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范文大全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内容页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关爱儿童教育

2022-04-18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部分 活动简介

本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访谈,调查样本的选择尽量考虑其代表性。温州属于典型的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也比较集中。乐清市作为温州所辖的一个较发达的城市,在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这方面具有普遍性,而虹桥镇作为乐清市的经济强镇并且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之镇在这方面问题上又具有代表性。我们在乐清市虹桥镇调查所产生的数据和由此得出的结果也更具有一般性和说服力。为此我们有目的重点调查了乐清市虹桥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基本情况。我们通过个案访谈和随机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本调查中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193份,回收问卷186份,其中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为90.6%。针对其子女的调查问卷共发放48份,回收48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3.7%。我们还在虹桥镇府前广场进行了“关爱另一群孩子,共建和谐社会”的万人签名活动,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关爱外来务工人与子女。

一.调查对象包括:

1.政府有关负责人员:如虹桥镇社会发展局张副局长等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家访形开展,配合问卷调查

3.外来务工人员:以问卷形式开展

4.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乐城一中叶副校长,虹桥镇九小周校长等

二.具体走访部门有:

1.提供活动接待:乐清市市团委

2.提供数据和相关资料:乐清市教育局,乐清市统计局,虹桥镇政府教育办社会发展局,乐城一中,3.虹桥一中,虹桥镇八小,九小,河深桥小学.(特别感谢虹桥镇政府教育办社会发展局的张副局长给4.了我们很大帮助)

5.报道和宣传部门:乐清市电视台(采访报道一篇),乐清日报社(报道两篇)

三.具体活动:

1.在乐清市区走访了各个机关部门,获取了相当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2.在虹桥镇走访了各个机关部门,获取数据资料,与镇政府内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如教育办社会发3.展局的张副局长,朱科长.

4.在虹桥镇分点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以及在各民工聚集地进行问卷调查.

5.走访了各个学校,与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如乐城一中的叶副校长,虹桥镇九小的周校长,姚老师.

6.进入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中对他们进行家访以及问卷调查.

7.组织镇九小的部分家庭困难的外来学生开展暑期学习拓展班,义务为其补课,进行暑期安全教育,并8.赠送了一些学习娱乐用具.

9.在虹桥镇府前广场举行主题为“关爱另一群孩子,共建和谐社会”的万人签名活动.

第二部分 实践内容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实质上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进化的伴生现象。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大批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只身前往城市的农民工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住所后,开始将孩子带到身边,于是在城市里形成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进城务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问题,既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的难点问题,也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中城市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广泛地参与城市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他们现在和将来都必然是城市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因此,进城务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影响我国城市发展和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未来社会不仅需要高学历的、高科技的拔尖人才,更需要大批的有文化、有技术的基础性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是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较弱,对其子女的教育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如果他们的子女不接受正规的教育,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接受教育,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有相关的规定,每个学龄儿童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政府必须保证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对于农民工子女这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或出生在城市,或被父母带到城市,他们在最应该受到义务教育的年龄段如何保证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的命运、心态与受教育程度,应该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04年3月份,国家做出规定,从今年秋季开始,农民工子女入学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这一切都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由于流出地与流入地教育存在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原因,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和个性心理特征与城市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如何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教育,就成为我们必须要调查研究的课题。

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一员,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他们的辛劳和汗水。因此,研究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与对策,是我们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项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化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基本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浙江成为东南沿海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其中包括来自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大批务工人员,在我们所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中有51%的人来至四川,22%来至贵州,17%来至江西。他们远离家乡,为乐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默默的贡献。

近几年来,随着乐清市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市区教育局在没有相关政策和财力支持的情况下,本着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积极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和潜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就学问题。但还是存在各种的问题困扰着这些外来人口。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

我们从市教育局获得的信息:目前,乐清市有处于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15.5万多名。小学有外来人口学生30947人,其中省外的有26051人。初中外来人口学生4400人,其中省外的有3054人。共有外来人口学生35347人,省外29105人。外来人口学生数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22.8%(不包括高中),其就学率达98.8%(以上数据由乐清市教育局提供,由于是纸质文档内容过多,不便输入,故总结如上)。而虹桥镇有在校小学生12768人,其中外来人口学生7277人占57%。在校中学生6730人,其中外来人口学生2820人占41.9%,就学率达99.2%。基本都在公办学校就读(87%),也有一部分在民办私立学校就读.以上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人数仅为学籍统计数字,还有相当一部分务工人员子女尚未办理转入手续,实际入学人数远比学籍统计的要多。从各区数字分布与实际调研(附表一,由虹桥镇政府教育办社会发展局提供),我们可以看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相对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如河深桥小学,钱家垟小学,仙垟陈小学,连桥小学,下仙垟小学,镇八小,镇九小,镇二中均为远郊或乡村,集中率较大。外来人口学生数都占60%以上,甚至河深桥小学80.7%,钱家垟小学82.1%,就是所谓的民工子女学校。同时,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又观察到一种情况:务工人员子女的小学就学率比较高,而中学入学率相对较低,高中甚少。

三.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情况

我们从相关教育部门获悉其已经引导或督促下属各级各类学校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认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认真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规划工作。

三、积极拓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渠道。

四、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经费的投入问题。

并采取了以下四项具体措施。

一是坚持按标准收费。各级教育部门对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与本市跨区学生同等对待,并按物价局规定的标准收取寄读费。

二是坚持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就学。以流动人口所在地的公办学校接收,随时插班跟班就读。

三是坚持就近入学。按户籍管理规定,在临时户口所在社区按相对就近的原则分配到指定的公办学校(不含改制校、民办学校)入学。

四是坚持同等待遇和同等权利。流动人口子女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周校长说"我们没有也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孩子.”

四.公办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收费情况

我们从乐清市教育局了解到其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一些收费政策:一是除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交择校费上改制学校以外,其他子女均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由学校和家长协商收取相应的寄读费。二是对部分确实因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学费的,适当降低标准,减免就学费用。三是对极少数连生活都难以为计的特困生,采取党员、领导包保制等措施,确保他们接受义务教育。四是提倡社会捐资助学。特别是通过提供奖学金、减免杂费等办法,减轻其经济负担。

调查发现孩子一学期交纳的学习费用基本集中在300-800元(近80%),包含较多的是借读费(60.71%),但也有一定比率的择校费(25%)、赞助费(37.5%)。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现居住地学校就读,借读费具体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期30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600元。绝大部分都交过各类除学费外的费用。他们普遍认为目前学校的收费标准远高于他们的心理价位,认为非常高的占38%,过高46%,可以接受15%。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接受着高额的学费开支。当问及他们是否知道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相关政策时,大多数人不甚了解(68%),完全清楚的只有13%。可见其对相关政策的不了解导致他们在教育开支上的无奈。

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中,有69%的学生选择“如果有可能,我选择到公办学校就读”,还有16%的学生选择“到私立的名校就读”。可见,大部分外地学生还是渴望上公办学校的。但是据调查,有71%的学生认为从来没有任何的帮助。而表示很满意的只12%。我们政府对外地学生的投入尽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问及若接受帮助后是否愿意被报道时,有75%的学生不希望被报道(无论是否接受了捐助),他们认为这样挺伤自尊的。是的, 我们都是有自尊心的,谁希望别人满大街的吆喝自己是穷人。当然,以发动为目的的宣传是值得提倡的。在调查过程中有53%的同学认为,“我不想要任何人的帮助,我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我目前的困难的”。这是很好的想法,我们应当给与其充分肯定,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立、自信、自强。在家访的过程中有位小戴同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见面的第一感觉便是她的自信,那种自信在举手投足间就能看出来,不像一般的孩子一样怯生.在交谈之中,她便一发不可收拾,她很健谈,什么都能谈,具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该有的老练,不过谈到高兴处嬉笑怒骂也毫不掩饰,全然一个“顽皮”的孩子。她还指着贴得满墙都是的奖状向我们炫耀,呵呵。小戴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都很强,家庭背景并没有将它笼罩在阴影之下,而是给了他坚韧、自立、自强的品质和豁达的性格。这和她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忘了说了,小戴是虹桥九小的大队长,六年级的孩子。在我们调查“你希望教你的老师是怎样的老师?”,答案多集中在“有知识,有方法,上课严肃,课后能聆听孩子声音、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老师, 能与我们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对我们和蔼可亲的老师,有责任心的老师,能与我们做朋友的老师。”这都是孩子们最纯真的声音,也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的品质。由于他们的父母疏于管教(认为父母没时间管及没能力管的孩子占78%),使得他们没有了远大的理想(5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还有18%的同学抱着“听天由命”的思想),却培养了他们面对现实和困难的独立解决的能力(53%的同学认为,“我不想要任何人的帮助,我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我目前的困难的”),这便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了。在问及他们暑假的学习生活时,有46%表示会在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体现了上面这一特质,有24%和21%的学生选择了在家自主学习与同伙伴玩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家庭有能力供其参加兴趣班。这使得大多数孩子暑期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而在一般的公立学校和民工子女学校只有体育特长可以被培养,没有条件培养其他特长了。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经济蔽塞的偏僻农村,他们大多没有特长,从事最辛苦,报酬最低的简单体力劳动。关于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我们的调查问卷表明

一方面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都认为教育费用过高和户籍限制,直接阻碍了他们子女的就近入学。他们中的大部分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支撑子女进入优秀公立学校的费用,而且普遍对教育资源的配置表示不满(在关于“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当地学校教育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的回答中,首先最重要的前三项:“家庭贫困,造成子女就学困难43%”“公办学校入学限制条件多,难度大23%”“户籍障碍20%”;其次:“父母流动性强,学籍管理存在困难37%”“ 公办学校入学限制条件多,难度大30%”“ 家庭贫困,造成子女就学困难26%”;最后:“户籍障碍44%”“政府出台的部分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缺乏操作性23%”“ 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师资不足或水平不高,难以保证教学质量19%”)。因为教学质量好的公立学校担心民工子女的成绩影响其教学指标,破坏其教学形象,往往都对他们设定了许许多多的门槛,如户籍,高昂的择校费赞助费,相当优秀的成绩,林林种种,都使得民工们望而却步。而这些优等学校则由于教学质量好,得到的政府财政拨款也多,差的侧少,如此周而复始,便使的好的越好而差的不见长,形成两极分化。民工学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出来了。在与教育局相关人员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这些学校大都不具备办学资格,而且校舍简陋,教育设施不齐备,教师资源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弊端暴露无遗。其让民工们感兴趣的就是它的学费低廉。这也说明,假若政府部门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没有足够重视和投入,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校就会产生出来。单从它们简陋的教育设施,就可以猜测他们培养教育的孩子是怎么样的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出现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等因素相关。其中的问题可以看成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所固有的弊端在新时期的表现。

另外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总体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学校教育。访谈中,我们感到流动儿童学籍和教育评价让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和教师倍感困惑。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今天注册,明天走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直接影响了其子女受教育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难以有效监控学生受教育状况。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户口,没有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造成就读学校的班额过满,使部分城郊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无法与所在学校同步,总体上也拖了各区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后腿。城乡教育的差距,导致很多外来务工子女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困难等等。

第三个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缺乏心理和情感教育,而在现实中,他们在文化基础,生活条件等方面同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孩子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迷茫的心理,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据我的调查,82%的学生都认为他们作为新乐清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且多被看不起,被乐清本地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有62%的学生表示很孤独,没有人玩。有70%的学生表示喜欢和当地的孩子玩,我想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孩子天生象一张白纸,他对外来孩子本应是一视同仁的,许多城市孩子对外来孩子的歧视是来自于家长。许多家长得知学校接收了务工人员子女,对学校有意见,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和这些孩子玩,要想根除这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加大力度对市民进行教育,提高其开放意识,容纳意识。调查中,有5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有还有18%的同学不负责任的“听天由命”。这和孩子们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在调查中发现,有48%的孩子认为“父母根本没有时间管我,照顾我,”有30%的同学认为“父母没有文化,没有能力管我,也管不了我”只有19%的同学认为“父母做的很好”。是的,学生的家长大多为生计而奔波,大多没有时间管孩子,大多文化水平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管理孩子。而家长对于其子女则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均表示不论家庭条件怎样,“只要孩子想读书就会一直培养他供他读书”(86%)。因此,他们的孩子特别需要良好的教育,而不是听之任之。解决这个问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成功大有裨益。

第四个方面,教育外来工子女这一类型特别的学生,老师要有无限的爱心和耐心。因为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心理状况、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地域差别、语言的差别、教学进度差别、教材内容差别、学科设置的不同、学生生活环境和习惯差别等等。都决定了我们要有特别的耐心和爱心去呵护他们。在我调查“你希望教你的老师是怎样的老师?”,答案多集中在“有知识,有方法,上课严肃,课后能聆听孩子声音、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老师”。这也恰恰与调查的结果(62%的同学表示“没有人跟我玩耍,有点孤独”,还有39%的同学表示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学习方面的”)相吻合。老师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倾诉,老师聆听,同学互相交流,我们老师要充分尊重外地孩子,在我的问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需要“能与我们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对我们和蔼可亲的老师,有责任心的老师,能与我们做朋友的老师”。与本地孩子相比,外地籍学生除了有本地孩子的学习压力以外,凭空多了作为外地生所要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居无定所,父母无固定收入等等。所以他们多比较敏感,比较脆弱,又比较倔犟,所以更需要我们的特别的呵护。

七.对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一些建议

1.发挥公立学校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作用

对政府而言,主要是加大投入,重视教育问题。根据虹桥镇九小的周校长反映的情况,虽然政府各级部门都很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情况,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从总体上来讲,作为学校,依然缺乏大量的资金支持,缺乏很多的教育设备,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教育。

学校挖掘潜力,尽可能的提高招生规模和教育质量。大多数被采访的外来务工人都希望,当地的学校能够尽可能的招收他们的子女,虽然他们反映的情况与教育资源的缺乏这一现状相矛盾,但本着教育第一的原则,希望学校能够切实有效的解决他们子女的入学问题。

2.规范民办简易学校办学行为,为民办学校发展塑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民办简易学校在乐清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市场机制引导下,民办简易学校在收费、设点以及对教育市场需求的迅捷反映等方面比公办学校更有优势。另一方面,公办学校在师资、课程设置和教学等方面比民办学校更有优势。两类学校有序竞争的受益人是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所以,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在规范民办简易学校办学行为时,应该在教育法制建设、市场规范上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

3.争取社会各界的援助,吸纳民间资金,只为一个目的: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希望工程就是这方面一个成功的例子。募集社会资金,献给教育,应该在社会舆论中大力宣传。广辟新的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化投资办学,是现阶段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最合适的选择。当今社会,有很多的地方在搞教育的产业化。建议各级政府以更开放、更全面、更务实的态度,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创办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比如,政府可以出面,促成学校和一些企业集团达成协议。学校从中得到部分资金支持,做为回报,政府可以在税收等各方面给予企业集团一些优惠条件。还有,政府部门还可以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单位收取部分费用,用于教育经费开支。

4.增强政府部门的综合管理功能。

公安、物价、工商、计生、社区等部门与教育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多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网络。市政府对此加强组织和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安排,研究措施;教育部门要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内容,合理安排,制定计划,协调、督促、指导招生学校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接收工作,教学工作和学籍管理工作;公安、民政、计划生育部门负责务工人员子女的认定、登记,以及户籍管理,向教育部门提供情况;财政部门协调安排接受就学学校必要的经费;计划部门将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列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并对接收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优惠政策;物价部门与教育部门等制定有关收费标准并核查学校收费情况。

5.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随父母进入城市,他们的希望就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父辈寄予子女的希望也是通过受教育,使子女不断增长知识,学到本领,掌握一技之长。通过教育家长,让家长知道,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衣服、食物等物质化需要,也需要关心、关注、关爱、和鼓励等精神食粮。让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思想来教育他们的孩子。使他们消除自卑,恢复健康的心态。在调查中,我们看到,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没有文化是绝对不行的。正是这种强烈的欲望,促使他们愿意把孩子送到公办学校读书,接受平等的正规教育。

6.明确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义务阶段教育的投入。

由于户籍制度和高考制度的限制,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不得不到原籍地去上高中,以此参加高考,所以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义务阶段教育的投入。另外一方面,由于环境和自身经济的影响,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更注重直接的经济效益,面对当今高等教育高昂的学费,他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一门实用技术。

7.对于优秀的教育资源要合理分配,加强对教育自身系统的管理,提高教育系统工作的效率。

将优秀的师资力量尽量平均分配到条件不够好的学校,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力量,政府也可给予一定的补助。好的老师是孩子们最期盼的也是最迫切需要的,这种精神也应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意识。对于有特长和优秀的务工人员子女,应该给予更大投入和关心,加大奖励的投入,以此激励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上进心。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第三部分 总结

通过一周左右的社会实践,我们大家都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虽然社会各界都在关注这个问题,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某些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但是从这次社会实践中了解到的总体情况,还是让大家的心情很沉重,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肩上担负着沉重的责任。

在这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困了,我们就一起找个地方打盹—楼道、走廊和闲置的教室都是我们的根据地;累了,我们就一起找个地方歇歇—路边大树下、屋檐下都有我们的身影;饿了,我们就一起找个地方随便吃吃—我们是路边摊的常客。虽然有很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克服,虽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调查,虽然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细化,可我们实践小队成员斗志高昂,对工作充满信心,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们主要搜集到的情况主要有:政府主管部门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做出了很大努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到不公平待遇,各学校对招收的学生都有户籍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要交纳部分额外费用;教育资源缺乏合理分配,民工子弟校师资缺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缺乏心理和情感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他们都急切盼望“有知识,有方法,上课严肃,课后能聆听孩子声音、关心每一位学生,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他们和蔼可亲,有责任心,能与他们做朋友”的老师;沉重的教育支出和微薄的收入,让很多外来务工者,选择放弃乐清优秀的教育资源。另外外来务工者的子女,普遍缺乏暑假安全教育,由此导致安全事故不断,有些孩子甚至失去了生命。

这次活动虽然很简短,但是很有意义。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微薄的努力,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相信明天会更好,相信通过社会的努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有轻松展翅自由翱翔的一天!

再来一篇
上一篇:寒假大学生义务摄影师社会实践报告 下一篇:回乡办补班寒假实践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