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师爱的具体表现应是,既要了解、关心和尊重学生,又要从严要求,从而使班主任工作达到更高的层次。
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师爱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爱。一般认为,师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出来的一种对学生的关心、热爱、尊重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等行为,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爱。比起人类最本能的一种爱——母爱,师爱则体现为一种社会的、政治的高级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教育界普遍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师最为可贵的职业感情,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爱更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人际关关系,它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关系。班主任工作的整个过程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这种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忠诚只有通过对自己学生的热爱才能体现出来。著名的教育学家刘佛年认为,教师修养包含的众多方面中,对学生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师爱兼有亲爱和友爱的优点和长处,人们称老师为“良师益友”,甚至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充分说明了师爱不愧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情感之一。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更应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的工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二、 师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工作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两极生”。所谓的“两极生”指的是表现好、成绩好的“尖子生”和表现差、成绩差的“后进生”。不管对待哪一种学生,班主任都应能做到一视同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特别是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态度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对“尖子生”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就大加赞扬、宠爱有加,而对“后进生”的错误或过失就表现得冷若冰霜、严加批评,“恨铁不成钢”,认为这是拖了班级的后腿和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前者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和骄傲情绪,有的学生会被老师的赞扬冲晕头脑,变得沾沾自喜,这种放纵的行为对学生百弊而无一利;而后者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创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而变得孤独,因看不到自己的希望而变得悲观失望、不思进取,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从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发现,同行中的优秀者,往往都能较好地处理好有关“后进生”的问题,懂得其脆弱的心灵更盼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并能适时开一些“治疗”心灵深处创伤的良方,同时,这种“雪中送炭”的行为更能给学生带去内心的感动,更能激励他重新站起来。
三、师爱表现为对学生的了解、关心和尊重
班主任要有效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必须从了解自己的学生开始。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向去去了解人。”全面了解学生,是指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但要了解班干部,也要了解一般的学生;要了解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更要了解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等等。全面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才能从班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所需要的帮助。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第三条“热爱学生”的要求中指出,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主要要求班主任做到不讽刺、挖苦、辱骂、歧视及体罚学生,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甚至酿成不必要的恶性事件。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始终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对待“后进生”,班主任更要尊重他,主动靠近他,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其脆弱的心灵,有进步时给予肯定,使他在悔愧的反思中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