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依例是班主任会,甘主任、李主任、汪主任、周主任、王书记依次就相关问题发言并提出一些要求。我也就课间秩序、阅读与诵读、课间操、卫生情况和期中考试说了一下,没有多讲。简单谈了一些认识。
为学尚德,育德有道。《礼记·学记》:“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不然,己之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拿一个班级给你,你要真干,还要干好。能干好说明你有本事,干不好说明你没本事,别说大话,别找理由。
什么是教育?《说文解字》:“教也,上所施下所效也;育也,养子使做善也。”简单第说,就是长善救失。《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救其失者也。”
教孩子善良是第一位的。《礼记·学记》开篇就是:“发虑善,求善良。”我们无论干什么都要考虑到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求善良”。“求善良”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有社会责任心和社会公德。“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买东西时,挑大的、随便拿、挑小的,体现了不同的境界。一中国人记录在德国经历:自己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超速被追了3个小时,人家丢下一句话:“你高速上超速是违规的,而且很危险,请你以后再也不要在高速上超速了。”说完就走。
第二、做善事不做恶事。“一切有益于人的是善,一切只有益于己的是恶。”就是说,一件事如果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利就是善的,赶紧去做;如果只对自己有利,对他人不利,就是恶的,不要去做。损人不一定利己。有句话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不对的。应该是“人不为己,天助地助;人只为己,天诛地灭”。以范仲淹、曹操和秦桧为例。
诵读教材的使用。要有诵有读,尤其推荐书目。“读书多节慨,养气在吟哦。”最关键的是做,比如《弟子规》、《孝经》等。不能“诵经三千部,漕溪一句无”。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开篇就说孝是至德要道。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根本,教育要从孝道开始。“复坐,吾语汝。”接着,让学生坐下来,老师慢慢讲,对学生多关心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之始,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我们对身体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归父母,更不要动不动就跳楼什么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这里谈到孝的三个阶段:在家好好扶持父母,出来好好工作,最终立身行道。
“孝亲尊师”是中华文化的根本之一。如果不孝亲,根本谈不上尊师。我敢断定,那些凡事不率先与老师或学校沟通就随随便便告老师或学校的,大多在家也不孝顺。
规范用语很重要。“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
愚人争理,贤人争罪。一个贤人将罪都争到自己身上,是我不是,是我不好;愚笨的人都争道理,我有理,别人没理。我们要多看他人的优点,少看甚至不看对方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