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十六计》三二.空城计——孔明智设空城计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 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评析]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仲“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空城计之例说——城墙上的酒宴
唐玄宗在位时,吐蕃侵袭瓜州,杀了唐军的元帅,玄宗派张守桂前去接任。
张守桂到任后,先指挥居民修复城墙,工作还 未完成时吐蕃又来犯。城里的人,个个惊慌失措,根本无心应战,张守桂说:
“我寡敌众,又缺乏防备,只得用计退敌了。”
他下令在城墙上举行酒宴,此时有乐队演奏,大声喧闹不已。
兵临城下的吐蕃军目睹此景,疑为城内必有伏兵:遂撤兵而去。
空城计之例说——氏叔琮的旗马阵
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氏叔琮围攻晋陽(今山西太原南)。
氏叔琮指挥有方,手下兵将猛攻猛打。倒下一个,一大批冲上。晋陽守军给这批杀红眼的汉子吓坏了,军心涣散。眼看晋陽城即将易手。
老天不帮忙,这节骨眼上,氏叔琮军中流行大疫。生龙活虎的将士,一下子四肢无力,再无斗志,氏叔琮急在心里:“天不助我,只能退军啊!”
晋陽守将李嗣昭、周德威远远望见攻城队伍如潮退去,不禁心花怒放:“此时不追杀,更待何时!”嘎嘎嘎,城门洞开。李嗣元、周德成率兵猛追,刹那间,烟尘滚滚,杀声盈野。
氏叔琮退到石会关(今山西榆社西),心急如焚:“再不想出锦囊妙计,真要全军覆灭啊!”他带领随从察看地形。一位随从突然惊呼一声:“这山岗高高的,要埋伏一支军队多好。准能打得追兵落花流水!”
氏叔琮眼前一亮:“唉,对呀。来个金蝉脱壳之计!”他忙将30多位随从叫到身边,一五一十地吩咐。一会儿,将士们忙碌着,刹那间,高高的山岗上插上了一排排整齐的旗帜,一些战马也给系在刚钉好的木桩上。
大队人马继续撤退……
李嗣昭、周德威亲率人马气势汹汹扑来,一座地势凶险的高高山岗扑入眼帘!他们勒马停下,遥观山岗。“哗哗哗!”岗上旌旗飘扬。一忽儿,猛听得那里战马嘶鸣,且越来越响。两人互相打量着对方,不禁心里发毛:“莫不是氏叔琮做了圈套,先假装退兵,在此设下埋伏!”他们嘀咕了一会儿,再也不敢向前追击。旌旗猎猎作响,马嘶更猛,似有雄兵正欲出击。李嗣昭、周德成将手一挥:“撤回晋陽城!”
一团团灰尘高高卷起,晋陽追兵乖乖地走了。氏叔琮率领的大军平安无事,撤回目的地。
空城计之例说——草人欺骗李存勖
公元915年,梁军刘(寻+阝)那与晋王李存勖战于魏县(今河北魏县)。刘(寻+阝)见晋王将主力军都调到魏县,晋陽(今山西太原)必然空虚,便决定将部队秘密地开走,去偷袭晋陽。
为了避开晋军的视线,刘(寻+阝)想了一个“以假乱真”的妙计。
刘(寻+阝)驻地四周均有城墙。平时士兵们总是打着旗子在城墙里面来回巡逻,李存勖官兵远远望见城墙上巡逻的士兵,就知道城中刘军还 在。刘依此用计,他令人把毛驴牵到城墙上,训练毛驴像士兵一样走动。又让士兵用草扎成草人,绑在驴背上,又在草人身上插好旗帜,毛驴驮着草人在城墙上来回走个不停。晋军从远处望见城墙上的旗帜还 在不停地移动,不加怀疑。刘(寻+阝)见晋军没有发现破绽,便把人马一个不留地撤走了。
晋军看见城墙上有旗子动,而城里却很寂静,看不见一个人出来,李存勖感到事情不妙,对部下说:“我听说刘(寻+阝)用兵,一步百计,这里必然有诡诈。”说完,便派人去侦察,这才知道刘(寻+阝)已走两天了。
空城计之例说——刘坦开城惑敌平叛乱
南北朝时,萧齐的始兴内史王僧粲起兵造反,自称湘州刺史,领兵进袭长沙(今湖南长沙)。长沙太守刘坦素以多智著称,一边调兵迎敌,一边注意内部动向。
长沙城外有家大族很有势力,族长名钟玄绍。他早已接到王僧粲的密信,准备响应王僧粲起事。早有密探把这事报告给刘坦,并打听到钟玄绍就在第二天夜晚动手。
怎么办?大军在远离长沙的边防阻击王僧粲大军,一时间抽调不回来。城内守兵尽是老弱病残,不是王僧粲一伙儿的对手。怎么办?手下人都着了慌。刘坦沉吟了半晌,说:“没关系,我们来个疑兵之计。”
刘坦一边派人火速往前线送信,抽调一批人马回城,一边让手下老弱残兵各处调防。折腾了一天,傍晚时候,吩咐手下人一反常规,大开城门。钟玄绍等人夜深人静时果然悄然来到城门外,准备偷袭守门兵。一看,却见城门大开,悄无人声。钟玄绍一下子疑惑起来,早探听到城中白天调动兵马,自己原想偷袭不成就硬攻的,哪料到却城门大开!莫非里面有埋伏。为了慎重起见,他令手下退回,宁愿晚一天起事,也别中了埋伏送了命。
第二天,钟玄绍装作没事的样子来到城中刘坦衙中,像往常那样与刘坦攀谈,准备探点口风。刘坦早看透了钟玄绍的诡计,他一边与钟玄绍虚言周旋,一边暗中派人去查抄钟玄绍的家。
钟氏家人突见官兵到来,又没见钟玄绍的面,一个个不知怎么办才好,任凭官兵抄查。不一会儿,便查到了钟玄绍与王僧粲的来往信件。官兵按刘坦预先的吩咐带上几个钟家主要人物回衙了。
官兵呈上密信,刘坦脸色一变,把信甩给钟玄绍。钟玄绍一看傻了眼,手下人又不在,没办法,只好听凭捕抓。
刘坦公布了钟玄绍通敌谋反之罪,杀了钟玄绍和几个主要人物,当众烧了钟玄绍的党羽名单,安定了民心。派人传令回救部队半路返回前线。
这样,刘坦巧用疑兵,一反常规,开城迎敌,却吓得敌人推迟起事时间,为刘坦平灭叛乱争得了时间。
空城计之例说——毕再遇金蝉脱壳巧退兵
南宋抗金名将毕再遇,以智谋闻名。一次,他率军与金兵对垒,久战不决,金兵援军赶到,兵力十倍于宋军,战必不胜,毕再遇准备退兵。可在强敌面前,若贸然撤退,必受敌人追杀,后果是十分危险的。
怎谋退兵之策呢?毕再遇苦思良计,想到了一计,于是秘密安排起来。首先传令军中,做下三天干粮,士兵们自带身上。营帐、旗帜一律不动。又传令手下找来几只活羊,将它们后腿吊起,前腿放在更鼓上,缚好。
夜深了,毕再遇传令,马勒嚼链,兵士衔枚,不准点火,悄然集合,一队队趁夜幕掩蔽向南撤退。
再说金兵主师早就恨透了毕再遇,今次得机会困住毕再遇,必定要活捉。于是传令附近兵马速来增援。大军一到,准备稍事休整,明天发起攻击。但他知道毕再遇是一智谋非凡的将领,形势明明对宋军不利,他会谋路撤退。于是,金兵主帅派出多路哨兵,盯住宋营,若一旦有宋军撤退的迹象,马上来报告,即刻便挥师掩杀过去,并严令哨兵克尽职守,误者军法从事。
哨兵们接到命令,一个个都找好位置,向宋营了望。只见今夜宋军像往常一样,入夜后即灭灯入睡。旗帜依旧,并不时传来“咚咚”的更鼓声。原来,毕再遇退兵前,已让手下人放开羊前腿。羊被吊疼了,便四蹄挣扎,前腿蹬得更鼓“冬冬”直响。蹬一阵子,羊累了,便停下来。过一会儿,羊有了劲就又挣扎,更鼓就又响起来。远远听了,活像人打更一般。
更鼓响了一夜,天明远望宋营旗帜仍在,故而哨兵们也没人去报告。太陽出来了,金兵主帅传令手下,吃饱饭后全线攻击,务必一举歼灭宋军,活捉毕再遇。而后,他上了高坡,向宋营了望,以作具体部署。太陽老高了宋营中却不见人影,而一些乌鸦却落在营帐上。情况反常,金兵主帅忙令哨兵们贴近观察,才知道宋军已悄然撤走,留下了一座空营。
眼见“煮熟的鸭子”却飞了,气得金兵主帅吹胡子瞪眼。
空城计之例说——英军北非巧摆“迷魂阵”
1941年11月初,英国第八集团军为了进攻德军在利比亚和埃及边境的防线,于空旷无际的沙漠里建立了一个大型铁路终点站,准备装卸和储备大批的汽油、弹药和轻重武器等作战补给品。为了迷惑德军,减少德军飞机对这个终点站的轰炸,英军总司令部在该站前方不远的地方,秘密设立了一个假补给基地,并且在其终点站与假补给基地之间,按正常的筑路速度铺设了一条假铁路,铁路上设有一辆辆机车、煤水车、棚车和油槽车,这些车辆时常重新组编,造成一种运输繁忙、车队流动不停的现象。基地的空地上,整齐地停放着大批卡车、装甲车、坦克和其它补给品,这些作战物资经常变换位置,给人一种货物搬运频繁、旧去新来之感。不过,基地内所有的车辆和作战物资都是假的,机车只是个模型,上面生了一个火炉,昼夜冒烟、喷火。与此同时,英军还 特地安排卡车运输队不停地在假基地内来往通行。假基地周围还 配置了几个高炮连,既给假基地增强了真实感,又有效地阻止了德军侦察机的接近,以免看出破绽。英军摆出这种迷魂阵,果然使德军中计。假基地牵制了德军大批轰炸机,不仅掩护了终点站的安全,从而为英军的作战行动保证了补给供应,还 促使德军对英军的作战行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