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发源地,下面皮皮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湖北景区旅游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湖北黄鹤楼公园旅游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黄鹤楼为公园主要景观。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吴黄武二年(223),隋唐时已成为墨客骚人赏景游宴之所,孟浩然、崔颢、李白都有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后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黄鹤楼多次兴毁。1981年以清同治年间式样为原型,重新设计、兴建。新黄鹤楼共5层,高51.4米;外形正方,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立柱拔地而起,全部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主楼于1985年建成开放。尔后又陆续建成“南楼”、“诗碑廊”、“九九归鹤图”、“西爽亭”、“紫竹苑”、“白云阁”、“涌月台”、“禹碑亭”、“岳飞塑像”、“梅园”、“杜鹃园”及140多个园林小品。该园已成为武汉市对外交往的窗口,至1996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3500余万人次。
公园在景观建筑风格上,着力追求宫廷园林与江南园林的完善结合,既有金碧辉煌的气派,又有古朴幽静情趣,同时揉合了天然自成的楚地风貌。西边以黄鹤楼为主体的中心景区设立了中轴线,两边廊轩配亭对称,采用黄色琉璃瓦等建筑材料,重檐飞展,规模宏大,庄严而富丽堂皇,而南区建筑则基调淡雅,采用粉墙黑瓦,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江南园林形式,复建式屋顶多用青筒瓦,形式以卷棚歇山为主,也有少量的封火墙和悬山,攒火顶,全部仿木石结构,呈暗红色或深棕色,并尽可能利用或摹仿民间古建筑的构件。
湖北长江南岸九畹溪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男人一路欢笑,女人一路尖叫”——中外游客如此评价九畹溪漂流。九畹溪距三峡大坝20公里,分为两段,上段两人一舟,闯越怪石密布、浪花四溅的激流险滩;下段坐观光艇或冲锋舟,穿越绝壁林立、山穷水复的九畹峡谷,欣赏地缝、仙女山、望夫石等奇观。漂流九畹溪,体验浪遏飞舟的快感,享受战胜自我的激情,被中外游客誉为“三峡第一漂”。
九畹溪曾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早年开坛讲学、植兰修性之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即指此地。从秭归新县城至九畹溪,沿途有问天神简、神牛泉、将军岩、美女晒羞、剪刀崖、和尚岩等十余处自然景观,有与屈原文化紧密相关的问天简、坛包、神龟石、巨鱼坊、求字碑、砚窝台、笔峰石、灵芝岩等近二十处人文景观,有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古悬棺群,有宗教特色浓郁的圣天观,有人迹罕至的干溪沟生态旅游区,供您欣赏。
在通往九畹溪景区的路上,茶园坡遂道口,有一块巨石临江倚石而立,高约400米,宽约80米,厚约5米。它与主岩之间有一道裂缝,宽处约5米,窄处约半米,把它与岩体完全分离。这块高而薄的石片,就象人工立起的一方丰碑,又象一片竹木削刻的书简,相传楚国郢都失守之后,屈原托弟子石夫将诗简《问天》带回家乡,焚于高山之巅,石夫不忍,将诗简藏于此处,人们称它为“问天神简”。
巨鱼坊 在九畹溪口,有个虽小却很有名的码头,叫巨鱼坊。相传屈原投江汩罗之后,水神湘君、湘夫人派洞庭湖神鱼将他的尸体送回故乡,交给屈原的妹妹女须。神鱼完成任务后,再也没有回洞庭湖,它上下一年一回游,上不过泄滩,下不过新滩,一直守在九畹溪口的江水中。清代诗人程含章作诗歌颂它:“客言秭归山下水,中有神鱼长不死。当年屈子投汩罗,神鱼衔送归乡里。”
神牛泉
在通往九畹溪景区的路上,过芝兰小集镇不久,可见临溪一道绝壁上有许多蘑菇状的钟乳石,石缝中喷射出一道山泉,形成一道瀑布,人们称它为神牛泉,当地人叫它“沙牛屙尿”。每逢雨季水大之时,最远可喷到河对岸,飞珠溅玉,彩虹斜挂,形成一道奇观。当地人有首歌专门吟这神牛泉:“一股清凉泉,洞洞儿里流出来,流将出来洗衣裳。蓝的好洗花的好浆,手拿杨木棒槌,棒出个大太阳。郎在对面望奴洗衣裳,望得奴家心里好慌张,一心想情郎,下下捶石板上。”
将军岩
在神牛泉对岸的悬崖上,有一块酷似人头的巨石,背依大山,头顶冲天帽,怒眼圆睁,阔鼻大嘴,唇边短须横生,五官栩栩如生,石“头”以黑色悬崖为身躯,活象一个身披黑袍、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当地人称它为“将军岩”。
棺木岩 自古流传棺木岩,鸟鸣猿啼动人怀。雪飘草林山戴孝,风吹松杉树举哀。春到百花呈奠礼,夜来明月照灵台。不知亡者哪朝辈,棺木七副洞里埋。
在九畹溪峡谷中,在一座约700米高的岩壁,在距地面约六、七十米的半腰中有一条很宽的横向裂缝,缝中放着七具悬棺,因此当地人称这个地方叫棺木岩。悬棺离公路不足百米,站在公路上肉眼可见。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从九畹溪黑龙潭电站泛舟而下七、八公里,可见一巨石,象一位少妇立于悬岩之上,背着婴儿,翘首期盼丈夫归来。她那上圆下尖的瓜子脸蛋,脑后微坠的发髻,浑圆丰满的胸脯,活脱脱一个望穿秋水的青春少妇。当地人称它为“望夫石”。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唐代诗人王建诗《望夫石》
湖北黄陂木兰草原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赛因白努!欢迎来到湖北武汉木兰草原!我是景区导游,大家可以叫我,今天就由我为大家做向导游览美丽的木兰草原。大家如果有什么需要和要求尽管对我说,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家解决。希望您在这里吃得尽兴,玩得开心,度过愉快的一天!
首先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这座富有特色的门楼,它是木兰草原的一大建筑符号,具有四大鲜明的草原元素。大家能猜出是哪四大吗?对了,就是牛角,粗绳,方木,以及摔跤浮雕。这都是草原上最常见的事物,在我们木兰草原上也有展示。
好了,下面请大家随我往里走。门口的这几个车轮是草原上特有的勒勒车的轮子。在游牧生活中蒙古人就是用勒勒车来搬运蒙古包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轮子比较大,直径一般都在一米五左右。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木兰草原的由来。大家知道黄陂是花木兰的故乡,那么木兰草原与木兰将军当然也有一段渊源。相传,木兰小时侯经常骑上她那匹心爱的白马飞奔来到草原练兵习武,人们常常看到木兰驰骋草原的英武雄姿。后来,木兰替父从军,在边关征战十二年。凯旋归来时,一群景仰木兰将军的将士,追随她一同来到木兰将军的故乡——黄陂。这群将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草原的少数民族,为了让他们既能安居乐业,又能长期与自己朝夕相伴,木兰将军决定给他们找一处理想的居所。经过反复斟酌,木兰将军决定把少年时骑马练箭的草原之地划拔给这些将士。当将士们看到这片水丰草美的草原时,就深深爱上了这里。从此,他们就在这里建立起自己新的家园。再后来,朝庭一位钦差大臣来黄陂拜访木兰故居,当他看到这片美丽的草原,再联想到木兰将军动人的故事,于是将这里命名为“木兰草原”。
现在大家远离了城区,远离了闹市,亲临这片绿色的净土,是不是也像当年那些将士们一样深深爱上了这里,流连忘返了呢?别着急,现在大家看到的还只是草原的一角,这片辽阔的草原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美味的食物和更多好看好玩的活动等着我们呢。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领略草原的风土人情。
当你来到辽阔的草原上,你首先看到的往往是鹰。看,那边就有一只雄鹰正欲展翅高飞呢。大家知道吗,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人们,能从鹰的活动中得到许许多多的信息。 早晨,天空的东方出现一片朝霞,但是没有看到鹰在天空中翱翔,这时,你就会知道天气准会有变化。果然,过了一会就下起了大雨。到了晚上,天又晴了,天空中不时的传来鹰的长鸣,好像在跟我们说明天一定是个晴朗的好天气。鹰不仅是草原上的天气预报员还是草原上指引人们回家的向导呢。如果你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迷了路,你只要向远处眺望一下,就会发现闪动的一点点的小黑点,那就是鹰。你就朝鹰飞的方向走去,也许你会发现一潭清水,碰上一群牛羊,也许你能找到一座村庄。总之鹰是草原人民的好朋友,能带来很多很多好处,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给它安个坚实的家。
接下来,除了鹰,草原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呢?对了,就是蒙古包。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就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在游牧生活中,牧民必须随着水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现在大家来到草原,亲眼见到蒙古包,大家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根据《史记》记载,早在尧舜时期,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现在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所以蒙古包可以看作是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下面给大家说说蒙古包的构造:一般先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再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哈纳”是数十根同样粗细的,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然后搭上“乌尼”片,“乌尼”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最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即天窗,不仅可以采光,而且也起一个通风换气的作用。圆形的蒙古包对大风雪的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而且连着地,这样雪就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非常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