终身未嫁。她经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只,因而极受渔民爱戴。她自幼喜欢佛法,并得高人指点,据说极通灵性。有关她的传说很多,说她出生之日,屋内红光满堂,香气四溢,而且到满月都未有哭声,所以起名为默。她16岁时村中闹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后来人们果然在井中发现病死的老鼠。更为神奇的是说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鱼,而她在家中织布时突然神情大变,似昏睡过去。醒来后告诉她母亲说父兄在海上遇险,哥哥已死,父亲无恙。果然不久其父归来,说海难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脱险。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尸体。在她27岁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峰,突然仙乐齐鸣,彩云飞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后,历代疆吏大臣说她能降魔伏妖,破敌免灾,并能在海上狂风中为渔船指引方向,法力无边,请皇帝对她进行加封。在这种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庙宇越来越多,使之成为海上渔民的保护神。历代君王为了巩固海防,对她的封号也步步升级,直封到天后。
蓬莱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庙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边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龙王,这是十分少见的。究其原因,据说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龙王,但因为他们长的丑陋,又喜怒无常,渔人都不喜欢他们。北宋宣和4年(1120xx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丽,在海上遇到大风,危难之中救他们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龙王,因而回朝时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为“顺济夫人”,慢慢取代了龙王的地位。后来随历代加封,女神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大,四海龙王都要听她调遣,在民间还有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间八仙的传说中龙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现的,于是四海龙王在蓬莱便成了站官的。现在,渔民对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宫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高阁就是蓬莱阁了。它高踞丹崖山顶,丹崖山虽不高,但面临大海,海阔烘托出山的气势,使蓬莱阁气势恢宏。其他建筑围绕着它,又成众星捧月之势,使它分外壮观。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全国四大名楼。
蓬莱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阁楼建筑,有鲜明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特色。正厅高悬一块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雄浑大字,笔力遒劲,阁上原有“九万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风”楹联,道尽高阁的气势。阁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凭栏远眺,时有海雾飘来,使人有腾云驾雾,超凡出世的感觉。这便是蓬莱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阁凌空”。《老残游记》第一回中就生动描写了这一景观:“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边看城中人家,烟雨万户;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万里。”阁底有十六根大红楹柱环列,显得气势非凡。阁内设置精致,布满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东西两壁悬挂着董必武和叶剑英元帅的题诗,阁后壁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环海境清”大型题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贵,更为古阁增添了光彩。
蓬莱阁后有一避风亭,它比蓬莱阁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严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学,既烘托了主阁,又别有情趣。避风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凭室外狂风大作,亭内门户大开,却静谧无风。在亭内擦一根火柴,火焰会纹丝不动。这时你如取一张纸条,在护墙外侧一撒手,纸条会盘旋而上,越亭而过,不能不令人叫绝
5篇介绍山东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五)
闻名天下的蓬莱阁自建成雏形后,历代文人骚客慕名而来者甚多,置此佳景胜地,他们往往雅兴大发,挥书泼墨。
在天后宫前院的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像三台星座。为此清代大学者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广、云南总督,精于书法,善于雕刻金石,墨迹传世不多,此隶书刻石极为珍贵。
天后宫前院弯处,有一块草书体“寿”字碑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寿”字是五代时道人陈抟老祖写的,看起来遒劲有力,潇洒飘逸。它的另外特别处在于草写的“寿”字竟是由“富、费、林”三字组成。据说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长寿”的意思。
在蓬莱阁主阁的阁底正门悬挂的横匾“蓬莱阁”,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字写得雄浑有力,刚健俊朗。主阁后面间隔不远避风亭和卧碑亭内,也各有珍贵的书法刻石。避风亭内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军事首脑袁可力的《观海市》诗,字是明朝书法家董其昌写的,一代石刻高手为其刻石。因此,这九方石刻确为珠联璧合之作,堪称三绝。卧碑亭里的横卧石碑则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而弥足珍贵,卧碑正面刻的行草《题吴道子画》,背面刻的是苏东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众多名人的墨宝中,有两处别有典故。一处是蓬莱阁主阁后壁上的“海不扬波”,细看这气势雄伟的字体,你会察知那“不”字明显是后来补上的。这是怎么回事?据介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山东巡抚托浑布兼办海防。当有一天他登上蓬莱阁时,望着广阔无际的大海,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情。哪知道,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了,战火蔓延至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一发炮弹(碰巧是哑弹)击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扬波”成了“海扬波”。这启发人们没有富强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始终是个幻想。
另一处是蓬莱阁东侧的“碧海丹心”石刻,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冯将军当年为何要写这几个字呢?据说,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冯玉祥将军与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等人同游蓬莱。忧于时局的李先生对冯将军说:“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们身上了。”冯将军对蒋介石当局明抗日、暗卖国的做法不满,但又不能明说,只得苦笑。之后,李烈钧先生挥毫写下对联:“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让冯玉祥将军题横幅。冯玉祥略一思索,提笔写下了遒劲有力的“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感念他的爱国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东坡先生于1820xx年曾到登州(今蓬莱)任知府,只不过时间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调回京城,总共只干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这短短的5天时间里,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发现当时因新法中的盐法禁止百姓卖盐,所以导致不少原靠卖盐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为此,苏东坡写了《讫罢登莱榷盐状》,列举了许多事实,陈述了得失利弊,终使皇帝允许百姓随便买卖食盐,就市论价,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税金。
为了纪念他为民请命的功德,当地百姓集资兴建了苏公祠。后人有感而发,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苏公祠”的诗句。这启迪世上的当权者,只有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才能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