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南邻江西,西接湖北、河南,北靠山东。下面是皮皮范文网带来的安徽景区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天柱山导游词一: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天柱山旅游。我是旅行社导游,大家叫我x导好了,为我们开车的是旅游公司x师傅,请大家记住车牌号码。我和x师傅尽力为大家做好服务。祝大家在潜山期间开开心心!
我们旅游车行进在105国道。从县城进入天柱山的这一段称为天柱大道。大家请看前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门楼建筑,这就是天柱山标志性大门。大门高 米,主门跨度 米,(主要用 材料建成,主要建筑特色)立柱上都雕刻着盘龙纹饰。门头上的“古南岳天柱山”几个大字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这是朴老生前最后一幅墨宝。这座标志性建筑总投资近300万元,1999年竣工。
天柱山为什么又称古南岳呢?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五岳之封始于三皇伏羲之前的无怀氏,距今已五千余年,那时天柱山已被封为南岳,名列五岳第二位。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临天柱山,筑坛祭岳。同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这次南巡活动:“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到公元589年,隋文帝为开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从此天柱山以“古南岳”之名传之后世。因被皇帝加封,在民间,天柱山又被称为万岁山,简称万山。
大家都知道安徽省简称“皖”,皖有怎样的来历呢?皖又有什么意思呢?“皖”在古书上与“睆”通用,是明亮而美好的意思。我们天柱山地区自古以来山青水秀好风光,这样美丽的地方,周天子封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名称叫“皖国”。治理皖国的是一位伯爵大夫,他施以仁政,很有政绩,后人为纪念他,尊称他为皖公,在天柱山建了皖公庙。天柱山也随之称为皖公山,又叫皖山,流经天柱山下的大河称为皖水,皖水注入长江的下一段叫做皖江。自周朝至今,“皖”的历史已有近3020xx年。安徽省以“皖”这样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含有美好寓意的字眼作为省份简称。我们登上天柱山后,可以一睹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的“皖公神像”——他可是安徽的“老祖宗”哟!
我们潜山县名也来源于天柱山。因为天柱山主峰周围有40多座群峰环拱簇拥着,主峰潜伏隐藏着让人不得轻易相见,因此,天柱山又叫作“潜山”。潜山县隶属于安庆市,57万人口,面积1686平方公里,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县境西北部是大别山余脉,多高山峻岭,幽壑深涧,自然环境险恶造就了自然风光绮丽。天柱山主峰海拔1488米,雄伟峭拔如“擎天一柱”。天柱风光,雄奇灵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自然风光迤逦,人文景观丰富,主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333平方公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2年列为国家森林公园,20xx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森林公园。20xx年在最受网友推崇的“中华十大名山”评选活动中,天柱山名列“中华十大名山”第六位。县境内还有比天柱峰更高的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大别山第三高峰。山高水长、景美境幽是潜山县生态环境的写照。这里的水质和空气质量都是一流的,游客朋友们,到了潜山,就到了绿色植物库,进了天然大氧吧!
潜山无处不是风景,无处不是文化。这里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名震世界,已被考证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也是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人类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一年高考就有两道试题考到了潜山县历史文化——一是被称为“长诗之圣”的我国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大家都熟诵这首千古绝唱,但有着东方“罗米欧与朱丽叶”之誉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诞生地在潜山县却鲜为人知;另一道题是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遗址”,这个著名的遗址就在潜山县王河镇,距离县城不足10公里,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出土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包含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代表着独树一帜的文化类型,被中科院命名为“薛家岗文化”。大家试想一下,一张全国高考的试卷就有两道题的内容与潜山相关,这不能不让大家惊叹潜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影响之大。历代名人雅士、达官显贵钟情天柱山水,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都曾游历天柱,饱览胜境,唱怀咏诵,刻石勒名,留下了许多传世诗文和人文景观。天柱灵气也孕育了一代代的潜山人,自古这里人才辈出。东汉大魔术家、中国炼丹术创始人左慈,三国时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珪……在近现代,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有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还有当代的“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新秀韩再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地灵人杰吧!
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柱山八大景区现已开发、开放六大景区,旅游服务设施有了极大改善,天柱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到天柱山的游客人数逐年递增,现年接待游客量约80万人次。天柱山已不再是余秋雨先生笔下《寂寞的天柱山》,旅游经济成为我们潜山县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
历山风景区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前来历山风景区参观和游览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我是,是你们在此停留期间的导游,大家称呼我为小*就可以了。坐在我身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你们满意,预祝各位在今天的游览过程中玩的开心,游的尽兴。
接下来我先把这的概况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历山,又名舜耕山,距离东至县城12千米,紧靠206国道,与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山水相依,与东流陶公祠、天然塔等著名景点咫尺相望,199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xx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级旅游区。
历山传说中是历史上尧舜禅让之地,不仅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而且自然景观也很优美,共分为西景区、地下溶洞分布区和法藏寺景区、望江台景区及东区等五大景区。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就是历山风景区的西景区,进入西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气势恢弘的景点大门牌坊,高12米88,宽13米8,牌坊格式为徽派三层四柱,汉白玉雕成。“历山”二字是清朝一位法藏寺主持宝田大师手迹,而“尧舜圣境”则为我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亲手所题,一古一今显现着历山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后来牌坊毁于战火之中,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座是在原址按原来的式样重建的,现在已成为历山景区入门的标志。
下面我们去尧舜文化广场去看一看,大家眼前的这片樱花园是在20xx年4月23-24日由来自日本高知县的29位志愿者与我国各界人士共同种植下的,计有樱花、梅花、银杏、毛竹等20xx余株,是中日友好合作植树在安徽江南的第一个项目,也见证着中日友好、也预示着中日友谊在21世纪走向更加辉煌。
大家可以自由拍照,游览。休息20分钟后,我们将在广场集合,去历山风景区中景点最多、文化内涵最深厚的景区——法藏寺景区和溶洞分布区观光。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景区就是溶洞分布景区了,路边这个洞口便是燕子洞洞 口,此洞直通长江,因洞内燕子较多,故成为燕子洞,现因长久未修,洞内已尘封多时,为蝙蝠占据栖息,人难以入内。双龙洞,洞内有石灰岩形成的钙化物,如两条巨龙遨游其间,栩栩如生,当地百姓说是尧舜二帝的化身。
附近还有伏虎洞、八公洞、百龙洞、堆云洞等。
看过溶洞奇观,穿越山林,走过一条较缓的坡路便来到历山的一处胜景,竹海。这个竹海一直延伸到山顶,著名古禅院法藏寺。望江台掩映在这翠竹绿影中。踏着石阶来到法藏寺门脚下,只见这直插云霄的台阶尽头,那像悬在半空中的法藏寺仿佛被佛光香火包裹,像一幅悬空挂起的水墨画,一股庄严肃穆之情油然而生。步入寺内,迎面的华藏玄门两旁的一幅对联“善与人知,不是真善。恶怕人知,变是大恶”,不知是否让您感悟出佛的真谛。当踏完这最后一级石阶,迎接您的这尊大香炉,足有千斤重,供远道而来的游人敬香。抬眼前望,端坐寺内慈祥而又自信莫测的大肚弥勒佛正向你哈哈大笑。正是这种“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豁达,俯视众生大智若愚的氛围感染了我们。
过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了,中央供奉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祖,站立两侧的是十八罗汉,大殿里香火缭绕,将你从轻松明快的氛围一下带入佛的世界,似乎给人的心灵以洗涤。
游览完法藏寺景区,我们今天的行程到此就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大家能想我提宝贵意见与建议。
物惟求新,人惟求旧,东西是新的好,朋友还是老的好,这次我们是新的,下次各位有机会再来我们就是故友了,希望到时候我还能再次为你们服务,期待着与您再次相会,祝大家百事如意,一帆风顺,谢谢!
黄山花山谜窟景区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所游览的景点是黄山花山谜窟景区。花山谜窟为远古时期的石窟群遗址,规模宏大,千古之谜,国内罕见,《花山谜窟》这四个字,就是20xx年5月参观时亲笔提名。
花山谜窟地理位置处在北纬29°39′34"和29°47′7"之间,是北纬三十度神秘线上唯一一处石窟群奇观。同在这条神秘线上的还有:北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域、埃及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亚特兰蒂斯大陆、诺亚方舟、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珠穆朗玛峰、钱塘江潮、神农架野人之谜、黄山奇观等。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座不起眼的高不过一、二百米的小山腹内,竟然藏着一个大大的谜团,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洞窟群。洞,静悄悄藏了不知多少岁月。
石窟群呈线性分布在新安江畔连绵的花山山麓中,全长约五公里。现已探明的石窟有三十六座
另外补充说一句,花山东侧歙县烟村也已探明有石窟群的存在,数量也多达三十六座,且形态类似于花山石窟群。两座石窟群的七十二窟与黄山的七十二峰遥相对应,不知是出自天然的巧合还是古人刻意的安排。
说到石窟的发现,很具传奇色彩。20xx年的某天,当地老农上山打柴时,无意中踏松脚下的沙土,土块纷纷滑落,露出石壁上深不可测的洞穴。当地政府听说此事后,马上组织人力勘查,结果使这组庞大的石窟群得以重见天日。
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发掘工作,石窟群已初显规模。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座座格局怪异,内部空间巨大的洞窟。其中有的洞中套洞,有的石柱林立,有的空谷幽潭,而且石壁上没有任何壁画和佛像,也没有文字,特别是有两个洞口开在新安江水中,更为其增添了神秘感。20xx年5月20日下午,视察时感叹道:“真是太绝了!是个谜,真是个千古之谜!这真是个宝啊!要是宣传到国外去真了不得!”并将此地命名为“花山谜窟”。
目前石窟群中可供参观的只有二号窟和三十五号窟。
我们来到的是三十五号窟,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人工石窟,有地下宫殿、清凉宫之称。石窟深170米,最高处18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内部有26根石柱呈品字形排列,起到支撑作用,可见古代的工匠们已深谙三点固定一平面的几何原理。窟内有许多石房、石床、石桥、石楼、石槽、石塘点缀其间。
提醒大家,这里有几个最令人吃惊之处:
一是有一处碧水潭。这个碧水潭深不可测,抽水机抽了三个月,仍然没能把水抽干;
二是那些石柱,合围大约有十几米长,成「品」字形,形成了支撑洞顶的合理力结构,显示出先人理论力学的应用十分精到;
三是偌大的洞子,在里面说话却没有回声,十分奇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洞口处的通海桥,桥下是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水声哗哗作响,很可能在此存在活的水源。
我们朔流而下,就到了洞内最低的地方,其顶上的石壁清晰可见精雕细刻的花纹。虽然这里已经位于新安江水面以下2米,上下落差有25米,但是洞内的通风状况良好,所以人在洞底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另外,洞窟的怪异构造使得声波被石壁吸收,因而无论多么大声地喧哗,在洞内都听不到一丝回音。
石窟的魅力正是应在了一连串的 “谜”上。它们是如何建成的?为什么要建造这些石窟?挖出的数以百万方石料去了何处?当年是如何开采和运输的?石窟内有少量开采好的石块,为什么没有被运出去?洞内有多处厚10厘米的石壁为什么不凿开而听任其挡在石厅中间?洞内石柱上的方型和圆型盲孔是做什么用途的?如此庞大规模的石窟群,为什么至今没有见到史籍上的记载?专家们为此做出种种推测和分析,但仍是未能找到统一的确定答案。
据考证,石窟群距今至少有1720xx年的历史。关于它的来历和作用,目前共有十五种说法,分别为:石窟屯兵说;徽商屯盐说;史前文明说;山丘说;采石场说;皇陵说;道家褔地说;功能转化说;花石纲说;方腊洞说;临安造殿说;徽州府、渔梁坝说;杀人坞说;巨型石文化建筑说。
其中占主流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这里曾做屯兵时的驻地和弹药库之用。《新安志》上记载:“东汉时期,孙权为削平黟、歙等地,派威武中郎将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后改新安江上游水域为“屯溪”。这既解释了“屯溪”地名的由来,也为石窟群提供了一种答案。这种说法可由窟内遗留的矛、斧、大量未使用过的石块,以及某些岩壁上留有烟熏的痕迹等为佐证。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石窟是徽商为储盐而建。古代的徽州地理位置封闭,通往外界的捷径只有新安江。因而这里成为物资集散地,徽州盐商们便在此开凿石窟建成盐库。这种说法可以很好地解释石窟群中的石窟规模不同、样式各异的原因,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盐商所有。
花山谜窟留给后世的是无尽的遐思,它激起了人们猎奇的心理,使慕名而来的学者、游人络绎不绝。如果有朝一日这些谜团被一一阐释,那么谜窟还会象现在一样充满诱惑吗?
就就是花山谜窟的魅力所在,它会给您留下悬念,会让你产生无穷的联想,回味无穷呀!
花山谜窟的介绍就到此为止吧!大家一定会永远记住谜一样的“花山谜窟”呀!人生就是谜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