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范文大全领导讲话稿内容页

学习班领导讲话

2022-04-20领导讲话稿

同志们:

去年区委提出“努力当一名好校长”的要求后,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共振和共进的热情。总体讲,鼓楼的校长、书记队伍是一支想干事、能干事,而且都在努力干事的好队伍。“志存高远,学术精深,好学力行,多思求是,追求卓越,兼容并蓄,诚信修睦,大爱无求”正在逐渐成为鼓楼校长队伍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今年的主题是:努力学习,不辱使命,善谋实干,力创辉煌。

一、 我们的共责

鼓楼是教育大区,也是鼓楼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势所在,历届区委、区政府,都对鼓楼教育事业发展寄予厚望。今年把责任作为第一话题,就是要校长们树立“鼓楼教育兴衰——我的责任”这样一种观念,全身心投入鼓楼教育事业,共同创造鼓楼教育新的辉煌。

1、教育工作必须而且一定能为和谐鼓楼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教育事业发展,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党的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鼓楼区这几年发展的实际看,我们的发展一靠教育,二靠人才,三靠科技,其中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吸引众多投资者和高科技人才落户鼓楼的重要因素。鼓楼区面积只有26.62平方公里,人口68.83万,发展的区域空间有限,我们只能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教育环境是这个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坚持科教兴区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发展优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把鼓楼教育做成品牌,使教育成为鼓楼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为建设和谐鼓楼作出应有的贡献。

2、把责任刻在心中,以创造鼓楼教育新辉煌作为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建设教育强区是我们始终追求的一个目标,(注:和XX年我们就提出强区形象性标志为“一个加快发展”、“三个一流”和“五个新”)强区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我一直在说:强区之强,没有止境;强是一个过程,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不是我们奋斗的终点;强是相对的,永远没有绝对的强,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强是动态的,在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之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危机时时存在,机遇稍纵即逝,强弱的变幻有时就存在于一线之间。而我们鼓楼人对自己的要求,我们一直坚持和发扬的“负重攀登,敢为人先”鼓楼精神,全区人民对“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的热切渴盼和对教育发展的殷殷期望都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放松、丝毫的懈怠、丝毫的马虎、丝毫的自满。“罗马城不是一天堆砌起来的”,而毁掉罗马城只需片刻时间。建设教育强区,需要我们校长、书记、园长们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多做实事,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把责任刻在心中,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昂扬之气。昂扬之气是体现为一种对事业充满激情的高昂的精神状态,有此气才能在繁重的工作面前,在各种困难和矛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不言败,才能够以一种韧劲、冲劲、干劲,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讲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0页,当前第112345678910

昂扬之气从哪里来?有追求才有昂扬之气,有责任才有昂扬之气,有坚韧才有昂扬之气。毛泽东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话:“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因为有阻力所以更有动力,昂扬之气正是在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百折不挠中铸就而成。

昂扬之气是意志力的升华,是先进性的体现,是人生观的结晶,作为校长、书记、园长,我们是鼓楼教育辉煌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一定要牢固树立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以“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精神,共同创造鼓楼教育的辉煌。

(1)使命意识。使命这个词来自拉丁语,它的意思是呼唤。它触及了工作的实质——向你发出的呼唤,表达了你是谁,你想对世界说什么。鼓楼校长想对世界说什么?“办最好的学校,带出最好的队伍,教出最好的质量,当最好的校长”。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比赛中,最后跑完马拉松赛跑的一位选手,是来自非洲坦桑尼亚的约翰·亚卡威。他在赛跑中不慎跌倒了,拖着摔伤且流血的腿,一拐一拐地跑着。直到当晚7∶30,约翰才最后一个人跑到终点。这时看台上只剩下不到1000名观众,当他跑完全程的时候,全体观众起立为他鼓掌欢呼。有人问他:“为何你不放弃比赛呢?”他回答道:“国家派我由非洲绕行了3000多公里来此参加比赛,不是仅为起跑而已——乃是要完成整个赛程!”。由此可见,强烈的使命感能够激发个人的无限潜能,创造出令人尊敬的成绩。1924年,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中表达了他对使命感的理解和重视:“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是校长工作的内在动力,校长没有使命感就会迷失工作的方向,就会漠视工作的质量,就会泯灭工作的热情。在鼓楼区这几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好校长、好老师,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也有一部分校长和老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对工作的使命意识不强,创新方法匮乏,静心研究不够。表现出暮气沉沉,精神不振,缺乏争先创优的意识和奋发有为的干劲。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缺乏清醒认识,缺乏热情,信心不足,提不起精神;个别人没有事业追求,作风疲沓,纪律松弛,工作一般化;刚走上领导岗位时雄心壮志,但遇到困难挫折就意志消沉,怨天尤人,缺乏进取心,个别人笃信“少干事,少出事,不干事,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也别出事”,缺乏开拓创新精气神。区委希望这些同志振作起来,努力从被动干工作向主动创事业转变,树立“事靠人为,业靠人创”的事业心、目标感,增强职业的自豪感,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在竞争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要始终追求“比昨天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好”,营造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争先氛围。唯有如此,才能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好校长、好老师,做一名回首往事不觉遗憾的好校长、好老师,做一名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实践的好校长、好老师。10页,当前第212345678910

(2)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多想想可能遇到的问题,多思考可能遇到的挑战,多研究正在发生的可能导致不利局面的苗头性因素。要时刻注意反思,“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帐,管别人还未管的事,做别人没有发现的事”,学会“适时向后看”,提高自己在日新月异和危机四伏的世界中、竞争中的思考能力。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两只玻璃瓶里分别放进五只蜜蜂和苍蝇,然后将瓶底对着亮光,瓶口朝向暗处,几个小时后,五只苍蝇均找到出口爬了出来,而五只蜜蜂全都撞死了。科学家分析认为:蜜蜂把光亮方向视为唯一出路,只顾往前飞,而苍蝇并不死盯着那点光亮,碰壁后知道向后看,被困中的苍蝇向后看,或许是一种求生的本能使然;在人类,适时向后看则是一种人生智慧,人生事业有亮点也有暗点,而亮点并非总是出路,暗点也未必就是绝境。适时向后看,调整人生事业坐标,这是积极面对人生困境的明智选择和务实之举。因此,在人生事业的竞技场上,既要有力争上游,勇往直前的勇气和闯劲,更要有时常反思,适时向后看,常思明天怎么办的机智与果断。有的同志不辞辛苦一年忙到头,汗水流了不少,眼泪流了不少,所做的工作却收效甚微,单位、事业的面貌“涛声依旧”,还是那张“旧船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忽视了向后看,缺乏认真的反思,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对策思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换一个角度,调整一下思路,向后看看,许多棘手的问题往往就可迎刃而解,就会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二十九中当年忽遇按片划分招生,生源一下子变了,但他们正视现实,适时向后看,调整教学管理策略,苦干几年,初中教学绩效一路领先,得到社会认可。这一段宝贵经验我们不能丢,这一股可贵的精神我们不能忘。如今全区面临市属名校扩招、放大,“优生好生倾城而出”的现状,更有必要“尽快向后看”,弘扬当年二十九中之精神,闯出困境,进入柳暗花明新境界。管理学认为: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校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举措,不断警醒和完善自己,同时主动接受和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以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影响师生,感染师生,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进步。当学校发展,教育教学事业遭遇困境时,要坚定信念,最困难的境遇,正是显示勇气的最恰当的机会。沃伦·本尼斯在《成为领导者》一书中写下这样一句名言:领导者“不但不担心失败,同时还欢迎错误,知道自己可以从错中有所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讲:“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你把握住这个机会,你就成长。”从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中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所谓:“饥肠出奇策”,“糟糠养贤才”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校长对学校在全区、全市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还存在那些需要亟待改进的地方,“要学会定期检查自己(举例吉米的故事)”,与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相比,还存在哪些不足等,这些问题都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只要校长们时刻保持发展的忧患意识,每天都去研究一些问题,思考一些不足,虚心向先进学校、先进地区学习,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的改革和探索,我想,学校的面貌和管理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10页,当前第312345678910

(3)管理意识。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成绩。校长所面对的群体是教师,就是要通过高效能的管理,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升华教师的情感,唤起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情怀。管理学里有个“二八效应”,是说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按大约80比20的比例存在着的,“二八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校长要精心研究怎样以这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区委、区政府在惠民工作中提出“既要平均数,又要大多数,更要最低数”,这也适合我们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衡量要求:既要总分的平均,还要大多数学生的各门分数提高与增长,更要“最低数”,即差生总分的提高与推进。所以说,一个好的校长,首先是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校长,我们一定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激励制度,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对教师的工作如果用一个简单的指标体系去评价所有的教师,那势必把学校办成了工厂,所以,怎样管理,怎么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学校的特色,校长们要常思常想。

(4)发展意识。在调研中我一路强调,要从成绩中找问题,从问题中找机遇,从机遇中求发展,从发展中求生存,创辉煌。学校教育不能一切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寻求更大的发展。实际上,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观念不断创新和升华的过程。校长如果没有强烈的发展意识,那么学校必然死水一潭,没有生机和活力。在这个方面,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实现途径一定要有明晰的思路。在人生事业的旅途中,什么最重要?犹如一辆开得很快的车,是先认清目标,确定方向,再踩足油门,全力奔驰。在人生的旅程中,拼命地跑,而且跑得非常快固然很重要,但是确定奔跑的方向,认准奔赴的目标,显然是比“跑”更为重要的人生课题。校长领导学校,就是不仅要告诉教师如何跑,如何跑得快,更要告诉教师人生事业的目标和生命事业的方向。因此,什么是学校的长处,什么是学校的短处,如何扬长避短,走错位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如何实现从规范发展向特色发展迈进,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化,是校长一定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常言讲得好:“把困难踩在脚下,它就是你成功的助推剂;把困难压在心头,它就是你失败的导火索”,“人生是一杯水,你往里面添加奋斗,就会品出甘甜;你往里面添加懈怠,只会品到苦涩。”在发展中遇到困难、遇到问题不怕,这些困难和问题正是我们发展的机遇。发现小问题,理清大思路,解决新问题,引领学校向更高一层发展。

说到底,牢记责任,常想忧患,践行使命,力求发展,实现“大转强”,让鼓楼教育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这就是我们在座全体鼓楼教育干部的共责。

二、 我们的共识

思想是否统一攸关事业的成败。近七年来,我们紧紧扣住同一课题,把大家集中起来学习、思考、研究、交流,让鼓楼教育的领跑人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践证明,这种学习交流和研讨碰撞是很有成效的,有许多是我们首创的或首先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引进来指导教育工作的理念、思想、观点,经过实践的验证,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的鼓楼特色,鼓楼原创,并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学界和上级主管部门所认可的理念和品牌。比如说我们提出的“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的教育发展目标;“学校是规范+特色,教师是合格+风格,学生是全面+特长”的三句话学校教育发展思路;“文苑+花园”的学校建设标准;做实“本色”、彰显特色、错位竞争的学校差异化发展之策;又比如“全国名师汇聚鼓楼”、“班主任工作协会”、“德育一束花”、“教学是能手、岗位是模范”、“名校西进、名师北联”等活动品牌等等。结合全区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前年提出 “质量为魂,卓尔不群”、“绿色接力”的观点,去年又提出“有效教学”,经过思想的碰撞,实践的提炼,“有效教学,绿色接力,质量为魂,卓尔不群”已成为全区校长、书记较为成熟的共识。10页,当前第412345678910

共识是共为的前提,共为是共识之目的。要成为共识,就要弄清这四句话内在联系,知道“是什么”,才不会误解、曲解、不解,进而才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现将来自校长们的“博客观点”整理汇总给大家思考。

第一,关于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强调的就是教学的有效性。何为有效?有效就是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做任何一件工作,付出任何一种劳动,都要强调它的有效性,尤其对于教育教学这种具有较强特殊性、具有鲜明职业色彩、充满专业精神和要求的工作而言,谈有效性更为重要。有效教学的前提在于教师,但对有效性的检验要从学生入手,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兴趣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简而言之,有效之“效”,就是学习的效果,是教学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请各位校长算一算这道题:“90%×90%×90%×90%×90%=?”只有59%,显然不及格。所以我们提有效教学,不能只满足班上90%的学生学会了,不能满足每堂课、每一单元“双基”知识点, 90%学生掌握了,每一次测试、考试90%学生优良了,至少应达到99.8% ,这样才能实现“99.8%×99.8%×99.8%×99.8%×99.8%”的学生掌握“双基”知识点,才能达到99%的有效教学巩固率,提高“绿色接力”成功率和有效率。具体有形标准希望教育局确定领衔之人,尽快出台。

我们谈有效教学,强调和特指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单位的教学时间内,在课堂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成果。我们一直强调,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追求课堂这一特定时间、空间内的教学效率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有效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使教师付出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我们提出有效教学,有两方面的现实原因:一是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大量无效、低效、失效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有教学方法、技巧、经验的问题,也有师德、责任心的问题。课堂的无效、低效、失效,前因是课前的准备不足、不好、不到位,教师对课程标准没有吃透,对学生总体和一些特殊个体的情况,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认真研究;后果是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学生对“双基”掌握不好,或者是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另一部分学生掉队了,或者仅仅完成了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没有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思考研究和课后主动拓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没有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二是因为课堂主阵地没有把握好、把握住,从而需要学生在课后,花费更多时间进行重复地,甚至是重新地学习。因此,主课侵占副课,为应付眼前的考试,不顾课时整体性,实行阶段性调整的情况时常出现,成了教育界通病、常见病。这种只看眼前,完全不顾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使教师和学生常常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之中,何谈“乐其学”呢?加课、补课虽然都是学习,但带来了“劳动”时间无谓地延长,学生学习兴趣因疲劳而减退,无端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疲劳战术、题海战术的大量运用,拖累了学生,拖疲了学生,也拖垮了教师,师生一齐上阵挑灯夜战,减负成为泡影。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的竞争,最后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为拖时间的竞争。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同志都知道,在生产中要提高效益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劳动时间,二是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的生产效率。连普通的生产过程中,都对增加劳动时间作出各种严格,甚至是苛刻的限制,而迫使企业通过设备改造、技术革新、方法创新和科学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效益。那么我们做教育教学工作时,还一味地通过增加课时,打时间战、打疲劳战来提高质量,一定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教师产生“厌教”的负面情绪,这种状况一天不改变,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乐其学”就无法实现。即使一部分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其师生在身体、心理方面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我们抓教育要对学生负责,不但要看眼前,还要看长远,要尽最大的努力抓牢、抓好课堂主阵地,科学地用好每个40分钟。40分钟是有限的,面对一个班级、不同学生以及个体的不同水平、当时的不同状态,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掌握“双基”知识点,并激发出自我求知、求解、求索的动力,这是每个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不断争取具备的“真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有些教师没有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满足于以自己的劳动代替学生的劳动,其结果往往是“出力不出功”。建立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于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空,让他们享受思想的乐趣;要学会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些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命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研究课题:有效的课程设置、有效的教学管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评价、有效的教学研究、后勤有效保障、党组织的有效引领……每一项研究的有效实施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效果在课堂,功夫在课外;台上40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能还远远不止十年,需要我们的教师终其一生地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到这一点,要有极大的责任心、细心、耐心和灵心。10页,当前第512345678910

第二,关于绿色接力

绿色接力,是在XX年的校长学习班上总结拉小经验提出来的。为什么要提“绿色接力”?因为绿色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和谐发展的代表色。要做好接力工作,是对学生负责,同时也是对学校发展负责,是为了构建公平、公正的“教育生态”环境。这些年来,鼓楼学校经历了内部竞争激励求发展,名校西进大发展,鱼贯而入依次前行保发展,优质资源放大促发展等各个阶段,发展到现在,要追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就是我们提“绿色接力”更深层次的内涵。区域教育发展受制于区域发展整体条件和水平,受制于更大范围内教育发展的思路、导向和大势,从全国来看,当前的教育发展还处于“戴着镣铐跳舞”的阶段,既要抓好学生素质,又要抓紧应试的成绩,两手抓,两手都不能软,一边是教育人的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边是学生家长、社会对考试成绩近乎苛刻的追求,我们面对的是二元标准,这个二元标准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但我们应在追求均衡中争取破题。立足于鼓楼学校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是责任的接力。学校教育如同接力赛,校长是教师的领跑人,教师是学生的领跑人。每一个年级都如同学生人生奔跑中的一个个驿站。幼儿园把孩子交到小学,低年级交到高年级,小学交给中学,初中交给高中,直到他们长大成人。从雏鹰长成能够搏击长空的雄鹰,我们的教师要一站一站地牵引、护送他们尽可能快、尽可能稳地前行。即使无法人人都成名成家,但最起码能够成人,做到自食其力,自立于社会。这是每个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既然选择做一名校长,做一名教师,我们就不能轻易卸下这付担子,就不可以随意中止这场接力。绿色接力的实现需要目标的引领。教育接力还不同于一般的奔跑,更不是“疯跑”、“盲跑”,而是有计划、有方向,有竞争、更强调合作的前进、追赶、超越。接力不是个体的项目,而是集体项目,这对于教育尤其贴切。我们的教育虽然按学生年龄段划分为幼教、小教、中教和高等教育,按政策划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但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这种划分完全是从施教和管理的角度来考虑的。学生的成长过程、生命发展过程中只有时间的刻度,除此之外并不存在机械的、硬性的分割。我们的幼、小、中、高的各个阶段之间只有递进、渗透、延展的关联,决不能割裂。这如同自行车的链条,只要有一节断裂或松动,都将停车、翻车。

第二是质量的接力。在“双基”的学习,学生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按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要求在年级之间、学校层级之间的接力当然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这是学校教育的“本色”所在。这个任务完不成,或完成得不好,学校就失去了“最低保障线”,失去社会的认可。这个“本色”的接力,虽不是绿色接力的全部,但在我们鼓楼,在现阶段,做得仍然不够理想。大多数学校还满足于自身这个“点”来办学,办教育,缺少“片”意识和“面”的思维。个体生命如水,其发展过程中本身并不存在断点;我们常常把学生成长比喻成植物的生长。正在旺盛地生长中的植物,我们又从何看到它静心的片断?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好,从小学升入中学也罢,从个体生命上讲是连续的,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本位来评判学生、划分学生。最典型的是就是当前弥漫在教育界,久久不能化解消散的“生源情结”、“生源嗟叹”,或者说是“生源迷雾”。这当然不是仅仅存在于我们鼓楼的现象,而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地区普遍存在的教育通病、教育不能承受之重、难以破解之难。这种论调、情结、说词、迷惘,归结到一点,就是“生源决定论”。“生源决定论”有几个经典的观点和现象:第一,生源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办得好,因为有好生源,好生源成就了好学校;学校质量差,社会认可度低,是因为招不到好学生,学生不好,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好,学生的家长层次不高,所以学校办不好。第二,所有的学校都在感叹生源差,而且是越来越差,不仅是相对薄弱的学校在喊,好学校也在喊,甚至是重量级的名校也在喊,生源质量在下降。第三,有的学校把好学生也教退步了,进校时相对好的生源在毕业时并没有保持住原有的水平线,原来相对差的学生也没有变得更好,进校时高分段的学生到毕业时比例不升反降。面对这些现象,社会、百姓不禁要问:学校教育究竟怎么了?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到底发挥了什么功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究竟是教师领跑学生,还是学生牵着先生的鼻子跑?教师仅仅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手吗?上游下来的产品有瑕疵只能照单全收,继续传下去,甚至在本道程序上还会增添新的瑕疵?没有好的生源,就无法办好学校,这是当前中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想说的是,作为我们鼓楼的教育人,作为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感的教育人,应该积极、主动、努力地研究、破解这一难题,要有信心和勇气在鼓楼率先打破这一教育 “怪圈”,创造鼓楼教育的“奇迹”。南工大附中首期“中加班”里21名学生,进校时最低的只有200多分,三年后除1名因病、1名回台湾以外,其他19名学生全部没有参加全国高考,而是直接被国外大学录取,我们要认真总结这里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教学经验。王楠子,八年前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八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冠军,并被老师表扬为“天才”。如今他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促使他父亲王恩重向国内教育现状发难。(见XX年9月25日《东方早报》)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新闻,而王楠子父亲质疑国内教育更是一个有价值的举动。这不能不令我们深刻反思。因为目前我们的教育还不能称为“教育”,而只能称为“教学”、“教书”、“教考”。著名旅美教育学专家,《“高考”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先生说: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美国学校对孩子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中国差生”王楠子是被中国考试所淘汰,而“美国天才”王楠子正是被美国教育发现、改善、培养起来的。我认为王楠子的父亲这一“难”发得太好了,值得我们深思。面对二元结构困境之下的鼓楼教育,我们全区能否团结起来,走出一条有效教学、提高质量的特色之路,使鼓楼教育保持辉煌,走在前列?借鉴企业“集智联心博市场”的经验,我认为抱团发展,绿色接力应该是值得一试的良方。10页,当前第612345678910

第三是空间的接力。绿色接力要求我们的校长、教师,立足在自己的这个“点”上,主动地、有诚意地、有效地向上、向下延伸,中学要主动了解片内小学的生情,关注片内小学的发展水平、动态,要承担起区域教育龙头的责任。学校间上一年级要关注下一年级,下一年级要对上一年级负责,超前地发现、反馈教育教学质量上的欠账点、空白点、疏忽点、薄弱点,超前筑牢堤坝,才能防止“管涌”、坍塌。今年调研时,特意以空间区域接近的“片”为单位,一个中学带周边小学,坐在一起共研共商,互相交流,大家都说好。但同时也看出,大家平时交流得还不够,中学“老大哥”的主动性还不足。希望中学的校长要有更宽的胸襟、眼界。冷静思考一下,我们为保住生源、挖掘生源、涵养生源、做优生源、吸引生源又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工作?现在很多大型企业要抢抓机遇求发展,要站稳自己的龙头地位,保住自己的金字招牌,都在实施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做轻纺的把触角伸向棉花、蚕丝生产,做化工的把臂膀伸向石油的采掘和提炼,做商贸的同时也参与到物流业的发展中。教育是一项更重延续性、一体性的事业,学校发展面对“生源困境”难道还能坐守愁城,成天无奈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难道还希冀坐享其成吗?个体差异千差万别,生源当然有“好坏”之分,不承认不是唯物主义者,可是好生源为什么不来,来了为什么留不住,留住的为什么不能变得更好,梧桐树栽种了多少?栽活了没有?没有梧桐,哪来凤凰?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吗?还是那句话,“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唱响《国际歌》吧,靠自己奋斗,靠自己拼搏,靠自己努力,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

第四是特长的接力。接力在纵向上还存在于年级之间,在横向上还存在于班级之间、学科之间,如果还存在第三维度的话,还存在于个体特色之间。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为学生寻路、指路、引路的责任,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特点、潜力、特长,帮助他们找到最有利、最接近成功的发展之路。对于有特长的学生,也存在特色接力、特长接力的问题。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将对口的学生充分引入,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特长,向片内、区内条件更好、更优、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积极推荐,要尽可能地做好特长生的“交接棒”工作。

第五是团队的接力。总理在阐述“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时打了一个鲜活的比喻——“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这番话,对我们的启示是:鼓楼的学校必须走集团发展、抱团发展、联盟发展之路,把那“最差”、“最慢”的“船只速度”提上来,必须首先实现内部的团结协作和无缝链接、有缝发展,也就是实现内部的和谐。提倡绿色接力,就要求实现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研、共进,提高包括师资、教研、管理、特色等各方面优势的自生、再生、繁生培育水平。前不久,我和教育局的负责同志按照徐区长的批示,专门到杭州市下城区学习他们学校集团化发展的经验。整个杭州,包括各个区县,在区域学校抱团发展方面都做得很好。他们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完全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各种形式,有的就是我们早已实施的“名校西进”式的总分校紧密型,有的就完全是学校教师思想上认同、行动上共研的完全松散型,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学校自行协商、遵守的联盟合作型。在座谈中,我们带去的一些关于学校之间主次关系、利益分配、活动安排等等方面的问题均被对方轻松解答。其实就一句话,凭的是校长的胸怀和对学校发展的责任心,对学生成长的负责态度。就是我们前几年所说的,校长不仅仅把自己看成一校之长,更是本区域内的教育发展责任人,使命感、责任感超越职务称谓,从更多的付出中得到更多的回报,从整体的提升中求得个体发展带来的利好,最后,合作取得了多赢的效果,校长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社会的尊敬,所以在交谈中感到他们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鼓楼也要提倡这样的抱团发展,也要努力培养和宣扬这种充满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好校长。号称“你可以把书架上的新经济书籍清除一空了,有《长尾理论》足矣!”当今商界最重要的商业著作之一就提出:要用“群体智慧的力量”、“进入集合器”将数之不尽的各类产品集合起来,组合或联结在一起,“龙头与长尾共舞”“潜力就不可估量了”。我想这些观念也适应我们教育界,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完善、深化“名校西进”的战略,深入、继续拓展“名师北联”计划。化学上有个术语,叫“链式反应”,即由一个单独分子的变化引起一连串分子变化。“链式反应”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已被无数次实验所证明,人们将这一原理用于连续不断的核反应,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否可以运用“链式反应”。为此,希望教育局拿出一个“名校集团发展推进方案”,“发展中学校抱团发展(品牌推进办学共同体)实施意见”和借助金陵、南师附中、树人,乃至南外等名校资源“联盟发展计划”,以此带动、推动各层次学校又好又快成长壮大。10页,当前第712345678910

第三、关于质量为魂,卓尔不群

这两句话已经讲了几年,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下去。 “质量为魂”是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办学质量的高与低,最终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影响到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把“质量”看作是学校安身立命的“魂”,发展壮大的“根”,校长、教师必须牢牢树立起严格的质量观。这个质量是一个全面质量的概念,不是单单指考试的分数,或每年的中考、高考成绩,入学率、入名校率,而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健康成长的质量。学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人生奠基的过程,今天的教育要能让学生受用一生,从中获得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建立基本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一个积极向上,勤奋进取的生活态度,同时要为学生留下一段对于学习、对于校园、对于师情和友谊的美好回忆。在前几年的报告中已经专门讲到了各个方面的教育,比如说美的教育、音乐教育,还有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健康教育等等,不是说把这些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的各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一股脑地加在某一个学生个体的身上,而是要真正地从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入手,帮助他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努力做到全面发展。这些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是五颜六色,需要教师做一个丹青高手;是一个个音符,等待教师来谱成悠扬悦耳的乐章。我们也讲过,学校和教师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学生,千万不能是废品、次品、危险品、易碎品,教育出了问题,上负祖国,下也对不起孩子的家庭,孩子的家长,以及孩子本人。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质量”二字要做到刻骨铭心。

但是在这个“全面质量”中,教学的质量是显性的,是直接的,是家长和社会最为重视的。对此学校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一年成绩下滑了,即刻就会造成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既会造成社会家长的失望,也会造成学校教师的气馁,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扭转和重振。教学的质量靠什么来检验,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考试来检验,考试成绩的优和劣、升和降是我们发现不足,寻找问题,调整思路和方法的重要依据。没有这些数据上的优势,就没有了“话语权”、“生存权”、“发展权”,你再说自己素质教育抓得好,教学质量高,只能是自说自话。现在的时代是老百姓“用脚投票的时代”,你讲得天花乱坠,做得轰轰烈烈,但终端成果的显示落于人后,社会、家长是不会认可你的。这一点对于初高中尤其重要。一个学校今年升学率、推进率降低了,成绩下来了,大家很自然就想到的是你这个学校质量不行,他不去管你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下了多少功夫,做了多少努力。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但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教学的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在同一个尺度下,我们成绩滑坡了、落后了,正说明我们的教育必然出现了问题,因为在“本色+特色”中,首先“本色”没有保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只要把“目的”和“手段”的位置摆正确了,我们就能抓到主动权。(要努力研究提高学生语、数、外成绩的策略,让整体平面上有进步,能巩固。就高一推进率情况看:二十九中、四中要总结经验,保持良好的发展趁势,争取更上一层楼;宁海要在教学中处理好美术班学生文化,尤其是——语、数、外——与专业课学习的关系,争取更多美术班学生普高上线;田中要总结回顾一年教学工作,这一年进入高分段学生始终处于波动不稳之中,要抓特长生的学习,力争进入高分段人数稳中有升;南大附中要找出一直滑坡问题,力争在下一阶段教学中有突破,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仔细研究一下全区的学校就会发现,真正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抓得更好,更主动、更自信,凡是教学质量薄弱的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也不尽如人意。如果能把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与学习效果的提高,调校对准同一个靶心,让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课业成绩同步提高,相辅相成,就一定会使学校的发展进入良性的循环和不断攀升的轨道。10页,当前第812345678910

对一所学校而言,“质量为魂”仍然属于“本色”的范畴,要想不断超越,追求卓越,在校际竞争之中脱颖而出,还要真正抓好“特色”。鼓楼的特色是什么?总体讲就是:“学校规范+特色;教师达标+风格;学生合格+特长”因为真正的优质、满意教育,一定是百花齐放,适合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家庭、学生各自需求的教育。XX年我们就讲“名校”之“名”,在于本色过硬,特色鲜明,强校的亮点也在于特色。全区特色发展应该形成流水线、一条龙的发展形态。学校的特色与学生的特长密切联系,但不能完全等同。学校的特色是办学理念、实践的长期积淀,它是学校的另一张名片。全区各个学校在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方面都跨出了一大步,呈现出特色纷纭、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学校特色发展,离“卓尔不群”的目标还存在很大距离。卓尔不群是对学校各方面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卓”,卓就是卓越,是要求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追求高水平,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达到优秀标准,要做到同类特色的学校中的最好,成为标杆。如我们四中有足球、管弦乐,宁海有美术,南小有民乐,凤小有科技特色,白云园、二十九中有武术,每个学校都能列举出一二三四,奖杯奖状也能捧出一堆,但深问一句,在全市、全省、全国的同类特色学校中,有谁进入了前三甲,有谁能稳居第一。这里知名度和认可度比较高的可能要算是宁海的美术,南昌路小学的民乐、一中心的足球特色在教育领域占有一定份额,有的只剩下了昔日的辉煌,有的还刚刚处在起步、造势的阶段,有的抓住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特长生潜心地打造,有的培育出了一两个专业人才,获得了一两个奖项,总而言之还处于特色发展的初级阶段。学校特色想速成或者贪多是不太现实的,不能坚持多年认真地研究和打造也是难以取得成功和认同。一些学校是有特色,但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心理认同,(华山论剑,难排其位)XX年报告中我们对学校的特色发展曾以世界上许多名城的特色发展来类比,我们就是要努力让特色与校名挂钩,在人们的心目中可以画上等号,我们才实现了“卓尔”。另一个方面是“不群”,不群就是跟一般不同,在和谐发展中“和而不同”,走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发展之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以我的“优、特、精、专”击败、击垮对手,使自己独领风骚。搞同质竞争,实际上就是恶性竞争,最后不但不能共赢,反而是两败俱伤。当前全区各个学校之间特色定位重合、重复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更没有形成上下链一体化发展趋势。有的学校存在贪多求全的心理,每种特色都想要,都想抓在手中,最后使自己的力量分散,每种特色都“营养不足”而“发育不良”。所以在全区各个学校的特色发展中,应该有一个总体规划、设计和个体持之以恒抓实践、抓推进、求实效的结合。校长在这方面要有理念、有定性、有继承、有发扬,要为自己的学校度身定做和悉心打造出一个彰显的特色,能在若干年后人才荟萃,群星闪耀,绽放出异彩的真正的特色。10页,当前第912345678910

第四,理清四句话的内在联系

“有效教学,绿色接力,质量为魂,卓尔不群”这四句话不是孤立的,理清内在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首先从逻辑上看,它们是一种层层递进、互为因果、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有效教学是绿色接力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当前的环节和工作没有抓牢,自己的“一棒”都没有抓稳,还谈何接力?只有使每一个课堂的40分钟都达到预期的、预定的效果,教师才能进一步将教学、教研、沟通、交流、调研的工作向上下游进行延伸拓展,反过来,通过绿色接力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基础,理清了教育未来的思路脉络,就能更好地提高当前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有效教学和绿色接力都是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如果把两者都做到位了,学校的质量才能有保证,学校的生命线才会有保障。而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本色”所在,抓好“本色”学校才有资本和余力去挖掘、培育和张扬自身的特色,从而努力培养出基础坚实,特点鲜明,全面发展同时又具有特长的学生,学校才能走向卓越,走近卓越。

其次,从师德和师爱的角度来分析,这四句话中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通过开展有效教学来努力为学生减负,要通过绿色接力来为学生成长发展铺平道路、寻找捷径,实际上是用教师付出更多作为代价的。试想,如果教师只满足于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甚或为了个人小利,故意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诱导学生校外补课,教学如何能有效?(插话:对那些热衷搞家教的要派人经常去听课,查一查精力所在、教学质量)如果教师不对自己的学生充满关爱,视生如子,又怎能全心全意地去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做大量额外的工作,付出成倍的辛劳来做好绿色接力工作呢?一校之长是师者之师,是全体教师的领跑人,理应具备更强烈的责任感受,更博大的胸怀,更前瞻的眼光,更丰富的经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校长终其一生“好学力行”,不断修炼进取,真正以校为家,以生为子,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以教育工作为事业,才会在“本色”和“特色”之上下足功夫,做透文章,来实践和完成“质量为魂,卓尔不群”的事业追求和立校理想。

最后,从实现这四句话的条件上来分析,我认为要注意四个“第一”,即:第一保障是健康,这个健康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身体的和心理的两种健康,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每一位校长对师生,包括对自身的健康都要加强关注,加大关心;第一基础是强基固本,抓好“双基”,完成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最根本的前提,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课、每一站都不掉队,都不负债,才能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第一要务是实现全区名校众多、名师众多、名校长众多的目标,强师兴教是全区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坚持打造“三名”工程就是这个目的;第一前提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养成也是一项基础工程,打好这个基础不但会使“接力”中的下一个接棒者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终身受益。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这四个“第一”是各个学校求真务实抓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和保障线,是每个校长必须放在心下,抓在手上的紧要事。

10页,当前第1012345678910
再来一篇
上一篇:新学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讲话稿范文 下一篇:领导在项目建设会发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