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河南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河南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国的名山圣水----云台山。
云台山属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因山势险峻,主峰孤密秀矗,形似一口巨锅,兀覆在群峰之上,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得名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30公里的修武县境 内。北邻山西省,东接辉县市,西与方山对峙,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孤原。这里有大小名峰三十六座,峰峦叠翠,雄奇险秀。主峰茱萸峰有一片茂密森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堪称”园中园”。景区规划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分为三大体系:一、峰岳景区:茱萸峰、三秀峰、叠彩洞、浓秀谷;二、沟谷景区:温盘峪、子房湖、小寨沟、老潭沟、武周寨;三、宗教景区:真庆宫、万善寺、玄帝观、百家岩。这里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汉献帝刘协、魏晋”竹林七贤”、唐朝孙思邈、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大将尉迟敬等均在此留下了历史遗迹。
云台山山险水秀,气候凉爽宜人。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密,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400多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全内外的四大怀约,以及茱萸、当归等200多种。唐朝孙思邈曾在些采药练丹,至今这一带山区还流传着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在云台山景区售票处,有一村庄名”岸上”,背靠一天然屏障,山势突兀,拓面而起,此山名为”翠屏峰”,峰顶有”阎王鼻”。你看那阎王仰脸向天,自鼻以上是黑的,鼻以下的部分是白的,当地人说此阎王黑白分明,辨是非,昼断阳,夜审阴,是当地的主宰,权力至高无上。
在阎王鼻山脚下,有一佛教庙祠,即万善寺。跨过山门,为弥勒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这尊像是泰国捐赠的金佛。你看那佛像胸间的“”(音万),意为太阳光芒四射或燃烧的火,后来作为佛教吉祥的标记,以表示吉祥。寺院的后门,有一小溪自高处流入清池,是优质的矿泉水,泉旁小庙,是财神爷,他虽不能名列佛寺,但来烧香的人,却也不忘烧柱香,以求财旺。
沿公路而上,过了迎宾洞,左边的山谷相裂成隙。这便是温盘峪景区。峪深80余米,最宽处不过丈余,峪上群山环抱,致使这又窄又深的峪内空气不能与外界的空气很好地交流,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这里冬暧夏凉,温度适中,仿佛处在恒久的温暖中,故名温盘峪。这谷南端的瀑布名为“白龙瀑“,传说白龙在此居住。
走过山壁间开凿的隧洞,我们进入温盘峪景区。首先直入眼帘的是“一线天“。人行其间山体相合只留下一线天地,甚是奇妙。
景区内秀幽雄险,集泉、瀑、溪、潭于一谷,素来享有“盆景峡谷“的美誉。峡谷南北长约1公里,宽3-10余米,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一巨大盆景,又好象名山大川浓缩后的精华,园林专家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景区内有逍遥石、相吻石、灵龟戏水、双狮吸水、龟背石等景观。
峪内有九龙潭,相传为古时九龙栖息之地,分别为白龙潭、子龙潭、眠龙潭、青龙、黄龙、卧龙、黑龙、首龙等,因峪内司温,潭水常年气温在10度左右,夏季水凉不宜游泳,但却是冬泳的好云处。行至黑龙潭,一持瀑布从山壁间喷薄而出,如堆雪飘杨,十分壮观。动态的水流入静态的水中,十分美丽。
在汉朝初建国后,张良在帮助刘邦建立汉业之后,功高震主,惟恐遭到刘的毒害,再三恳求,告老还乡而去。张良回到家乡之后,仍然坐卧不安,觉得还不太保险,便偷偷地微服出午,隐居到了去台山。因张良字子房,故此处的村庄叫:子房村“,源叫“子房湖”。现在的景区是在原有湖泊上加高修建的,湖面300余亩,长约8华里,最宽处300米,水深呈阶梯状分布,北浅南深,深处约地100米,水容量为1亿立方,是一中型水库。
沿湖而行,可见对面山峦中有“达摩峰”。相传印度僧人达摩 来中国传 教,到达少林寺,面壁20xx年仍常有杂念涌入心头,于是走出寺庙,要找一处绝妙的静处修行。后来就来到去台山,在子房湖西畔山峦上静坐。此处人迹罕至,达摩 高居山巅,终山岚流云为伴,山灵一片净化像山样入定下来,不久即化仙而去,此处则留下了“达摩 峰”和与之遥遥相对的“佛龛峰“。
在子房湖西畔,可见一沟名”黄楝沟“,里面景色宜人,最奇处是沟朝天伸展而出的几个山峰,相连成佛掌,故名“佛掌峰”。佛掌峰上有“天堂”,是一独家独户的自然小村庄。古时,苛捐杂税 沉重,有人躲在佛掌峰 上,开垦良田,遍栽果树,在上边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躲过了官府的索取,无忧无虑,快乐似神仙,故给自己的家园名之“天堂”。
再往前走,即见子房湖尽处,有两个小村庄绕子房湖东西而扎,这即是子房村,是张良的后世子孙繁衍而成的。在隋末唐初,刘武周和李世民先后在此屯粮食、兵器,故后人称之为“东仓”“西仓”。
老潭沟景区的特点为山雄水秀,峰高瀑急,沿水路溯水而上。山势高峻挺拔,水流急湍深邃。
河南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
1迎宾门
各位朋友,欢迎您来到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仿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按1:1的比例原样建造而成的,完美再现出宋代开封繁华如梦的盛景。清明上河园在1992年7月开始动工,1998年10月28日正式对游客开放。全园占地面积600亩,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宋建筑群。
国家旅游总局给清明上河园的价值定位是:“步入画卷,梦回千年”。每天上午九点,清明上河园都要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园仪式,蔚为大观,不可错过。
清明上河园的开园仪式隆重热烈,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大家请看,首先出场的是马队。骑手们个个身着宋式短装,手擎彩旗,在一片冲天锣鼓声中呼啸而来,分列场地两旁;紧接着奔腾而出的是欢迎盘鼓,盘鼓手也是宋装打扮。大鼓悬在腰畔,动作整齐划一,鼓声震天,鼓点欢快;最后出场的是在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簇拥下上场的一代名臣包拯包青天。只见他铁面黝黑,双目有神,大步向您走来,欢迎您到清明上河园游览。接着,马队骑手们手中旌旗挥舞,盘鼓手中大鼓齐鸣,游客们在“包青天”的带领下,共同走进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游览的序幕拉开了。
2张择端雕像
现在请走进迎宾门,您看到的那座大型人物雕像,就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张择端,字正道,号文友,山东诸城人,宋代著名的宫廷画家。年青时游学于京师,擅长画舟、船、车马、集市、桥梁等景物,风格自成一家。他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北宋东京开封为背景的长卷风俗画。整个雕像高6米、重达30吨。您看,这位艺术大师手捧画卷,凝视远方,炯炯的目光仿佛是看透了820xx年来的风云变幻、世事沧桑,又像是在祝福咱们古老开封的再次辉煌。雕像正后方的白色花岗岩浮雕,高3米、宽16米,描绘的正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传奇画面。从车夫、搬运夫、船工到市井商人、公子哥儿,太平盛世中的各色人物都刻画地栩栩如生。下面我们转到浮雕的背面进行参观。《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灭亡流出皇宫后经无数人之手收藏。其中有13位收藏者为《清明上河图》做了14阙跋文,来表示对《清明上河图》的喜爱。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阙“通衢车马正喧阗,只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生物正堪传”是金代诗人张公药所写,我国已故相声大师马季所题。当您走进清明上河园,就仿佛来到画里一样,重新回到了千年前的北宋古都。园内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希望能使您领略到宋代文化独特的魅力,为您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3清明上河图石雕
眼前的这幅石雕,是园方斥巨资聘请能工巧匠按照6倍于原图的比例打造的石雕《清明
上河图》。全长33.32米,高2.23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图》石雕。与原图一样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同时石雕也为我们的参观欣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幅图描绘的是东京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年繁荣盛世的见证,突出反映了当时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城郊农村的景象。广漠的田野,河渠纵横。岸边老树杈新芽未吐。薄雾轻笼,略显寒意,正是早春天气。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为什么说反映的是清明时节呢?大家请看柳林边有一支队伍,最先的三个人前呼后喊正在追赶着一匹奔马。其后有一顶轿子,轿上插满柳条。因为宋代有一种说法是“扫墓归来不插柳,大鬼小鬼跟着走”,可见图中展现的是扫墓归来的景象。又因是在早春时节,而春季只有在清明节才有上坟扫墓祭拜先祖的习俗。
往下看就是全画的中心----虹桥了。这是一座木结构的桥梁,桥面宽敞,桥身弧形,直接连接两岸,中间没有桥墩、桥柱,远远望去宛如彩虹。桥面设有护柱,以保护行人安全,两端立四根风信竿,为航行者指示风向。这样一座桥梁,无论从力学结构,还是外观和使用都十分完美。即使置之于今天众多的现代化桥梁之中,也毫不逊色。飞桥没有桥柱,不直接受激流冲击,所以坚固耐用,五十年都不坏。但是由于是木质材料,却经不住水浸虫蚀,如果不经常保养维修是不能保存永远的。此处也是全幅图中人物画得最密集、最热闹,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再往前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城门楼。其本身的作用是图中城里与城外的分割线。城门楼是《清明上河图》上一座最大的建筑物,它与虹桥不同,桥连接两岸交通,人物在桥面上活动,在视觉上它不会把画面割裂,而城楼是庞然大物很容易把人物活动分裂开来。画家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在构思上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为了使观赏者的眼睛不游离出画面外,还特别安排了一支骆驼队伍正在走出城门,其首驼已探出了多半个身子快要出城,而尾驼仍留在城内。这种手法就像写意画一样。
图画到“赵太丞家”就戛然而止,这也正是张择端的高明之处。图中展现的城乡结合处都已经非常繁华热闹了,那么城内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就要靠您自己去想象了。 参观完后,请您向左走大约五十米,就可以到达东京码头。
4东京码头
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东京码头。在《清明上河图》中,这里是一片舟船云集、水运繁忙的景象。码头下面就是被人们称为东京“生命之河”的古汴河。
汴河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古运河之一,它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60年,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魏惠王为了称霸中原,在这里开挖了鸿沟,从现在的河南荥阳引入黄河水,向东经过开封,再到淮阳进入颍水,中原地区从此形成了以鸿沟为主体的水上交通网络,运输状况大大改善。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就曾划鸿沟为界。到了现在,中国象棋里的分界线用的也是这条鸿沟。隋朝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重新疏通了鸿沟;改名为通济渠,上起黄河洛阳、下至淮河泗水,直通长江,成为南北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当时名叫汴州的开封因为位于运河的中心而逐渐兴盛起来。唐代改称汴河,安史之乱以后,长安、洛阳遭到严重破坏,开封的地位更加突出。可以说,正是靠着这种有利的地势开封才取代长安和洛阳,成为闻名于世的七朝古都。
5临水大殿
临水大殿由宣和殿、宣德殿连理而成,两殿造型巍峨庄重,偎依而立,如同一对在水边私语的爱侣。两座大殿在宋代是男宾、女眷的两个大包厢,与水心榭联结起来,就是一个功
能考究的皇家歌剧院。从这里俯瞰全园,景色层次分明,尤其是池中诸景,尽收眼底,便于观赏水上演出的各种游艺节目
6宣德殿和宣和殿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雄伟壮观宣德殿和宣和殿,两殿造型一致,融为一体,远观似城楼,近看如皇宫。中国建筑都讲究中轴线布局,像这两殿并肩而立的格局很少能够见到。宋代皇帝经常在园内接见外国使臣,这样一是显得亲切和蔼,不必过于拘泥于宫廷的礼节,二是显得皇帝宽容大度。如果赶上与民同乐,还可以向来使展示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象。现在两殿内分别演出皇家皮影戏和编钟乐舞,精彩绝伦,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上殿欣赏并稍作休息。 7古汴河
您眼前看到的汴河,是我们根据《清明上河图》重建的,全长3800米。如果您有时间和兴致,可以走下码头,坐一坐仿古的大宋游船,到园中一游。北国水城那“半园碧波满目情”的独特韵味,一定会令您留恋忘返。
接下来请继续向前走约50米,然后右转到主题广场参观。
8宋都广场
清明上河园中一共有8个功能区、4个文化广场、4个文化展示厅,现在您所在的这个广场,是主题广场。因为《清明上河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汴河两岸的漕运景象。为了增加清明上河园的历史感,我们在广场中央专门修造了一艘仿宋代货船。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地区己经转移到了长江以南,每年要通过运河从南方运输数百万粮食和大批布帛等物资到开封,以供应皇室、官员和驻军,因此需要修建大批运输用船,官办造船和民间造船业都相当发达。宋代造船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建造大型船舶的能力提高了,据记载,当时已经制造出载钱二十万贯、米一万二千石的大船,号称万石船。古时候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二十斤;您可计算一下,这样的船能载多少重量.并且,宋代货船种类很多,制造工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您看,人工建造的喷泉从船下缓缓涌出,使船产生在水中行驶的动态感觉。这喻示了我们开封清明上河园为了弘扬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将乘风破浪,不断前进。在此,我们也祝愿您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帆风顺。
广场上的白鸽是和平的使者,您可以去喂喂它们。它们可能会飞到您肩上以表示欢迎,请不要害怕。您可以拍照留念,作为到清明上河园一游的美好纪念。
9虹桥
您眼前这座横跨于汴河之上、形似彩虹的桥就是被称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的虹桥,也就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主体画面。
虹桥采用叠梁木拱无柱结构,这种样式最早出现在山东青州,当时是木制结构,现在我们用钢筋混凝土加以重建。它横跨25米,高5米,宽9.8米。由于没有桥墩,更加便于行船,所以北宋时东京仅汴河上就3座这种样式的桥梁,极大地方便了京城的交通。您看,桥的两端各有两根9米高的柱子,每根顶端部有一个能自由转动的圆盘,盘里站着一只远望的
白鹤。白鹤的羽毛有 5两重和 8两重之分,只要风一吹就能随着圆盘转动,人们可以根据柱子上的十字型交仪木来辨别方向。这就是古代的“风向标”。
当您站在虹桥上,3800米汴河的风光尽收眼底。北宋时汴河横穿整个城市,给开封带来了空前繁荣,被称为“大宋建国之本”。因为水上运输的方便快捷,商人多在河边买卖交易,尤其桥的两端更是商铺林立,当时的人称之为“河市”,人们到河边进行贸易也称为“上河”。
10双亭桥
北宋东京,诸河汇集,交通便利,古有美誉:“天下之枢”。时城内城外,桥梁林立,砖、石、木、平、拱、吊,形式多样,建筑技巧。水中行舟,桥上车马,人来人往,如诗如画。现取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亭桥之意,仿南宋墨客夏圭《溪山清远图》桥亭之形。想今日游人往来之便,筑建此桥。中流设吊桥一座,供大小船只通行上下,左右盖瓦亭两间,为南北客人遮阳避雨,故曰“双亭桥”。桥体平直没有高低起伏,走过时不费力,也方便了行动不便的残疾游客朋友。
11鸳鸯桥
前面我们介绍过,汴河被称为古开封的生命河,城内有着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网,有河必有桥,因此修建了各式各样的桥梁,宋代成为我国古代桥梁发展的全盛时期,据统计当时开封就有桥30余座。砖石结构的、木制结构的、平桥、拱桥、吊桥,建筑技巧令人目不暇接,就像您己经走过的虹桥和现在所看到的鸳鸯桥。
鸳鸯桥中间部分特别高,是为了方便船只通过。而在桥的两边都建有台阶和通向临近河面的平台,您可以走下平台,体会一下“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诗意感受。因为桥的左右两边不对称,所以这座桥又叫“鸳鸯戏水桥”。
鸳鸯是一种水禽,相传雌雄成双,一生一世都不分离。早在《诗经�6�1小雅》中就有描写鸳鸯双飞的诗篇,后来便用它们来比喻夫妻,唐代诗人卢照陵就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美妙诗句,千古传颂。当您走上鸳鸯桥,是否有相同的感受呢?在这里,我们祝愿天下有情人能终成眷属。
走下鸳鸯桥,您的右前方是秀野园。这是我们为满足游客朋友休闲娱乐的要求而特意开发的。
12秀野园
《清明上河图》除了描绘东京繁华的城市以外,还表现了远郊的田园风光。秀野园中稻菽飘香,鸡犬相闻,农家风味十足。在瓜棚柳巷之下烧烤、野餐另有一番自然情趣。 13勾栏瓦肆
亲爱的游客,前边那座看似简陋的草棚就是北宋时特殊的民间艺术舞台——“勾栏瓦肆”。
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北宋城市制度的概况。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北宋的城市制度也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居民生活就变得
丰富多彩尤其打破了唐代“坊”与“市”的界线,也就是居住区与商业区相分离的制度,坊市合一,相互渗透。人们在居住区就可以进行贸易,不需要再像《木兰辞》中所写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那样东奔西跑了。在这种大环境下,勾栏瓦肆就应运而生了。据史书记载,当时流行的评书、相声、杂技、口技、相扑、傀儡戏、皮影戏、般杂剧、弄虫蚁等民间艺术就在这里表演,所以通俗地说,它就是普通市民的娱乐场所,也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歌舞剧院的前身。
14鸿福寺
咱们直走就来到了鸿福寺。北宋时佛教盛行,仅东京开封就有佛寺913座。当时的佛寺分成两种,一种是由皇帝赐匾额的合法佛寺,另一种是没有匾额的非法寺庙。在《清明上河图》中,这里只画了一间山门,一个和尚披着佛衣站在门口,并没有标明寺院的名称。我们建园时,考虑到北宋东京开封香火最盛的是东鸿福寺和西鸿福寺,于是就把西鸿福寺建造在这里。鸿福寺在当时不仅是烧香拜佛的佛寺,也是春天踏青的休闲胜地。元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第六卷就提到,当时的人们在元宵过后,春天来临之时一定会到鸿福寺等地踏春游玩。
您进寺后,在您右边的东殿是武圣殿,里面供奉着武圣关公;在左侧的西殿是百子堂,供奉着送子观音,正面大殿为观音殿,殿内供奉的佛像是特别请开封大相国寺的高僧开光的,以保佑天下众生。
15上善门
穿过平桥,您眼前的这座巍峨城门,就是上善门。它是《清明上河图》中浓墨重彩描绘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复原的城门高21.6米,面积1553平方米,门洞就高达8米。城楼上,金碧辉煌的彩绘更显示出它的辉煌与壮观,人们称赞它“勾梁画栋,气宇不凡”。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连建筑也要分三六九等。从上善门的宏伟气势,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之后开始了京城的防务建设。第一步就修建了方圆50里、165步长的城墙,城墙上像上善门这样的城门就有17座之多。在《清明上河图》中,上善门起了分界的作用,恰好把城内的繁华建筑与城外沿河街市一隔为二。
过了城门,我们才算是真正进了城。城门上那些钉也大有讲究,横7竖9,一共63颗,说明这里还不算是最高级的。如果是皇宫大院,那横竖都得是9颗了,一共81颗。因为九是个位数的最大值,古代人把九九八十一看作是阳数之首,所以含有“至尊”的意思,也象征了封建王权的至高无上。更有意思的是,在《清明上河图》的原作中,上善门的前面两个字被作者隐藏了起来,只是点了两个点。不过据史料考证,《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东京开封东南部的景象。当时,开封东南有一个下水门;也称东水门,它的北边是通津门,南边就是上善门。东水门的水是从中间穿过城门洞流进城内去的,而《清明上河图》中的河水却是从城门的正前方流过的,由此推断,这座城门应该是上善门。这一论断是否合理,还值得深思。游客朋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加入到讨论的队伍中来,我们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16清明上河园全景
爬上城楼,到全园的最高点去看一看。在那里,您能俯看到景区的全貌。从城楼向西看,
丰富多彩尤其打破了唐代“坊”与“市”的界线,也就是居住区与商业区相分离的制度,坊市合一,相互渗透。人们在居住区就可以进行贸易,不需要再像《木兰辞》中所写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那样东奔西跑了。在这种大环境下,勾栏瓦肆就应运而生了。据史书记载,当时流行的评书、相声、杂技、口技、相扑、傀儡戏、皮影戏、般杂剧、弄虫蚁等民间艺术就在这里表演,所以通俗地说,它就是普通市民的娱乐场所,也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歌舞剧院的前身。
14鸿福寺
咱们直走就来到了鸿福寺。北宋时佛教盛行,仅东京开封就有佛寺913座。当时的佛寺分成两种,一种是由皇帝赐匾额的合法佛寺,另一种是没有匾额的非法寺庙。在《清明上河图》中,这里只画了一间山门,一个和尚披着佛衣站在门口,并没有标明寺院的名称。我们建园时,考虑到北宋东京开封香火最盛的是东鸿福寺和西鸿福寺,于是就把西鸿福寺建造在这里。鸿福寺在当时不仅是烧香拜佛的佛寺,也是春天踏青的休闲胜地。元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第六卷就提到,当时的人们在元宵过后,春天来临之时一定会到鸿福寺等地踏春游玩。
您进寺后,在您右边的东殿是武圣殿,里面供奉着武圣关公;在左侧的西殿是百子堂,供奉着送子观音,正面大殿为观音殿,殿内供奉的佛像是特别请开封大相国寺的高僧开光的,以保佑天下众生。
15上善门
穿过平桥,您眼前的这座巍峨城门,就是上善门。它是《清明上河图》中浓墨重彩描绘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复原的城门高21.6米,面积1553平方米,门洞就高达8米。城楼上,金碧辉煌的彩绘更显示出它的辉煌与壮观,人们称赞它“勾梁画栋,气宇不凡”。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连建筑也要分三六九等。从上善门的宏伟气势,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之后开始了京城的防务建设。第一步就修建了方圆50里、165步长的城墙,城墙上像上善门这样的城门就有17座之多。在《清明上河图》中,上善门起了分界的作用,恰好把城内的繁华建筑与城外沿河街市一隔为二。
过了城门,我们才算是真正进了城。城门上那些钉也大有讲究,横7竖9,一共63颗,说明这里还不算是最高级的。如果是皇宫大院,那横竖都得是9颗了,一共81颗。因为九是个位数的最大值,古代人把九九八十一看作是阳数之首,所以含有“至尊”的意思,也象征了封建王权的至高无上。更有意思的是,在《清明上河图》的原作中,上善门的前面两个字被作者隐藏了起来,只是点了两个点。不过据史料考证,《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东京开封东南部的景象。当时,开封东南有一个下水门;也称东水门,它的北边是通津门,南边就是上善门。东水门的水是从中间穿过城门洞流进城内去的,而《清明上河图》中的河水却是从城门的正前方流过的,由此推断,这座城门应该是上善门。这一论断是否合理,还值得深思。游客朋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加入到讨论的队伍中来,我们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16清明上河园全景
爬上城楼,到全园的最高点去看一看。在那里,您能俯看到景区的全貌。从城楼向西看,
就是我们下面将带您游览的城内景点。
17孙羊正店
游客朋友,过了上善门之后,请您先向右看。那座生意兴隆、绣旗高飘的酒店叫做“孙羊正店”,它是《清明上河图》中又一处点睛之笔。刚才我们己经向您介绍过十千脚店,“正店”和“脚店”的不同就在于正店能自己酿酒,而脚店不能酿酒,它卖的酒都是从正店里批发而来的。所以正店通常是指那些资金雄厚的大型酒店。据记载,孙羊正店称得上是北宋时东京开封72家正店中的佼佼者。
请您仔细看一下酒店门楼前的装饰,那称之为“欢门彩楼”,它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霓虹灯。门前4个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灯笼,叫做“栀子灯”,因为它非常醒目而且容易辨认,成为酒店的标志。门口的栏杆叫“拒马叉子”,本来是专门在迎接皇帝圣驾时,为了防止牲畜撞到墙上而设置的,后来演变成了一种习俗性的装饰品。在店前的广场上,还有惊险异常的喷火表演。“孙羊正店”里餐饮设施齐全,集中了北宋时期的饮食精华,有宋代小吃、宫廷御宴等,您大可以一饱口福了。
18王员外家
孙羊正店对面的那座宅院,门口牌子上写着“久住王员外家”,员外是古时候退休官员的通称。北宋时开封的流动人口很多,客店多得数不胜数,一些当官的人也争相经营。您眼前的这座客店,就是一位姓王的员外所开的,而“久住”两字实际上是一句广告,用来吸引客人。您可别小看了这座客店,它在我们清明上河园却是北宋民间文化的载体。王员外有个女儿,年方16,生得国色天香,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这位小姐的性格倔强,不相信所谓的媒妁之言,一定要自己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于是就搭起了彩楼,要抛绣球招亲。如果有哪位小伙子有幸被彩球打中,就可以上楼去,和王小姐“拜堂成亲”了。
只是您千万不要当真啊!“久住王员外家”是《清明上河图》中一个细节。而王小姐招亲是我们特地为游客朋友编的一个节目,为的是让您可以亲身体会到古代招亲的风俗,增加您游玩时的喜庆气氛,希望您玩得开心。
参加完王员外家的喜宴,请出门向前继续游览。
19九龙桥
九龙桥为清明上河园主要建筑主景之一,是清明上河园最高最长的桥,因跨度太大所以采用联拱结构修建。它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艺术精品。桥旁的大银杏已近千年,是宋代遗物。它用浓密绿荫笼罩着九龙桥,桥上山风阵阵,桥下流水潺潺,松涛盈耳,鸟语花香,把游人的疲劳消除得一干二净。
20拂云阁
拂云阁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为明四暗三结构,三层红楼迤逦而上,四檐金瓦熠熠生光,耸立于连天碧波之间,一见之下顿起登临之意。清明上河园这座阁,取名"拂云",有两层含义:一是触摸,表示阁高入云端,轻拂白云;二是清洁,吹拂去历史的烟云,还宝图一个真
迹。也许,当初张择端大师的《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也叫《西湖争标图》)被列为神品后,就曾藏在这高阁之中。
21蹴鞠场
眼前您看到的就是清明上河园中的蹴鞠场了,让我们暂时忘掉世界杯的遗憾,领略古代足球的神奇。小小皮球一旦飞起,仿佛注入了踢球者的灵魂,附着在头、肩、背、胸、腿、脚上,与踢球者做最亲密的拉丁舞。技艺华丽若此,踢到天荒地老又有何难?老马、贝利携手至此,也要为蹴鞠大声喝彩。
22四方院
这座小院,面积不大,庭院不深,殿宇不巍,然而却是个重要所在。从名字就看得出来,“四方”显然不是仅仅指面积形状,而是指“君临四方”的显赫地位和帝王气度。皇家园林内,巍峨大殿旁,独辟这座园中之院,宫外之殿,当然首先考虑的是皇帝与娘娘的园中小憩。四方院的第二个功能是:使臣们礼节预演和等候召见的所在。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皇帝如果不想上朝,还可以假托疗养在这儿接见朝廷主要官员,临时办公,实施遥控。如今在这里你可以亲身参与大宋科举考场的场面。着古装、入号舍、答考题,品位考试之苦涩艰辛、享受中榜之欢欣鼓舞。
23丹台宫
丹台宫的前身为少府监,相当于皇家科学院。歇山、悬山厅堂,曲折迂回游廊,点缀以小桥,水池,奇石,花木,是一所严谨雅致的园中之园。园内分隔为几个大小、形状不一的庭院组合,分别为造纸馆,织锦院,司南坊,大宋官窑,火药馆等。两宋科技水平发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成熟的,参观过丹台宫,相信你一定会为我国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
河南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三)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xx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 “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 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 ”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 “五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颜色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大佛胸口 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由太监黄锦所铸,重二千五百斤。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这就是“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也称“夜半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为大法鼓。这里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
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 ,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 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大此译出的。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以及前面已介绍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
整个台上,以毗卢阁为中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为影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惟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汇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得最紧密。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对于中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现在我们来到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 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
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 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河南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四)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七朝古都开封参观旅游,我是阳光假日旅行社的导游员小陈。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安全大使,也姓陈,大家可以亲切的称呼他老陈。那接下来大家在开封的旅行就由我们大小二陈为大家服务了,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做好。您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我们预祝大家游得尽兴,玩得开心。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古都开封;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北。古称大梁、汴京。春秋郑庄公派人在此筑“仓城”,定名启封。汉代为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这就是开封得名的由来。战国时期魏国、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金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有“七朝都会”之称。明、清称开封府。现为地级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河南省的粮、棉生产基地。手工业发达,尤以汴绣和汴绸著名。旅游资源丰富,古刹名寺、文物古迹遍布境内。风味小吃,品种繁多,是豫菜的正宗发源地。
在开封市风光秀丽的包公东胡北岸,有一片红墙碧瓦的宋式建筑群,它气势恢弘,巍峨壮观,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当年包龙图治理京师的地方------北宋开封府.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历代的官府中以北宋开封府规模最为宏大,是北宋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显赫.开封府作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过160余年的辉煌,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当皇帝之前都曾在这里当过府尹,并且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在此任职,不仅树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也形成了以”廉政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开封府也以此深得民心,名垂青史.成为四海文明的中国古代官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为原形重新修建的主题文化景区,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遥相呼应,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
在建筑形式上开封府依照李诫的《营造法式》修建,布局归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它以府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迎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楼宇.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分九个展区:1.以鸣冤鼓.戒石铭.大堂为主题的府衙文化区;2.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为主题的包拯传说文化区;3.以太极八卦台.三清殿为主题的道教文化区;4.以典狱房.牢房为主题的刑狱文化区;5.以桂籍堂.拱奎楼为主题的教育科举文化区;6.以英武楼,.校场为主题的游艺文化区;7.以清心楼历任府尹事迹为主题的府尹人文文化区;8.以宋太宗.宋真宗为主题的潜龙宫帝王文化区;9.以范公阁.曲桥.明净湖.弦月山为主题的休闲文化区.
好了,朋友们,开封府就要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上随身物品,准备随我下车。
【景区讲解】
在开封府府门广场前有一方照壁,南面是”开封府”三个大字,北面是一只似鹿非鹿.似羊非羊的怪兽,目光炯炯,拭目以待,名叫獬豸(xie zhi ),这是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辨别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在这里刻上獬豸图案,是为了警示官员要秉公执法,依法行政.假若徇私枉法,这个獬豸就会把他抵到十八层地狱.
开封府的城门楼充分显示出宋代开封府作为天下首府的非凡气派,从这里看开封府衙,巍峨壮观.您除了能看到报时鼓,报时钟,日晷,高表,漏壶等我国古代计时计日的设施,每天上午九时还能在府门城楼上欣赏庄重而严肃的开衙仪式,别有一番风景.
登上城门楼,我们脚下的文城墙是开封府的一奇.说它奇主要是一般的城墙都是马道和防卫设施,而这里的城墙却是文绉绉的,既无马道,也无防卫设施,为什么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做开封府府尹时,为掩盖他想当皇帝的念头,故意不在城墙上设置防卫.所以城墙也就有了天下独一无二的名字-----文城墙,至于赵光义后来当上皇帝那就是后话了.
进入开封府大门,可以看到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碑亭,分别立有和.东边的是开封府的镇府之宝,碑上记载着从公元960年至1120xx年这145年间183任知府的名字.官职.上离任等情况,其中就包括包拯.找来找去怎么不见包拯的名字呢?瞧!在这儿呢!原来在碑正中偏右的位置有处浅浅的凹痕,上面的自己已经磨光,隐约能看到包拯两字的笔画,几百年来,老百姓每到碑前都要用手指触摸他的名字,天长日久便留下了这道深深的指痕,开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如果你不是贪官,用手指触摸包拯的名字手指就不会发黑;如果你是一个贪官触摸后的结果就不用说了,你自己也知道包公名不在碑而在有口皆碑,历史将永远铭记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
竖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是”戒石铭”铭石南面镌刻”公生明”三个大字,意在提醒官员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北面刻的是”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在告戒官员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戒石铭作为官签 竖立在府衙之内,始于北宋,也是我国政治制度史的首例.
经过戒石铭,便是开封府的正厅,又称大堂,厅事.是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举行重大活动,审理要案的地方.大堂庄严肃穆,”清政廉明”的匾额昭然天下,”肃静””回避”虎头牌列在公案两侧.特别是大堂前摆放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让人望而生畏.相传龙头铡是用于处死犯法的黄亲国戚,虎头铡用于处死违法的贪官污吏,狗头铡是用于处死违法的刁民恶棍的.
梅花堂坐落在一个梅花飘香的四合小院之中.包拯每天处理完诉讼案件后,就下令打开府衙后门,允许百姓直入府内诉说冤情,这样一来,老百姓告状从后门要比从府门进入大堂要方便的多,因为当时开的是后门,所以人们都称包公”倒坐南衙”,堂内有一组蜡像,真实再现了当时包拯倒坐南衙.听民诉讼.为民伸冤的场景.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潜龙宫,是宋仁宗为纪念他的父亲宋真宗曾任开封府尹而建造的.潜龙宫前身为射堂,是太宗为真宗修建的习箭之地.后来,仁宗将真宗任开封府尹时办公居住的廨舍修成了潜龙宫.府衙内设宫,开封府是全国唯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天庆观。也许有人会问,一个衙门内怎么会有道观呢?这也是开封府的一奇。大家知道,北宋几位皇帝都崇信道教。宋真宗当政时曾下令全国所有的州县都要建立天庆观。当时开封府兼管全国的佛、道教事宜,既然是“圣上有旨”,当然更得率先垂范。但因京城人口稠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在开封府内辟出一块地方建起了这座道观,既把它作为本府崇奉道教的圣地,又把它作为开封府管理全国佛、道两教事务的管理机构和官员办公场所,其功能,地位大概与今天的全国佛教协会、道教协会相仿。
在开封府游览,不仅能看到宏伟的宋式建筑,大批珍贵史料以及有关轶事的陈展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府门前的《开衙仪式》是迎宾节目。通过开衙来表示开封府的威严肃穆,表演以皇帝下旨的形式赞扬包公的丰功伟绩,而包公的出场亮相则将该表演推向了高潮。 演武场迎宾是精心为游客准备的又一演出节目,每日上午和下午在演武场表演:“破阵金鼓”“豪迈奔放,声震中天”“兵器演练”“龙腾虎跃,刀光剑影”“变脸喷火”精彩绝伦,令人目不暇接,“旗阵演练”变幻莫测,暗藏玄机,宫廷舞蹈“踏歌”更始莺歌燕舞,飘逸潇洒……整个演出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展现了大宋王朝鼎盛时期“万国咸通,八荒争凑”的繁荣昌盛景象,在演出场地还为游客安排了同包大人合影的机会。
朋友们。开封府的讲解就到这里,给大家30分钟时间自由游览和摄影留念。11:40我们将在大门口集合。谢谢!
河南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五)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到安阳参观游览,这里是千年帝都,是甲骨文的故乡,《易经》的发祥地,是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岳母刺字都曾发生在这里。今天,这片美丽的土地伸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到来。首先感谢大家对安阳中旅的信任,其次我也很荣幸能够陪的大家一同出游,我叫,大家叫我小*就可以拉,这边开车的是*师傅,今天由我们为大家服务,如果各问位有什么要求呢就尽管吩咐,我们会尽量满足大家,在此呢,小*就先祝愿大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希望安阳之旅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伴随着阳光的升起,我们的按捺以内感一日游也开始了,多少年来,安阳以其独有的风韵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安阳视察,并对古都的的发展给予厚望!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汇处,辖五县市四区,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是豫北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早在3320xx年前,商王盘庚迁都“小屯”一带,这里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着稳定疆域,长期定居的国都。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写诗称赞:“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其后,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曾在此建都,时达380年。
安阳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苑,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的青铜器“司母戊”大鼎都出土与此。还有岳飞庙,天宁寺塔,修定寺塔,小南海石窟等历史古迹,有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国际跳伞滑翔基地——林滤山,海鸥于太行大峡谷,五龙洞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高跷、旱船、龙灯等民间绝技,道口烧鸡、老庙牛肉等风味小吃,还有红旗渠香烟等知名品牌!
安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而且是河南的重工业基地,相信勤劳的安阳人民在、带领下,一定能把安阳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灿烂辉煌!·
那么在安阳丰富的文化 瑰宝中,殷墟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殷墟位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商代文化遗址,距今已有3320xx年的历史,自公元前1320xx年盘庚迁都于殷,在长达255年间,这里一直是商代晚期的政治、科技、文化中心,商灭之后,这里沦为废墟,称“殷墟”。
这片充满神秘色彩、思古幽情的土地,让一个古老的朝代从传说中走出,也把我们带进了对古代文明的无限遐想之中,然而数千年的繁华早已烟消云灭,曾有学者叹道:“不看殷墟是个遗憾,看了殷墟更觉遗憾!而殷墟博物苑的兴建结束了这历史的遗憾,气势恢弘的商朝宫殿和陵墓,制作精美、纹饰细腻青铜器,造字成熟的甲骨文等历史遗存,构成了殷诩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为世界、为 东方、为中国,增添了一道绚丽的景观!
好了,各位朋友,请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跟随小*一起来亲近殷墟,感受殷墟把!
景区: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宝库中,有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那结束了仓颉造字的是神话,也使一个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按捺以内感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威力纪念这中华第一都,勤劳的安阳人民在此建造了博物苑,取名“殷墟博物苑”,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各位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苑门,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而建,堪称华夏“门”的鼻祖,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今天汉字的鼻祖~
说起甲骨文,千谢万谢王懿荣先生,相传在我们脚下还是农田的时候,周围的村民就经常在地里挖出一些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是社么?后来因村里的剃头匠李成技术不佳,总是把客人的头发刮破,又没钱买药,便把这些骨片磨成碎末涂在伤口上,谁知血竟真的止住拉,才知道这是中药中的一味,称为“龙骨”,开始大量卖到药店,可大多数药店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村民就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遗憾,不知多少病人都把甲骨文喝肚子里了呢!幸好还是有些骨片被卖到京津地区被王懿荣发现,并被确定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一个展柜,是著名的H127甲骨片堆积坑模型,1936年出土,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共有17096片。在商代,甲骨文是皇室贵族在进行占卜活动后,将有关占卜内容写在有关占卜的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商王从事占卜活动十分频繁,几乎无事不占,无事不卜,商王占卜一般是由专人来进行的,他们先在已选好的龟甲或牛肩胛骨的背面凿一些排列整齐的小圆孔,圆孔的旁边再凿一条长槽,然后把燃烧的木炭放到里面浊烧,骨头受热后,正面就会随着“卜”的一声出现裂纹,商王局势根据这些裂痕来判断事情的吉凶。那么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祸福,判断吉凶的一些记事,因此呢,我们也称这些文字为甲骨卜辞,内容涉及星象-历法-农业-军事等各方面内容,这个甲骨坑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骨文碑林,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形状的甲骨文碑刻,共30通。
您看这块碑,原甲骨片有甲骨之王的美称,文字达125个,是一块完整的龟板,听说当时卖这片甲骨的人,用赚来的钱,买了20亩地呢!
再看这块碑,它记载的是天象情况,准确的纪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现的过程,是我国古代关于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纪录!
好,朋友们,您不妨自己去琢磨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字,然后和碑后的汉字对照一下,看您是否猜对了呢?
如果说罗塞塔牌的发现是打开通向古埃及文明之门的钥匙,那么安阳殷墟的出土便是展开了一幅失佚已久的中华民族历史画卷!它和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泥版文字,以及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放射着绚丽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