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广东不可错过的风景名胜。广东,坐北向南、背山面海的地方,绝对不容错过的爬山游海。
罗浮山,坐落在惠州博罗县西北,耸立在东江北岸,主峰飞云顶,海拔一千二百九十六米,山势雄伟奇特,烟笼封锁,怪石峥嵘,溪涧幽深,飞瀑直下,清泉淙淙。万绿丛中点缀着多姿多彩,星罗棋布的亭台楼阁,素有蓬莱仙境之称。
传说,在远古洪荒时代,粤东有一座罗山,高耸入云,山中长满了奇花异木。在一个风急浪高的夜晚,由于守护山东蓬莱仙山的仙人一时疏忽大意,致使蓬莱山一阜乘机沉入茫茫大海,随着碧海狂涛飘移到南方才浮上来,附在了广东的罗山上,从此,罗山与浮山合拢拼体,称为罗浮山了。
罗浮山,集广东省内名山之长,又独具自己的特色,其峻拔与西樵争雄;奇峭与丹霞相比;飞瀑与鼎湖媲美。山中有铁桥,玉女,骆驼等四百三十二座山峰,有白石漓,白水门,黄龙洞,卓锡泉等九百八十多个瀑布名泉,有通天,罗汉,伏虎等七十二个石室幽岩,有朱明,蓬莱,桃源等十八个洞天奇景。
西樵山,位于广东省南海县西南方,距广州市六十八公里,是岭南的旅游胜地之一,素以风景秀丽,清幽恬静,奇岩异洞著称。它与雄伟的东樵罗浮山共享有“南粤名山数二樵”的美誉。西樵山方圆约四十华里,山上有八个村庄,七十二峰,最高峰大涡峰海拔三百四十六米,还有三十六个岩洞,二十一岩,二十八处瀑布,以及清泉百余处。因为流泉瀑布众多,所以又有“泉山”之称。
西樵山风景区,依山势走向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景区。这三个景区各具特色:西部景区风景优美,山色秀丽,庙宇成群,名胜多,景点密;其他两个景区,山势蜿蜒,涧深坡陡,丛林茂密,流泉飞瀑,奇石异洞散落其间,显得雄伟,深邃,险峻。
西樵山一年四季风光各异。春天,漫山的杜鹃与翠榕苍松交相辉映,散发缕缕芳香;夏天,这儿却是凉风习习,神清气爽;秋天,则是满山尽绿,鸟鸣婉转,那绛红色的丹桂花,更是香飘数里;冬天,这儿仍是温暖如春,生机盎然,异草依然吐翠,奇花仍旧放蕾。
鼎湖山,是岭南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它为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十八公里处,东距广州八十六公里。鼎湖山由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组成,山势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凌空,溪水不竭,古木葱茏,云雾缭绕,即是游览胜地,又是我国南方的天然植物园。
“古木葱茏溪道长,龙潭飞水鼓笙簧。”这就是郭沫若笔下的岭南第一名山、联合国自然资源保护区——肇庆鼎湖山;而以龙潭飞瀑为代表的鼎湖山泉水,自公元678年唐代六祖惠能的高徒智常来此开山建寺以来,就以其难能可贵的纯净度一直传承至今,被誉为“岭南第一泉”。
相传轩辕黄帝曾在山中铸鼎,后来乘龙飞去。人走后,宝鼎就化作一泓明湖,故名鼎湖山。鼎湖山风景区的特点是多而全,它有江,湖,山,峡,瀑,潭,洞等多种天然景致,有人称它是“风景集锦”,夸赞它兼有桂林的山,杭州的湖,黄山的雾,庐山的瀑。
鼎湖山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仪凤年间,禅宗创始人六祖惠能的弟子智常禅师开山建白云寺于老鼎;继而唐高僧鉴真偕日僧荣睿,普照等第五次东渡遇难,辗转经此,荣睿因病殁于龙兴寺(即白云寺〕。明崇祯年间又在莲花峰兴修了莲花庵,后扩建庆云寺。至晚清光绪年间,山中寺庙香火鼎盛,驰誉岭南及东南亚地区。
鼎湖山的自然景色分布在天溪,云溪,天湖三个景区内,主要有飞水潭,响水潭,双虹飞堑,连天栈道,天湖,葫芦潭,白鹅潭,浴佛池,水帘洞,三味潭,老龙潭等。
作为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森林覆盖率达95%,这里生存着树龄400多年的古梅、口径1.5米的贝多罗、恐龙时代的“活化石”桫椤、苏铁、冬青、锥树、格木等1800多种高等野生珍稀植物,是目前国内测定最高值。“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这座全国空气最新鲜的“天然氧吧”,拥有保持干净水体的大面积天然无菌的山林环境,孕育了常年不断、碧洁甘洌的山泉水。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爱护着鼎湖山,鼎湖山也将自己清甜的山泉水,哺育世代繁衍在这里的万物苍生。而亲密守护着这一方山林水土的,正是鼎湖山上岭南第一名刹——庆云寺的历代僧人。他们一方面植树造林,一方面精心保护管理,终使今天的鼎湖山历经朝代变迁和战乱而未遭破坏,成为地球上北回归线沙漠带唯一的绿洲,成为完整保存好的最接近城市的原始森林。
经检测,鼎湖山的泉水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有益成分很均衡,低钠、低矿化度等26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地面一类水质标准。
丹霞山
丹霞山是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位于粤北仁化县城南九公里处,以“奇,险,美”著称,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广东一丹霞。”这是人们对丹霞山的赞美之语。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为了寻找一个理想的地方安家立业,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乘风驾云。一天,他们来到洞庭湖上,忽见五岭之南,浈水之畔,树绿天碧,奇花似锦,百鸟翔集,彩蝶飞舞,景色甚为美丽,于是策马南行,在一株高若苍天的丹桂树下停了下来。他们被这儿的奇山异水迷住了,于是便在这里安居下来。这匹神马也很留恋这儿,终日畅饮着这儿的澄澈悠悠的江水,年长月久,便化为一座峻秀壮丽的山峦,这山峦便是丹霞山。
丹霞山在今天的地质学上称为“丹霞地形”。据地质学家的考证,早在二千多万年前,丹霞山一带原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湖身露出地面,岩层受风雨侵蚀,水流冲刷,才变成现在这样的峰林奇观。
丹霞山上有三个高峰,远看三峰高耸对峙,如出天表,蜿蜒变化。宝峰峙其北,海螺峰居其中,长老峰倚其南,三峰之中又以海螺峰最为雄峻。丹霞山名胜古迹甚多,除了别传寺,锦石岩,海天门,一线天等景外,还有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诗文题刻。那些奇峰妙景,神形仙态,实在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下面是介绍狼山的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狼山游览,我是导游员小萌。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狼山,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振衣亭)这个亭叫振衣亭,建于明嘉靖年间,振衣即整衣之义,因为马上就要登上山顶之庙了,须肃衣以示尊敬。(南无大势至菩萨壁前)“南无”为归依礼敬之义,南无大势至菩萨就是致敬大势至菩萨的意思。我们狼山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是因为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大势至菩萨与弥勒佛、观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山上的圆通宝殿供奉了大势至菩萨的圣像。
(大观台)这里就是大观台。狼山当海之冲江之尾,这里南望大江如练,东西四山如带,目极吴楚云山,气吞海上蜃楼,这里奇峦叠嶂,蝉联呵护,吞天浴日,蔚为大观,故称大观台。古人形容这里“东邻日本连环岛,北接朝鲜破釜云”,王安石到此惊叹这里“影带诸夷,气吞吴会”,并赋诗: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还,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文天祥从南通渡海作诗:风急千重浪,潮生万顷沙......狼山青两点,极目是天涯。古人有诗:天地皆为水,维扬只此山,特登绝顶上,恍不在人间。这里的美景真的看不够,看不够怎么办呢,大家就照了照片回去慢慢看吧。
(向大山门)上面的“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就把狼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总结。耀邦同志对这副对联十分欣赏,两次到狼山来后都以此为题作了报告。据说宋朝文学家米芾到此极为惊叹,题下“第一山”,为什么题第一山,第一是这里是由海入江的第一座山,第二是狼山虽小,景色极佳,千里平原上五山崛起,狼山中峰耸峙,具泰山之雄;北麓岩深林嶂,具青城之幽;后山绝壁临崖,具华山之险;西山峰峦起伏,具峨嵋之秀,小小一山具雄幽险秀,所以称第一山,这就是米芾题的“第一山”,你看“第”字如美女梳头,“一”字如乌龙出江,“山”字如老僧坐禅,令人叹绝。
(进山门)这里是金刚殿,两厢哼哈二将,都裸露上身,缠衣裳于腰间,作愤怒相,大家可不要偷狼山的东西啊,不然两位门将可要对大家不客气。大家看一看他们的神态,猜一猜那位是哼将,那位是哈将。
(萃景楼)这里是萃景楼,宋朝初年为三会亭,明初为山顶庙门,明朝正德年间,河北霸州有一支农民军刘六刘七起义,纵横南北,所向披靡,后官军合力围攻,农民军就转战狼山,这时江面刮起飓风,将农民军的战船击碎,起义军于是据庙而战,官兵就在此地放火攻庙,庙被焚而起义军也被消灭,后来官军在此重修了这座萃景楼,萃景楼取的是万千景象荟萃一楼之义。
(圆通宝殿)这里就是供奉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宝殿,佛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记述了大势至菩萨的成道体会,故称圆通宝殿。明朝以前为僧伽殿,供大圣菩萨,由于明朝的那场农民起义,明官府以为得江神助飓风,后在此造江海神殿,将大圣菩萨移于后面的大圣殿内。现在供大势至菩萨,两边供十八罗汉。佛经说大势至菩萨“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之烦恼,以励志心得遍照一切,使众生得力脱苦”,故名大势至。佛教认为修行有三重果位:罗汉、菩萨、佛。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就修成阿罗汉。我国汉族地区佛寺常塑有十八罗汉像,其实本应是十六罗汉。据佛经上说,佛陀曾嘱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盘,住世济人。菩萨即菩提萨缍,意为“觉有情”,既要自觉;还要有情。既要修持自度,上求菩提;又要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佛在梵文中的意思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据称,阿罗汉只有自觉,菩萨觉有情,只有佛才三觉俱全。
(支云塔下)这里是支云塔,它高三十五米,四面五级,为楼阁式砖木结构,腰檐成翘形,朱漆雕楼,上面覆以金色琉璃瓦,它首建于宋朝太平兴国年间,至今已逾千年,据说支云塔位处南通的中轴线上,支云塔的塔尖,和南通的南城门(江山门,已拆)及城中的钟楼,三点连成一线。为南通的风水门户。1984年重修时,曾在塔刹取出诸多经书宝物,修复后重又放入,作为镇塔之宝。历代名人登塔题诗,各有佳作,明朝人殷学思诗云:宝塔支青云,离天无尺五,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这里曾有一联: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这便是龙池,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有九龙吐水,助其沐浴,池中的小孩便是释迦太子了。支云塔下为地藏王菩萨殿,佛经说地藏王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佛祖嘱咐他在佛祖灭度后,弥勒佛出生前救助六道众生,他立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安徽九华山是他的道场,地藏王菩萨两边供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佛经说观音菩萨专为世人救苦救难,世上苦难太多,她就分身为一千个去救苦救难,这里的观世音菩萨像塑有四十二只手,佛教又有二十五情之说,四十二像二十五情共为一千身。文殊菩萨是诸菩萨的上首,他是智慧的化身,文殊像头梳五髻,代表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左手持莲花,花上安放《般若经》,体现般若一尘不染。 (大圣殿)这里就是大圣殿,你们看大圣菩萨,身披龙袍,头戴毗芦帽,右为弟子慧岸,左为弟子木叉,大圣殿的两侧塑的是二十诸天像,披龙袍的菩萨在全国可能也是唯一的。大圣菩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名僧伽,出生在西域碎叶,唐高宗时出游中原,在长安不久便到游化江淮,止于泗洲。
一日晚上住在州官贺跋氏家,劝其舍宅为寺,并说此地古时即为寺。贺跋听之,掘地果然得石碑,为齐朝时古香积寺,并得佛一尊,大家以为是燃灯古佛,僧伽说是普照王佛,果然在佛像上刻有普照王佛字样。于是贺跋舍宅,造普照王寺。僧伽在江淮广行善事,广结善缘,有一次江淮大疫,他广采草药,以杨柳洒水救治了无数百姓,又与江淮百姓一起兴修水利,化解了几次大水灾。至今民间仍流传“泗洲大圣降水母”的故事。他在江淮赢得了极大的民心,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僧伽已名满天下,中宗乃延请僧伽赴长安,执弟子礼,奉僧伽为国师,第二年大旱,皇帝请僧伽大师祈雨,大师用瓶水向空中散洒,顷刻浓云密布,大雨顷盆。景龙四年,僧伽圆寂,留下遗愿将舍利运回江淮,继续服务众生。中宗不舍,留之荐福寺,一言甫下,长安满城恶臭,后来皇帝到僧伽灵前炷香许他归普照王寺立塔,顿时满城异香。李白有诗写僧伽:“真僧法号曰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长如世上青莲色.”韩愈一向反佛,但也作诗赞僧伽“僧伽晚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魁奇”,历代帝王都赐僧伽圣号,唐懿宗赐证圣大师,周世宗诏令天下造精庐,必立伽真像,赐号“大圣僧伽和尚”, 宋兹宁三年,赐大圣等慈普照明觉国师菩萨,同治帝谥“功昭淮海”,以后民间多称其为大圣菩萨,据说僧伽为大势至菩萨化身,以后又多次显灵救民:宋宣和三年,京都发大水,僧伽现身救灾;明正德年刘七起义,僧伽又作飓风等等,至今在广大信徒中广受推崇。我们在山腰已经看见幻公塔,据说幻公圆寂时作偈一首“当初不肯住长安,现相西归泗水间,今日又还思展化,东来海上镇狼山,”后人才明白原来智幻就是僧伽的化身,从此也知道僧伽来到狼山教化众生。清康熙十九年,泗洲大水,普照王寺也没到水中,狼山逐渐成为僧伽唯一的道场。
(魁星亭)这是魁星亭,魁星传说是古代主宰文运的神灵,他头象鬼,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执笔,据说被他点中的就成为举人。魁星亭的斗拱间镶嵌七十二快雕版,刻有猴、鹿、鹤等吉祥动物。顶上为二龙戏珠,飞檐翘角,十分漂亮。在魁星亭北放眼望去,只见田畴平野,一望无际,远处南通城高楼林立,西山逶迤,江入大荒,到晚上,万家灯火,灿若繁星,好一派壮美景象!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愿大家游玩愉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